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仙人渡镇

仙人渡镇

仙人渡镇,位于老河口市城南15公里处,西临汉水,旁通巴蜀,屏蔽襄樊,汉丹、襄渝两条铁路在镇交汇。

相传楚国名将伍子胥在朝中遭奸臣陷害,派兵追杀,逃至汉江边,遇仙翁驾舟搭救,由此而得镇名“仙人渡”。截至2023年,全镇版图面积114平方公里,辖33个村(社区),178个村民小组,4.53万人,耕地面积4445公顷。汉十高速公路、新316国道穿镇而过,武康复线、汉丹铁路在镇内交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仙人渡镇先后荣获全国重点镇、全国文明乡镇、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湖北省森林小镇、湖北省美丽城镇省级示范乡镇等多项荣誉称号。

历史沿革

汉江湿地的八大景之一“仙人古渡”,也曾是谷城县历史上的八大景之一。这个景致可是一个最古老、最知名的古渡口。一提到它,人们总有一种沧桑落日之感。

汉江悠悠,千里流来,环绕谷城六十一余里,为谷城镶上了一道绿色的宝石。在那个没有公路,没有铁路,也没有桥,更没有飞机的年代,汉江曾是人们出行和货物运输的主要交通要道,因此,在汉江的往昔岁月里,沿途出现过许许多多的码头和渡口,而“仙人渡”就是谷城县汉江上的一个最重要也最有历史感的渡口。

为什么叫仙人渡呢?这当然有一些来历。据《谷城县志》记载,此渡为谷城县东十里的真武渡。相传前代县令渡河避难于此,苦无船只,忽有一老翁驾一直木而至,大呼曰:“渡此生!渡此生!”县令乃乘而渡之,及登岸回视,老翁及直木已不知去处,县令恍然有所悟,知此翁乃仙人也,故以名之。至于这渡口什么时候被称为仙人渡的,那已是无稽可考了。有资料可查的,是明代人以“仙人古渡”为名把它列入了谷城的八大景之一,此后便有了许多吟咏这一景观的诗词,其中有一首是清人尚渭纶写的,值得一读。

仙人去后渡空留,不见仙人见渡头;

两岸平沙曾过客,一湾流水且横舟。

远天帆影江村暮,落日雁声芦荻秋;

槎返何年寻故迹,无边芳草绿芳洲。

这位诗人追怀仙人,寻觅故迹,感叹时光不在,渡口长留。

又不知过了多少年后,一位晚清襄阳市知府尹会一到谷城巡视时,写了一首《过谷城县》的感怀诗,摘抄如下:

布帆秋饱筑阳风,古渡旌旗蔽日红。

莫道袁曹争渡处,今来壤畔有田翁。

查有关史料,了解到这位襄阳知府尹会一,字元孚,博野县人。笃学纯孝,由进士以考功元外郎出守襄阳,任襄五年,政绩之一是修建了隆中诸葛武侯祠

此诗中的“袁曹争渡处”系有所误,细查史料,袁、曹争霸,并未到此。但诗中的“古渡”就是当年的仙人渡这是无疑的了。从“旌旗蔽日红”的诗句中,我们已可以想象当年这儿的繁华和热闹了。

历史变迁,沧海桑田。和往昔的车水马龙相比,仙人渡早已远远地衰落了。它的上空有了高速公路,它的左右有了桥梁;它曾经有过的古树客栈已经不在了,旌旗更是没有了,但它还是一直不温不火地存在着,就像一副老式的家具,虽已不时髦,但人们还在使用,今天,仍然有人从这里由此岸到彼岸,延续着那一脉香火。

历史总是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创造一些新意。汉江中国湿地公园的兴建,就是与历史接轨的一次整合,一个思想,一种观念,一种需求。这是一个好主意,保护汉江,再现古景,为越来越饥渴的城市提供绿色和氧气,为越来越疲惫的人们提供美感和清新。残阳古树,一叶扁舟,倒也可让现代人领略一下晓风残月的古意了。

地理环境

仙人渡镇位于老河口市南15公里,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十分便利,古有“千叶小舟云集,八方商贾过往”之称。建成区面积2.8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

