尚干镇
尚干镇位于闽侯县东南部,乌龙江南岸,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镇。该镇下辖11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委会,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人口聚居镇和商贸中心镇。截至2019年末,尚干镇户籍人口18442人,财政总收入1.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7500元。该镇有56个工业企业,其中规模以上10个,有2个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尚干镇的历史名字为上虞区,宋代时期为闽县崇善西乡的待仕里。1964年9月,撤区并社,仍为祥谦公社。
历史沿革
尚干镇一带自古隶属福建闽侯县,使用闽县话。
尚干镇,汉晋时名上虞,南宋理宗时,尚干镇林氏始祖林津龙官至户部尚书干办,后地以官名称尚干。宋为闽县崇善西乡的待仕里、灵里,元改待里为永庆里,其属地自元至清均无变化。清末属内七里区。民国37年属南屿区。1949年9月属第四区,1950年6月至1953年5月为县政府驻地。1956年属尚干区,1958年9月改称祥谦人民公社,1962年10月恢复区建制,1964年9月撤区并社,仍为祥谦人民公社。
1973年9月至今,闽侯县从莆田地区实际划给福州市,1973年9月闽侯县革命委员会才从莆田地区实际划给福州革命委员会管辖,但是闽侯县闽江及其南支流乌龙江的江中中心线以南的电力和水利则继续由莆田地区(莆田市)负责建设、管理、发电、供电,包括闽侯县的祥谦、青口、尚干、上街镇、南通、南屿、和鸿尾、竹岐、闽江(乡和镇),截至1989年底,电力供给覆盖面达到闽江及其南支流乌龙江的江中中心线的以南的99.1%的行政村,直到1993年7月才由莆田市实际改转给福州市代管。
1983年祥谦人民公社拆分为祥谦、青口镇两社和尚干一镇,尚干恢复镇建制。
交通
尚干镇位于闽侯县东南、乌龙江南岸,毗邻青口、祥谦两镇,素有“七里中心”之称,福州—昆明公路、沈阳—海口高速公路(同三高速公路福建)及203省道交叉贯穿境内,镇区三面为淘江环绕,该镇天天有大量的经过324国道的福州等福建北部和东北部等省内外地方去莆田市的国道快速客运车辆通过,此路线的货车更多,坐国道客运车辆到涵江区车程约1小时,到莆田市车程约1.5小时,到福清市车程约半小时,从青口互通走高速公路更快,交通便捷。镇辖区面积5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委会,人口1.8万。
文化
尚干镇地处闽侯县东南部,全镇面积仅为5平方公里,人口却近达16000人,人口密度居全县第一位。小小的尚干如一颗明丽的珍珠,镶嵌在闽侯的大地上,焕发着玲珑生命的精美。
从古到今,尚干这片土地总是得到名人贤士们的钟爱。最当在这儿拿起说的是尚干林氏始祖林津龙。这位林津龙是宋宝年间的进士,他的先祖是唐末随开闽王王审知从河南光州固始入闽的左朝奉大夫林穆。据说林穆在功成名就之后来到七里,在枕峰看到一块风水宝地,于是就在那儿卜宅安居,成为了淘江林氏始祖。林津龙是林穆的十二世孙。在枕峰生活得还不错的林津龙,却看上了尚干这片土地,在南宋赵昀年间,举家从枕峰迁到了尚干。后果得地理形胜之利,自己当官当到尚书干办,其子孙更是瓜绵绵。原居此地的朱、何、严三氏族便被林氏族湮没。于是这片原在汉晋时名上虞的土地,被改称尚干,以林津龙的官名乡,林津龙也成为了尚干林氏始祖。
尚干林氏诗礼传家,他们代代都传颂着一句话:“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在读书。”特别是明清时期,尚干创办了著名的陶南、淘江书院,并且村村都有家塾村塾。当时为科举培养了一批英才,先后出过18个文武进士,百余个举人。其中林应雷进士,在明万历年间曾“两平盐政”、“三握郡符”。清末民初,尚干依然私塾林立,后还兴办学堂,时任国民政府主席的林森也为家乡倡建了尚干中心小学。解放前,尚干先后还办过乡村师范、七濑中学、闽侯中学。今天,全县办校历史最长的闽侯县第二中学设此,全镇共有中学3所、小学2所、幼儿园4所。在尚干,文化深植沃土,文明之风源远流长。
文化文明之风滋润着尚干子孙,从中走出的一位女子深深影响着尚干这方土地。这女子叫林五娘,是林津龙的女儿,排行第五,故唤五娘,尊为义姑。自幼随父居官在外,知情达理,深明大义,聪慧能干,人誉“虽女胜男”。五娘十九岁时,父母病故,便随兄维本居住在尚干。元至元十七年(1280)七月二十二日,林维本带一家人乘船往筹岐村祭墓,返回途中遭大风船翻,船中九人全部遇难。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林维本妻郑氏生下遗腹子元士,因悲伤过度而亡。于是家中仅遗下祖母黄氏、九岁侄女、幼侄元士及五娘本身。五娘上事祖母,下抚孤侄,治家有方,教育侄儿严而有恩。当时不断有人向她求婚,但五娘为延续林氏,矢志终生不嫁。五娘二十九岁时,祖母病卒,她治丧如礼。逾年,侄女出嫁,她将婶婶遗下的全部嫁妆办给。五娘含辛培侄子侄女士长大成人,择偶成婚。并将所有资产、凭据全交元士掌管,自己诵经菇素,终天命。元士生五子,世系绵延。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尚干林氏族后裔在尚干林氏祠堂建“义姑祠”。每年农历正月十二,尚干都举行各种大型纪念义姑的民俗活动,并且年年不断。
