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阴阳合德

阴阳合德

阴阳合德是中国传统哲学概念之一,源于《周易》,强调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和平衡。这一观念认为,阴阳属性的结合是自然界万物产生的基础。在中国古代美学中,阴阳合德的理念对审美标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推崇的是和谐统一的“中和”之美。

哲学内涵

阴阳合德的概念在《易传·系辞下》中有明确阐述:“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这一理论主张,唯有阴阳两气的融合,才能形成具有刚柔特性的实体。这种宇宙观和哲学观不仅解释了自然现象的发生,还渗透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

文学影响

在文学领域,阴阳合德的思想也有着显著的表现。清代学者姚鼐在其著作《复鲁絮非书》中提出了文章可分为“阳刚类”和“阴柔类”的分类方法,并指出文章的本质是天地精华的体现,同时也包含了阴阳刚柔的不同特质。然而,他并不提倡单一地追求极端的阳刚或阴柔,而是强调两者之间的平衡和互补关系。

参考资料

如何理解《周易》说的“一阴一阳之谓道”.thepaper.2024-10-31

论《周易》的阴阳和谐思维.zhexue.httpcn.2024-10-31

《周易》和阴阳五行学说——中国观念(思想).360doc.2024-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