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埭
洋埭,是一地名,具体指向有两个不同的村庄,分别为秀屿区月塘镇洋埭村以及泉州市晋江市陈埭镇洋埭村。
自然地理
莆田市秀屿区月塘乡洋埭村
洋埭村地处秀屿区南部,位于雕岭山(双冠山)东北麓,东面临海(平海湾)。该村地理位置独特,东北方向与岱前村相邻,北方毗邻前康村,西方与砺山村交界,南方则与东潘村接壤。洋埭村距离莆田市中心城区大约25公里,秀屿区政府所在地9公里,月塘乡政府驻地3公里,新文公路2.5公里。此外,湄洲妈祖祖庙所在地——湄洲岛,距离洋埭村仅有18公里。沁峤公路穿越整个村庄。
泉州市晋江市陈埭镇洋埭村
洋埭村位于晋江市东北部,总面积约为7.5平方公里。该村地理位置优越,北侧与泉州市隔江相望,南端距离泉州晋江国际机场仅6公里。陈泉公路贯穿全村,村内道路网络发达,实现了路面全硬化,总长度达到2万多米。
历史文化
莆田市秀屿区月塘乡洋埭村
洋埭村历史悠久,名称源于村东的一条大沙埭。历史上曾隶属于莆田县,属于崇福乡崇福里岐山境。村内地势平坦,分为多个自然村,包括大沟、后潘、西厝、后厝、大宫、东厝、东张、七组、苦营等。这些自然村中,后潘村居民姓郑,苦营村居民姓许,其余七个自然村居民均姓张。洋埭村的历史遗迹众多,如岐山宫、歧山祠、聂氏宗祠、会澜亭、明澜宫、兴华宫、岐山庙、万宿会、龙门寺等。村内的鸭塘头地区曾经是重要的交通枢纽,设有集市供南北货物交换。
泉州市晋江市陈埭镇洋埭村
洋埭村的地名来源于早期的水利工程建设。据《泉州府志》记载,宋初时期,平海军节度使陈洪进在晋江岸边修建了三条埭,其中包括洋埭。洋埭村的形成可以追溯到五代十国南唐时期,当时陈洪进派遣军队在晋江下游南岸修筑海堤并屯田,开启了洋埭地域的历史。洋埭村的土地改革始于1951年,随后经历了多次行政区划调整。
社会经济
莆田市秀屿区月塘乡洋埭村
洋埭村在过去较为贫困,村民们依靠肩挑背扛的方式运输海鲜和农作物。然而,随着一系列围海造田工程的实施,如东洋围垦工程、“卫星海堤”工程、东(苦)营围垦工程等,洋埭村的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显著改善。这些工程不仅扩大了农田面积,还提高了防灾能力。洋埭村拥有一千多亩的垦区,适合水产养殖。同时,村内也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尤其是滨海地带,具备开发潜力。
泉州市晋江市陈埭镇洋埭村
洋埭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得益于乡镇企业的崛起。村里建立了工业园区,引导企业入驻,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洋埭村的企业数量众多,产值超过7亿元。村内教育、医疗资源丰富,有多所学校和医疗机构。
主要产业
莆田市秀屿区月塘乡洋埭村
洋埭村的主要产业包括渔业和农业。村内生产的产品种类多样,既有农产品,如马铃薯全粉及其制品,也有海产品,如蚮、蛏等。由于围海造田的成功,洋埭村的农业生产得以稳定发展。
泉州市晋江市陈埭镇洋埭村
洋埭村的产业结构以工业为主导,村内有360多家企业,手工鞋坊尤为著名,涉及领域广泛。村两委通过多项措施支持企业发展,如建立工业园区、推动技术创新等,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参考资料
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月塘镇洋埭村.博雅地名分享网.2024-08-21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陈埭镇洋埭村.博雅地名分享网.2024-08-21
大陆特色小城镇 | 从“穷乡”到“鞋都”——福建晋江陈埭镇.央广网新闻.2024-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