“义”的精神在代代尚干人血脉里流淌着,护家卫国。明嘉靖年间,尚干群众就配合着戚家军追歼入侵之倭。清光绪年间的中法甲申海战中,尚干武探花林培基组织数万乡民向督署递送“抗法万民书”、组织义勇抗法;尚干乡民林狮狮驾着盐船,趁夜突袭法军“伏尔泰”座舰,致敌帅孤拔受重伤,自己英勇献身。“二·七”烈士林祥谦,面对军阀屠刀,铁骨铮铮地回答“头可断,血可流,工不可复”……
不仅如此,尚干自古还是七里全境贸易集市中心,商贾云集,被誉为“小福州”。特别是明清以来,境内手工业作坊林立,榨油、酱园酒库、打铁铺、水碓米、榨糖等业,兴旺发达。编织、刺绣产品,远销东南亚。今天,尚干在精心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同时,着力发展着工业和商贸业。打造的尚干中心一条街,东接福厦公路,西连316-324国道连接线,街两旁店面300多间,热热闹闹的。
文明古镇
尚干镇位于乌龙江南岸,毗邻青口汽车城,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镇。这个面积仅5平方公里、人口约2万的袖珍小镇,孕育出了众多出类拔萃的人物,留下了许多历史人文古迹。
这里走出过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二七”烈士林祥谦和新加坡首任民选总统夫人林秀梅等。位于尚干镇中心街道的林氏祠堂,记录了林氏家族千百年的发展史。一旁的义姑报功祠,是省内唯一为女性建设的祠堂,祭奠着一位不惜青春年华,终身不嫁,侍奉祖母,抚养孤侄,重振家声的伟大女性,她是尚干女子坚强勇敢的象征。在乌门、红新、亭上三村交汇的珠山上,伫立着一座有1400多年历史的庵塔……这些遗存的文物古迹,见证着尚干久远的历史文化。
尚干镇餐饮业十分发达,光是拌面、扁食汤、元宵等小吃就有上百种。以“尚干”为名的小吃店,在福州市就有数百家,几乎与沙县小吃平分秋色。其中,尚干“依心”拌面扁肉更是成为当地的一张名片,在2005年荣获“福建省金牌老字号”称号。
从2012年起,尚干镇每年举办“义姑文化艺术节”,踩高跷、走旱船、扭秧歌等民俗表演令小镇万人空巷,大量游客慕名前来,各类小吃更是热销。
环境气候
尚干镇属商贸型城镇,工业污染影响小,但交通所造成的噪音、生活废水、商贸活动产生的废物污染等较为严重。因此,运用城镇功能分区,以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评价环境质量状况。
商贸重镇
尚干镇三面环江,水路交通便捷,自古以来商贸兴旺。镇中心一条街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是尚干、祥谦和青口三镇商贸中心区。如今,在这条1.3公里长的街道上,大中型超市、农贸市场、各类店面等达750多家,日平均交易额达100多万元。
尚干镇地处闽侯县东南部交通咽喉部位,北京-台北高速公路、福州—昆明公路及203省道交叉贯穿,承担着极其重要的物流交通功能。
随着青口汽车城的崛起,尚干镇党委、政府借势而上,对辖区有限土地存量进行科学整合,在省道沿线建立了南脚盛、综合场和龙醒3个工业集中区,吸引了近200家企业入驻。
近几年来,受福州市中心城区加速拓展的影响,尚干镇构建了福州市规模最大的4S汽车商业综合体——海峡汽车文化广场,目前已入驻了奔驰、捷豹、路虎等20余个品牌23家门店,可以满足市民全方位的购车需求。广场内还有福州地区最大的二手车交易市场。
今年,尚干镇依据自身定位,成功引进20家汽车配套企业入驻海峡汽车文化广场,总投资额约13亿元。
社会
2008年6月19日,县政协副主席杨正金组织青口镇、祥谦镇、尚干镇政协委员在尚干镇开展委员“六个一”活动。委员们参观了黄炳东委员创办的祥鑫铝业有限公司,杨正金副主席传达了杜书记在县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委员们结合自身工作展开讨论,认为:当前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经营成本增加,企业经济运行面临着非常严峻的考验,许多企业为保订单亏损运行。为贯彻县委又好又快发展的精神,企业委员在抓好自身建设的同时,建议各级领导、各主管部门进一步做好对企业的服务工作。杨正金副主席要求,一要认真学习贯彻县委工作会议精神,为闽侯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克服困难,多做贡献,再创佳绩。二要支援5·12汶川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工作。立足岗位,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对灾区的最大支持。三要认真履职,为闽侯县经济、社会发展反映社情民意,建言献策。
旅游
旅游开发
打造旅游名镇的发展思路。
发展战略
