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王集镇

王集镇

王集镇,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下辖镇,位于县域西北部,距城区约23千米,辖域总面积131.52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6月,王集镇下辖6个居民社区和22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大王集社区。截至2019年末,王集镇常住人口为7.07万。

王姓在此起集,而得名王集。中华民国,属睢宁县第六区。1992年,撤乡建镇。2000年4月,撤销苏塘乡、王集镇,合并设立新的王集镇,以原苏塘乡、王集镇以及苏塘果园场行政区域为新的王集镇行政区域。王集镇是江苏省重点镇徐盐客运专线104国道、泗八公路纵横穿越其境。王集镇特产有王集烧鸡、王集烤肠等。境内还有曲头—马浅暴动遗址。2019年12月,王集镇入选“2016—2018年度江苏省文明乡镇”。

2018年,王集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77亿元,比上年增长6.11%。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达到78341万元、60335万元、98987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04%、-1.06%、9.4%。

历史沿革

中华民国,属睢宁县第六区。

1949年,属岚山区王集乡。

1953年,更名王集区。

1957年,撤区并乡,成立王集乡,属睢宁县管辖。

1958年,人民公社化,成立王集人民公社,简称王集公社。

1983年,恢复乡建制,王集公社复称王集乡

1992年,撤乡建镇,称王集镇。

2000年4月,撤销苏塘乡、王集镇,合并设立新的王集镇,以原苏塘乡、王集镇以及苏塘果园场行政区域为新的王集镇行政区域。王集镇位于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西北部,距徐州观音国际机场15千米。辖4个社区、24个行政村。宁宿徐高速公路、徐宁一级公路,104国道从镇中穿过。

王集始名于明末清初年间。传说,明朝时有一孙姓人家从山西喜鹊窝前来此地落户,当时他发现东来西往长途贩运的商人经常路过这里,就主动在路边搭起一处茶棚,以卖茶水为业。后在多数路人要求下,他又做起了小吃生意。随着生意兴旺,因家庭人手少,孙姓主人又收留了两名逃荒至此地的王姓弟兄俩为徒。三年后,王姓弟兄俩跟随孙姓师傅学会了手艺,积攒了工钱,也分别成家立业,就在此地长期定居。后来,这里逐渐形成了小集市。因王姓人口远远多于孙姓人口,那些在小集市上卖蔬菜、食品、小吃、农用工具的摊点,均以王姓居多,管理集市的也是王姓长老。久而久之,人们就自然称之为王集,一直沿用至今。徐淮公路通车后,因王集东部有个很小的集市也叫王集,又都处徐淮公路沿线,为便于区别汽车停靠站的地名,故又称呼大王集。

中华民国,属睢宁县第六区,1949年属岚山区王集乡,1953年更名王集区,1957年建王集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1992年建镇。1996年,面积61平方千米,人口3.6万人,辖大吴、吴庙、吴马、卜马、鲁东、东田、西田、光东、光西、光南、南门、武营、大营、苏庄、尤庄、朱庄、姚庄、庄楼、四姓、杨集、宋湾、葛段、王东、王西、北陈楼、王章营26个行政村。

2000年4月,撤销苏塘乡,并入王集镇,面积131.5平方千米,人口7.31万人,辖44个行政村、1个场圃,镇政府驻王西村。2008年末,面积131平方千米,人口75114人,辖大王、光明、卜马、宋南、田河、双营、鲁庙、沈庄、红卫、李时、柴堰、大营、大吴、吴庙、陈楼、尤庄、庄楼、杨集、戈段、平楼、峰山、洪山、马浅、长堰、南许、赵集、柳林、苏塘28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大王村。

原苏塘乡位于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西北部,距徐州观音国际机场5千米。104国道废黄河横穿境内。1962年建公社,1983年建乡。1996年,面积53.9平方千米,人口3.2万人,辖峰山、洪山、马浅、孙徐、曲头、平楼、长堰、柴湖、堰头、赵集、南许、李堰、时堰、柳林14个行政村。2000年撤销并入王集镇。

