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海淀区

海淀区

海淀区,隶属于北京市,位于北京市区西北部。东邻西城区,西接石景山区。区域面积430.77平方公里。边界线长约146.2公里,南北长约30公里,东西最宽处29公里。截至2023年,海淀区行政辖区有22个街道,7个地区。政府驻北京市海淀区长春桥路17号。截至2022年末, 海淀区常住人口312.4万人。

海淀区地处华北平原的北部边缘地带,兼有山地平原,地势西高东低。区内河湖水系发达,境内有高粱河、清河万泉河等大小河流10条,总长度119.8公里,在北京中心城区居第一位。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早在4000—5000年前,海淀辖域内已有居民点。古代,现海淀镇附近是一片浅湖区,当地人称之为“海淀”。经历了数千年王朝更替,先后属燕国上谷郡、广阳郡、燕郡幽州、涿郡、带州、南京道、燕京、中都路、大都路、北平市、顺天府、京师地区、北平市等管辖。1952年9月,海淀区正式命名,1963年1月形成现辖区域。

海淀区是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以第三产业为主,高精尖产业成为经济主力支撑,并以信息、科研、金融三大产业为发展重点,其中信息业比重达到44.2%。2022年,海淀区国高新企业突破1万家,现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65家,上市企业269家,数量稳居全国地级市(区)之首。2022年,海淀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206.9亿元,成为北京市第一个、全国第二个经济总量跨越万亿元的市辖区,全国第一个破万亿的地市级区县。三次产业构成为0.02:7.95:92.03。

海淀区具有旅游景区多、单位大院多、学校院所多等特征,通勤交通需求明显。截至2022年,共有各级市政道路3000多条,铁路总里程52.4km。2023年5月10日,清河交通枢纽正式投入使用。海淀区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区内有“三山五园”为代表的皇家园林,有大批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艺术名人,还有大量珍贵的文物古迹以及许多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名称由来

海淀区因区政府驻地海淀镇而得名。古代,海淀镇是一片浅湖区,当地人称之为“海淀”。在湖边逐渐形成居民聚落,亦以“海淀”命名。“海淀”在历史文献中亦称为“海甸”“海店”,史料记载最早见于元初王恽所撰《中堂事记》。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早在4000—5000年前,海淀辖域内已经有居民点。

西周时期,姬发灭商分封诸侯,封帝尧之后于,封姬奭架于燕。后燕国兼并蓟国,迁都于蓟,故今北京地区先分属于蓟、燕,后统为燕国辖地。

战国时期,燕国沿边境设上谷郡、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郡下设县。今北京西部、西北部属上谷郡,可能包括今海淀区境西北部分地区。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统一国家秦朝建立,在全国实行郡县制。原燕国北部设上谷、渔阳等五郡,又在蓟城地区设广阳郡,辖域可能涉及海淀地区的有广阳郡(或上谷都)、蓟县上谷郡军都县

汉高祖元年(前202年),西汉建立,在蓟城地区先后置燕国燕郡、广阳郡、广阳国。至西汉末年,海淀地区可能分属于广阳国蓟县、上谷郡军都县。新朝始建国二年(9年),王莽废广阳国,改设广阳郡(曾改名为广有)。

东汉初,复置广阳国,后并入上谷郡。永元八年(96年)复置广阳郡。至东汉末年,分属广阳郡所辖蓟、军都和昌平区

曹魏北周,今海淀南部为燕郡蓟县辖地,北部在三国至北魏前期分属燕郡军都、昌平两县;北魏末年属军都县东魏北齐天保年间可能分属于军都县,及昌平、万年、广武、沃野等4个侨置县;北周时则分属于昌平、万年两县。

隋唐至宋元时期

开皇三年(583年)十一月,杨坚下诏“罢天下诸郡”,实行州、县二级制度。燕郡、昌平郡等均废,属县直接由幽州统辖。

大业三年(607年)又改州为郡,废幽州,置涿郡。今海淀属涿郡。

唐朝海淀区天宝(742年)前后可能分属幽州(范阳郡)的蓟、广平、广宁、昌平县和带州孤竹县(寄置)。后唐时,可能分属于幽都、玉河、燕平、蓟等县。

辽朝天显十一年(936年)末,契丹进占幽、蓟、云等燕云十六州。会同元年(938年)十一月,升幽州城为南京,设南京道

金天辅六年(1122年)底,金朝攻占辽南京,次年三月由北宋接管。北宋以原析津府为基础,设燕山府路,燕京改称燕山府。

金天会二年(1125年)底,燕山府又为金国夺占,恢复燕京和析津府名称,并置燕京路

终辽之世,海淀地区分属于辽南京道析津府的析津、宛平、玉河、昌平区等县;至金末,分属于中都路大兴区府的大兴、宛平街道、昌平等县。

元朝成吉思汗十年(1215年)五月,蒙古军攻占金中都。将中都改称燕京,中都路改称燕京路。

至元年(1264年)八月,改燕京为中都,燕京路改称中都路。

至元八年(1271年),蒙古改国号为“大元”,次年二月改中都为“大都”,正式建都,中都路改称大都路,今北京地区绝大部分(包括海淀地区)属大都路,海淀南半部大体属宛平县,北半部大体属昌平县。

明清时期

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明军攻占元大都,随即将大都路(兼领大兴府事)改为北平府。

永乐元年(1403年)正月,改北平为“北京”。二月,改北平府为“顺天府”,辖包括海淀在内的今北京大部地区。

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称北京为“京师”,正式定都,原由北京“行部”管辖的京师地区顺天府等八府、二直隶州直辖于中央政府,称为“北直隶”。

至明末,海淀仍分属宛平、昌平区两县(州)。

清袭明制,在北京设中、东、西、南、北五城,并将五城管辖范围扩大到近郊。海淀南半部和温泉、冷泉、北安河一带隶属于宛平县;北半部大部隶属于昌平州;延庆州有属地在境内。

中华民国

民国二年(1913年)1月9日,昌平州更名为昌平县。

民国十七年(1928年)6月28日,直隶省改为河北省,原京兆各县并入河北省;北京改名为北平,设北平特别市。海淀分属北平市和河北省的宛平县、昌平县、延庆县。12月19日,北平市政府下令推行“地方自治”,设立市辖区,海淀地区属北平市辖域的地区分属北郊、西郊两区。

