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毗陵县

毗陵县

毗陵县,又作陵县。先秦为汉延陵邑。秦置延陵乡,西汉改毘陵县,始名。新室王莽改曰毘坛,东汉复曰毘陵。其先属会稽郡,后属吴郡。三国孙吴置毘陵典农校尉,理于毘陵县。晋朝置毘陵郡,治于毘陵县。西晋末,以毘陵郡封东海王世子司马毘,避讳改称晋陵郡,毘陵县一并改为晋陵县。今为江苏省常州市。

简介

• 始皇二十五年己卯,定荆江南,置会稽郡,治吴县(今苏州市)。以延陵邑为延陵乡,属于会稽郡。

• 始皇二十六年庚辰,分天下为三十六郡。

西汉

• 高祖五年己亥,初改延陵乡为毘陵县(今江苏省常州市),初置无锡市(今江苏省无锡市),属会稽郡(后又属荆国、吴国广陵郡、广陵国,直至国除)。

• 刘彻元封五年乙亥,初置刺史十三州,随会稽郡属扬州刺史部

新室王莽

• 改毘陵曰毘坛。

后汉

• 刘秀建武,复毘坛曰毘陵。

• 顺帝永建四年己巳,分会稽郡(浙江以西)置吴郡,治吴县,(浙江以东为)会稽郡,治山阴县(今浙江省绍兴市),毘陵县改属吴郡。

• 刘协建安三年,封孙策为吴侯,毘陵县属孙吴

三国

东吴

• 初设吴郡西部都尉,辖丹徒、曲阿、毘陵、无锡四县。

• 大帝嘉禾三年,分吴郡无锡以西为屯田,置毘陵典农校尉,治毘陵县,领县三:①(改丹徒区曰)武进区、②(改曲阿县曰)云阳县、③(省无锡市入)毘陵县。

晋朝

• 刘彻太康元年庚子,分天下为十九州,吴郡属扬州刺史部,复立无锡县。

• 武帝太康二年辛丑,省毘陵典农校尉,初分吴郡置毘陵郡,治毘陵县,领县七:①(复武进县曰)丹徒县(在今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②(复云阳县曰)曲阿县(今江苏省丹阳市)、③(析丹徒县、曲阿县置)武进县(在今江苏省常州市、丹阳市)、④(析曲阿县延陵乡置)延陵县(在今江苏省丹阳市延陵镇)、⑤毘陵县、⑥无锡县、⑦(析毘陵县、无锡市置)暨阳县(在今江苏省江阴市)。

• 惠帝永兴元年甲子,以毘陵郡封东海王世子司马毘,避其名讳,初改毘陵郡为晋陵郡,并改毘陵县为晋陵县

• 怀帝永嘉五年辛未(衣冠南渡),徙晋陵郡治丹徒。

晋朝

• 萧绎太兴元年戊寅,徙晋陵郡及丹徒区悉治京口(镇江市)。

• 晋成帝咸和三年戊子,徙晋陵郡治还丹徒。

• 成帝咸康七年辛丑,罢暨阳盐署(升南沙乡)置南沙县(在今江苏省张家港市常熟市),先属南兰陵郡,后改属晋陵郡,至此,领县八:①丹徒县、②武进区、③曲阿县、④延陵县、⑤晋陵县、⑥无锡市、⑦暨阳县、⑧南沙县。

• 司马德宗义熙九年癸丑,复徙晋陵郡治还晋陵县

参考资料

丹阳延陵“九里”地名的来源.南京大学历史学院.2024-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