截至2017年,该镇(乡)行政总面积131.5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72564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王集镇位于睢宁县西北部,东临姚集镇庆安镇,北接铜山区伊庄镇,南界岚山镇,西与双沟镇以及安徽省接壤,中心位置约在东经117°75′、北纬33°99′,总面积131.52平方千米。王集镇距县城23公里,徐宿淮盐铁路、徐宿盐高速、104国道、泗八公路纵横穿越其境,交通便利,区位优越。镇政府坐落王集村。全镇种植优质小麦8.0万亩,优质梨1.8万亩,年产量500万公斤,优质棉3.0万亩,其中制种棉1.0万,优质花生5.0万亩,优质设施瓜菜1.5万亩,其中台湾宝冠、特小凤西瓜等特种礼品瓜誉满大江南北。2001年6月被评为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2002年11月被徐州市评为名特优产品。山羊年饲养量20万只,其中杂交波尔羊存栏量6万只,三元商品瘦肉猪年饲养量15万头,年出栏量8万头,奶牛年饲养量3000头,家禽年饲养量200万羽。

水文

王集镇境内有废黄河、双洋河等河流流经境内。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6年,王集镇下辖26个行政村,分别是大吴、吴庙、吴马、卜马、鲁东、东田、西田、光东、光西、光南、南门、武营、大营、苏庄、尤庄、朱庄、姚庄、庄楼、四姓、杨集、宋湾、葛段、王东、王西、北陈楼、王章营。

2000年,因乡镇合并从原苏塘乡划入14个行政村,分别是峰山、洪山、马浅、孙徐、曲头、平楼、长堰、柴湖、堰头、赵集、南许、李堰、时堰、柳林,和从苏塘果园场划入1个行政村——苏塘村。此时,王集镇下辖41个行政村。2001年后,村级行政区域调整,41个行政村合并为28个。

区划详情

截至2020年6月,王集镇下辖6个居民社区和22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大王集社区境内。

人口民族

2019年末,王集镇家庭户数为17104户,常住人口为70735人。

政治

根据工作需要,经研究决定,对镇领导分工进行部分调整,现将调整后的镇领导分工通知如下:

张玉超:党委书记,主持镇全面工作。

秦飞:党委副书记、镇长,主持镇政府全面工作,协助党委书记抓全面工作。

王鹏:人大主席,主持镇人大全面工作,负责高标准厂房建设、项目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分管镇考核办、计生办。抓好高标准厂房建设、三重一大、为民办实事、人口集中、人口和计划生育、人大工作指标的考核,扎口考核材料报送和迎检工作。

姚念璞:党委副书记,负责扶贫工作。

李军:党委副书记,负责全镇群团、信访稳定、机关效能建设、应急管理工作,分管镇党政办、关工委、共青团、妇联、信访办。抓好信访工作、“12345”服务热线办理指标的考核。

苏玉:人武部长,负责人民武装和地方武装工作,协助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分管镇武装部,抓好武装工作指标的考核。

王庆:政协工作室副主任、统战委员、宣传委员,负责政协、宣传、统战、精神文明、意识形态、民族宗教、土地规模化经营、扶贫工作,分管镇农经中心、广电站、文化站、专业合作社。抓好新增文化产业法人单位个数、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土地规模化经营、精神文明创建、居民收入、政协工作、文化产业项目、旅游项目、“两化”融合、网络媒体反映事项办理指标的考核。

朱友聪:党委委员、副镇长,负责文教卫、民政、双拥、残联、老龄工作,分管民政办、残联、劳服站、老龄办。抓好劳动用工保障、幼儿园建设指标的考核。联系镇各学校、卫生院、防疫站。

王权:政法委员、纪委副书记,负责政法综治、农业和农村经济、农业招商、改水改厕、古黄河综合开发、交管工作,分管镇农技站、农路办、供销社、水利站、果园场、综治办、610办、司法所。抓好设施种植业(含投资额)、“三品一标”工作、高效养殖业(含投资额)、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和法治建设指标的考核。联系镇法庭、派出所、粮管所、供销社、交管所。

武迎春:组织委员(借调县三集中办公室工作)。

宋朝阳:纪委书记,负责纪检监察、党风廉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城市建设、中心镇创建、土地规划、市政管理工作,分管镇监察室、国土所、村镇建设服务中心、城管办。抓好镇村建设(含城镇建设)、城乡规划与管理、土地综合管理(含土地执法模范镇创建)、中心镇创建、土地整治、百姓办事“零障碍”指标的考核。