仙人渡镇:辖村民委员会31个、街道、西街2个社区、179个村民小组。

人口民族

年末总人口分别为41508人、41514人,其中农业人口分别为31790人、31795人,男性分别为16212人、16215人。 

截至2017年,该镇常住人口40269人。

经济

农业

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分别为115402万元(现价、下同)、122784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分别为27390万元、96772万元、5056万元、30469万元、101985万元、6269万元。在农业总产值中,粮食作物分别为3648万元、4005万元、亩平1000元、1050元;经济作物分别为14590万元、16020万元、亩平1800元、2000元;林业分别为436万元、355万元;渔业分别为1995万元、2095万元。各类农产品总产量分别为:粮食分别为25389吨、27690吨,(其中小麦分别为5505吨、7500吨,水稻15479吨、18131吨)、油料作物分别为2399吨、2642吨,瓜果分别为41800吨、39510吨,肉类分别为5698吨、6049吨,水产品分别为3991吨、4041吨,禽蛋分别为2800吨、2900吨。全镇各项税收分别为655万元、702万元,农业税分别为200万元、171万元。财政收入分别为1097万元、1210万元,支出分别为1095万元、120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3315元、3680元。

全镇有个体工商经营户分别为1200户、1319户,实现经营总额分别为72708万元、76343万元,税金分别为1094万元、11509万元。

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围绕农民增收这一目标,大力实施了“洲地开发工程”、“畜牧养殖工程”、“退耕还林工程”、“果树品改工程”等六大工程,发挥市天富木业有限公司、市仙人酒厂、市聚农黄姜科技开发公司、襄阳市金利魔芋有限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发展板块经济。全镇初步形成了沿汉江洲地的养牛、3万亩林果、速生丰产林和山药经济带,沿316国道30华里的养鸡经济带、沿湖区3万亩优质水稻种植经济带和沿黄丘岗地养羊、黄姜、魔芋、中药材种植等四条农业产业化经济带。

民营经济持续稳步发展。围绕企业改制,更新观念,以老河口市仙人酒厂承债式卖断为试点,率先在襄阳市推行了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企业改制面达100%,盘活资产存量8600万元,改制企业走出困境稳步发展。

工业

围绕仙人渡镇省级工业园,积极打造招商引资平台,制定优惠政策,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共引进武汉红桃K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五粮液酒”与仙人酒厂合作、浙江省客商投资的老河口鑫泰反光材料厂、十堰东风神宇(仙人渡)专用汽车改装厂、襄阳金利魔芋有限公司等14家企业,引进资金9500万元。围绕盘活壮大企业发展,加大企业技改投入力度,大力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拓宽产品市场。共投入资金1600万元,完成技改项目21个,创建的“爵王西装”、“仙人系列酒”、“仙人毛巾”、“楚仙”密封垫片、“金利”魔芋等一批知名品牌产品,并远销全国各地,特别是“仙人”毛巾等远销香港、台湾、印尼等国家或地区。民营经济初步形成了服装纺织、食品加工汽车工业、光学材料等四大支柱产业。

文化

特色美食

山药

仙人渡镇拥有洲地面积4万亩,汉水经镇而过。该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在汉江洲地大力发展山药种植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举措来抓,通过明确职责,强化领导,全镇共发展山药种植面积1.6万亩,其中形成了马岗-白鹤岗-钟寨-北沟一个5000亩连片种植基地,杜河-刘营、崔营-王营两个3000亩种植基地,每亩山药产量在4000斤-6000斤之间,亩纯收入可达6000元仅此一项可促进农民增收200元。

成校养鸡场

仙人渡镇成校养鸡场是由镇妇联和镇成校提供厂房和资金,镇崔营村九组村民张志军投资兴建的。2002年春发展养鸡至今,已循环养殖5批(次),共养鸡25000只,现有存栏蛋鸡7000只,年均获纯利16.5万元。该养鸡场成为指导全镇养鸡技术培训的基地。全镇共有700多名妇女养殖能手到此参加学习,带动发展2000只规模以上的养鸡户12家。

社会

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围绕农村税费改革,大力推进了综合配套改革,实行了“一人一编一卡”,机关人员由116人,减少到40人,减人减事减支效果明显。大力推行了“村村通”工程建设,全镇50%的村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坚持实施"科教兴镇"战略,深化教育制度改革,2003年初中升学考试成绩位居襄阳市第一。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群众自娱自乐节目丰富多彩。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切实推行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受益群众达2万人。推进全民健身计划,广泛开展了群众性的体育活动。认真贯彻“一票否决权”制,计划生育工作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成效显著。该镇先后被授予“全省文明乡镇”、“全省卫生乡镇”、“全省先进体育乡镇”、“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襄阳市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教育

仙人渡镇中小学名录

参考资料

仙人渡镇入选全国重点镇,老河口仅此一个!.老河口社区.2024-04-07

仙人渡镇经济发展情况简介.中国老河口网.2024-04-07

湖北省三个基层单位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单位.湖北省人民政府.2024-04-07

老河口市仙人渡镇入选“湖北省美丽城镇省级示范乡镇”.湖北日报.2024-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