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凤头鹦鹉科

凤头鹦鹉科

凤头鹦鹉科(Cacatuidae)是鹦形目下的一个科,来源于马来语kakaktua,意思是“老姐姐”(由“姐姐”含意的kakak及“老”的tua组成)。共有21种鸟类,这些鸟类以其显著的冠羽和弯曲的喙而著称。它们的羽毛通常色彩较少,主要为白色、灰色或黑色,但冠羽、脸颊或尾部通常带有彩色特征。凤头鹦鹉科是凤头鹦鹉总科中唯一的科,与鹦鹉科(真正的鹦鹉)和新西兰大型鹦鹉科(大型新西兰鹦鹉)一起构成了鹦鹉目。自然状态下,凤头鹦鹉科的鸟类仅见于澳大利亚及其邻近岛屿。

形态特征

凤头鹦鹉科共有6属21个亚种,这是一些头顶长有冠羽的鸟类,属于大型鹦鹉。它们主要生活在澳大利亚,长有一个半月形的喙,植物病原线虫状的舌头。大多数凤头鹦鹉的羽毛是白色,但也有黑色、粉红色和杂色。凤头鹦鹉的嘴是镰刀形的,而且很坚实,可以啄碎硬的果壳,还能挖出树根。凤头鹦鹉和其他的鹦鹉有许多共同的特点,不同的部分主要在几个解剖学特征。包括能够收展的头冠,以及羽毛中缺少令其他鹦鹉羽毛呈现出虹彩的结构。凤头鹦鹉平均要比其他的鹦鹉体型大。但玄凤鸟却是一种很小的凤头鹦鹉。凤头鹦鹉的系统发育位置尚未确定,除了它是凤头鹦鹉谱系的最早分支之一。

栖息环境

凤头鹦鹉科的鸟类适应各种各样的栖息地,从潮湿的森林到干燥的灌木丛,草原,茂密的热带森林,树木繁茂的台湾相思和桉树地区。栖息与筑巢都爱在靠近水源地的树林中,繁殖季节偏好在桉树林地和松树种植园,在那里更容易找到适应繁殖的自然树洞。

生活习性

凤头鹦鹉科的鸟类在森林地区时只在树上觅食,喝水时才会到地面上,在开阔地区或农作物区域,则经常在地面上觅食。栖息与筑巢都爱在靠近水源地的树林中,尤其是桉树林。在傍晚入夜时分常大叫,特别是在有月光的夜晚。它们以坚果、种子、花蜜、浆果、水果、植物的嫩芽和小昆虫为主食,最喜欢的食物为当地的树种和松果。在森林中撕开树枝取食蛀虫和甲虫有时凤头鹦鹉一起在农作物园区内觅食,造成严重的农业损失,主要是花生田与玉米田。凤头鹦鹉是一夫一妻制的,喜欢在树洞中筑巢。

分布范围

凤头鹦鹉的分布比其他鹦鹉类群狭窄,自然状态下仅见于澳大利亚和其邻近岛屿,包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的瓦拉斯群岛到新几内亚岛所罗门群岛

保护级别

全部凤头鹦鹉科的鸟类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极危(CR)——2种;濒危(EN)——2种;易危(VU)——3种;近危(NT)——1种;低危(LC)——13种。

研究发现

发表在《当代生物学期刊》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称,凤头鹦鹉能够使用工具、根据任务选择最适合的工具,甚至还可以搬运工具。此外,凤头鹦鹉在鸟类饲养业中很受欢迎,但它们的需求很难满足。凤头鹦鹉是最容易饲养的凤头鹦鹉物种,也是饲养中数量最多的物种。白色凤头鹦鹉在饲养中比黑色凤头鹦鹉更常见。非法捕捉野生鸟类对一些凤头鹦鹉物种在野外的减少有所贡献。

该科物种

词源与分类

凤头鹦鹉科的词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源自荷兰语kaketoe,而荷兰语又源自马来语kakatua。凤头鹦鹉首次被英国自然学家乔治·罗伯特·格雷在1840年定义为鹦鹉科中的凤头鹦鹉亚科,其中Cacatua是首个列出的类型属。这一群体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完整的或亚科,不同的权威机构有不同的看法。随后的分子研究表明,最早的鹦鹉祖先的分支是新西兰鹦鹉科的新西兰鹦鹉,随后是凤头鹦鹉,现在是一个明确定义的群体或支系,从而分化出剩余的鹦鹉。

化石记录

凤头鹦鹉的化石记录甚至比一般鹦鹉的化石记录更有限,只有一种真正古老的凤头鹦鹉化石:一种Cacatua物种,很可能是亚属Licmetis,在澳大利亚Riversleigh的早中新世(1600-2300万年前)的沉积物中发现。尽管是碎片化的,但这些遗骸与西部白鹦鹉和玫瑰鹦鹉相似。在美拉尼西亚,发现了Cacatua物种的亚化石骨骼,这些物种显然没有在早期人类定居后幸存下来,发现于新喀里多尼亚和新爱尔兰。这些化石对凤头鹦鹉的进化和系统发育的影响相当有限,尽管Riversleigh的化石确实允许对亚科分化的初步日期。

参考资料

美媒:凤头鹦鹉有使用工具能力,系全球第三种拥有此能力动物.环球网.2023-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