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六堡茶

六堡茶

六堡茶,原产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以梧州市的大叶种茶等之青叶制成,为梧州市特产,也是广西名茶和中国传统名茶。因主产地在梧州市六堡镇,故被命名为六堡茶。

六堡茶以当年3月至11月新生的一芽二叶、一芽三叶、一芽四叶之青叶为原料,以特定的加工工艺制作而成。就茶形而言,可分为篓茶(熟茶)、沱茶、砖茶、饼茶等,就茶质而言,可分为熟茶、生茶、老茶婆、生态茶四大类。无论何种品类,六堡茶的制作都有渥堆蒸压陈化的过程,由此形成六堡茶特有的“红、浓、醇、陈”之特征。就总体而言,六堡茶干茶条索紧致,色褐黑油亮,陈茶香浓郁。以沸水冲泡或煮泡,茶汤汤色亮红明艳,香以陈茶之香为主,时有松烟香和槟榔味飘出,汤醇厚润泽,茶味饱满,茶甜味厚而悠长;茶底为铜褐色,匀齐洁净。

2014年,六堡茶制作技艺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2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六堡茶制作工艺是代表性项目之一。2016年,在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专项评估中,六堡茶品牌价值达15.79亿元人民币,在黑茶类列第3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茶叶类区域品牌中排第1位。今年6月,六堡茶获批了中国首个国家标准,这也是广西茶叶的第一个国家标准。

名称由来

六堡茶,原产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以梧州市的大叶种茶等之青叶制成,为梧州市特产,也是广西名茶和中国传统名茶。因主产地在梧州市六堡镇,故被命名为六堡茶。

历史沿革

清代嘉庆年间,六堡茶被列为全国名茶之一,据清同治版《苍梧县志》的记载,“茶产多贤产六堡,味厚隔宿不变”,说的即是六堡茶。晚清年间,社会动荡,大批华工下南洋谋生,具有清凉祛暑、润肠养胃功能且可以长期存放的六堡茶备受华人推崇,并逐步开始引领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的茶饮风尚。

经过发展,六堡茶的产地有河池县等20余县。在六堡茶区范围内,有恭村茶、黑石村茶、罗笛村茶、离涌村茶、蚕村茶等,在历史上最为有名的是恭州村及黑石村的茶叶最好,横县岭溪所产茶叶品质和制法与六堡茶相近,亦统称为六堡茶。

梧州市官方介绍,截止2016年,梧州市有六堡茶生产企业45家,集中加工区2个,专业茶叶市场2个,六堡茶年产值达11亿元人民币以上。六堡茶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六堡茶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6年,在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专项评估中,六堡茶品牌价值达15.79亿元人民币,在黑茶类列第3位,在广西茶叶类区域品牌中排第1位。今年6月,六堡茶获批了首个国家标准,这也是广西茶叶的第一个国家标准。

2022年,梧州市年产六堡茶3万吨,综合产值约160亿元,200多个行政村入股六堡茶产业,受益村民约24万人,带动茶农平均年增收3000元。

原料

 六堡茶的制作是采用当地的云南大叶种茶树的鲜叶作为原料,采摘标准是成熟新梢的一芽二三叶或一芽三四叶,经杀青揉捻渥堆复揉、干燥5道工序制成。杀青特点是低温杀青,揉捻则是以整形为主,细胞破碎为辅,渥堆是形成六堡茶独特品质的关键性工序,其目的是通过渥堆湿热作用,促进内含物质的变化,减掉苦涩味,使滋味变醇,消除青臭气,并使叶色变为深黄褐青。渥堆时期,掌握到出现黏汁,发出特有的醇香,即为适度,所以属于后发酵茶

加工和制作

毛茶工艺

鲜叶一芽二、三叶,杀青锅温160℃,5 ~6min,揉捻至细胞破碎60% ,通过汽蒸渥堆,控制温度50~60℃,时间10 ~15h,若温度过高,要翻堆一、二次,松柴明火烘焙80 ~90℃,五、六分钟翻一次,七成干下烘,摊凉20 ~30min,用60 ~70℃烘至全干,成为六堡茶毛茶。

汽蒸渥堆,是借用外热,加速热湿自动氧化,促进非儿茶素多酚的氧化,叶绿素水解、褪色、黄变或可使部分糖类蛋白质热解,产生多糖等简单化合物,为下一步微生物生长提供营养。

精制工艺

毛茶筛分拣剔,分级拼配,初蒸渥堆( l ~ 1.5min)茶叶绵软手握成团—摊凉至80℃—渥推,1~3级堆大65cm,4~5级1m,堆温40 ~~50℃,相对湿度85% ~95% ,茶坯含水量18% ~20%,渥堆20d即成(有的文章说1~2个月,说明此工艺过程尚无标准可循)。复蒸包装,100℃汽蒸一分钟,凉至80℃,装篓,晾置陈化5~7d,散水汽降温后关闭门窗,经半月陈化,汤色变红浓,产生陈味,茶面有金花。

饮品特征

品质特性

六堡茶属山茶属常绿灌木,叶呈长椭圆披针形,叶色褐黑光润,间有黄花点,叶底红褐。六堡茶素以“红、浓、陈、醇”四绝著称。其条索长整紧结,汤色红浓,香气陈厚,滋味甘醇可口。正统应带松烟和槟榔味,叶底铜褐色。

