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演义
《东汉演义》是由连阔如口述,贾建国、连丽如整理的评书作品,全书56回。连阔如的所有录音资料,基本都毁于“文革”时期。后期,由其女儿连丽如、女婿贾建国整理,2005年4月,中华书局出版了连阔如口述本《东汉演义》。为了纪念连阔如诞辰110周年,2013年中华书局推出了新版《东汉演义》。2020年9月,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于鹏先生的帮助下,曾连载于《戏剧报》的《续东汉》被发现(连载时间1941年2月1日至9月18日),并经贾建国、连丽如、于鹏整理,全书增补十万字,首次完整呈现《东汉演义》。
在《东汉演义》中,主要讲述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后,天下大乱,大臣窦融舍死救出太子刘秀,后刘秀赴京赶考,箭射王莽,然未果。刘秀在壮大势力后,起兵取南阳郡等,携三十六将灭王莽,恢复汉天下,刘秀即位皇帝成为汉光帝后,被奸臣暗害,光武帝第二次复兴汉室。
《东汉演义》成书,既有连阔如传承师傅的“口口相传”之道活,也有其个人在故事演绎上的开拓性,蕴含着个人的独特见解与艺术创造,更集纳了其他艺术的精华,如京剧的精髓等。《东汉演义》不仅是一部演义小说,同样是一部评书教材。
成书背景
时代背景
20世纪初期的北京城,听评书是人们主要的娱乐方式。电影与话剧正处于萌芽期,大众的乐趣寄托于民间曲艺。北京城有70多家书馆,有100多位说书艺人,十分壮观。1927年,电影院开始多起来,但人们依然喜欢在书场、书馆听评书,也通过收音机听。20世纪20年代是北京评书艺人的黄金岁月,正值黄金年龄的连阔如,其生命轨迹刚好与评书艺术的鼎盛同步。在连阔如开始学艺时,有人认为评书已见颓势,认为一无好底本(底本须重编、改删、新编),也没有好艺人,艺人也没有书场历练,听户听懂的程度也低。这种颓势是与民国初年相比。实际上,评书艺术已然通行全国,其发展的原因就在于“平民化”。正是平民化的力量,让评书顽强地存在于民间。连阔如说《东汉演义》就在东安市场书茶社。
另一个时代背景即是,五四运动前后,提倡“科学”与“民主”,那时的古城北京成为了“报馆之都”,先后共有200多家报馆,100家通讯社。连阔如在创新《东汉演义》之文本时,有来自五四运动后思想解放的反哺,那时,各种思潮兼容并蓄,值此开明风气下,他开了评书之评的先河,这个评就是现代意识。《东汉演义》含有独特的个人观点和立场。从1934年至1937年间,连阔如给京津两地的多家报纸笔述评书小说,颇受读者喜欢,是著名撰稿人。连阔如是第一个“亮家底儿”的说书人。评书历代口头相传,即使有“绝本”、“密本”也深藏不露。但连阔如不同,后一发不可收,拿手绝活儿一股脑儿登在报上,不怕断了后人财路。《东汉演义》在报纸上的连载保存了传统评书的精华,成为珍贵史料。
个人背景
以历史上朝代兴亡的故事进行演绎,评书要讲得好,需要向前辈评书家学习之后,还要掌握历史知识、社会生活知识等。1927年,连阔如经评书家高阔轩、王阔彬两位位先生介绍,正式拜评书艺人李杰恩为师,正式拜评书艺人李杰恩为师,开始了漫长的说书生涯,赐名“阔如”,开始学习《西汉演义》,又向张诚斌学说《东汉演义》。连阔如白天在张诚斌的书馆学说评书赚钱,并将张诚斌所说的《东汉演义》记下,凭着良好的记忆,晚上到四书馆讲。张诚斌一次去四书馆听连阔如的表演,赞许有加,便将《东汉演义》评书秘本传给了连阔如。
