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济宫
顺济宫,位于洛江马甲蔡内村,泉榕古道旁。原本的顺济宫大概修建于宋末元初,距今700多年,是泉州内陆地区较早的顺济宫之一。
顺济宫主祀三尊女神——天上圣母妈祖、陈靖姑陈靖姑和衍圣崇福夫人苏姑,被当地老百姓称为大妈、二妈和三妈。史料记载,“顺济”二字缘自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给事中路允迪出使高丽,在海上遇风跪求妈祖救护,脱险后回国复命,宋徽宗皇帝闻奏,赐庙额“顺济”。南宋期间泉州天后宫建成后,初也称顺济宫。后来历代皇帝对妈祖有过多次褒封,随着封号改变,元、明时期妈祖宫多改为天妃宫,清又多改为南沙天后宫。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研究员李玉坤说:“顺济宫极有可能修建于宋代。”目前泉州市一带称为顺济宫的妈祖宫,还有一个可能始建于宋、元时期的埔顺济宫。
泉州顺济宫建后的第15年——南宋嘉定四年(1211年),郡守邹应龙于笋江下流造石桥,以近顺济宫,因名“顺济桥”。石桥位于顺济宫前,横跨晋江市,全长一百五十余丈,宽一点五丈,桥上有石栏杆、塔幢,桥头有威武的石将军、桥堡,横匾上书“雄镇天南”四字,桥中石刻“顺济桥”三字。中外商船泊于岸边江中,首先看见的就是顺济宫和顺济桥这两座雄伟的建筑,“顺济”“妈祖”之名随之四海传扬。
简介
蔡内顺济宫始建于宋末元初,是泉州市内陆山区最早的1座顺济宫。时妈祖(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民间信仰·妈祖》)信仰刚从莆田市传播各地,而蔡内村与莆田仙游毗邻,加上附近也有大的溪流,故在此盖宫殿祀妈祖,并奉为“挡景神”。历代几经翻修。
陈靖姑和苏夫人姑信仰何时传入马甲不得而知。陈靖姑是唐朝人氏,祖籍莆田(父母为莆田人),在福州市出生,在古田县成神,被尊奉为“顺天圣母临水夫人”,是“救产、护胎、佑民”的女神,与妈祖并列福建省两大女神。苏夫人姑是明·晋江市三十三都紫帽山麓常春乡(今鲤城区江南镇常春村)人,成化六年(1470年)敕封护国卫生夫人(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儒道释寺庙·苏夫人姑庙》)。据说,村民没钱为陈靖姑和苏夫人姑另盖宫殿,只能让3位女神共处一宫,因妈祖封号最高,宫殿仍以顺济宫命名。
2014年初再重修。
大门匾额“顺济宫”,两侧刻“顺天主宰,济世安康”。
明·嘉靖十年(1531年),南安五都麻坑进士、七省巡按陈瑞山曾于宫外树有旗杆和碑刻,今碑座仍存。
重修时杜氏族人收集顺济宫古构件时,发现一块木质签诗牌,牌上签诗27首,系清代进士、晋江凤栖里人(今属洛江马甲)杜中士所撰;重录刻在墙壁上。(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杜中士》)
重修后的宫内石柱上,重雕原来歌颂3位女神的柱联,赞妈祖曰:“自宋迄清,数百年馨名益著;由莆及晋,四六都人物安康。”赞陈靖姑、苏夫人姑曰:“玉尘扫妖象,直如执剑斩蛇,古田陈后;铜符清海路,何异用兵退敌,紫帽苏姑。”
特点
现址位于洛江马甲蔡内村的蔡内顺济宫在原址几经修建,如今已焕然一新。蔡内村的老人代代相传,原本的顺济宫大概修建于宋末元初,距今700多年,是泉州市内陆地区较早的顺济宫之一。
史料记载,“顺济”二字缘自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给事中路允迪出使高丽,在海上遇风跪求妈祖救护,脱险后回国复命,宋徽宗皇帝闻奏,赐庙额“顺济”。南宋期间泉州天后宫建成后,初也称顺济宫。后来历代皇帝对妈祖有过多次褒封,随着封号改变,元、明时期妈祖宫多改为天妃宫,清又多改为南沙天后宫。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研究员李玉坤说:“顺济宫极有可能修建于宋代。”目前泉州一带称为顺济宫的妈祖宫,还有一个可能始建于宋、元时期的蟳埔顺济宫。
在蔡内顺济宫内,保存最完整的是辗转到杜丕量老人的父亲手中的签诗牌,长长的木牌上写着27首顺济宫签文,木牌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在宫外,曾有明朝嘉靖七省巡按陈瑞山所树的旗杆和所立的碑座。
顺济宫主祀三尊女神,天上圣母妈祖、陈靖姑陈靖姑和衍圣崇福夫人苏姑,被当地老百姓称为大妈、二妈和三妈。这不是唯一一座同时供奉三尊女神的庙,但其他地方的庙大多是把当地守护神一起供奉。而这三尊女神不只是守护神,是一种宗教文化传播的见证。“在顺济宫内石柱上,村民们将原本的几对对联雕刻上去,其中一对写道:“自宋迄清数百年馨名益著,由莆及晋四六都人物安康。”这是妈祖文化通过陆路传播的见证,上联写的是传播时间,下联则写传播地点。村民们认为,妈祖文化通过这段陆路传播,与从顺济宫前穿过的泉榕古道不无关系,但泉榕古道今已不存在。
参考资料
泉榕古道三女神顺济宫 或见证妈祖文化陆路传播.东南风.2024-03-22
妈祖是“官宣”褒封次数最多的海神.百家号.2024-03-22
马甲泉榕古道访胜探幽.泉州文化产业网.2024-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