民国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海淀地区党组织在白色恐怖的艰难条件下,团结组织进步青年学生和广大群众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在一二·九运动中,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的进步师生发挥了重要作用。西山大觉寺、樱桃沟等地留下了众多热血青年在党的领导下救国报国的斗争足迹。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7月29日,北平市被日军占领,改北平为“特别市”,宛平、昌平两县初分属津海道、冀东道。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以后,在党的领导下,平西抗日根据地逐步建立起来,使得今海淀区西北部成为根据地的边缘地带和游击区。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日本投降,恢复“北平”名称,仍为“院辖市”,市辖区恢复以数字序号命名,西交区定名为十五区,北郊区定名为十六区。宛平、昌平仍属河北省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2月12日—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北平市绝大部分西郊地区,海淀属北平市原分属十五区(西郊区)、十六区(北郊区)。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市政府新成立6个区,这些地区原来分别属大兴、宛平两县管辖。至1949年6月底,今海淀辖域分属北平市十六区、十七区、十八区、十九区、二十七区和察哈尔省宛平县、昌顺(昌平)县管辖。7月3日,北平市重新调整市界和郊区行政区划,原十七、十八两区,原十六区新市区以北与由昌顺县划入之西北旺等5村合并为十六区,原十六区新市区以北地区,划归新的十六区。十六区的建立标志着以今海淀区辖域为主体的单一行政区域正式设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平市改名北京,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十六区即成为首都北京的市辖区。11月1日,废止“昌顺县”名称。

1952年7月23日,河北省宛平县全县及房山区良乡镇两县部分地区划归北京市。8月27日,海淀区的名称确定,并沿用至今。

1958年8月30日,海淀区实现人民公社化,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全部分别并入各公社。至此,海淀区现辖区域基本形成。

1963年1月1日,原属昌平区的台头村、梁家园村正式划归海淀区,海淀区与昌平县的分界线北移至该两村以北。至此,海淀区的辖域完全形成,与周边各区、县分界线确定下来,延续至今。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海淀区由于大学多、党政机关多,运动一开始就成为“重灾区”,区委领导机关受到冲击,领导干部被揪斗、迫害,区域内的大中学校成为派系斗争的焦点,全区的社会秩序一度陷入混乱。

1978年10月以后,海淀区各级各类机构陆续取消“革命委员会”,各街道、公社恢复原有建制。

1983年底,人民公社取消,海淀区在农村延续26年的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体制终结。

1988年5月,根据国务院批复,在"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基础上,建立了"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这是全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地理

位置境域

海淀区位于北京市区西北部,东与西城区朝阳区相邻,南与丰台区毗连,西与石景山区、门头沟区交界,北与昌平区接壤,介于北纬39°53′—40°09′,东经116°03′—116°23′之间 ,区域面积430.77平方公里,约占北京市总面积的2.6%。边界线长约146.2公里,南北长约30公里,东西最宽处29公里。

气候

海淀区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季风大干旱多,夏季炎热雨集中,秋季风小光照足,冬季寒冷雨雪少。春、秋季节短,冬、夏季节长。年均气温12.5℃,1月份平均气温-4.4℃,极端最低气温为-21.7℃,7月份平均气温为25.8℃,最高气温为41.6℃。年日照数2662小时,无霜期211天。年平均降水量628.9mm,年平均降水日数为66.8天,集中于夏季的6-8月,降水量为465.1mm,占全年降水的70%;冬季12月到次年2月份降水量最少,仅占1%。年平均蒸发量为1900.4毫米。最大风速是33米/秒。

2025年3月22日15时16分,海淀观测站气温达到30℃,打破该站3月最高气温纪录,也打破1959年以来最早30℃日期纪录(原纪录2004年4月8日)。

地质

海淀区大地构造上处于阴山东西复杂构造带南缘、祁吕一贺兰山字形构造东翼反射弧与新华夏构造带交接部位,西部山区为北京西山隆起带,东部平原为北京平原沉降带,地质构造发育、构造形迹复杂,岩浆活动频繁。海淀地区除缺失太古界、震旦亚界、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下石炭统、白垩系地层外,其余从寒武系到第四系地层均有分布,岩性较齐全,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三大类均有出露。

地形地貌

海淀区地处华北平原的北部边缘地带,系古代永定河冲积的一部分。兼有山地平原,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海拔100米以上的山地,面积约为66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15%左右。山体剥蚀,风化强烈,山谷多呈“U”形。按山体走向和山脊海拔高程差异以苏家坨镇寨口沟,北以东向断层为界,可分为两个部分:从原聂各庄乡北部区界到原北安河乡寨口沟称大西山,原北安河乡寨口沟以东山区部分称小西山。

海淀区东部和南部为海拔50米左右的平原,面积约360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85%左右。海淀区平原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百望山森林公园以南称山前平原区,百望山以北称山后平原区。山区周边与平原之间,有宽1—2千米过渡地带,山后地区过渡地带海拔在50—100米之间,山前地区过渡地带海拔在60—100米之间;过渡地带东部是海淀区主要平原区,山前平原区由永定河冲积扇和清河洪冲积扇组成。山后平原区,主要由南沙河数个冲洪积扇和南口冲洪积扇共同构成。温泉、冷泉、韩家川村以南及香山、青龙山一带,山势低缓,属低山丘陵,一般海拔200—600米。平原残丘有玉泉山、万寿山、田村山等。海淀区内最高峰为苏家坨镇阳台山,海拔1278米;最低处为清河街道东的黑泉村,海拔35米左右。

土壤

海淀区受地质、气候、地形诸因素影响,土壤具多样性:山地垂直带明显,棕壤及地带性褐土交错分布。山地自高到低,土壤分山地棕壤、淋溶褐土、普通褐土、潮褐土、褐潮土、潮土等类。山后倾斜平原广泛分布潮土。山前平原褐土与洼地水稻土相连。

水文水利

海淀区属海河流域,区内河湖水系发达,水面面积6.7平方公里,在北京中心城区居第一位。境内有高粱河、清河、万泉河等大小河流10条,总长度119.8公里。其中,清河长28公里,流域面积150平方公里;北长河长1.2公里,流域面积3.4平方公里;小月河长10.25公里,流域面积27平方公里;北沙河海淀区境内长7.1公里,流域面积3.4平方公里。

海淀区内主要湖泊包括昆明湖玉渊潭公园湖、福海、紫竹院湖、八一湖等5处,水面面积402万平方米。有上庄水库、五七水库2个较大水库,还有南水北调团城湖调蓄工程、西郊雨洪调蓄工程等水面。其中,紫竹院湖水域面积15.5万平方米,玉渊潭总面积44万平方米。金山泉流量稳定,常年不减,日出水300立方米左右。

海淀区水利设施较为完备,有清河南沙河、北沙河等9条较大防洪排水河道,总长度70公里,还有周家巷沟、宏丰渠、前章村沟等60余条中小排水沟以及京密引水渠永定河引水渠等2条输水渠。