顾晓:副镇长,负责新农村建设、生态镇创建、美好城乡、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质监、放心消费、环保、供电、通讯工作,分管镇安监办、食安办。抓好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放心消费创建(含食品安全)、生态镇创建指标的考核。联系镇工商分局、供电站、电信分公司、移动分公司、邮政分局。

赵玉玲:副镇长,负责财政税收、审计工作,代管组织人事工作。抓好财政收入(含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序时进度、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及质量、总部经济企业入库税收)、村级“四有一责”建设、人才工作(含平台建设)、工资集体协商建制率指标的考核。联系镇国税分局、地税分局、驻镇各金融机构。

宋暖:副镇长,负责工业经济和项目建设、服务业、开放型经济、科技创新、品牌创建、电子商务工作,分管镇工办、统计办。抓好工业和服务业项目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竣工工业和服务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投资、列统工业开票销售收入、净增列统工业企业个数、列统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实际利用外资、自营出口额、新增限上服务业法人单位个数、净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个数及零售额增幅、服务业增加值、发明专利授权数和申请数、新增专利授权数、企业专利申请数及市级企业研发机构建设、节能降耗、制造业主辅分离、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品牌创建、统计基础建设、电子商务发展指标的考核。

经济

综述

2018年,王集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77亿元,比上年增长6.11%。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达到78341万元、60335万元、98987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04%、-1.06%、9.4%。规模工业总产值26102万元,比上年增长-8.47%;规模工业产品销售收入26033万元,比上年增长-7.64%;规模工业利润总额4130万元,比上年增长18.24%。其中,税金165万元,比上年增长12.2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490万元,比上年增长14.34%。农民人均纯收入16489元,比上年增长6.02%。全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84500万元。

第一产业

至2003年,王集镇初步形成以优质果、优质麦、特种瓜、反季节菜、养殖雪羊为主导特色的农业生产体系。种植优质梨1333公顷,年产量达500万千克,收入达1500万元;种植优质麦2667公顷,并在宋南、王营、陈楼等村建立667公顷优质麦生产基地;设施瓜菜1000公顷,其中台湾宝冠、新金兰特小凤西瓜等特种礼品瓜867公顷,被徐州市评为名特优产品,江苏省认定为无公害产品;白山羊饲养量20万只,其中杂交波尔羊6万只,猪饲量7万头,奶牛饲养量2000头,家禽饲养量200万羽。2018年,王集镇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07万亩。粮食总产10232万斤。

2018年,王集镇完成县政府下达的10000亩产调任务,其中,秋冬季3000亩连片产调及完成1000亩连片设施农业产调计划。全镇花生种植面积超6万亩,果树种植面积近2万亩,设施蔬菜种植面积7000多亩。“大王集小花生”获评江苏省十大好杂粮:李时村万亩花生示范方项目竣工,陈楼村“上海蔬菜外延基地”正式挂牌,田河村鲜食花生种植科技示范基地项目竣工,省道324观光带3000亩集科技示范、观赏、采摘体验为一体的智慧果园也已开工建设。

第二产业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王集镇乡镇企业提到相应发展,到1987年拥有水泥、工艺农具、食品、化工、砖瓦等行业17家企业。20世纪80年代末,新建草柳编厂出口创汇。至2003年底,全镇有私营工业企业69家,建筑企业20个,餐食企业15个;机械加工企业4个,木材加工企业10个,还有印刷、服装加工等其他企业10个;中外合资企业1个。全镇共有职工8512人,固定资产92.51万元,工业总产值5.1亿元。2018年,王集镇挂车厂2.5万平方米厂房竣工并投入使用,新上一条挂车生产线并投产;招引管业公司入驻高标准厂房并投产。

