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牢山断裂带
哀牢山断裂带位于哀牢山脉西侧,南北方向延伸,南端在中国境内,北至南涧彝族自治县密滴附近,因红河断裂带的错位而逐渐消失。该断裂带与北西侧的金沙江断裂带在平面上有衔接趋势,因此有时也被称为金沙江-哀牢山断裂带。尽管这两条断裂带有相似之处,但也各有特色,可能是早期独立演化,后期才相互连接的两条断裂带。
地质地貌
哀牢山断裂带主要由大型糜棱岩带构成,宽度约1至3公里,总体呈现略微向东倾斜的趋势,但难以确定具体的断裂面。断裂带东部暴露的地层为古元古代哀牢山群深变质岩,西部则为下古生代浅变质岩,原始岩石主要是砂泥质硅质复理石建造夹杂中基性火山岩,经过了强烈的挤压破碎和复杂的构造变形。该断裂带对于古生代至三叠纪的沉积物仍有显著的控制作用,西部沉积物建筑多具有地槽特征,而东部则显示出地台特点。断裂带上还有一系列大小不同的基性至超基性岩组成的岩带,这些岩体的时代跨度从吕梁市期到燕山期都有,其中以华力西期和印支期最为发达。从构造活动的角度来看,哀牢山断裂带既表现出逆冲推覆的作用,同时也具备强烈的水平剪切特性,虽然主体部分主要表现为左侧平移,但也可见右侧平移的现象。这些特征表明,哀牢山构造带曾经是超岩石圈深层断裂活动频繁的区域,后来经历了剧烈的改造。前震旦纪时期的发展演化情况尚不明确,但从地槽、地台构造层的分布情况来看,该构造带被认为是古扬子块体的边界。在古生代,哀牢山构造带明显控制着东西两个构造域,是绿春县及普洱市一带海槽沉积区的东北边界,因此被视为大陆边缘扩张断裂带,断裂深度达到岩石圈附近,并引发了沿带的基性至超基性岩浆活动。印支期随着兰坪-思茅海槽的关闭,断裂带受到强烈的挤压,导致大规模的糜棱岩化、推覆逆冲以及韧性的剪切。新生代时期,由于印度板块的影响,断裂带再次活跃起来,形成了目前可见的格局。喜马拉雅山脉期的富碱斑岩跨越哀牢山断裂带两侧产出,空间上与哀牢山断裂带及其北部的金沙江断裂带关系密切,但呈现出分区分异的现象,这表明它们的产出与哀牢山断裂带的晚期活动以及各个分区的基础构造性质有关。
参考资料
阿扎河1号隧道七年攻坚:穿神秘哀牢断裂 造地下万米长龙.网易.2024-10-30
哀牢山四人遇难真相是什么?王教授提出另一种可能:中毒后失温.百家号.2024-10-30
西南地区不到一天时间发生5次地震,原因又是什么?.百家号.2024-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