自然资源

矿物资源

海淀区的矿产资源主要有泥炭、砖用黏土矿、砂石矿、制灰灰岩矿、花岗石石墨矿等。泥炭主要分布在温泉、冷泉、苏家坨镇一带,储量约为340万吨;砖用黏土矿广泛分布在平原区,区内最大的黏土矿是西六里屯黏土矿,为中型工业矿床;砂石矿主要分布于永定河流域,基岩碎石矿的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含量为95%—98%,次为白云岩石英和少量的磁铁矿,主要分布在温泉村南,储量为37.5万吨;制灰灰岩矿分布在海淀区温泉镇,其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次为白云石燧石,储量为40万吨;花岗岩分布在北安河至西山农场一带,车耳营地区花岗岩储量为127万立方米;石墨矿位于苏家坨镇南安河村,固定含碳量甚低,最高为43%,总储量为3万吨。

森林资源

2020年,海淀区森林面积15412.22hm²,包括有林地(全部为乔木林)面积13494.72hm²,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面积1917.5hm²,森林覆盖率为35.78%。全区活立木总蓄积量为125.50万立方米,其中乔木林蓄积量81.13万m³,单位面积平均蓄积量(72.94m³/hm²),高于全国人工林和北京市乔木林的单位面积蓄积量。海淀区的林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地、北部平原造林区域,以及辖区主要公路和河流沿线,其中苏家坨镇的林地面积最大,为4993.47hm²。

土地资源

2021年,海淀区土地总面积430.77km²,其中耕地1047.77hm²,占总面积的2.43%;园地1977.09hm²,占4.58%;林地15249.16hm²,占35.36%;草地88.29hm²,占0.20%;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9809.77hm²,占45.93%;交通运输用地2967.26hm²,占6.88%;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302.55hm²,占3.02%;其他土地687.36hm²,占1.59%。全区共有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667hm²,主要分布在上庄镇、西北旺镇、温泉镇和苏家坨镇

水资源

2022年,海淀区水资源总量1.2亿立方米,总用水量4.3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2.4亿立方米,工业用水1397万立方米,农业用水437万立方米。

海淀区地表水资源总量15342万立方米。地表水资源由京密引水渠永定河引水渠通水后,平均每年向海淀区供水0.6亿~0.8亿立方米,最多年供水达1亿立方米。北沙河莲花河多年平均总入境水量为0.26亿立方米。

地下水资源占海淀区多年平均用水量的80%。平原区地下水资源按贫富可分为三个水文地质单元:四季青地区为富水区,面积约130平方千米;清河地区为次富水区,面积100平方千米;山后地区为贫水区,面积130平方千米。

湿地资源

海淀区包括河流湿地、湖泊湿地和人工湿地三大湿地类共7个湿地型,总面积为1417.43万平方米,湿地保护率为34.55%。其中,以湿地类人工湿地为主,占比为55.14%,湿地型以库塘和永久性湖泊为主,分别占25.88%和25.11%。整个海淀区呈现出湿地类型种类较少的特点,以永久性河流、库塘等开敞水面为主,缺少沼泽湿地。

海淀区的湿地在分布上存在一定差异,山区、半山区主要分布永久性河流、季节性或季节河以及小型库塘湿地,而平原主要分布库塘湿地、水产养殖场、稻田以及永久性湖泊、运河和输水河等。北部多河流湿地,南部多库塘湿地,地表水汇集由北部、西北部山区汇集到平原区南部几个大型库塘中,比如颐和园、圆明园、玉渊潭公园等。

生物多样性

动物

海淀区是北京市野生动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其中,百望山森林公园是北京猛禽迁徙的重要通道,每年的3月-6月、9月-11月,可以观测到约40种迁徙过境北京的猛禽,包括鹰、、鵟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玉渊潭公园、圆明园、颐和园紫竹院公园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是水鸟和林鸟的乐园,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已观测到鸟类17目49科220种,其中湿地鸟类87种;此外,北京植物园樱桃沟是北京著名的萤火虫栖息地

海淀区内有野猪、猪獾欧洲狗獾等十余种哺乳动物,鸳鸯、普通秋沙鸭、家燕等鸟类470种,无蹼壁虎花背蟾蜍等两栖爬行动物10种。其中属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猪獾、狗獾、黄鼬岩松鼠啄木鸟科、鸳鸯、白鹭、绿头鸭、沼泽山雀等。

植物

海淀区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自然植被为温带山地落叶林。因海拔、土壤和地形等差异,区内植被具备一定垂直性分布规律。据《北京植物志》载,海淀区共有野生植物3门2纲111科614种。其中蕨类植物门9科20种,裸子植物门2科2种;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81科426种,单子叶植物19科166种。

自然保护地

截至2019年底,北京市共有5类79处自然保护地,其中海淀区有国家级森林公园2处、市级湿地公园1处。

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北京西郊小西山,地跨海淀、石景山区门头沟区三区,总面积5970公顷,是京郊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距北京市区最近的一座国家级森林公园。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带性植被为温带夏绿阔叶林,现有植物共计250余种,分属73科。公园山林面积广阔,生活着许多种类的野生动物,哺乳类有10余种,鸟类有50余种,数种两栖动物爬行纲

鹫峰森林公园坐落于海淀区小西山风景区,是北京著名的森林公园。南连太行山,北接燕山。林地面积832.04公顷。鹫峰主峰海拔 465米,公园最高峰1153米,是海淀区第二高峰。公园共划分为鹫峰中心区、寨儿峪谷壑区和萝芭地山顶区三大旅游景区。

1992年,经原林业部批准在实验林场的基础上成立北京鹫峰森林公园,2003年晋升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同年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自然灾害

海淀区自然灾害主要有气象灾害、水旱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等。其中气象灾害主要包括大风、沙尘暴、大雾、暴雪、冰雹及暴雨等。

2019年4月7日,北京市海淀区发生2.9级地震,震源深度17千米,震级不高,但波及范围广,地震时震感明显。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海淀区行政辖区内有22个街道,有7个地区,共计570个社区,84个行政村。海淀区政府驻北京市海淀区长春桥路17号。

人口

人口总量

截至2022年末,海淀区常住人口312.4万人。其中,男性人口为155.7万人,女性人口为156.7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99.203。0~14岁人口占比为12.0%,15~59岁人口占比为67.6%,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20.3%。海淀区的城镇化率为97.61%。

民族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海淀区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占总人口95%,少数民族占总人口5%。各少数民族人口中,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满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朝鲜族,合计在少数民族人口中占比81.5%。其中人数大于1万的民族有:汉族、蒙古族、回族、满族共计4个民族。人数小于100的民族有:佤族高山族拉祜族等共计24个民族。

