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张掖国家地质公园
甘肃张掖市国家世界地质公园地处祁连山脉北麓,临泽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分布面积约510平方公里,省级地质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东距张掖市区30公里,北距临泽县城20公里。张掖丹霞地貌是国内唯一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复合区。2005年11月在中国地理杂志社与全国34家大型媒体联合举办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中,被评选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之一;2009年被极具权威和导向性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图说天下》编委会评为“奇险灵秀美如画中国最美的6处奇异地貌”之一,2011年又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观”,2011年11月被国土资源部批准“张掖国家地质公园”。
位置境域
张掖祁连山脉丹霞地貌群,迄今已发现的丹霞地貌群坐落于祁连山北麓,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白银乡为中心,东经99º30’~100º20’、北纬38º40’~39º10’之间,平均海拔在2000米至3800米之间,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约5~10公里,分布面积在300多平方公里以上。
地理环境
中国北方干旱地区发育最典型的丹霞山地貌及国内唯一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复合区,以地貌色彩艳丽、层理交错、气势磅礴、场面壮观而称奇,是另一种地貌类型——彩色丘陵,色彩之缤纷、观赏性之强、面积之大冠绝全国,被中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究会终身名誉会长、著名的地理学家中山大学黄进教授誉为“张掖窗状宫殿式丹霞地貌中国第一”,“张掖市彩色丘陵中国第一”,“张掖丹霞地貌是中国发育最好的地区之一”。
资源情况
本区丹霞地貌主要由红色砾石、砂岩和泥岩组成,沿梨园河两岸及其各支流(沟)连片分布,分为南北两大群,中间夹张掖绿洲盆地,遥相呼应,成犄角之势。北群地势相对平缓,主要以单斜晶系脊为主,以山体纹理、脉络清晰见长;南群以交错层理、四壁陡峭、垂直节理、色彩斑斓而称奇,是张掖丹霞地貌的主要分布区。
主要景区
七彩霞
这里是一片舒展的单斜山,地层主要有薄层状泥岩、砂质泥岩及页岩,红、紫、黄、绿、白、灰等色彩相互间杂,错落有致。正如:女蜗补天遗彩石,织娘浣纱添彩衣;谁持彩练当空舞,金乌晨昏来添趣。
刀山火海
白色众峰棱角分明,似刀刃森然耸立;红色群山舒卷跃动,如火焰热烈灼烧,远近相互映衬,合为“刀山火海”。这一景观是由众多杂色小山丘所组成的,主要是紫红色、灰绿色、黄绿色、灰黑色的杂色砂岩、泥质砂岩,岩层层理清晰。
大扇贝
巨大的“扇贝”为干旱的彩色丘陵增添了几分海底世界的生趣。它们实际上是红色、灰白色、灰黄色条纹相间排列的砂岩岩丘群。亿万年前大海的精灵,经过大自然沧海桑田孕育锤炼,长成眼前这些巨大的“扇贝”,为干旱的彩色丘陵增添了几分海底世界的生趣;亦如一条腾飞的巨龙拔地而起,为民祈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它实际是红、灰、白、灰黄色条纹相间排列的砂岩岩丘群。
灵猴观海
近乎直立的岩层是褶皱的一翼,这是岩层的差异风化所致,相对坚硬的褐色砂岩因抗风化能力强,而被残留在彩色单斜山顶部,在东侧平缓岩层的衬托下,远观:灵猴炼狱出重山,坐观火海不知年;金睛火眼看兴衰,几经沧海变桑田。
睡美人
大自然孕育出素面朝天的大地美人,舒缓柔美的线条,圆润妙曼的身材,绿色野生七彩的衣裙,不知是仙女下凡还是龙女出海,竟如此留恋此地,一睡就是亿万年。“她”的身体实际上是由灰白、灰黄色的砂岩构成的单斜山。
小布达拉宫
直立高耸的砂岩,就像一座幽深的古城堡遗迹,突兀地伫立在大地上,人称“小布达拉宫”。这样的造型,是在流水侵蚀和风力吹蚀的共同作用下发育起来的。由于岩性软硬不一,导致了风力吹蚀的差异性,结果形成了许多相对高度为10一30米的层状墩台,构成奇幻的古堡造型。由于气候干旱,岩石上并没有太多的植被覆盖,就显得更为彪悍、粗犷。
开发建设
品牌建设
《关于张掖国家地质公园验收命名的请示》(甘国土资发〔2015〕175号)收悉。部组织专家组对张掖世界地质公园建设进行了实地验收,依据部相关规定及专家组验收意见,批复如下:
一、同意命名甘肃张掖国家地质公园。
二、甘肃张掖国家地质公园要遵循“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做好园区内典型高寒干旱型彩色丘陵地貌、丹霞地貌、河流地貌等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开展公众地球科学科普教育和科学研究,并按照国土资源部相关规定和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指南要求,加强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完善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促进地方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交通及路线
交通
自驾:甘州区市区——S213——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
班车:在张掖汽车西站坐开往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的班车,到景区门口下车,票价10元/人,运营时间为9:00-12:00每1小时一班,15:30、16:30各一班。
路线
主要景点:张掖大佛寺肃南马蹄寺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中华裕固族风情文化走廊---肃南县城
主题内容:佛教文化游、四大石窟艺术欣赏游、丹霞山奇观游、民族风情体验游;
历史人文
裕固族是甘肃省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风俗习惯。裕固族的文学,以民间口头文学为主,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神话、传说、民俗音乐、叙事诗、格言、谚语等,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文学作品,表现了裕固族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反映了裕固族人的生产生活、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内心世界,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神话是人类与自然界斗争的原始性幻想故事,是最早反应人类生活的文学形式。在裕固族民间文学中神话所占分量不多,目前整理发表的有《莫拉》和《火种》。
《莫拉》是一篇民族风味浓郁的民间故事,它生动地描述了一个裕固族人民的儿子——莫拉,为了解除草原的雪妖灾害,克服种种困难,翻山越岭到东海拜太阳神,向他求取宝贝,带回了降服雪妖的宝葫芦,并在广大牧民的支持下,战胜了危害人民的雪妖。雪妖被烧死了,可是山洞内的大火却仍然不灭。莫拉为了防止大火蔓延烧毁森林和草原,给家乡带来新的灾难,依然下定决心,奋身跳入火中,周围的火渐渐熄灭了,可是勇敢的莫拉却被大火炼成了一座红石山,屹立在草原上。这座红火山,永远热烘烘的,消融着祁连山脉上的雪水,灌溉着草原,造福着人民。
《火种》是关于寻求和保护火种的故事。妖精是火种的所有者,人类的火必须向妖精去借,而妖精借机吸人的血。有一对年轻的夫妇,妻子不小心熄灭了火,向妖精去借,妖精就吸她的血。丈夫知道后,与妖精比射箭,最后射死了妖精,自己也战死了。这个故事最后和裕固族结婚仪式上新郎向新娘射三支箭联系了起来,展现了草原过去单个牧居点火种的重要性。
两篇神话故事,情节完整生动,人物个性鲜明,富有民族风格和草原气息,表现了裕固族先民与严酷的自然环境抗争的决心和战胜大自然的愿望。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甘肃纪检监察网.2022-05-14
人民日报-有品质的新闻.人民日报.20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