六堡茶的制作是采用当地的云南大叶种茶树的鲜叶作为原料,采摘标准是成熟新梢的一芽二三叶或一芽三四叶,经杀青揉捻渥堆复揉、干燥5道工序制成。杀青特点是低温杀青;揉捻则是以整形为主,细胞破碎为辅;渥堆是形成六堡茶独特品质的关键性工序,其目的是通过渥堆湿热作用,促进内含物质的变化,减掉苦涩味,使滋味变醇,消除青臭气,并使叶色变为深黄褐青。渥堆时期,掌握到出现黏汁,发出特有的醇香,即为适度,所以属于后发酵茶。

六堡茶中之篓茶,乃是用竹篓包装的六堡紧压茶叶。将毛茶经过蒸揉后,装篓压实,然后放置阴干处,晾贮几个月通过后发酵使茶紧结成块,即可形成有独特醇、陈香味的六堡篓茶。传统的竹篓包装,有利于茶叶贮存时内含物质继续转化,使滋味变醇、汤色加深、陈香显露。用六堡散茶蒸制、压模,可制成六堡饼茶、六堡砖茶、六堡沱茶等。

六堡茶宜久藏,越陈越好,因为久藏的茶叶有“发金花”,即生有金黄霉菌(学名为冠突曲霉菌)。因金黄霉菌能分泌多种酶,促使茶叶内含的各种物质加速转化,形成特殊风味。陈年的老六堡,在30—50年左右,色泽黑褐油润,会有槟榔、松烟香味,清爽醇厚,味中有甜、汤色澄明。

风味特点

六堡茶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存放时间越久品质越佳。所以,六堡茶多被加工成圆柱形,以便于存放。经晾置陈化后,还会产生许多对人体极为有益的黄霉菌,表现为茶中可见的“金花”。黄霉菌能分泌出淀粉酶氧化酶,还可使茶叶中的淀粉转化为单糖,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消除茶叶的粗青味,同时使茶汤变为棕红色。

茶中营养

铁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它是血液中交换和输送氧所必需的,也是机体中许多氧化还原体系所必需的。成人每天需要供给铁12~18毫克,缺铁可致贫血等。

茶叶含铁量,在植物界属较高水平,平均每克茶叶中含量为160微克。成品茶铁的含量较高,一般每克含铁量在60~320微克,其中绿茶平均每克含量为123微克,红茶平均每克为196微克。因茶汤中铁的溶出率低于10%,故每天饮茶10克,被人体摄入的铁,还不到需要量的1%,相对营养意义不大。但目前研究认为,植物茶叶中含有的铁,属非血红素铁,这种铁的吸收率受胃肠道pH及人体中铁的贮存量影响。如果人体中铁的贮存量低时,对铁的吸收量较大;如果食物中有较高的有机酸柠檬酸含量时,可使非血红素铁的吸收量增加。因此,按照西方的饮茶习惯,在饮茶的同时或不久后饮用果汁饮料,或在红茶水中加人柠檬片,可使茶中铁的吸收率增加2~3倍。如此饮茶,就可供给人体一定量的铁,对人体有益。

茶中药理

六堡茶茶性温和,具有消暑祛湿、明目清心、帮助消化等功效。

茶与养生

目前研究认为,饮茶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与茶中所含的茶多酚维生素氨基酸等成分有关,特别与茶多酚类的关系更为密切,因为它们对脂肪代谢均起着重要作用。

人体脂肪代谢的紊乱,往往是肝病患者动脉硬化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茶中的多酚类物质,特别是儿茶素,可以防止血液和肝脏中胆甾醇及其他烯醇和中性脂肪的积累,故可防止动脉和肝脏硬化。

生产情况

2010年,梧州市茶园面积约5.1万亩,六堡茶生产企业37家,取得qs认证的企业有18家,取得出口食品卫生注册(备案)资格的企业有3家,并有3家企业通过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4家获得国家有机茶认证。六堡茶已实现标准化、清洁化、连续化生产。2010年六堡茶产量近8000吨、产值8.5亿元,产品畅销国内各省市及港澳东南亚、日本、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2015年,梧州市拥有茶园面积4666.7公顷,生产企业42家,年产量超1万吨,产值超10亿元。

2016年,六堡茶产量为1.12万元吨、产值超12.8亿元,有50家生产企业获食品生产许可证。区域品牌价值达15.79亿元,居全国茶叶区域品牌排行榜第28位、黑茶类第3位、广西第一位。

2022年,梧州市年产六堡茶3万吨,综合产值约160亿元,200多个行政村入股六堡茶产业,受益村民约24万人,带动茶农平均年增收3000元。

产品荣誉

参考资料

广西苍梧六堡茶.中国质量新闻网.2018-09-24

一带一路·中国故事|一盏六堡茶,万里亦为邻.新华网.2023-11-29

广西梧州借助“一带一路”重塑千年六堡茶辉煌.中国质检报刊社 中国质量新闻网 中国质检网.2018-09-23

广西梧州“六堡茶”获得实施地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中国质量新闻网.2018-09-24

广西六堡茶年产量超万吨.中国质量新闻网.2018-09-23

梧州检验检疫局助力六堡茶产业规范发展.中国质量新闻网.2018-09-23

广西六堡茶制作技艺、瑶族油茶习俗入列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新华网.2023-11-19

“茶船古道”再迎六堡茶香.品牌网.2023-11-30

百色芒果、梧州六堡茶上榜!50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获批筹建.今日头条.2021-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