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万福寺

万福寺

万福寺即万福禅寺,位于福建省福清市渔溪镇梧瑞村的黄檗山,黄山因其古时多产檗木而得名,所以万福寺也叫黄檗寺。该寺是中国佛教禅宗临济宗的祖庭之一。

万福寺创建于唐贞元五年(公元789年),至今已有1200余年历史。寺初名“般若堂”,贞元八年(公元792年),又于堂之东向增辟院落,禅寺初具规模,朝廷赐名为“建福禅寺”,俗称“黄檗寺”。明朝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朱翊钧赐额“万福禅寺”,后改为“万福寺”,且一直沿用至今。解放期间,万福寺院因大火、山洪等灾害损毁严重,直至1979年,中日两国黄檗山佛教交好,万福寺才开始修复。2016年,企业家曹德旺入资2.5亿,万福寺再次重建。该寺占地一百余亩,各殿堂之间由回廊相连,寺院布局采用五重殿格局,内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等位于中轴线上,其两边依次有钟、鼓楼,伽蓝殿、祖师殿等。殿中供有弥勒佛坐像,四大天王、大日如来等尊像,寺内的佛菩萨像、护法神像、祖师像均为纯铜铸造。

1983年,万福寺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2023年,万福寺又入选了“福建省华侨文化交流基地”首批名单。

建设背景

寺庙简介

万福寺位于福建省福清县渔溪镇黄檗山。万福寺创建于唐贞元五年(公元789)。自唐以后,历代兴废不一,明朝时期多次修建,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皇帝御赐"万福禅寺"匾额。1928年,寺被山洪冲毁。福建省佛教协会成立了修建委员会,对万福寺进行了修复。

清顺治九年(1652),日本长崎华僧所建的兴福寺住持逸然及唐三寺各位护法,多次度海联名邀请该寺的隐元东渡弘扬佛法。1654年5月隐元率领徒众三十人南行,7月5日抵达日本长崎。到达日本后,又得到日本天皇江户幕府德川家康将军的优待,在京都宇治赐地建立寺庙。新寺建成后,隐元不忘故山,命名黄檗山万福寺,并创立一新宗派,与日本原有的临济、曹洞并立,称为黄檗宗。

主要概况

福寺初名般若堂,明崇祯十年(1637)住持隐元禅师曾重建,规模宏大,超出前代。1949年前夕烧毁,现仅存法堂、塔各一座。明末清初曾是名噪东南沿海的名刹。清顺治十一年(1654)隐元应日本长崎的崇福、兴福诸寺住持的邀请,带领三十名弟子束装东渡,传播佛教文化,七年后在日本京都东郊仿福清的万福寺结构建一大寺,亦名"黄蘖山万福寺",以不忘本源,此寺因此成为日本佛教黄蘖宗的发源地。隐元在中日文化交流中作出重大贡献,为日本佛教界所推崇,万福寺也因此闻名于海内外。

近代著名祖师为福来大师。师性聪颖,博览群书,有“才子”之誉,十五岁出家,承曹洞法脉,法名宗接,法席特盛,远近信众皆尊之为“福来”,意谓师所到处,即福来也。抗日战争期间,尤其是潮汕沦陷时,组织僧伽救护志愿团,救护抗日伤病员。师一生建树甚多,建设开元寺,组织各邑佛教协会,办居士林及莲社,在万福寺扩建福余精舍、普同塔院等。1951年圆寂,四众弟子塑像纪念,兴以前的祖师像并而为六:一为初祖达摩,二为六祖慧能,三为本寺开山祖惭愧,四为明代历住法师,五为明代至性法师,六为福来法师。“文化大革命”中,万福寺受到严重冲击,惟宋代木刻的惭愧祖师像保存下来,余皆化为灰烬。

改革开放以来,1980年惟添法师住持万福寺,兴惟灯法师等多方努力,依靠各级政府部门,联络海内外善男信女,恢复和扩建万福寺。1982年之后印度尼西亚侨胞廖茂昌居士、郭郎星居士,新加坡侨胞曾庆锡居士分别捐款扩建佛殿、重塑佛殿三世佛像;1987年,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田家炳居士捐款兴建览翠、仁山、智水风景台,省政协杨应彬副主席欣然题词。1991年,惟添法师发动海内外各界人士集资二十一万多元修建英雅镇府至万福寺公路;1992年,市政府拨款三十万元扩建万福路;惟添法师又筹款十万元修建客堂,筹款十三万元重修大殿天面工程;县政府批准将原属万福寺的二百四十多亩山林、土地划归万福寺,恢复农禅并重的祖风;惟添法师与省市交通部门筹款三十万兴锤英(雅)雁(洋)公路。1993年,旅星侨胞萧开健居士捐款六万八千元改建福馀精舍;惟添法师募捐十万元修建万福寺罗汉堂、斋堂及配套设施。1994年,马来西亚侨胞杨鸿耀、陈戊茂居士捐款修建福禄堂;1995年泰国侨胞田锁荣居士捐款十五万八千元兴建山门;1996年,泰国大埔会馆会长张庆寺、副会长刘嘉其及二十多位乡贤捐款十馀万兴建风景亭、天王殿。

