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郭光灿

郭光灿

郭光灿,男,汉族,中共党员,1942年12月出生,福建泉州市人,大学本科学历,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光学学会理事长,

196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 2001年,作为首席科学家申请到中国量子信息领域第一个科技部“973”项目,该项目的实施奠定中国量子信息其后蓬勃发展的基础。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9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先后培养了近百名博士,其中5人荣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4位被国家基金委评为杰青,4位被评为优青,3人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2023年8月21日,郭光灿出席了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的第二届CCF量子计算大会暨量子计算产业峰会。

郭光灿曾于2001年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二等奖,200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3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6年获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07年获安徽省重大科技进步奖,2009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13年当选“CCTV科技创新人物”。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58年初中毕业时,他被保送升入重点高中泉州五中。1960年,郭光灿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第一志愿报考留苏预备班,第二志愿为台湾中国科技大学。后因中苏关系紧张,留苏政策变动,他未能如愿踏上苏联之旅,而是迈入了中科大的校门。196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

工作经历

1965年郭光灿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1981年至1983年作为访问学者,前往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9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曾提出概率量子克隆原理,推导出最大克隆效率,在实验上研制成功概率量子克隆机和普适量子克隆机。2021年,郭光灿凭借《基于量子信息技术研究量子物理基本问题》获得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21年8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基于离子阱系统寻找黎曼函数零点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黄运锋崔金明等人,联合西班牙的合作者利用周期性地驱动囚禁离子的量子状态,成功在实验上测量到黎曼函数的前80个零点。该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PJ量子信息》上。2022年8月9日,郭光灿院士团队在光力系统的全光远程同步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8月5日发表在Physics Review Letters上,选为“PRL Editors' Suggestion”。

研究方向

郭光灿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包括:量子计算。基于半导体、超导、离子阱和光学系统等研制专用的量子模拟和通用量子计算机;量子纠缠网络。研制量子光源、量子通道、量子存储器等。实现量子中继和量子优盘,构建大尺度量子网络;量子精密测量。利用固态自旋和冷原子系综等研制高精密的量子传感和量子探测装置。研制集成的量子芯片;实用化量子密码。研制高效、实用、安全的量子密码系统,探索新型的量子密码体系;量子物理基本问题。理论上研究量子信息和量子物理的基本问题,并使用量子信息技术进行实验探索。

人物成就

发明专利

科研成就

2000年,郭光灿又领导课题组开辟量子密码的实际应用研究,建立演示性量子通信系统,成功地完成了从理论研究转向实验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重大转变。 2001年,作为首席科学家申请到中国量子信息领域第一个科技部“973”项目,该项目的实施奠定了我国量子信息其后蓬勃发展的基础。他组建的这支研究队伍先后培养出五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十多位科技部“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创建了中国量子信息领域第一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并带领团队研制成功国内首个光纤量子密钥系统;实验上首次同时观察到光子的波动性和粒子性,挑战玻尔互补原理设定的界限;研制成功八光子量子纠缠态,首次演示六光子纠缠的非局域性;研制成功国际上迄今性能最好的固态量子存储器;首次在宏观尺度无漏洞地验证可用于判别宏观和微观界限的LG不等式;研究成功可同时实现快速操控和长相干时间的新型量子比特等。2018年2月,郭光灿院士团队创新性地制备了半导体六量子点芯片,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半导体体系中的三量子比特逻辑门操控,为未来研制集成化半导体量子芯片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020年2月26日,郭光灿团队在量子定向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团队李传锋项国勇研究组与复旦大学朱黄俊和北京理工大学尚江伟合作,基于量子纠缠测量技术实验实现了高效的量子定向。该研究成果于2月13日在线发表在国际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2021年4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光量子存储领域取得重要突破。该团队李传锋周宗权研究组将相干光的存储时间提升至1小时,大幅度刷新了2013年德国团队光存储1分钟的世界纪录,向实现量子U盘迈出重要一步。该成果4月22日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自然—通讯》上。5月5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许金时等人与上饶师范学院李波、梁晓斌以及南开大学陈景灵合作,实验实现量子信息的掩蔽,成功将量子信息隐藏到非局域的量子纠缠态中。6月,中国科学家郭光灿院士团队将光存储时间提升至1小时,刷新了2013年德国科学家团队创造的光存储1分钟的世界纪录,向实现量子U盘迈出重要一步。

