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1号线
北京地铁1号线(Beijing Subway Line 1),是中国建设的第一条城市地铁线路,于1965年7月1日开工建设,1969年10月1日开始试运营。该线呈东西走向,共设37座车站和3座车辆段。
截止2018年11月,中青在线网显示北京地铁1号线日平均客运量超过120万人次。2021年8月29日,北京地铁1号线、北京地铁八通线贯通运营,全程时间约为85分钟,现有四惠站1号线站台和四惠站八通线站台将封闭停用。至此,贯通东西的地铁1号线和八通线将正式握手,“1号线八通线”线路全长约54.47公里(含八通线南延4.47公里),设站38座,形成北京西五环至东六环东西向超长地铁线路。2023年9月,《北京轨道交通1号线支线线路一体化规划方案》公布,北京地铁1号线支线设10座车站。
建设历程
筹建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主席提出:“北京要搞地下铁道,不仅北京要搞,有很多城市也要搞,一定要搞起来。”1953年11月,中共北京市委向党中央上报了《中共北京市委关于改建与扩建北京市规划草案的要点》并提出:“为了提供城市居民以最便利、最经济的交通工具,必须及早筹划地下铁道的建设。”
1956年8月18日,北京市委向中央请示了抽调人员和日常的准备工作。同年9月3日,邓小平代表中央对此作出批示同意暂由北京市委负责。时隔一个月,苏联地下铁道专家组在京半年期间,拟定了北京地下铁道远景规划方案,并为项目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项目建设原本定于1961年7月1日开工,由于受三年困难时期的条件影响,暂缓开工。三年后,国民经济好转,1965年2月4日,毛泽东亲自审阅了北京地铁建设方案,同年7月1日再次开工。
一期工程
北京地铁一期工程中的1号线是北京地下铁道东西走向的干线,由铁道兵第十二师、铁道部地下铁道工程局和北京市城建局三个单位共同施工,全长30.5公里。线路从北京站到古城站,后延长到苹果园站,全长23.6千米。线路东起北京站,向西途经崇文门、前门、和平门、宣武门、长椿街、礼士路、木樨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公主坟、万寿路、五棵松、玉泉路、八宝山、八角村、古城、苹果园,设17座车站和一座地面车辆段。因为当时地铁建设的目的是“战备为主,兼顾交通”,通车后没有对公众开放。
1965年7月1日,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在京西玉泉路西侧的两棵白果树下举行开工典礼。当天,北京地下铁道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国务院将地铁列为重要战备工程,代号“401”。
1968年,北京地铁1号线开始铺轨,1969年10月,地铁基本建成通车,第三年12月3日,周总理对北京地下铁道领导小组《关于北京地下铁道运营准备工作情况的报告》给予批示,同意试运营。按照批示第四年1月15日开始试运营。试运营区段为立新站(现名公主坟站)至北京站,共10座车站,全长10.7千米,接待参观群众,单程票价为1毛钱。
1971年8月,一期工程运营区段从北京站至公主坟延长到玉泉路车站,全长15.6公里。同年11月,又由北京站至玉泉路延长到古城路站,全长22.87公里,列车每天运行时间为7点至19点,日运送乘客3万多人次。次年12月27日,北京地铁取消了凭相关证件购买地铁票的限制。1973年4月,一期工程运营线路运营区段,从北京站延长到苹果园站,运营线路全长23.6公里,运营时间早6点至20点30分,日开行列车132列。
北京地铁1号线在1978年列车运行的最小间隔由9分钟缩短到了5分钟,1980年实现了运行最小间隔为4分钟。
1981年,北京地铁通过专家鉴定,一期工程经国家批准正式验收,北京地下铁道公司成立,同年9月15日,北京地铁正式对外运营。
二期工程
1984年9月,二期工程建成通车运营,按“马蹄形”方式运营,往返于复兴门车站至建国门车站之间,线路全长16.1公里。时隔两年的8月15日,北京地铁复兴门底层350米折返线工程开工,
1987年12月24日,地铁复兴门折返线建成通车。4天后,地铁环线正式环起来运行,一线运营区间变更为苹果园站至复兴门站,两条线路在复兴门站进行换乘。
后续建设
1999年至2003年,北京市政府投资100亿元建设城市轨道交通。随着北京的经济布局发生重大变化,中关村科技园区设立、中央商务区开建、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所以规划了新的地铁路线,改过去横平竖直的棋盘格式,将部分线路改为斜线交叉式。
2010年,在北京两会上,政协委员陈定旺提案建议将北京地铁八通线和1号线连通。其理由是,从线路上看八通线和1号线本身就是一条线,给换乘的乘客造成了麻烦,更重要的是这两个换乘点属于商业和住宅密集区,每天高峰时都人满为患。如果把两条线路连通,可以避免大量人流的流动。
2015年,1号线信号系统率先实现不停运完成改造。
2018年,北京地铁日均客流超1160万,换乘站压力大,为此多个地铁站进行改造。地铁1号线、八通线贯通工程进入审批阶段。
2019年,八通线既有线路的信号改造随着南延段的开通同步顺利完成。
