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林五娘

林五娘

林五娘(1261年—1309年),女,南宋户部尚书干官林津龙的女儿,福建闽县崇善西乡永庆里塔林村(今福建闽侯县尚干镇)人,真实姓名未知,因排行第五,人称五娘,后人尊其为“义姑”。

林五娘自幼随父居官在外,19岁时,她的父母相继逝世,之后她跟随兄长林维本定居尚干。林维本和其家人因大风覆舟导致9人全部遇难,家中仅剩了林五娘和她的祖母黄氏等4人。林五娘为延续、保存林氏后裔,扶持老幼支撑门户,郭嘉祖母,抚育遗孤。她便立志终身不嫁,承担了抚养全家的义务,并使林氏家族不断发展壮大。林五娘在29岁时,其祖母去世,她为祖母办理了丧礼。之后照顾侄儿侄女直到成人。林五娘为其侄女备妆送嫁,为其侄儿择聘完婚,将财产交予侄儿掌管。此后,她便开始吃斋念佛。元至大二年(1309年)正月十二日,林五娘去世,享年48岁。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淘江林氏子孙为缅怀林五娘,在淘江林氏祠堂西侧建造了义姑报功祠。2002年,义姑报功祠重建于尚干林氏祠堂右侧,2005年竣工。祠内奉祀林五娘全金身塑像。尚干林氏后裔子孙为纪念义姑,每年农历正月十二义姑忌辰都举行祭祀,以示纪念。

人物生平

南宋景定二年(1261年)林五娘出生。她自幼随父居官在外,知书达理,喜欢阅读刘向编写的《列女传》。林五娘19岁时,她的父母相继逝世。其兄长林维本见南宋王朝灭亡于是弃官归乡,她就跟随其定居尚干。后林维本率家人乘船往长乐筹岐山祭墓,返家途中在乌龙江遭大风覆舟,舟中9人全部遇难。家中仅剩了林五娘和她的祖母黄氏、9岁侄女、以及她的嫂嫂显肃皇后4人,后来她的嫂嫂郑氏产下遗腹子林元士后不久也去世了。

林五娘为延续、保存林氏后裔,扶持老幼支撑门户,郭嘉祖母,抚育遗孤。她便立志终身不嫁,承担了抚养全家的义务。使林氏家族不断发展壮大,成为闽中旺族。因此,被尚干林氏的后裔子孙尊称为“义姑”。

林五娘侍奉祖母,抚养侄子和侄女,邻居们都知道她很贤惠,争相前来提亲,却不能改变她不嫁的想法。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在林五娘29岁时,其祖母去世,她为祖母办理了丧礼。之后全心照顾哥哥留下的年幼儿女,直到他们成人。多年后,林五娘为其侄女备妆送嫁,为其侄儿择聘完婚,将财产交予侄儿掌管。此后,她便开始吃斋念佛。元至大二年(1309年)正月十二日,林五娘去世,享年48岁。

亲属关系

参考资料:

后世纪念

林五娘死后,她的侄子林元士为了感谢姑母的恩情,将林五娘葬在了林家祖坟的右侧。到了明朝,一位尚干进士通过吏部尚书将《五娘传略》转呈朱见深。明宪宗感叹道:“虽古之程婴,无过其右。”褒封林五娘为“孝、义、贞、淑”俱全的贤女,肯定她30年自我牺牲,以悲悯淑世之情完成了传统女性的最高道德。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淘江林氏子孙为缅怀林五娘,在淘江林氏祠堂西侧建造了义姑报功祠。林五娘的侄孙进士林履端撰的《义姑传》勒于青石碑。2002年,义姑报功祠重建于尚干林氏祠堂右侧,2005年竣工。其上首匾额“报功祠”三个大金字,大门两旁书有一副林森撰写的对联“百世馨香义姑光祖德,千秋功业抚侄振家声。”祠内奉祀林五娘全金身塑像

尚干林氏后裔子孙为纪念义姑,每年农历正月十二义姑忌辰都举行祭祀,以示纪念。这项活动成为尚干地区沿袭数百载的盛大民间祭拜仪典,之后发展成为尚干义姑文化节。每逢义姑文化节,尚干镇张灯结彩,群众游行庆祝,游客品尝美食。义姑文化节也成为闽侯县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为纪念义姑,尚干镇每年从正月十二开始到正月底,家家户户都煮锅边、炸海蛎饼蒸肉包馒头,邀请街坊邻里、亲朋好友前来品尝,俗称“排暝”,热闹胜似过年。这也成为尚干镇特殊的邻里节。

参考资料

..2025-02-01

..2025-02-01

【榕城故事】尚干义姑文化:她终身未嫁,却是尚干林氏共同的祖先.微信公众平台.2025-02-01

..2025-02-01

..2025-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