2021年11月,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柳必恒研究组与电子科技大学王子竹教授、奥地利高小钦博士、Miguel Navascués教授等合作,首次实现高维量子纠缠态的最优检测。成果日前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在二维材料非线性量子光源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联合团队首次利用新型二维材料NbOCl2的非线性过程实现了超薄的量子光源,厚度可低至46nm。这是国际报道的最薄的非线性量子光源。这项研究不仅为光学量子信息研究提供了一种可集成的量子光源,也为二维材料的非线性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这一成果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2023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陈耕等人与同行合作,利用量子不确定因果序实现了超越海森堡极限精度的量子精密测量。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国际期刊《自然・物理》。

2023年4月23日消息,郭光灿团队在量子网络非局域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人才培养

在近60年的教育生涯中培养了35届学生,发起中国第--届量子光学会议,加快了中国量子光学发展的脚步。

主要作品和论著

获得荣誉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郭光灿一头扎进了量子光学的绚丽世界,用只争朝夕的效率迎难追赶。正是因为这种敏锐的洞察力和超强的学习能力,回国之后,郭光灿开始计划并实施推广量子光学,中国的量子光学研究终于开始蹒跚起步,为后来中国在量子信息技术上取得多项世界领先成就打下了基础。(新华网评)

郭光灿作为中国量子科技的先行者,为中国国内量子光学量子密码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等众多研究领域贡献了“第一推动力”。(光明网评)

参考资料

实验室成员.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2023-12-31

《中华文明五千年》等19种图书斩获第十八届文津图书奖.今日头条-南方都市报.2023-04-23

豆瓣.豆瓣.2023-12-31

郭光灿.福建师范大学物理与能源学院.2023-12-31

郭光灿 中文主页 电子科技大学主页平台管理系统.电子科技大学教师主页.2023-12-31

郭光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2023-12-31

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光灿:“量超融合”将成未来算力发展趋势.中国新闻网.2023-12-31

【中国科学报】“量子推手”郭光灿的科学品味.中国科学院.2023-12-31

Light人物 | 专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澎湃新闻.2023-12-31

科学家实现用量子系统 得到黎曼函数前80个零点-.今日头条-手机光明网.2021-08-12

中国科大实现两个光力系统的全光远程同步.中新网.2022-08-10

郭光灿和他的“创新团队”.人民网.2018-12-21

中国半导体量子芯片研究突破:首实现三量子比特逻辑门.凤凰网.2018-02-21

我科学家实现相距一公里高维量子纠缠分发.光明网.2020-03-16

科研人员利用纠缠测量实现量子定向.tech.sina.com.cn.2020-02-26

郭光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1-04-26

中国科学家首次实验实现量子信息掩蔽_凤凰网.凤凰网.2021-05-06

“留光”一小时意味着什么.今日头条.2021-06-23

中外科学家首次实现​高维量子纠缠态最优检测.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11-25

我国科学家首次实现基于新型二维材料非线性的量子光源.界面新闻.2023-01-06

我国科学家实现超越海森堡极限精度量子测量.今日头条-IT之家.2023-05-10

中国科学家首次验证星型网络的量子非局域性.百家号.2024-06-11

光学(第二版).豆瓣读书.2023-12-31

最全!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名单.科学网.2021-11-03

郭光灿院士当选2013年度科技创新人物.中国科学院.2023-12-3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力资源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3-12-31

何梁何利基金.何梁何利.2023-12-31

欢迎来到: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2023-12-31

中国科学院院士 郭光灿 教授简介.人事处.2023-12-31

安徽省商用密码行业协会成立 郭光灿院士担任名誉会长.今日头条-大皖新闻.2022-12-11

我国量子信息奠基人郭光灿院士加盟我校理学建设队伍.哈尔滨理工大学新闻网.2023-12-31

科学网:郭光灿受聘电子科大基础与前沿研究院名誉院长.电子科技大学新闻.2023-12-31

【龙虎网】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光灿教授加盟南京邮电大学.南京邮电大学.2023-12-31

中国科技大学郭光灿院士我院指导科研工作.华南师范大学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2023-12-31

这位八旬院士,开启量子之光.新华网.2023-12-31

郭光灿:量子信息与量子计算未来发展.光明网.2018-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