2020年6月12日,北京市发改委官网发布关于轨道交通1号线与北京地铁八通线贯通运营工程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同意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组织实施轨道交通1号线与八通线贯通运营工程。实施轨道交通1号线与八通线轨道线路、机电设备系统改造,实现轨道线路、机电设备系统连通。实施既有车辆适应性改造,并增购5列车辆。同年10月1日01时30分,北京地铁1号线、八通线贯通运营工程进入实施阶段。
2021年7月,北京市发改委批复了地铁1号线福寿岭站启用改造工程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将对地铁1号线既有福寿岭站进行适当装修翻新,设备设施更新、增加和改造。同年8月29日,地铁1号线、北京地铁八通线两条线路正式“合二为一”,开启跨线运营模式。在贯通之后,1号线八通线全长达到54.47公里,运营全程用时为85分钟,其中在四惠站、果园站早晚高峰有始发空车,公主坟站早高峰有始发空车。
2022年7月消息,北京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2-2027年)环境影响评价进行第二次公示。根据环评书,北京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主要面向“十四五”,规划期至2027年,以提高绿色出行比例、提升服务水平为目标。第三期项目包括北京地铁1号线支线。
2023年9月,《北京轨道交通1号线支线线路一体化规划方案》公布,北京地铁1号线支线设10座车站。9月12日,北京地铁1号线北京地铁八通线古城站的“时光列车”起正式进入“常态化运营”阶段,第一个正式运营周期将持续到10月12日,车辆采取专人专车的驾驶方式。
路网概况
北京地铁一号线是中国建设的第一条城市地铁线路,自西向东经石景山区、海淀区、西城区、东城区至朝阳区,呈一条直线行驶 。起于苹果园站,途径苹果园、古城大街、石景山路、复兴路、复兴门外大街、复兴门内大街、西长安街街道、东长安街、建国门内大街、建外街道、建国路、京通快速路、八里桥南街、北苑南路、九棵树东路、张采路、大高力庄路、环球大道敷设,止于环球度假区站,共37个站点。
运营与服务
运营时间
参考资料
乘车规定
北京地铁乘车规定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乘客守则、车票使用规则,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北京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于2021年9月28日起施行。车票使用规则使用的是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车票使用规则(2021 年第 2 次修订版)。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是由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于2014年11月28日通过,自2015年5月1日起实施。
车票说明
北京本市轨道交通(除北京地铁首都机场线、大兴机场线外)实行计程限时票制,具体票价方案为起步 6 公里(含)内 3元,6 公里至 12 公里(含)4 元,12 公里至 22 公里(含)5元,22 公里至 32 公里(含)6 元,32 公里以上部分,每增加 1 元可乘坐 20 公里。票价不封顶。乘客乘坐轨道交通一次行程在付费区内最多可停留 4 小时。
根据国家及北京市政府相关规定,以下乘客持本人相关有效证件可以免费乘坐北京地铁:(1)现役军官、军士(士官)、义务兵、军队院校学员、武警部队现役警官、警士、武警院校学员、现役军官转改文职人员、武警部队现役警官转改文职人员和残疾军人。(2)现役消防员和残疾消防救援人员。(3)伤残人民警察。(4)视力残疾乘客及1名陪同人员。(5)京籍见义勇为人员。(6)离休干部。(7)身高1.3米及以下的儿童免费乘坐轨道交通。
设备设施
2006-2007年,实施了车站改扩建工程,古城站南北两侧新建地下候车厅2260平方米,各站都安装了自动检票和安检系统。
2008年6月9日,1号地铁线全线实现了AFC自动售票检票系统。
2013年,北京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公司启动了对地铁1号线的信号系统改造。经过8个多月的准备,1号线于11月开始了信号系统动车调试。使用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的CBTC信号系统,新系统的ATO列车自动驾驶技术将大大提高乘客旅行的舒适度。
2019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专列正式投入1号线运营,全车共有六节车厢,列车前五节车厢以颇具代表性的国博馆藏文物元素为主,展示中华5000多年的文明。第六节为主题车厢,以国博举办的两大重要展览为主题。
2021年8月,北京地铁1号线、北京地铁八通线两条线路正式合并,跨线运营模式。1号线与八通线共有6种不同车型,贯通运营之后,出现了1号线与八通线列车“混跑”,为了能让不同型号的列车在一条线上运行稳定,列车也要迎来一次大升级。