宗教信仰

海淀区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锡克教齐全,有区级宗教团体3个,分别是:海淀区伊斯兰教协会、海淀区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海淀区天主教爱国会。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23处,其中有7座清真寺,2座天主教堂,基督教堂、佛教寺庙、道教道观各1处,依法登记的基督教聚会点10处,依法登记的天主教下会点1处。另有外国人临时宗教活动地点3处。其中佛教的宗教活动场所是龙泉寺,道教的活动场所是桃源观。此外,北京市燕京神学院和北京市天主教神哲学院2所宗教院校,北京市天主教陵园、基督教陵园均在海淀区。

政治

经济

综述

海淀区是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聚集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等创新资源。以第三产业为主,高精尖产业成为经济主力支撑,并以信息、科研、金融三大产业为发展重点,其中信息业比重达到44.2%。2022年,海淀区国高新企业突破1万家,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加速兴起。现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65家,上市企业269家,数量稳居全国地级市(区)之首。

2022年,海淀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206.9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比重达24.5%,成为北京市第一个、全国第二个经济总量跨越万亿元的市辖区,全国第一个破万亿的地市级区县。三次产业构成为0.02:7.95:92.03。全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153元,全年全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6947元。

第一产业

海淀区主要以果品采摘、农业观光和民宿接待为发展基础,以森林旅游、休闲、康养、食品等绿色生态产业为发展重点。目前已建成3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百旺农业种植园位于海淀区西北旺镇,占地面积约500亩。

2022年,全区农业观光园84个,实现总收入10541.0万元。乡村旅游接待21.0万人次,实现总收入4764.4万元。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6亿元。其中,农业实现产值2.6亿元。

第二产业

海淀区依托中关村软件园、翠湖科技园云中心、中关村壹号等产业载体,以科技金融、科技总部、知识产权等产业为重点,以空天产业集聚区“星谷”为核心,发展基于通信导航、遥感的卫星应用及卫星研制等优势产业,形成了人工智能、5G+、高端芯片等技术领域创新企业集聚的产业集群。海淀区制造业重点企业有科大讯飞、国科天成等。

2022年,海淀区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749.1亿元。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产值1857.1亿元。高技术制造业实现产值2092.8亿元。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544.1亿元。其中,在本市完成产值586.5亿元。实现竣工产值686.9亿元。

第三产业

海淀区服务业以信息服务、科技服务、金融服务等为主导产业,休闲旅游成为海淀区经济的新增长点。2020年,海淀区在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中期评估中荣获第二名,并获评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典型单位。海淀区文化旅游方面形成了科技信息、文旅、数字等特色产业集群。五星级酒店有鹏润玉丰国际大酒店首都大酒店等,大型商业综合体有双安商场、当代商场等。

2022年,海淀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16.5亿元。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162.5亿元;商品零售2544.1亿元。全区进出口总额477.2亿美元。其中进口额258.7亿美元,出口额218.5亿美元。

产业园区

永丰产业基地

永丰产业基地位于中关村科学城北区核心位置,占地面积1489公顷,建筑规模1126万平方米。先后被授予“北京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建设科技企业加速器试点单位”、 “中关村北斗和空间信息服务产业基地”等称号。

2001年3月,永丰产业基地开工建设,目前已吸引用友网络航天电子、安泰科技等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导航与位置服务三大主导产业格局。2020年,永丰产业基地入驻企业已达900家,实现总收入800亿元,上市企业18家,年度销售收入过10亿元企业15家。

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

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的前身是全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著名学府和研究机构为依托,规划占地面积133.06平方公里。

2007年海淀园累计高新技术企业18000家,经济总量多年在全国54个国家级高新区名列前茅;以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公司发明的“星光数字多媒体芯片”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为标志,海淀园企业7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联想、搜狐北京亚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爱国者、水晶石、新奥特成为奥运会赞助商,园区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大量应用于奥运重点项目;百度集团、中星微、奥瑞金种业等公司成功在纳斯达克股票交易所上市,纳市设立的上市的中关村企业占全国在纳市上市企业总数的一半,海淀园区域内上市企业达到86家。在中关村科技园区百家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中,海淀园区60余家企业位列其中。

中关村软件园

中关村软件园地处北京西北部,海淀区上地信息产业基地,紧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等名校和中科院各科研院所,是“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 ,“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科创中国”开源试点园区。总占地面积2.6平方公里,总建筑规模310万平米。

中关村软件园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从事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的专业园区。园区集聚了联想、百度集团腾讯控股等知名企业总部和全球研发中心。2022年园区企业总产值达4759亿元,每平方公里产值达1830亿元。在新型IT服务、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方面形成全国领先的特色产业集群。

中关村壹号

中关村壹号位于中国科技资源最为密集、科技条件最为雄厚、科技研发成果最为丰富的中关村科学城。是北京市重点项目、中关村科学城北部人工智能标志性园区、北清路前沿科创发展轴的地标。总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共20栋楼,集企业办公、高端商务、活力商业、文化艺术于一体,以“硬科技”为主导产业方向,聚焦人工智能、金融科技、商业航天三大领域,致力于成为全球硬科技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依托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区位优势,中关村壹号着力打造科技地标园区。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海淀区共有普通中学87所。小学90所。幼儿园225所。中等职业学校8所。特殊教育在校生501人。主要中学有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等。海淀区高校在校大学生人数占全市的一半以上,是全国最大的高校群体。

科技事业

2022年,海淀区专利授权量为7.3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为4.3万件,增长7.4%。全年登记技术合同6.2万项,技术合同成交总额3380.4亿元,增长15.7%。

“中关村”是中国规模最大、自主创新能力最强的高新技术及企业的聚集地。2015~2020年期间国际专利(PCT)申请量累计达到12000件左右,主导创制国际标准近200项。

卫生健康

截至2022年,海淀区全区共有卫生机构1395个,其中,医院10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0个。共有卫生技术人员4.1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6万人,注册护士1.8万人。医疗机构总诊疗3051.6万人次。婴儿死亡率1.0‰。全年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197.4/10万。

文化事业

海淀是全国著名的科教文化区,区内科研力量、科学仪器设备、图书情报信息、科研成果等均高度密集。海淀还有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及表演、影视、出版、体育等机构。截至2020年末,海淀区公共图书馆总藏量187.1万册,全年借阅人次33.7万人次;文化馆组织文艺活动703次。

海淀北部文化中心是目前北京16个区最大的综合文化中心,也是海淀建区60多年来第一个完备的大型现代公共文化设施,三级公共文化设施设置率100%,荣获“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馆藏纸质书数量80万册,设计馆藏档案200万卷。

