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战场上的蒲公英

战场上的蒲公英

本书的体裁不属于小说,作者严格尊重史实,从过程到细节,全部来自战场的回忆和记述,无一杜撰。作者的笔法几乎是超自然主义,其真切实感,如挟读者亲临其境,战火硝烟,厮杀呻吟,耳濡目染着你。但也不能算是传记,为让读者更广泛地体验战争,作者将数个人物原型的素材通用,时空剪接,兼采小说和传记之长,超真实地还原一个战争全过程,这是作者的创举,也是该书的特色所在。

内容简介

书的主人公叫蔡智诚,出身于贵州省殷实之家,抗战后期参军,当上一名空降兵,经历了惨烈的松山战役南京受降仪式。后在国共内战中,他又亲历豫东战役淮海战役,九死一生,负伤被俘,逃脱后再被裹挟起义,直到1949年退役返回故乡。书以“蒲公英”为名,既是伞兵空降战场时浪漫凄美的生动写照,更寓意战争年代普通军人命运之飘零无助。

古今中外的军事著作浩如烟海,优劣各异,但在敌我之分上面,没有含糊的,皆是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作者无论实写或虚构,重点不外乎突出我方的勇敢顽强和敌方的凶狠残忍,撩拨读者热血沸腾或感慨流涕。然而此书在这一点却给颠覆了!共产党人反手写中国国民党,主视角出自战争中的敌军官,敌人眼中的敌人才是神圣的我方。一个人物位置的调换,读者敌我难辨,爱恨拧巴,情感无从代入,战场上的持枪者全是龙的传人了,每一粒夺命的子弹都让人战栗,所有倒下的身影都让人痛惜,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编辑推荐

并不是所有的阵亡者都配得上烈士的称号,是否为信仰而战,这是烈士与炮灰的区别。能够安慰死者的不是勋章,不是墓碑,而是他们的信仰是否得到了捍卫,是他们的理想是否成为了现实!《战场上的蒲公英》以视角独特的战争记录,严谨深入的细节考证,为您展现一个中国国民党伞兵的1944-1949!

作者简介

王外马甲,本名黄晓峰,福建人。从小爱听故事也爱讲故事,因为在贵州省工作和生活多年,所以对那里的人情世故多了几分兴趣和了解。平素喜好上网,时常在新浪博客ID:huangxiaofeng以及“西西河中文论坛”上与朋友们谈兵论史,现已出版纪实性作品《中国骑兵》和《我知道的老兵故事》,并有部分作品被改编为电视连续剧。

图书目录

引子

第一章 不想上学了

第二章 去云南省投军

第三章 中国国民党的新兵营

第四章 大战前夕

第五章 战场初体验

第六章 拿下竹影山阵地

第七章 松山大捷

第八章 休整

第九章 青年军207师

第十章 鸿翔部队

第十一章 空降敌后

第十二章 洪罗庙

第十三章 伞兵游击队

第十四章 台源寺之战

第十五章 进驻长沙市

第十六章 南京受降

第十七章 接收大员们

第十八章 抗战后的昆明市

第十九章 混乱的和平(上)

第二十章 混乱的和平(下)

第二十一章 双十节阅兵

第二十二章 空军罢工事件

第二十三章 第三快速纵队

第二十四章 鲁南合围

第二十五章 驰援滕州市

第二十六章 雨中遭遇战

第二十七章 移防商丘市

第二十八章 普陀军演

第二十九章 在徐州市的清闲日子

第三十章 形势急转

第三十一章 豫东战役

第三十二章 被解放军突袭

第三十三章 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

第三十四章 向帝丘店撤退

第三十五章 帝丘店的激烈攻防

第三十六章 巷战

第三十七章 在上海养伤

第三十八章 空降淮海战场

第三十九章 杨围子

第四十章 激战

第四十一章 被俘

第四十二章 在解放区

第四十三章 重归国统区

第四十四章 离开军队

第四十五章 1949年初

第四十六章 海上起义

第四十七章 连云港市

第四十八章 尾声

引子摘选

小时候就知道蔡智诚先生当过中国国民党军官,因为我曾经看见他被捆起来游街,头上戴着高帽,胸前挂着大牌子。

后来又听说他平反了,得了“起义证书”,还补发了好多工资,忽然变得特别有钱。那时候电影院里正在演《野火春风斗古城》,大人们在看完金环和银环的故事之后回来就说:“老蔡原来是和‘关团长’一样的好人呵!”于是就有许多热心的大妈大婶给蔡先生介绍对象,动员他续弦。而我们这些小孩则屁颠屁颠地跟在他身后嚷嚷:“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蔡先生只好尴尬地笑。

再后来,蔡先生就退休了。一个人在家里种桃树、养兰花、喂金鱼,侍弄一些不吵不闹的小玩意,孤孤单单,自得其乐。再再后来,当我偶然得知这位安静的老头儿居然曾经是中国军队最早的空降兵,不由得大吃一惊,急忙和几个朋友找上门去:“伞兵呵!特种部队呀!老蔡先生,给我们讲讲故事吧!”

这时候,老人家已经得了帕金森病,语言和行动都有些障碍。他坐在藤椅上,看看院子里的花,又望望天边的云,许久许久才嘟哝了一句:“这伞兵嘛,就像是战场上的蒲公英……”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