出版历史
1934年9月,连阔如所讲的《东汉演义》曾在《民声报》上连载,这是最早的关于《东汉演义》的文字记载。该版本连载至1937年7月28日,讲至“四棍扰信都”为止,次日侵华日军占领北平市,报纸停刊,连载亦被迫终止。1937年11月3日到12月31日,一直以善说历史题材的长篇评书而著称的连阔如则开始在北京立威电台播讲《东汉演义》,引发“千家万户听评书,净街净巷听连阔如”的盛况,轰动一时。
当年,在戏曲界,“文人学戏”和“艺人习文”同时兼行。连阔如还在报刊当自由撰稿人,创刊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立言报》,连阔如是“评书秘本”栏目的座上宾,每期均奉上数千字,整部《东汉演义》也得以在半个世纪后完整地保存。1938年10月1日《立言画刊》创刊号即连载《东汉演义》(共161期),从第九回开始,之前的内容由其前身《立言报》刊载,最后一回即第六十三回于1941年10月25日载完。此口述本成为连阔如表演北京评书的珍贵原本。连阔如的所有录音资料,基本都毁于“文革”时期。后来,一大部分由其女儿连丽如、女婿贾建国整理,才被保存下来。
2005年4月中华书局出版了连阔如口述本《东汉演义》,为了纪念连阔如诞辰110周年,2013年中华书局推出了新版《东汉演义》。2020年9月,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于鹏先生的帮助下,曾连载于《戏剧报》的《续东汉》被发现(连载时间1941年2月1日至9月18日),并经贾建国、连丽如、于鹏整理,全书增补十万字,首次完整呈现《东汉演义》。
内容情节
《东汉演义》主要内容由《王莽篡位》《刘秀走国》《十八国英雄会》三部分组成。主要讲述的是,西汉末年王莽篡位,汉太子刘秀率兵讨伐王莽,恢复汉天下,刘秀即位皇帝成为汉光帝后,被奸臣暗害,光武帝第二次复兴汉室的故事。
主要书目包括刘秀赶考、岑彭马武夺状元、大闹武科场、菩提岗双救驾、三请铫期、对花刀、岑彭归汉、单鞭诈颖阳、二十八宿闹叶县、室军山双侠出世、郭家庄招亲、一杵定三江、拖肠大占、五行昆阳山设摆群星列宿阵、三度巨无霸、马援拜帅、八大锤闹潼关、真假岑彭连环计、剐莽诛苏、潼关散将、三皇观行刺、单鞭扫台、力举千斤闸、铁霸王出生、炮打台城、姚期得宝枪、插枪镇草桥、献长安、大战蒲城县、耿耳出世、刘玄命丧黄河、八党奸臣伏法等。
第一部分《王莽篡位》所讲的是,西汉末年,国丈王莽用毒酒害死刘衎,篡位登基,汉平帝遗孤太子刘秀逃脱大难。王莽建立了新朝后,末年国家动荡,暴政与天灾逼得农民造反。刘秀率手下大将,在北方大破铜马等割据势力,被关西人号为“铜马帝”。由于刘秀与更始帝刘玄心生二意,自此刘秀手下便不断劝进。公元22年,刘秀起兵,召集先朝部将和绿林英雄与王莽展开了搏斗。