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海淀区全区公共体育场地共有397个;全民健身工程1560个。全区运动员共获得全国性比赛及北京市级比赛奖牌413枚,其中金牌142枚,银牌161枚,铜牌110枚。

2020年末,区级以上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数达到66家,全区健身团队达到1084支,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172万。建成8个全民健身示范街道、5个体育特色乡镇,全区公共体育用地达到65.64公顷,体育场地面积达到817万平方米。

环保事业

截至2022年,海淀区全区城市污水处理率为99.7%。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30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分别为2微克/立方米、28微克/立方米和52微克/立方米。2020年,海淀区以全国120个城市总分第一的成绩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区,空气质量连续七年保持城六区最优。

2019年,全区监测河流10条,京密引水渠昆玉河、清河上段等9条河流水质均达到水体功能水质标准,达标河流长度占监测总长度的93.5%,全区监测湖泊6个,水域面积427万平方米,其中团城湖、昆明湖、八一湖、玉渊潭湖4个湖泊水质达标,达标面积占监测水域面积的64.4%。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生育、失业和工伤保险人数分别为341.1万人、327.32万人、217.42万人、276.6万人和263.3万人。年末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3.6万人。全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城市居民为63998人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村居民为145人次。

截至2020年12月,海淀区建成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家、养老机构(街镇养老照料中心)63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97家。同年,海淀区成功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群众安全感测评连续24个季度居于城六区首位,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实现“九连冠”。 

交通

综述

海淀区交通作为北京市整体交通系统的一部分,交通总需求持续增长,但供给依然存在较大缺口。海淀区具有旅游景区多、单位大院多、学校院所多、医疗机构多、产业分布聚集等特征,通勤交通、旅游交通、保障性交通需求明显。

海淀区有共有各级市政道路3000多条,铁路总里程52.4km,北京三、四、五、六环路,地铁1、4、10、13号线贯穿海淀区境。16号线北段和中段、6号线西延、有轨电车西郊线等轨道线路开通,西三旗南路等80余条道路建成通车。2023年5月10日,清河交通枢纽正式投入使用。

公路

海淀区路网发达,区域过境交通走廊主要以京包高速公路八达岭高速公路为主体,实现与西北方向的快速交通联系。2019年底全区道路里程共计1801.96km,包括高速路31.19km,城市快速路127km,城市主干路296.39km,城市次干路469.38km,城市支路877.99km。道路路网密度为4.18 km/km²。2021年,全年共推进31条、约50公里道路建设,实现了巴沟路、冷泉二号街、阜成路北二街、皇后店东一路等14条道路建成通车,新增通车里程8.03公里。

北京—乌鲁木齐高速公路(五环路-六环路段)工程是国家高速G7京新高速公路的起点段。 2014年5月24日,京新高速公路(五环路-六环路段)正式通车,有效缓解了北京-拉萨高速公路的交通拥堵压力,为清河、上地、中关村核心区、海淀后山地区和昌平区的出行带来极大便捷。

八达岭高速公路,是G6京藏高速公路的首段高速,南起北京市海淀区北京三环路马甸桥,北至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长城,全长69.98公里,2001年全线通车,为双向四-六车道,由北京市首都公路发展集团公司承建。

铁路

海淀区内有京张高速铁路(17km)、京石客专线(2.5km)、大台铁路(16.7km)、西北环线铁路(16.2km)等铁路过境,铁路总里程52.4km。清河站是京张高铁始发站之一,也是京张高铁规模最大的一座车站,站场规模5台10线。

航空

海淀区境内有北京西郊机场,为军用机场。航空主要依托距离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距离海淀区分别为38km和65km。

首都机场位于北京市东北地区方向,距离天安门广场25.35公里。机场有两座塔台,T1、T2和T3共三座航站楼。是中国国内唯一拥有三条跑道的国际机场,机场原有西、东两条4E级双向跑道,2008年建成三号航站楼。

大兴国际机场于9月30日正式开启,是继新伊斯坦布尔机场航站楼之后的世界第二大航站楼,占地100万平方米。

公共交通

截至2022年,海淀区共有31条公交线路,13条地铁线路38座车站。

2012年底,海淀区顺利开通运营地铁3条:地铁9号线、地铁10号线二期以及地铁6号线一期。2014年至2020年底,地铁15号线一期三段、北京地铁16号线北段、西郊线、地铁6号线以及地铁16号线中段相继开通运营。2021年底,地铁19号线一期、地铁16号线中段二期以及北京地铁昌平线南开通运营。2022年底,昌平线南延一期工程、16号线南段开通运营。

海淀区地铁12号线是一条主要沿北京三环路东西向敷设的轨道交通干线,又称为“地下北三环”线。线路主要位于海淀区,连接多个重要功能区、商业区及居住区。线路全长29.6公里,全部为地下线,共设21座车站,先期建设20座。与4号线、5号线、8号线等12条线路的15座车站实现换乘。

2023年,海淀区清河交通枢纽全面开通运营,公交320路、495路、544路、603路、623路、专139路6条线路以清河交通枢纽为始发站,实现公交、出租车和共享单车等多种方式综合换乘。

人文

综述

海淀,有着“千年文化之海,百年艺术之淀”的称号。海淀区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区内有“三山五园”为代表的皇家园林,有大批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艺术名人,还有大量珍贵的文物古迹以及许许多多内涵深、特色鲜明、品类繁多、形式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非遗保护项目

截至2021年底,海淀区已有130个项目被批准加入海淀区级非遗项目保护名录,其中33个项目被列入市级保护名录,8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项目保护名录,涵盖民间文学、传统体育与竞技、民间美术等10个类别。

曹雪芹(西山)传说 

曹雪芹(西山)传说是主要流传于北京香山、寿安山、金山—被称为“小西山”一带、以曹雪芹其人和《全本昆曲《红楼梦》》为题材的民间传说,属于“人物传说”。内容涉及曹雪芹的生平经历、性情品貌、出众才华以及《红楼梦》的人物原型、创作环境等。主要流传的故事有《看病》《庙会上》《“庙吁”和“妙玉”》等。曹雪芹死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他的传说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在口头流传过程中不断被加工琢磨,传说色彩日浓,表现了北京西山地区人民的思想认识、道德观念、生活态度、审美情趣,及对于各种客观事物的评价,具有反映社会生活广泛性和深刻性的特点。

面人(北京面人郎)  

