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王澍寰

王澍寰

王澍寰(1924年—2013年),北京人,教授,北京积水潭医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手外科专业开拓者和奠基人。其主要从事手外科专业方面的研究工作。

1938年,王澍寰考入北京育英中学。1949年9月,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1950年9月,王澍寰在北京中和医院外科工作,担任医师。1958年,王澍寰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手外科专业。1978年,王澍寰出版了中国第一部手外科专业著作——《手外科学》。1981年,王澍寰晋升为北京积水潭医院主任医师,北京医科大学教授,并担任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副所长。1982年1月,王澍寰在北京积水潭医院担任院长。1989年1月,他担任北京积水潭医院名誉院长。1997年,王澍寰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3年10月8日,王澍寰因病逝世,享年89岁。

王澍寰是手外科领域最早、最系统地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一系列临床研究,并形成特色的专家。他先后获得伯乐奖、何梁何利基金奖等荣誉。

人物生平

1924年12月12日,王澍寰出生于北京市。1938年,其考入北京育英中学。

1948年,王澍寰读完了医学系的课程,进入临床实习阶段。那一年该院外科只需要两名实习医生,在众多的申请者中,王澍寰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钟惠澜院长的面试。1949年9月,王澍寰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1950年9月,其在北京中和医院外科工作,担任医师。1952年,在朝鲜战场负伤的志愿军战士中,有不少需行整形手术,为此北大附属医院举办整形科学习班。为了参加这项学习,王澍寰把一年一度的两周休假变为二十八个半天,每天上午到医院看门诊,下午赶去整形学习班学习。结业后,王澍寰在院内初步开展整形手术。

1954年,王澍寰从总住院医师晋升为主治医师。后由冯传汉教授推荐,领导安排他作骨科医生,同时可以有选择地收治整形患者。1958年,王澍寰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手外科专业。

1981年,王澍寰晋升为北京积水潭医院主任医师、北京医科大学教授、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研究员,任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副所长。1982年1月,王澍寰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工作,担任院长。1989年1月,他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工作,担任名誉院长。1997年,王澍寰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3年10月8日10时30分,王澍寰因病逝世,享年89岁。

研究方向

王澍寰主要从事手外科专业方面的研究工作。

主要成就

1963年夏季,王澍寰开始研究小血管吻合技术。1964年,王澍寰、芦家泽完成了世界首例兔耳完全离断再植成功的实验研究。同年5月,王澍寰完成了1例儿童完全离断的手指再植,指动脉直径仅 0.4 mm,同样是在放大眼镜下吻合成功,也是世界上的第 1例。此项成果于1965年分别在《北京医学》和《中华外科杂志》发表,是该领域国际上最早的学术报道。

1978年,烧伤科年轻的主治医师沈祖尧,提出了利用大网膜预构腹部带血管蒂皮瓣的设想,当时在论证这一课题时,意见很不一致。此时,王澍寰充分肯定了这一想法,并亲自帮助设计、实施,发明了大网膜轴型皮瓣,在国际上创造了一种新型的游离皮瓣。20世纪90年代,王澍寰曾对手部创面的处理发表了重要的指导性文章,在他的观点指导下,中国手外科工作者扭转了滥用前臂皮瓣的趋势。2000 年,南方医院完成两例异体手移植并获得成功。

主要论著

1978年,王澍寰出版了中国第一部手外科专业著作——《手外科学》,对手外科理论知识和诊疗技术进行了系统论述并提出了诸多创新理念;1985年,他创办《手外科杂志》并担任主编;1996年他又主编了《手部损伤的修复》一书,系统论述了显微外科新技术在手外科领域的应用。他一生共主编专著5部,参编15部,在中国国内外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9项。

书籍作品

人才培养

王澍寰先后培养了多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其中很多人都在各自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仅北京积水潭医院的学生中,就有4人获得“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荣誉奖项

个人荣誉

参考资料:

科研成果荣誉

参考资料:

社会职务

王澍寰曾先后任职于北京人民医院和北京积水潭医院。生前,他担任北京积水潭医院名誉院长、北京市医师协会会长、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名誉主任委员等职。此外,他还曾任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手外科主任、北京市政协副主席以及北京市人大代表等职务。

人物评价

正是王澍寰院士一生所铸就的非凡成就,构成了手外科深厚的文化底蕴,推动着中国手外科事业不断登上新的高峰。(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主任委员 田文评)

王澍寰为“中国手外科之父”。(美国手外科学会前主席 柯迪斯评)

王澍寰教授为人师表,更是一位"伯乐",乐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不仅注重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人才的培养和梯队建设,为了祖国的手外科事业,对人才的发现和珍惜,他没有本院和外院之分,一视同仁。(北京积水潭医院 评)

王澍寰院士是中国医学界公认的有突出贡献、学术上有很深造诣的骨科、手外科专家,在国际上有很高的知名度。他多次应邀出席国际学术交流并讲学,为中国手外科及显微外科争得了很多荣誉,被外国友人称为中国手外科之父。(《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评)

行医甲子手外圣父澍濡群生震寰宇,积水潭边桃李芬芳淡泊名利是为王。(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 田伟评)

王澍寰是中国手外科专业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工程院 评)

后世纪念

2023年10月8日,北京积水潭医院在新龙泽院区举办王澍寰院士逝世十周年纪念会。该院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护士长,手外科医护人员代表,离退休老同志代表等共计200余人参加了纪念会。

2024年12月12日,王澍寰院士百年诞辰纪念活动在北京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澍寰报告厅召开。

人物轶事

王澍寰深知作为外科住院医生,不但要积累大量的临床经验,训练手术技术,而且要丰富理论知识。他把接诊的每一位患者都看作是对自己的一次考试,认真检查、分析、判断,细致入微地进行术前、术中对照,术后密切观察。

王澍寰院士爱好广泛、多才多艺,喜欢书法、绘画、摄影和京剧。但在临床工作的几十年里,他放弃了所有的业余爱好,把全部时间和生命奉献给手外科工作。他对远道而来的会诊患者给予认真的检查、诊断,帮助医生选择治疗方案。每周的手外科教学查房,通过他对病例的精辟分析、讲解和新知识的传播,使每一位手外科医生和进修医生都有新的收获。他对年轻医生的科研思路总是认真地倾听、善意地指导和热情地鼓励。在他的办公桌上总是堆满叠叠稿件,王院士对每篇文章都做认真地修改。为年轻医生的科研,撰写论文、专著默默地做着幕后指导工作。

参考资料

王澍寰.中国院士网.2025-02-06

奋斗路 首医人 | 与共和国同行 致敬英雄先锋(下).首都医科大学新闻网.2025-02-06

健康科普.北京积水潭医院.2025-02-06

中国工程院.中国工程院.2025-02-06

“中国手外科之父”王澍寰逝世.光明网.2025-02-06

大医有澍 寰宇流芳——北京积水潭医院隆重召开王澍寰院士百年诞辰纪念活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2025-02-06

王澍寰.北京市卫生健康大数据与政策研究中心.2025-02-06

【缅怀先辈】缅怀手外先辈 重温医学誓言——纪念“中国手外科之父”王澍寰院士.北京积水潭医院.2025-02-06

党建· “医”声 || 红医精神,“医”声传承(第6期)一中国手外科之父王澍寰.西安医学院临床医学院.2025-02-06

沉痛悼念王澍寰院士.沉痛悼念王澍寰院士.2025-02-06

感念大医之爱 厚植医者情怀——北京积水潭医院举办王澍寰院士逝世十周年纪念会.感念大医之爱 厚植医者情怀——北京积水潭医院举办王澍寰院士逝世十周年纪念会.2025-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