第二部分《刘秀走国》是《王莽篡位》的续篇,自潼关散将后,汉太子刘秀被发配到北疆,新野县的邓禹迎接刘秀,劝刘秀广交天下英雄,见乡间名流、销除苛政、恢复汉官等,逐渐得民心,也得到上层人士的欢迎。公元23年底,邯郸县赵缪王之子刘林,将一位算命先生王昌当成刘骜之子刘子舆,立为天子,势力燎原,并派使臣遍告各郡县,悬赏杀刘秀者封十万户侯。势力孤单的刘秀因此开始逃亡生活。刘秀刚到蓟州(北京)时,州的广阳王刘接就起兵响应王郎。刘秀只能携兵急忙南逃。在逃亡途中,沿途不敢进入城镇,饥寒落魄,经老者指路,才到达仅仅剩下的地盘信都(冀州)。信都县知府任光出迎,刘秀才得到喘息机会。
第三部分《十八国英雄会》是《东汉演义》的高潮,刘秀手下有五虎上将四大先锋,几十军马已能与王莽的“大新国”分庭抗礼,在长安以东、洛阳市以西,两军相约决战,且邀请来的兵马共有十八国,故名“十八国英雄会”。此次决战,智计百出,精彩纷呈。刘秀25年登基称帝,改元建武,国号为“汉”,史称东汉。刘秀后逐步扫平各方势力,终统一中国。
人物角色
刘秀
汉高祖刘邦的第九世孙,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有着俭约、勤劳、谨厚、谦和的一面,为人厚道,明达事理。对乡亲邻里总是乐善好施,性格温顺平和,内敛低调。刘秀九岁时,父亲逝世,由叔父刘良抚养。由于刘秀勤于农事,而兄刘𬙂爱好游侠,豢养门客,经常取笑刘秀,将他比做刘邦的兄弟刘喜。刘秀至长安,学习,攻读儒家经典,养成谨慎宽厚、略通大义的性格,而且十分睿智。自汉室被王莽篡位后,其心得志,不仅文武双全,而是智谋有加。刘秀宽厚守信,众将由此归顺。其军事才能颇高,排兵布阵自有个人见解。他的治国特点是实行柔道、信用忠梗之士,常常饶恕别人的错误。二十八岁的刘秀踏上政治征途,有受坚忍刚强的性格影响,但他也懂得见机行事,是一位机会主义者,他的起事与谋略使他成为了光复汉朝的开国皇帝。
邓禹
军事家,汉军军师,位列云台三十六将的第一位,星号角宿。有着文质彬彬儒生风范,但有时候自视甚高,十分固执。很小就开始读书,勤习武艺。年轻时曾在长安学习,与刘秀交好,与刘秀同为严子陵的徒弟,曾随刘秀到长安参加武举,在校场刀劈苏天宝。邓禹是典型的战略型人才,他善于谋划政治战略全局。公元23年,刘秀奉命平定河北省时,邓禹从南阳郡赶赴河北追随刘秀,提出了“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的方略。其后不断为刘秀举荐人才,如荐寇恂为河内知府,认为“昔高祖任萧河为固,户口殷实,北通上党郡,南追洛阳市。寇恂文武备足,有牧人御众之才,非此子莫可属也”。又随刘秀镇压了铜马等农民起义军,消灭王朗等割据势力,并乘赤眉与刘玄火并之机,率军西征,夺取山西省,乘胜由河东入关中,使刘秀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其智谋超人,气度恢宏,成为东汉开国名臣。
吴汉
自幼出身贫寒,后得到人赏识,谋得亭长一职,进入渔阳郡贩马为业。只是可惜好景不长,因门客犯事,吴汉被牵连后,被迫逃离县亭。在逃离的过程中,贩马为生。归顺刘秀后,深得刘秀重用,而且勇猛善战。在《东汉演义》中,吴汉以一箭来解围,由此气走贾复,还被王莽召为附马。但结果却杀妻归汉。吴汉随刘秀北上进攻铜马、重连、高湖各支农民军,常率突骑冲锋陷阵。刘秀平定河北省后,吴汉又与诸将一同劝进。刘秀即位后,根据谶语任命孙咸为大司马,导致群臣反对。刘秀只得让群臣推举,群臣都推选吴汉。刘秀认为吴汉有“诛苗幽州、谢尚书”的功劳,封其为大司马,统帅全军。吴汉性格好强、每次出征,刘秀都放心不下。