面人也称“面塑”、“江米人”,是以食用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的一种传统塑作艺术。面人多以动物和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及地方戏曲中的人物为题材,基本形制分“签举式”和“案置式”两种。北京面人郎是北京特有的一种民间面塑艺术,这一技艺系由面人郎(1909—1992)所创,他曾跟从“面人大王”赵阔明学艺,后形成自己的面塑艺术风格。面人郎艺术题材面广,注重表现现实生活,对三百六十行的情形和各种老北京民俗都有生动的反映。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郎绍安练就了“眼明手快”、“看得准,拿得稳”的捏塑绝技,其作品手法简洁,造型准确,形态逼真,装饰洗练,在北京面塑艺术中独树一帜。

文物保护单位

截至2022年4月,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共328处,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22处,市级保护文物27处。

碧云寺

碧云寺位于北京海淀区香山公园北侧,西山余脉聚宝山东麓,是一组布局紧凑、保存完好的园林式寺庙。创建于元至顺二年(1331年),后经明、清扩建,始具今日规模。寺院坐西朝东,依山势而建造。整个寺院布置,以排列在六进院落为主体,南北各配一组院落,院落采用各自封闭建筑手法,层层殿堂依山叠起,三百多级阶梯式地势而形成的特殊布局。其中立于山门前的一对石狮哼哈二将,殿中的泥质彩塑以及弥勒佛殿山墙上的壁塑皆为明代艺术珍品。

碧云寺自元代创建,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相传此地原为金章宗玩景楼旧址,本名“碧云庵”。明代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年),以幸得宠的御马监太监于经相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利用税收和从皇帝处所得钱财扩建了碧云寺,并立冢域于寺后,又在冢上种植了松柏作为死后葬身之所。

圆明园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园林面积350多公顷,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

圆明园,在清室150余年的创建和经营下,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被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称誉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抢掠文物,焚烧,爱新觉罗·载淳时欲修复,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它建筑。八国联军之后,终变成一片废墟。

饮食

京菜,又称京帮菜,是北京地区的传统菜系,在中国饮食文化里具有特殊地位。它以北方菜为基础,经过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交合还有特殊的宫廷菜系的融合,慢慢形成如今的京菜文化。知名京菜有北京烤鸭、老北京炸酱面京酱肉丝等菜肴。

地方特产

玉巴达杏

玉巴达杏是海淀区的特产,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它的栽培历史悠久,曾为宫廷贡品。玉巴达杏个大皮薄,香醇味美,玉巴达杏原产海淀区北安河乡,果实个大,平均单果重61.5克,最大单果重81克。

京西稻

京西稻是海淀区特产,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十里稻秋早熟,分明画里小江南。”清爱新觉罗·弘历见到北京西郊的稻田风光,慨然赋诗。受良好生态环境滋养,京西稻米米粒圆润、晶莹透亮、香甜细腻,一度仅供宫廷食用。普通百姓在京西地区的水稻生态种植与生产历史也有千年之久。2015年11月,北京京西稻作文化系统入选第三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民俗习俗

熬立夏粥风俗

每年的5月5日前后是北京民间的传统立夏节。熬立夏羹风俗从明末清初开始在海淀区苏家坨镇兴起,历史最早的为北安河乡、西小营等村庄,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每年立夏这一天,在苏家坨镇各村一般是以家族为单位,或三五户,或十几户,由家族中年纪较高有威望的人负责组织筹办,目的是图个吉利祛病灾,同时化解邻里之间的矛盾,营造和谐的氛围。据老人说,凡在立夏这一天吃立夏粥可保一年平平安安、无病无灾。

前沙涧灯棚习俗

灯棚活动是春节期间的一个民俗活动形式,集合了音乐、美术、工艺、文物、灯饰等各个方面,是中国人迎新除旧、传统节庆文化生活的祥乐写照。解放前,前沙涧村灯棚会达到高峰,每年都有很多档民间花会进行表演,场面热闹非凡,是苏家坨镇有名的特色民俗表演活动。前沙涧村灯棚会其独特的“原汁原味”成为历史学、民俗学社会学乃至美学意义上的活标本。保护好这一民俗活动,对研究宗教文化、海淀后山地区民间习俗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庙会

老北京的庙会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规定时日,商贩麇集,且有佛道等烧香祈拜活动的庙会,如农历三月初一至初三东便门内的蟠桃宫庙会;一类是商贩定期、定点汇集的集市性的庙会,多称“庙市”。民国年间至20世纪50年代初期极盛行的是土地庙、花市、白塔寺、护国寺隆福寺五大庙会。其中每月的农历初三、十三、二十三是土地庙会,初四、十四、二十四是花市庙会,初五、十五、二十五、初六、十六、二十六是白塔寺庙会,初七、十七、二十七、初八、十八、二十八是护国寺庙会,初九、十九、二十九、初十、二十、三十是隆福寺庙会。

艺术

京西佛乐

京西佛乐是与京城智化寺音乐并生并存的民间佛乐。自清中叶张姓先祖形成风格,经民国流传至今,已有近三百年历史,张佳艺为第十代传承人。它的演奏风格独具,区别于智化寺音乐的演奏方式,独创大管演奏,表现力更加丰富,气韵洒脱豪放。曲目中无论唱诵、器乐,都保留了大量与佛教音乐相通却又极富民间色彩的丧葬歌调和曲目,有着重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如《杨枝净水赞》《参礼三宝》《古令》等。

京西皮影戏

“京西皮影戏”,又名“皇家宫廷皮影”“王家班皮影”,经王炳义(1850-1910)至王丽娟五代传承,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其表演细腻、形象逼真、演唱精湛、动作配合默契,保留了浓郁的宫廷皮影特色。在皮影雕刻艺术上,也独树一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常见的传统剧目有《白蛇传》《拾玉镯》《西厢记》等。

北京评书

北京评书源于唐宋,兴于明清,是北方地区影响深远的一种曲艺形式,主要流布于北京、天津市等地。宋代以后“说话”艺术的兴盛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长篇白话小说的形成,为北京评书的最终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北京评书表演时由一人坐于桌后,以折扇和醒木为道具,利用手势和表情等手段交代情节,刻画人物,还常借助口技模拟风、雨、炮、马等的声响,以增强节奏,渲染气氛。评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独有的程式规范,表现出“豪” “紧” “动”“热”等艺术特色。北京评书的传统书目主要有《东汉演义》《西汉演义》《三国演义》等。20世纪50年代以来,北京评书业涌现出一大批艺术水准较高的表演艺术家,如袁阔成田连元连丽如等。

相关文化

大运河文化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是历经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海淀区是大运河文化带的经过地,沿线聚集了黑龙潭及龙王庙等运河遗迹以及万寿寺等码头遗迹,无论是大运河漕运留下的水道、码头、漕船、仓场、闸坝、官署、城镇、祠庙还是各类地名,都为追寻海淀区的水脉和历史文脉留下了重要线索,都是运河文化的鲜活体现。