第三产业

2018年,王集镇共230户低收入户在小布网开设网店,累计网络营销金额30万元,户均增收近500元。

文化

地名溯源

王集始名于明末清初年间。传说,明朝时有一孙姓人家从山西喜鹊窝牵来此地落户,当时他发现东来西往长途贩运的商人经常路过这里,就主动在路边搭起一处茶棚,以卖茶水为业。后在多数路人要求下,他又做起了小吃生意。随着生意兴旺,因家庭人手少,孙姓主人又收留了两名逃荒至此地的王姓弟兄俩为徒。三年后,王姓弟兄俩跟随孙姓师傅学会了手艺,积攒了工钱,也分别成家立业,就在此地长期定居。后来,这里逐渐形成了小集市。因王姓人口远远多于孙姓人口,那些在小集市上卖蔬菜、食品、小吃、农用工具的摊点,均以王姓居多,管理集市的也是王姓长老。久而久之,人们就自然称之为王集。徐淮公路通车后,因王集东部有个很小的集市也叫王集,又都处徐淮公路沿线,为便于区别汽车停靠站的地名,故又称呼“大王集”。

文物古迹

曲头—马浅暴动遗址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4月,睢宁县委在苏塘乡曲头村领导农民暴动队伍向马浅村行进时,遭到县国民政府地方武装镇压而失败。l992年睢宁县委、县政府在曲头村建“曲头—马浅“纪念碑。

特产

王集腊肠烧鸡

在清朝康熙(1661年~1722年),王氏家族就以生产烧鸡、香肠闻名苏北。其烧鸡产品均选用地方草鸡基酒,辅以20余种名贵中药加工而成,具有香中隐甜,色佳味美,嫩酥可口,贮存期长的特点。香肠产品使用新鲜精猪肉为原料,加之独特配方,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王集烧鸡苏北第一,王集香肠香肠之王。台湾宝冠黄皮西瓜、花皮黄赈新金兰系列西瓜

台湾宝冠黄皮西瓜和花皮黄赈新金兰系列西瓜由江苏省农科院独家引进,在该镇种植,专家亲临指导,无公害栽培。该品种西瓜富含蛋白质、粗纤维、钾、钙、各种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单瓜重量均在2千克左右。

“徐沙河牌”三水梨

王集镇2002年在国家工商局注册使用了“徐沙河”牌商标,2003年被国家农业部批准为无公害三水梨基地。

交通

王集镇境内有淮安-徐州高速公路途经,104国道从镇中穿过。铁路有徐盐客运专线,境内无站点,最近站点是观音机场站,在双沟镇境内。

社会

教育事业

截至2003年底,王集镇共有幼儿园25所,小学1所,中学5所,在校学生1.7万人;教师795名,其中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6名,中级职称295名。在2018年,王集镇拿出100万用于优秀教师及教学成果的奖励。2019年末,王集镇境内有幼儿园、托儿所9个,小学4个,小学教师243人,小学生6573人。

文化事业

2019年末,王集镇境内有图书馆、文化站1个。

医疗卫生

截至2003年末,王集镇镇级卫生院有2所,设有内科、外科、妇科学小儿科、五官科等科室,配有A超、B超、心电图及X光机等设备。有医务人员292人,43个村级卫生室达到农村甲级卫生室标准。2019年末,王集镇境内有医疗机构30个,病床250张,执业(助理)医药师95人。

社会保障

2018年,王集镇城镇居民医保连年参保率超96%;大病医疗救助545人,受灾人员救助450人,临时救助21人,特困人员救助321人(次),大病救助发放329人次、93.58万元。办理残疾证116本,发放残疾人辅助器具221人次。白内障患者筛查980人,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救助47人。农村养老保险新办2650人,参保补办870人。办理计划生育服务证624本,农机补贴申请办理229台。核发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245个,林木采伐许可33件。低保已取消67户、162人,新增低保27户、97人。

脱贫攻坚

2018年,王集镇共脱贫828户、2570人,整体脱贫率达92.7%,南许、柳林两省定经济薄弱村全年村级经营性收入均超25万元,达标摘帽。

镇村建设

2018年,王集镇已完成2.1千米王杨线拓宽,王西大沟危桥新建,王吴线、王田线东田段、王大线大营段、王柳线南许段路面修复,路肩还土修复王洪线、杨集线、王田线、王吴线等共约8.5千米。省道271(泗八路)、镇区道路、老田河路等道路提档升级稳步推进。

获得荣誉

2019年12月,王集镇入选“2016—2018年度江苏省文明乡镇”。

参考资料

2020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国家统计局.2021-05-28

2016—2018年度江苏省文明乡镇名单_江苏文明网.江苏文明网.2021-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