贾复
贾复是天下第一猛将,也是东汉开国功臣排行第三位的名将,从无败绩。年少时非常好学,熟读《尚书》,其人本是一书生,低调睿智,但又勇猛无比,每逢战事,都会身先士卒。在归顺刘秀后,战绩显赫,比如“破邺城遗址”、“攻邯鄣”、“平定郾城”、“昆阳报号”、“拖肠之战”等,前期四闯连营,马踏百万大军;后期又在草桥关败田布,退公孙美,流星锤伤梁林,贾复之勇在著述里多有列举。最为著名的便是“拖肠之战”——刘秀写文书交贾复,贾复以一敌多,同战数名敌将,被尚未逃离的敌将王林给暗算了,腹部肋下中了一枪。贾复虽然中了一枪,却只顾奋力杀敌冲阵,完全没有注意到自己腹部已经中枪。突出重围来到城下并将文书摄入城中,再叫邓禹开门,进入城中,邓禹看见贾复腹部中枪处肠子都已经露出来。贾复接过文书放好,再撕些布料,将腹部露出的肠子绑好,出城门又杀入敌阵。遇见了刚才偷袭的王林,贾复与之大战数个回合,大叫一声,一鞭便把王林打死了。贾复是不怕死之人,骁勇作战,为人讲义气。
巨无霸
巨无霸身高丈四,手使一口大刀。其与刘秀、邓禹均拜严子陵为师,本奉师父之命下山帮助刘秀,却因为误会二者成为了对敌。贼寇因为出卖过马武,因害怕报复,便杀了巨无霸的亲人,且造谣说是由岑彭、马武等人奉刘秀之命而杀巨家之亲。巨无霸归家见到惨状,一怒之下投靠了王莽,凭着本领,被封为前部先锋,杀奔叶县。他凭着宝甲护身与宝马相随,刘秀的四大先锋与二十多员战将均非其对手。贾复四闯连营,唯有巨无霸敢与其战上百回合。但巨无霸最终被困在群星列宿中,后终明白了家门被灭的真相,请马武为自己报仇后,自刎而死。巨无霸容易轻信他人,但又刚正不阿。
主题思想
朝代更替中的帝王治术
书写朝代之兴衰起落,必涉及帝王就位的更替,其中大都以开国之君的苦力经营,如何赢得天下为故事主线,其中彰显的是国力之赢弱与帝王息息相关。《东汉演义》以讲史福州话、再演变成历史演义小说,所讲述的便是朝代更替兴废战争的故事,以刘秀如何成为开国之君为牵引,描写刘秀作为君王的治术如何逢迎天下志士,而获得得天下之资本。在《东汉演义》中,刘秀被塑造为明君,其出身太学生,功臣大多数都有良好的儒学背景,而刘秀对功臣们的能力了如指掌,以政治谋略以保全功臣们的爵禄和亲密的君臣关系。
侠义志士的忠诚
《东汉演义》中亦见各式各样的侠义志士,侠义精神饱含其中,如铫期之父姚猛有几个结义兄弟,而当姚猛的结义兄弟朱文华在被其徒梁林杀死,另一结义兄弟傅友德报仇亦丧梁林之手,引出了朱文华二子、二徒八大锤与姚期被结义兄弟杜颜带领着一起杀死梁林复仇。而王莽之弟寿王王丰暗中帮刘秀助汉军,后又出现刘秀退反王。另一义士焦雄,搬兵相助冯异,相劝铜马王救君章,相劝梅伦归汉,且将行刺刘秀的谷明真杀死。侠士赵世显城门放刘秀,战隗嚣护凤驾大出风头。侠人之士总在重要关头出现。还出现义母,如姚母自尽助铫期投汉军,雨兰公主自刎让丈夫归汉,徐艳贞舍身做成人肉羹,只为断糖将士充饥,贾云自杀以使王显归顺刘秀等著名的东汉故事。这些故事残酷,但是借民间故事来表达侠义之心,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艺术特色