红色文化

海淀区有丰富的红色基因。百年前,熊希龄先生筹建的香山慈幼院是近代中国慈善教育事业的重要篇章。85年前,清华大学燕京等爱国学子点燃了“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70年前,毛泽东同志率中共中央进驻香山,双清别墅是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第一站,曾是中共中央的指挥中心。此外,区内还有三一八烈士墓、李大钊陵园、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北京市重要的红色节点,以“五四精神”“香山精神”为特色的红色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同构成了海淀区的红色文化传承体系。

地区象征

北京市市树为国槐和侧柏,市花为菊花和月季。海淀区沿用北京市市树、市花。

风景名胜

综述

海淀区风景名胜众多,形成了香山、玉泉山万寿山和静宜园、静明园、颐和园畅春园圆明园等“三山五园”为代表的皇家园林和卧佛寺大觉寺碧云寺等风景名胜。截至2023年,海淀区有A级旅游景区23个,其中5A级景区2个,4A级景区4个。2021年,海淀区旅游收入732.6亿元,旅游接待人数5655.5万人次。

重要景点

颐和园前身为清漪园,始建于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咸丰十年(1860)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二年(1886),清廷挪用海军经费等款项开始重建,并于两年后取用今名,以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1900年遭八国联军破坏,1902年修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几经修缮,颐和园陆续复建了四大部洲、苏州街、景明楼、澹宁堂、颐和园博物馆、耕织图等重要景区。园内现存各式宫殿、园林古建7万平方米,并以珍贵的文物藏品闻名于世,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香山公园位于北京西郊,地势险峻,苍翠连绵,占地188公顷,是一座具有山林特色的皇家园林。景区内主峰北京香山公园香炉峰俗称“鬼见愁”,海拔575米。香山公园始建于金大定二十六年,距今已有近900年的历史。早在元、明、清时,皇家就在香山营建离宫别院,每逢夏秋时节皇帝都要到此狩猎纳凉。香山寺曾为京西寺庙之冠,清乾隆十年(1745年)曾大兴土木建成名噪京城的二十八景,爱新觉罗·弘历赐名静宜园。京西著名的“三山五园”中,香山公园就占其中的一山(香山)一园(香山公园)。咸丰十年(1860年)和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先后两次被英法联军、八国联军焚毁,1956年开辟为人民公园。公园内林木繁茂,还有很多古迹藏在林中,是北京的观赏胜地和天然氧吧。

北京凤凰岭自然风景公园,国家AAAA景区。景区位于海淀区西北部,距天安门直线距离51公里,总面积10.62平方公里,享有"京西小黄山"的称号。风景区人文景观丰富多彩。佛教、道教、儒教等宗教文化以及古老的东方养生文化的遗址、遗物、遗迹众多,文化积淀丰厚,共同构成区内南、中、北三线四十余处可观景点。中线以古刹龙泉寺为中心,沿山而行可观古东方养生文化修炼场;南线以完颜璟时期的京西“八大水院之一的黄普院(圣水院)为中心,有北京最大的石上塔”金刚石塔和最古老的佛教造像“北魏石佛”;北线则以峰奇、石怪、水美、洞幽取胜,有誉为华山之险的“天梯”,神秘幽深的古猿洞等妙景。

俗称卧佛寺。在北京市海淀区寿安山南麓。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曾几易其名,初称“兜率寺”,后改名“昭孝寺”、“洪庆寺”、“寿安寺”、“永安寺”,清雍正年间定为十方普觉寺(见清世宗《御制十方普觉寺碑》)。由于寺内供奉有一尊铜卧佛,故俗称卧佛寺。卧佛寺占地面积达四万余平方米之多,有东中西三路院落,前后五重殿宇,规模宏丽而严整,曾被誉为“入山第一胜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对外交流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参考资料

第二编 自然地理.海淀区党史地方志.2023-05-14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本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21年—2035年)的通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2023-05-14

自然地理.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2023-05-14

区划人口.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2023-05-15

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3-05-14

海淀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2023-05-15

海淀区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主要成果.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2023-05-15

海淀区成为全国首个经济总量破万亿地市级区县.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2023-05-14

三山五园,竟有这么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光明网.2023-05-15

海淀概况.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2023-05-14

【海淀融媒】实拍!京张高铁清河站,不止是震撼…….北京海淀区人民政府.2023-05-15

北京海淀成为中国首个经济总量破万亿的地市级区县.新浪财经.2023-05-14

GDP突破万亿!海淀,为什么牛?.北京日报网.2023-05-14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海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北京海淀区人民政府.2023-05-14

北京海淀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中国经济网.2023-05-14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印发本区“十三五”时期交通发展规划的通知.北京海淀区人民政府.2023-05-14

清河交通枢纽全面启用 接入6条公交.千龙网.2023-05-14

非遗保护.北京市海淀区文化馆.2023-05-14

第一编 建置.海淀区党史地方志.2023-05-14

海淀区志 大事记.海淀区党史地方志.2023-05-23

海淀区历史沿革.中国行政区划网 .2023-05-14

28.9℃,北京连续4天刷新今年来气温新高!厚衣服先别收→.光明网-百家号.2025-03-24

28.9℃!北京今天高温刷新3月下旬历史纪录.北京日报客户端-百家号.2025-03-24

海淀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2023-05-14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国政府网.2023-05-22

北京市自然保护地基本情况.北京市园林绿化局.2023-05-14

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北京旅游.2023-05-14

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健走步道.徒步北京.2023-05-14

北京鹫峰国家森林公园.北京旅游.2023-05-22

鹫峰网站.北京林业大学实验林场-北京鹫峰国家森林公园.2023-05-22

北京市海淀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22年修订).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2023-05-14

北京市海淀区地震局2019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2023-05-14

2022年海淀区人口第七次人口普查和普查人口数据.红黑人口库.2023-05-14

海淀区民族组成数据.红黑人口库 .2023-05-14

海淀宗教概况.海淀统一战线.2023-05-14

宗教活动场所基本信息.国家宗教事务局网站.2023-05-22

区委领导.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员会.2023-05-14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海淀人大.2023-05-14

领导介绍.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2023-05-14

本届领导.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海淀区委员会.2023-05-14

北京海淀打造高质量“农业中关村”.中国网.2023-05-14

海淀“两区”建设集中签约29家重点企业.北京海淀区人民政府.2023-05-22

基地概况.永丰产业基地.2023-05-14

园区介绍.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2023-05-14

看“十三五”时期海淀答卷.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2023-05-15

海淀发布5条特色线路,开启“文旅+科技”旅游模式.新浪财经.2023-05-22

网红生鲜超市T11再进化——当代商城店开业首日引爆商圈.澎湃新闻.2023-05-22

中关村商圈:双安商场.北京旅游发展委员会官方网站.2023-05-22

星级饭店查询.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政务服务门户.2023-05-22

园区介绍.中关村软件园.2023-05-14

认识壹号.中关村壹号.2023-05-14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百年校庆.清华大学附属中学.2023-05-22