升级内容包括车厢内电子地图更新、广播系统升级,还有许多看不见的实验和改造,1号线列车“淋雨实验”;为乘务员配备了防雾电加热风挡玻璃;对列车网络空调自动控制程序进行了优化;还在一部分列车上试点加装智能电加热丝座椅,当座椅上有乘客乘坐时,列车通过红外线可以自动感知并自动加热,满足了车厢供暖节能的要求。
2023年9月12日,“时光列车”起正式进入“常态化运营”阶段,车厢原型是北京地铁DK2型车,横排绿皮座椅、老式风扇罩、油棕色地板,车厢内展示了地铁开通初期的线路图、标志、车辆及车票,让乘客回到北京地铁开通前后的历史时刻,见证中国地铁车辆的开元时代。
客运流量
1981年,北京地铁年客运量就达到6466万人次,日均客运量17.7万人次。
2018年,北京地铁日均客流超1160万,换乘站压力大,多个地铁站进行了改造。
2020年,北京地铁一号线日平均客运量超过120万人次 。
社会事件
2015年2月5日,一名乘客在木樨地站进入运营轨道,急救人员确定其当场死亡。2月12日,五棵松站发生乘客坠轨事件,坠轨者被确认死亡。4月18日,一名乘客在军事博物馆站进入运营轨道,列车紧急制动,坠轨者被确认死亡。
2016年2月,地铁1号线者为一名51岁的男子,男子被卷入地铁轨道下,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发现该男子已无生命体征,男子随后被抬走送往法医鉴定中心。
价值意义
北京地铁1号线是新中国第一条地铁,其建成通车结束了中国没有地铁的历史;一期工程按照民用最高的级别三级防护修建,堪称中国最安全的地铁;北京地铁1号线从战备到民用从实质上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带来了更加便捷快速准时的现代交通方式。
参考资料
建成50年,北京地铁1号线这个“隐藏车站”即将启用.今日头条-北京交通广播.2023-09-24
北京地铁地图.北京地铁.2023-09-24
1号线八通线正式贯通 全长54.47公里 运营全程85分钟.北京市人民政府.2023-09-24
我国第一列“中华老字号”地铁是啥样?.今日头条-上观新闻.2023-09-24
运营里程600公里 日均载客千万人.百家号-新京报.2023-09-24
首条地铁线建成通车.中国新闻网.2023-09-23
向下的繁荣.中国青年报.2023-09-26
北京地铁1号线、八通线今起贯通运营.中国科技网.2023-09-26
北京地铁1号线支线设10座车站——.光明网.2023-09-23
地铁全知道 | 世界及中国的第一辆地铁分别在哪里诞生?.澎湃新闻.2023-09-23
百年回眸 | 新中国第一条地铁.澎湃新闻.2023-09-23
北京第一条地铁为战备工程.新浪网.2023-09-23
北京地铁“1号线”:中国最安全的地铁是如何修建的.经济参考网.2023-09-26
三个老人的京城地铁记忆.凤凰网.2023-09-24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列地铁列车从石景山开出!.百家号-北京石景山发布.2023-09-26
百年瞬间丨新中国第一条地铁正式交付运营.今日头条-央视新闻.2023-09-24
地铁小常识(二).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2023-09-24
提前一年!北京地铁1号线八通线“跑步握手”,这些突破鲜为人知.今日头条-北京日报客户端.2023-09-24
迎接党的二十大 奋进路上看变化|北京地铁:从线到网的传奇.百家号-北京日报客户端.2023-09-24
北京地铁八通线一号线有望贯通.新浪网.2023-09-24
光明日报:打通更多公共服务的“断点”.人民网.2023-09-24
北京地铁日均客流超1160万 多换乘站将改造 地铁1号线、八通线贯通工程进入审批阶段 芍药居站将增加通道.今日头条-北青网.2023-09-24
北京地铁1号线与八通线将贯通运营.人民网.2023-09-24
1号线八通线贯通运营凌晨开工!明年年初“合二为一”.北青网.2020-10-01
北京“最神秘地铁站”揭开面纱!1号线福寿岭站将启用.今日头条-北京日报客户端.2021-07-07
8月29日新闻早知道丨昨夜今晨·热点不容错过.今日头条.2021-09-06
地铁1号线将建青龙湖至八角游乐园支线.今日头条·北青网.2022-07-13
“穿越”数十年,北京这趟“时光列车”又来了.光明网.2023-09-26
首车时间.北京地铁.2023-09-24
乘车规定.北京地铁.2023-09-24
【票务】免费乘车人群.北京地铁.2023-09-24
北京地铁1号线改造信号系统.河北新闻网.2023-09-24
“国博专列”载中华文明奔向远方.光明网.2023-09-24
“合二为一”!北京地铁1号线与八通线贯通,“混跑”后列车将迎大升级.光明网.2023-09-24
“时光列车”开启常态化运营.北京市人民政府.2023-09-26
北京地铁1号线“时光列车”常态化运营,12时古城站发车.北京广播网.2023-09-26
北京地铁一名乘客闯入轨道正线当场死亡.澎湃新闻.2023-09-24
北京地铁1号线一乘客坠轨身亡_高清图集_新浪网.新浪网.2023-09-24
北京地铁军博站乘客坠轨身亡 1号线暂停12分钟.手机环球网.2023-09-24
51岁男子今晨进入北京地铁运营轨道 已死亡.闽南网.2023-09-24
院士:北京地铁1号线可承百架飞机地毯式轰炸.环球网.2021-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