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璋
吴国璋(1918年10月16日-1951年10月),(一说1919年出生)金寨县人。他的童年时期正值中国农民革命运动的高潮,1929年,商南县地区(今金寨县境内)爆发了农民革命运动,吴国璋积极参与其中,加入了儿童团。他通过组织儿童集会和游行,积极宣传苏维埃政府的政策和主张。
1930年10月,吴国璋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两年后,即1932年12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进一步坚定了他的革命信念。1934年,吴国璋随红25军参加了长征,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伟大战略转移,对于中国革命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1935年12月,吴国璋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标志着他从一个革命青年成长为一名坚定的共产党员。他的一生,是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遗憾的是,吴国璋在1951年10月逝世,但他的革命精神和贡献将永远被铭记。
正文
吴国璋(?-1937年),由于家境贫困,吴国璋在童年时期不得不从事各种劳动以帮助家庭,包括在7岁时就开始下地劳作,9岁时为地主家放牛,期间经常遭受打骂和饥饿。这段艰苦的经历在他心中埋下了对不公的深刻仇恨。
吴国璋,一位杰出的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将领,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以下是对他生平事迹的优化描述:
1929年,在商南县地区(今属金寨县)的农民革命运动中,吴国璋积极参与,他目睹了农民协会成员的英勇斗争,深受鼓舞。他不仅整顿了村里的儿童团,还扩展了四个小组,成立了儿童团大队,并担任大队长。他带领儿童团员们宣传苏维埃政府的政策,为红军和游击队传递情报,为红军家属提供帮助。
1930年,吴国璋加入中国工农红军,担任勤务员。1932年,在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战争战斗中负伤,未能随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转移。伤愈后,他回到地方游击队,担任队长,继续组织和发展农会,扩大地方武装力量,坚持苏区斗争。
1934年,吴国璋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的长征。1935年11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他强忍冻疮的疼痛,随部队行军30余里,被誉为长征中的小英雄。同年12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爆发后,吴国璋率领游击队奔赴山西省,开展敌后游击战。他在翼鲁豫军区历任营长、团政治部主任、团长等职,1942年4月,他率部成功粉碎了日寇的多次“扫荡”和“清剿”,保卫和扩大了抗日民主根据地,被誉为“百战百胜的吴团长”。
1945年9月,吴国璋奉命率队从菏泽市出发,挺进东北。1948年春,他担任东北野战军二纵五师师长,参与了辽沈战役,成功解放了义县和锦州市,俘获了大量敌军。随后,他率部参加了解放沈阳、天津市等战役。
1949年秋,吴国璋奉命率部渡江南下,参与了多场战役,为解放广西壮族自治区做出了重要贡献。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吴国璋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十九军副军长,赴朝鲜作战。他率部在临津江战役中取得大胜,并在第四、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1951年10月,吴国璋在阵地前沿遭弹片击中,不幸牺牲,年仅33岁。
吴国璋的一生是为中国革命和人民解放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他的英勇事迹将永远被后人铭记。
后世纪念
吴国璋将军在牺牲时,他的警卫人员在他的衣袋中发现了一份被鲜血染红的账单。这份账单记录了他从志愿军后勤部门借出的一百元人民币的详细开支。账单上,吴将军用钢笔工整地列出了每一笔开销,包括购买皮包、探望老首长、修理收音机、为生病住院的警卫员和司机提供补助,以及在大连市请回国休息的干部观看戏剧和电影等。每一笔支出都记录得非常清楚,连小至几角几分的金额都未遗漏。在看望徐海东大将时,他仅购买了价值三十元的礼物。这份账单体现了吴国璋将军对公款的严谨管理和个人品德的高尚。
参考资料
吴国璋:战斗模范 热血忠诚(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百家号.2024-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