北大附中致力于培养:.北京大学附属中学.2023-05-22

人大附中校长刘小惠:对“强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3-05-22

信息名称: 教育部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教育部网站.2023-05-14

北京市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专业目录.海淀教育.2023-05-14

北大概况.北京大学.2023-05-14

学校沿革.清华大学.2023-05-14

历史沿革.中国人民大学.2023-05-14

学校概况.中国农业大学.2023-05-14

北京师范大学简介.北京师范大学.2023-05-14

北航概况.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3-05-14

学校概况.北京理工大学 .2023-05-14

学校简介.北京邮电大学.2023-05-14

学校简介.中央财经大学.2023-05-14

学校简介.北京交通大学.2023-05-14

学校简介.北京科技大学.2023-05-14

大学简介.北京外国语大学.2023-05-14

学校简介.北京林业大学.2023-05-14

学校概况.中央民族大学.2023-05-14

学校简介.首都师范大学.2023-05-14

学校概况.北京体育大学.2023-05-14

学校简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3-05-15

学校概况.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23-05-15

北京市海淀区三级甲等医院列表.医学百科.2023-05-15

医院简介.北京大学口腔医院.2023-05-15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网站首页.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23-05-15

首页.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 .2023-05-15

首页.解放军总医院.2023-05-15

首页.北京世纪坛医院.2023-05-15

首页.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23-05-15

首页.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23-05-15

首页.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2023-05-15

海淀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2023-05-15

海淀北部文化中心.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2023-05-15

文化.北京市文旅局.2023-05-15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四五”时期健康海淀建设规划》的通知.北京海淀区人民政府.2023-05-15

海淀“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获评优秀.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2023-05-23

海淀获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称号 .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2023-05-15

海淀区交通大升级,你关心的都在这~.澎湃新闻.2023-05-15

第八章 强化基础支撑,打造韧性安全的智慧城市.北京海淀区人民政府.2023-05-23

今年海淀将推进多条道路建设,实施多个疏堵工程,涉及这些位置!.腾讯网.2023-05-15

京新高速(北京五环至六环段)通车 拉开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加速发展大幕.交通频道_河北新闻网.2023-05-23

北京八达岭高速公路.通达建材.2023-05-23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机场信息.新浪网.2023-05-15

大兴机场航站楼.daxing-pkx-airport.2023-05-15

6月6日起,海淀等4区恢复这些公共交通运营服务.央广网.2023-05-15

海淀形成六横八纵轨道交通网.北京市人民政府.2023-05-23

“地下北三环”!海淀这一站,多图抢先看.北京日报网.2023-05-15

清河交通枢纽全面开通运营!高铁、地铁、公交、出租一站搞定.腾讯网.2023-05-15

海淀区:清河交通枢纽正式开通运营 公交换地铁不到3分钟.北京市人民政府.2023-05-15

非遗概要.北京市海淀区文化馆.2023-05-15

非遗保护名录.北京市海淀区文化馆 .2023-05-15

北京 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5-15

曹雪芹传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5-15

六郎庄五虎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5-15

面人(北京面人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5-15

传统插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5-15

风筝制作技艺(北京风筝制作技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5-15

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宏音斋笙管制作技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5-15

中医诊法(葛氏捏筋拍打疗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5-15

风筝制作技艺(北京风筝哈制作技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5-15

面人(北京面人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5-23

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2023-05-15

北京碧云寺.北京旅游.2023-05-23

北京必游景点推荐——圆明园.北京旅游发展委员会官方网站.2023-05-15

首页.圆明园遗址公园 .2023-05-15

京菜的解释.汉典.2023-05-15

北京最出名的13道名菜,地道北京味菜谱,美味好吃,赶紧来看看.网易.2023-05-15

京酱肉丝.美食天下.2023-05-15

同和居“三不沾”来头不小 百年老店辉煌依旧.北京旅游发展委员会官方网站.2023-05-15

北京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之玉巴达杏.人民网.2023-05-15

京西稻:香飘百年的皇家米.中国农村网.2023-05-15

苏家坨立夏习俗.海淀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平台.2023-05-15

前沙涧灯棚习俗.海淀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平台.2023-05-15

云游北京庙会:旧京“五大庙会”.北京旅游发展委员会官方网站.2023-05-15

海淀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音乐.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2023-05-15

京西民间佛乐 珍贵的北京佛教文化遗存.凤凰网佛教.2023-05-23

海淀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2023-05-15

皮影戏(中国戏剧).汉程网.2023-05-23

北京评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5-15

习近平的文化情怀丨“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新华网.2023-05-15

7条红色文化旅游路线见证海淀“红色历史”.北京旅游发展委员会官方网站.2023-05-15

海淀区2021年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简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2023-05-15

等级景区名录.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2023-05-15

公园简介.颐和园.2023-05-15

颐和园--保存最完整的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新浪网.2023-05-15

香山公园简介.香山公园官网.2023-05-15

凤凰岭自然风景区.北京旅游.2023-05-23

凤凰岭简介.新浪网.2023-05-23

历史文化.国家植物园.2023-05-15

海淀区与韩国首尔西大门区结为友城.北京市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2023-05-15

海淀区与日本东京都练马区结好三十周年书画笔会举办.北京市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2023-05-15

中美地方友城“云上”牵手: 海淀·兰辛教育论坛成功举办.北京市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2023-05-15

海淀区结交新朋友 开启合作新篇章.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2023-05-15

《顾太清集校笺》出版首发式暨研讨会举行.海淀政协.2023-05-15

《三山五园新探》序.海淀区党史地方志.2023-05-15

京西稻.北京市人民政府.2023-05-23

2022年第四季度“感动海淀”文明人物、文明集体公示名单.北京海淀区人民政府.2023-05-23

杜丽丽.中国军网.2023-05-15

首页.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2023-05-15

中国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榜单公布,长沙6区均上榜!.腾讯网.2025-01-21

【海淀融媒】特大喜讯!海淀区蝉联全国文明城区荣誉称号!.北京海淀区人民政府.2023-05-15

海淀区荣获2018中欧绿色和智慧城市卓越奖.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2023-05-15

关于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名单的公示.卫健委网站.2023-05-15

海淀区获评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2023-05-15

关于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评定结果的公示.国家知识产权局.2023-05-15

国家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2023-05-15

市场监管总局公布北京市海淀区等13个 地方政府为全国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