有关典故

后来日本黄檗宗僧侣就称福建省的祖寺为"古黄檗",称京都的新寺为"新黄檗"。日本黄檗山的建筑规模、丛林制度和宗教仪式等,完全仿照福清黄檗山的形式,今犹保存三百年前隐元时代的规模。其最初十几代的住持,多由中国渡日的僧侣担任。清中叶后,中日黄檗山僧侣的往来濒于停滞。

建寺由来

宋时临济宗宗风犹盛,绍兴年间(1131-1162年),临济宗杨歧派善果禅师从湖南山来福建黄檗山住持,达10年之久。元朝时逐渐衰微,寺几荒废。

重修时期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寺僧大休得莆田市周心鉴居士之助重修殿宇,香火盛极一时。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倭寇侵扰福建省沿海,寺毁于战乱中。

隆庆初(1567-1568年)僧中天发愿重修,并进京奏请藏经,苦候8年未果,竟圆寂于京师

其徒孙鉴源、镜源继承遗志又进京,越六寒暑,得邑人宰相叶向高之助,朝廷乃赐藏经678函、紫僧衣三袭,同时赐额“万福禅寺”,一直沿用至今。

毁于一炬

时殿宇尚未修复,鉴源、镜源回寺后即着手修建大殿与法堂,叶向高亦捐建一座藏经阁,寺院始起衰转盛。

崇祯二年(1629年)又建东西客堂,寺僧赴湖州金粟山广慧寺礼请密云圆悟为住持。

崇祯六年(1633年)密云退居,费隐通容禅师继席,隐元被推为西堂。

崇祯十年(1637年)隐元得传心印,住持黄檗山万福寺,他远到漳州、潮州市一带募化,经过数年的辛苦经营,修建了大雄宝殿、法堂、山门、斋堂、钟鼓楼、库房、舍等大小30余处。

同时,隐元还大力弘扬临济宗风。

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隐元东渡日本,由其门人慧门性沛接任住持。

至清乾隆(1736-1795年),寺又趋衰微,僧清馥一度募化修复。

1928年突遭山洪之劫,寺院损失严重。

1949年又罹火灾,千年古刹毁于一炬,藏经、文物焚毁尽。

重修万福寺

1957年春,虽经多方努力,仅于唐朝故址修建法堂、方丈室两座,供僧众栖止,寺院全貌难以恢复。

1966年,寺更濒于荒废。

1979年,日本黄檗宗各寺以宗议会议长吉井鸠峰为团长,组成"古黄檗拜塔友好访华团",来到福州黄檗山万福寺拜塔礼祖,恢复了中断已久的中日两国黄檗山佛教的友好联系。

其后,"日中友好临黄(临济与黄檗)协会"又多次组团来华访问。

1983年,他们在黄檗山建立了一座"日本黄檗山万福寺开山隐元禅师东渡振锡之地"碑以作纪念。

1983年,寺院被列为全国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

1989年4月成立了"福清黄檗山万福寺修建委员会",由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任名誉主任,已故福建佛教协会会长、厦门南普陀寺方丈妙湛老法师任主任,省级及全国级开放寺院住持(监院)任委员,着手对万福寺进行修复,国务院与省人民政府均有拨款。

十方善信的资助下,从1989年夏开始进行第一期修复工程,首先重修一座有600多平方米的法堂与新建一座160平方米的大寮。

经过多年的努力,尤其是在海外华侨的资助下,黄檗山万福寺重建工程得以告竣,现山门、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法堂、禅堂、隐元纪念堂等皆轮换一新。1997年12月8日,隆重举行重建落成暨佛像开光庆典。现寺中文物尚遗石槽三口,其中宋代一口有“僧淳生为四恩三有舍,庆历五年己酉(1045年)七月造,住持沙门复其”的题刻。

黄檗名山,李忱观瀑联吟之地,梁江淹至闽游咏之区,裴丞相皈依远祖断际,叶相国护藏书联。岩、洞、石、岭、溪、潭、井、泉、庵、堂、塔、院,森严罗列,自成景观。释子白衣、朝野名流,赋诗吟联,摩崖题刻,倍增方外之趣。

今盛世重明,梵宇新起,若夫达观之士,亲到黄檗峰头,豁开双眼,洞壑林峦,真文炳着,潭涧木石,体成章,自然得大受用。

景点简介

黄檗山古时以盛产黄檗木而得名。宋时宗风犹盛,绍兴年间(1131-1162年),临济宗杨歧派善果禅师从湖南沩山来此住持,达10年之久。元朝时逐渐衰微,寺几荒废。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寺僧大休得莆田市周心鉴居士之助重修殿宇,香火盛极一时。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倭寇侵扰福建省沿海,寺毁于战乱中。隆庆初(1567-1568年)僧中天发愿重修,并进京奏请藏经,苦候8年未果,竟圆寂于京师。其徒孙鉴源、镜源继承遗志又进京,越六寒暑,得邑人宰相叶向高之助,朝廷乃赐藏经678函、紫僧衣三袭,同时赐额“万福禅寺”,一直沿用至今。

