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尔奇科特区
布尔奇科特区(波斯尼亚语:Brčko distrikt;塞尔维亚语:Брчко дистрикт;克罗地亚语:Brčko distrikt)是波黑的一个自治区,名义上属波黑联邦和塞族共和国共同所有。布尔奇科位于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东北部,在萨瓦河右岸,有优良的河港,铁路经此穿过,是重要的商业中心。有食品加工,市郊有褐煤矿蕴藏。该区面积493平方公里。布尔奇科极具战略意义。对波黑塞族共和国人来说,这一狭长的走廊地带不仅是连接东部和西部塞控区的唯一陆路通道,同时也是他们与克罗地亚塞尔维亚克拉伊纳共和国原塞控区及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同胞保持联系的重要枢纽。而对于穆克联邦来说,得到布尔奇科不仅可以把波黑战争塞族领土拦腰斩断,而且还将借此打通波黑中部与克罗地亚之间的通道,获得波斯尼亚河出河口。波黑战争期间,塞族军队与穆克联军为了争夺这块战略要地一度进行了殊死搏斗。
历史沿革
布尔奇科区是在波黑和黑塞哥维那高级代表进行仲裁程序后建立的。根据戴顿和平协议,该程序只能仲裁争议的实体边界线(IEBL)的部分。布尔奇科区由前布尔奇科市的整个领土组成,其中48%(包括布尔奇科市)位于新成立的塞族共和国,而52%位于旧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联邦。布尔奇科是戴顿和平协议中唯一在当时尚未最终确定的元素。仲裁协议后来于1999年3月最终确定,结果形成了一个由美国布尔奇科国际监督员管理的“区”。自2006年以来,首席副高级代表接管了布尔奇科监督员的角色。
第一位布尔奇科国际监督员于1997年4月抵达。在此之前,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OSCE)设有一个由兰道夫·汉普顿(Randolph Hampton)领导的小型办事处。在仲裁协议后,布尔奇科区能够得到代表之前,举行了地方选举,并得到了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和欧洲人道援助办公室(ECHO)的合作提供的人道主义援助。
2000年,一直处于国际监护的布尔奇科成为波黑第三个政治实体——布尔奇科特区。布尔奇科特区的财政独立核算,不向国家上缴。2002年布尔奇科特区财政收入9200万美元,支出8600万美元,财政顺差600万美元。在布尔奇科特区,不间断居住183天以上的外国人即被视为纳税人。
2000年到2005年,布尔奇科特区每人每年毛收入增长18.5%,特区经济发展局报告称,此增长率比塞族共和国高5.5%,比波黑联邦高10%。如按工资计算,该特区的工人工资也比波黑其他地区高,特区工人去年平均月工资690马克,比塞族共和国高28.2%,比波黑联邦高13%。
2006年,根据监督令,布尔奇科区和IEBL的“实体立法”被废除。布尔奇科监督员苏珊·约翰逊(Susan Johnson)做出的裁决废除了该地区的所有实体法律,以及实体边界线。该裁决使得该地区的法律和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国家的法律(包括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法律)在该地区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2012年5月23日,和平实施理事会(PIC)会议决定暂停,而非终止布尔奇科国际监督员的职权。布尔奇科仲裁法庭以及暂停的布尔奇科监督继续存在。
人口
2016年6月30日,波黑统计局正式公布人口普查最终结果。报告显示,波黑战争总人口353万,分实体看,波黑人口222万,占总人口63%,塞族共和国有123万人,占总人口35%,布尔奇科特区有8万人,占总人口的2%。
从民族属性看,波黑联邦以波、克两族人口居多,三个主体民族占比情况为:波族70.4%、克族22.4%、塞族3.6%。塞族共和国以塞族居民为主,三族占比情况为:塞族81.51%、波族13.99%,克族2.41%。在布尔奇科特区,三族占比情况分别为:波族42.36%、塞族34.58%、克族20.66%。
著名人物
布尔奇科特区出现了多位著名人物,包括说唱歌手埃多·马伊卡(出生名埃丁·奥斯米奇),流行民俗音乐歌手莱帕·布雷娜(出生名法赫雷塔·贾希奇),人权活动家埃德温·坎卡·丘迪奇(edvin Kanka Ćudić),克罗地亚国际足球运动员达·佩特里奇(Mladen Petrić),流行歌手维斯娜·皮萨罗维奇(Vesna Pisarović),《反恐精英:全球攻势》玩家尼古拉·科瓦奇(Nikola Kovač),以及布尔奇科市市长埃塞德·卡德里奇(Esed Kadrić)。
参考资料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国家概况.外交部网站.2024-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