旅游的开发,应以规划为先导,坚持开发、保护与再造新环境的高度结合。要注重良好的旅游管理服务和环境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因此,要充分利用尚干镇区位优势,紧紧把握打造旅游名镇的契机,按照谋在其中求先行,认真做好规划。一是做好九鲤湖旅游公路沿线体现仙游民间特色,长为4公里的民俗风情一条街规划;二是做好定位为山乡生态休闲的卓泉岩休闲区规划;三是项目建设规划,做好面积为5平方公里的尚干镇集镇区规划和尚干镇生态工业工业区规划,吸引更多项目落地建设;四是台湾农民创业园规划,以日本甜柿,生态茶园、休闲农场为主导,面积为2万亩(含兴泰果园)的台湾农民创业园规划,继续扩大山地开发面积,逐步形成尚干镇台湾农民创业园区,发展现代农业观光旅游。同时,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在规划中应更加重视对自然生态环境和地方文化的保护,使新村建设能够很好的与当地的生态环境融为一体,努力挖掘乡村旅游资源,让农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正确认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作用,使乡村社区经济投入到旅游中,成为旅游的经营者和收益者。
扩大功能
“三园”作为尚干镇旅游名镇发展思路中的重要旅游功能区,是发展现代观光农业旅游和乡村游的支柱。游乡村、尝小吃、干农活、住农屋……是向往乡村生活的都市人津津乐道的一份“休闲菜单”,也为发展“三园”添上了精彩的一笔。在“三园”中,既具有现代农业的高科技,又有田园诗意。游客在这里可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各园区可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扩大旅游的功能作用。
生态旅游
尚干镇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越的区位条件,具有开发旅游的得天独厚的优势。计划通过对万亩土地的整理,全面改造土地功能,引进大型农业企业,引进先进农业技术和品种,发展现代农业,打造旅游农业的观光经济。同时,充分利用尚干镇的山地资源,大力挖掘山地的旅游功能,进行山地的合理开发建设,既保持山清水绿,又为游客提供一个休闲娱乐山地郊野环境,发展旅游经济。
完善设施
尚干镇以现有交通网络体系为基础,加快建设九鲤湖风景区—麦斜岩风景区的旅游公路,全长2公里。经过湖亭、天珠、麦斜等3个村。莆田常泰镇到湖亭村刘庄自然村的旅游公路也在勘探之中。这两条旅游公路的建成,不仅加大了各景区间的联系,使尚干镇的旅游网络更加健全,也加大了尚干镇与外界的联系,有利于旅游客源的进一步增长。同时,加快建设受益人口达2万人的集镇区供水工程,这不仅影响到尚干镇企业和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还是实现尚干镇旅游名镇发展战略的必要保障,是实现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完善服务
旅游业具有极强的带动功能,通过为游人提供吃、住、行、游、娱、购等一条龙服务,可以带动其他产业,加大发展。优先发展旅游业,可以促进镇域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重组和优化,可以扩大再就业,所以,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强产业融合,加速实现富民强镇的战略目标,是实现旅游名镇的唯一选择。
首先,全力打造“九鲤湖民俗风情一条街”。这是向外界展现尚干镇旅游的一个大平台。也是丰富旅游资源、增加旅游项目、满足旅游者的各式需求、实现旅游创收的重要途径。其次,发展食、住、行、游、购、娱等全方位发展的旅游产业。特别是旅游商品的开发,旅游的发展原则上是坚持“只留下自己的脚印,别带走任何东西”的旅游行为理念。然而旅游商品的开发上却不同于此,旅游商品的开发是在坚持生态原则的基础上,有组织有规模的生产当地有特色产品等进行销售,促进旅游者购买和丰富旅游内容。可以有效地安置居民就业和提高居民的旅游收入。进一步化解旅游区旅游经营者与当地居民的矛盾,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尚干镇旅游商品开发的关键在于推进旅游商品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应充分发挥尚干镇的工艺品、食用菌、特色农产品、手工草编、“农家乐”、乡村游等资源优势,加强各产业间的融合,完善发展旅游的服务体系。使各产业都围绕旅游产业的发展而发展,最终实现尚干镇的旅游名镇发展战略。真正把旅游经济做成富民经济、实惠经济和特色经济。
新时期,尚干镇将进入一个大谋划、大开放、大发展的全新阶段。尚干镇党委政府紧紧抓住县委县政府制定的加快建设临港工贸旅游城市的整体战略目标,围绕打造旅游名镇的发展理念。力求在全县齐心上下建设临港工贸旅游城市的同时,把握机遇,将尚干镇打造成为旅游名镇,推进新一轮的发展。
参考资料
8090风情街开街+龙舟文化美食节,今天的尚干好热闹!.福州市闽侯县人民政府.2024-01-16
闽侯尚干:打造“会呼吸”的宜居半岛.百家号.2024-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