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
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成立于2010年7月29日,是中国首个建立并投入使用的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基地。该基地位于宁波市,与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共同建设,实现了资源的整合利用。基地的功能涵盖了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水下考古发掘研究、出水文物修复展示以及专业人员培训交流等多个领域,并致力于成为中国的水下考古重要平台及学术交流中心。
历史沿革
2014年10月16日,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与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开放活动。该活动吸引了包括前交通部部长黄镇东、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在内的多位国内外政界、学界的领导和专家参与。顾玉才在致辞中对宁波市在水下考古领域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指出宁波基地的建成是国家和地方公共文化设施合作建设的成功案例。
展览与活动
随着宁波基地的启用,展示了中国水下考古三十年发展成果的“水下考古在中国”专题陈列也随之向公众开放。展览展出了多个国家级水下考古项目的珍贵出水文物,其中一些文物是首次公开展示。此外,基地内还设有沉船修复展示室,不仅用于“小白礁Ⅰ号”船体的保护修复工作,同时也是展览的一部分。
学术交流
在宁波基地落成后不久,首届“水下考古·宁波论坛”也在基地的国际报告厅举办。论坛邀请了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分享他们在水下考古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技术经验。
参考资料
保护水下遗产 探索蓝色文明——解析水下考古的宁波力量.浙江省文物局.2024-10-28
中国文物报: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暨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落成开放十周年(2014-2024)工作回眸.搜狐网.2024-10-28
我国首个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在宁波市挂牌成立.中国政府网.202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