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瓜礁
赤瓜礁(英文名:Johnson Reef,又名:赤瓜线、大秤钩),是中国南沙群岛环礁链中的一个干出台礁,位于北纬9°43′、东经114°17′处,在九章群礁的西南端。
赤瓜礁因盛产白底靴参而得名。1983年,中国公布其名称为赤瓜礁。在1988年的赤瓜礁海战中,中国海军击败越南海军,收复了赤瓜礁,之后中国海军进驻赤瓜礁。2013年,中国开始在赤瓜礁展开填海作业,建立了0.102平方千米的赤瓜岛,同时开展岛屿周边混凝土固化处理、种树绿化、建设营房、新的堡等设施,在岛上建设了太阳能发电场和海水淡化处理设备以及直升机平台。2015年10月,中国在赤瓜礁建有50米高灯塔,为国际海运和海上救助提供了公共服务条件。
赤瓜礁外形呈马蹄形,长约2.4海里、宽约1.2海里,面积约7.2平方千米。高潮时只有东南部露出一块点礁;低潮时,东南部有数十块礁石露出水面,其余均淹没在水下。赤瓜礁为热带海洋性气候,因地理位置原因,受热带气旋影响较少。
命名
赤瓜礁因盛产白底靴参而得名,中国渔民俗称赤瓜线,别名大秤钩。有些外文图书称之为约翰逊礁(Johnson Reef)。
位置境域
赤瓜礁位于北纬9°43′、东经114°17′处,在九章群礁的西南端。赤瓜礁东北距琼礁4.3海里,西北距鬼喊礁约1.7海里(鬼喊礁面积约2平方公里,距离3公里),北距景宏岛约10海里,东门礁离赤瓜约20海里。
地理特征
气候
赤瓜礁为热带海洋性气候,因地理位置原因,受热带气旋影响较少。
地形地貌
赤瓜礁礁体呈马蹄形,向北张口,南北长约4km,东西宽约2.2km,面积约7.7km²。赤瓜礁东南面和东面,礁前坡度较陡,坡度约30°;北面为浅水潟湖,礁前坡度平缓;东面和东南面礁前切割槽沟普遍发育,沟深宽约1—2m,一般向礁坪延伸10—20m。赤瓜礁礁坪东南面稍高,西北面较低。东南面礁前附近有数块突起礁石。
水文
赤瓜礁礁盘中部为大片不规则的积水洼地,水深1—2m,塘内有不规则的斑礁发育。在礁塘边缘和斑礁水下,各种鹿角珊瑚和软珊瑚群体发育。礁塘中普遍堆积分选较好的中粗砂。礁体北面马蹄形缺口浅水泻湖水深5—10m,底质大部分为中细砂,其间有大片的不规则的斑礁分布。
生物
赤瓜礁片礁下多为短枝状杯形珊瑚、匍匐状美丽鹿角珊瑚和各软体珊瑚群,顶部则以滨珊瑚生长为主。
人类活动
历史沿革
明清时期,中国的滩涂养殖与远洋渔业有较大发展。成书于当时的《更路簿》成为海南省渔民赴南海诸岛进行渔业生产以及往返海南岛、前往广东省沿海省市和东南亚国家的航行指南。根据《更路簿》收录的岛礁名称,赤瓜礁被中国渔民俗称为赤瓜线,其原因是该处盛产白底靴参。
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布其名称为赤瓜礁。1988年3月13日,中国海军在赤瓜礁建立防卫哨。2011年3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海南分公司在赤瓜礁开通移动通信业务。
工程建设
为加强南沙群岛的控制和改善驻岛人员生活条件,从2013年冬季初起,中国在赤瓜礁展开填海作业,建立了0.102平方千米的赤瓜岛,同时开展岛屿周边混凝土固化处理、种树绿化、建设营房、新的堡等设施,在岛上建设了太阳能发电场和海水淡化处理设备以及直升机平台。2015年10月,中国在赤瓜礁建有50米高灯塔,为国际海运和海上救助提供了公共服务条件。
军事活动
1988年3月14日,越南武装舰船侵入中国南沙群岛海域,袭击中国船只。当日6时25分,越南海军604、605运输船和505登陆舰来到中国赤瓜礁海区进行挑衅活动,并派出43名武装人员携带轻机枪、冲锋枪强行登上赤瓜礁。中国考察人员声明这里是中国领土,要求越南武装人员离开,但越军不仅不撤离,反而在8时47分首先使用冲锋枪向中国礁上人员开枪,打伤中国考察人员杨志亮,同时越南海军604运输船上的多挺机关枪也一齐向中国礁上和舰船人员射击,越南海军的其他舰船也用舰炮向停泊在赤瓜礁附近海区的中国海军舰船开炮。中国海军舰船被迫进行自卫还击,战斗持续28分钟,越方604运输船被击沉,605运输船和505登陆舰被击成重伤,74人阵亡、40人被俘;中方仅一人受伤军舰无损。
参考资料
赤瓜礁.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11-23
赤瓜礁.jstv.2024-10-23
关于南海岛礁,你需要知道的事实.上观新闻.2023-11-23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024-02-26
中国填海扩建南沙赤瓜礁.微信公众平台.2024-10-23
中国在南海拥有历史性权利的重要证据.中国海岛.2024-10-23
“赤瓜礁海战”30周年,30张图带你回顾.百家号.2024-10-23
我军驻南沙各岛礁实现移动通信.央广网.202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