时殿宇尚未修复,鉴源、镜源回寺后即着手修建大殿与法堂,叶向高亦捐建一座藏经阁,寺院始起衰转盛。崇祯二年(1629年)又建东西客堂,寺僧赴湖州金粟山广慧寺礼请密云圆悟为住持。崇祯六年(1633年)密云退居,费隐通容禅师继席,隐元被推为西堂。崇祯十年(1637年)隐元得传心印,住持黄檗山万福寺,他远到漳州市潮州市一带募化,经过数年的辛苦经营,修建了大雄宝殿、法堂、山门、斋堂、钟鼓楼、库房、寮舍等大小30余处。同时,隐元还大力弘扬临济宗风。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隐元东渡日本,由其门人慧门性沛接任住持。至清乾隆(1736-1795年),寺又趋衰微,僧清馥一度募化修复。1928年突遭山洪之劫,寺院损失严重。1949年又罹火灾,千年古刹毁于一炬,藏经、文物焚毁殆尽。

1957年春,虽经多方努力,仅于唐朝故址修建法堂、方丈室两座,供僧众栖止,寺院全貌难以恢复。1966年,寺更濒于荒废。1982年,寺院被列为全国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万福寺位于福建福清市渔溪镇西北的黄檗山上。黄檗山古时以盛产黄檗而得名。

主要景观

山门万福寺是明朝代样的禅寺。寺门右侧为放生池,左侧是“万寿院”。寺内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和法堂纵列于中轴线上,左右两侧对称地建有东西方丈、齐堂、禅堂、伽蓝殿、视师殿、钟鼓楼等。天王殿正中供弥勒佛坐像,两旁为四大天王。大雄宝殿中供三世佛像、两旁为泥塑雕十八罗汉,造型生动,表情各异。

寺中最独特的建筑是法堂,仿宋朝风格,为南北建筑风格相结合的重檐歇山式。十座塔林中,最古老的是明朝无缝塔。寺中还立有隐元禅师纪念碑。寺后有“龙井”一口,水质甘冽,终年流畅不涸;寺西南有“九龙潭”飞瀑,蔚为壮观;壁有宋蔡襄、明叶向高之摩崖题刻;山上有“蟒蛇洞”,相传明朝叶向高僧入洞探险,未穷其底。

万福寺为佛教十方尼众伽蓝,其修学宗旨“以般若为导,以三学为行,以净土为归”。本道场在大智法师住持下,建立如法和合的比丘尼僧团,晨钟暮鼓,诵经念佛,学戒研教,二时课诵,半月诵戒,结夏安居

为摄化信众,常年举办佛法教理学习小组、定期有禅修活动、精进佛七活动、八关斋戒法会等,寺院呈现着修学有序、和乐共住的气氛,欢迎十方尼众前来常住修学,居士信众短时参学共修!

历史人物

唐贞元五年(789年),莆田人正干从六祖慧能处学禅得法后回闽,路经黄檗山,爱其山川灵秀,想起师父“遇苦即止”的赠语,因悟“黄檗味苦”,便开山结茅,募缘建寺,初名“般若堂”。贞元八年(792年),又于堂之东向增辟院落,禅寺粗具规模,朝廷赐名为“建福禅寺”,俗称“黄檗寺”。大中二年(848年),希运来此出家。他后至江西百丈山参拜百丈禅师,得传心印后又返回黄檗山。怀海传希运、希运传义玄,黄檗山成为临济宗的发源地之一。

文化传统

有关诗词

明灵舒居士诗云:

天下两黄檗,此中山是真。

碑看前代刻,僧值故乡人,

一宿禅房语,经时客路尘。

将行更瞻礼,十二祖师身。

景点地址

万福寺位于福建省福清市渔溪镇西北的黄檗山上。

参考资料

福建藏着一座百世流芳的禅宗胜地——福清万福寺.微信公众平台——福建电视台旅游频道.2024-03-01

闽都古厝 | 千秋名刹 百世流芳——福清黄檗山万福寺.微信公众平台——福清市渔溪镇人民政府.2024-03-01

“玻璃大王”曹德旺:陈光标对慈善一点也不了解,是“真傻”!一本《心若菩提》带你了解“中国首善”的不凡人生.中国国情.2024-03-01

联话万福寺.福州新闻网.2024-03-01

喜讯:福清侨乡博物馆、黄檗山万福寺入选首批“福建省华侨文化交流基地.微信公众平台——福清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2024-03-01

万福寺_万福寺门票价格.衡阳万福寺旅游攻略.2021-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