“道活”成书
《东汉演义》就是一本道活书,书中用步步连环紧的法子,将故事慢慢推演,连阔如把自已对书中人物的理解,在“评”字上见功夫。《东汉演义》之所以内容丰富,在于连阔如不止在说故事本身,而还对当时的历史背景、民间礼节、上层官制、地理山川、战争场面等描述得头头是道。书中既带出了连阔如本人的历史知识,还体现出他丰富的社会经验,而连阔如善于使用“贯口”,创造了很多人物赞、马赞、兵器赞,说的盔甲赞利索,刀枪架精神等。连阔如在讲《东汉演义》时,从王莽篡位说起,汉太子刘秀被迫离国、马武大闹武考场,上天台后,马武打金砖,直到二十八宿归位。这其中,还藏有刘秀赶考、箭射王莽、窦融救驾、岑彭出世、马武大闹武考场、刘秀遁潼关、路遇铫期等戏码,百余段的书中故事,不同故事穿插紧凑,使人看了,都能够“入扣儿”,这种吸引人的评书作品即是道活的体现。
以人物冲突制造文学高潮
在《东汉演义》中,书中不仅情节紧凑,细节刻画描摹得细致,而结构严谨,又具章回小说之技巧章法,悬念设置上巧妙;更为称赞的是,其人物性格鲜活生动,如姚期、马武、岑彭、贾复、郅君章、巨无霸等,各具特色,使书中的故事表达颇具特色。传奇故事中有很多有关刘彻及其将领的故事,《东汉演义》不仅引用了诸多著名东汉民间故事,如“铫期改孝期归汉立功”“斩经堂(吴汉杀妻)”“战蒲关(人肉羹)”,同时,还引用了不少典故,如精糠之妻、昆阳之战、绿林好汉等。在“三请姚期”的故事中,连阔如将故事脉络安排得清清楚楚,而且产生人物冲突,推向了文学高潮,比如讲述岑彭之勇,汉太子刘秀入鬼神庄头请姚期,从此引出邳彤出世,而姚期单鞭救主,邳彤替姚期投军,会战岑彭因贪功中镖等。《东汉演义》中还使用兵器、战马等来推动情节,例如岑彭、马武对花刀。
作品影响
连阔如的评书作品与京剧分不开,浓缩了连阔如个人的诸多探索与思考。连阔如的女儿连丽如在回忆中亦提及,她本人是听京剧长大的,虽然师承父亲连阔如的衣钵,但是她认为连阔如其实是戏曲导演,甚至给很多班社说书,连阔如将说书表演融入京剧演员表演的精神,把内在感情跟京剧演员的唱念做打结合在一起。《东汉演义》是连阔如最具代表的一部评书作品,连阔如正是凭借《东汉演义》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说书风格,赢得了“千家万户听评书,净街交巷连阔如”的美誉。
这是一本重要的秘本道活。连阔如在电台开始讲《东汉演义》时,不同坊间在售《东汉演义》,很多人认为这样的“道活书”更为上乘,要求出单行本,当时《立言报》应大家提出出版单行本的要求,邀请连阔如将在电台讲述过的内容做成笔录,逐日刊登,这样使没听过的人可以看看,听过的人还可以留起来。
以刘秀定都洛阳市为界,《东汉演义》分为前后两部。前半部以云台大将为主,后半部以云台大将的后人云台小将为主,因高豫祝和连阔如传本存世,前部《东汉演义》基本保存完整,而后部《东汉演义》目前只有连阔如在《戏剧报》连载本完整存世。连阔如的《东汉演义》在《立言报》《戏剧报》的连载保存了传统评书的精华,成为珍贵史料。
传统古书改为评书一般都是由作者一边创作一边完善的,“撰弄”一部书更不简单,从师傅那里听来后,还要有自己独特见解。中国曲艺家协会编审戴宏森认为,连丽如把连阔如最拿手的评书版《东汉演义》整理出版了,这就是一种保护。《东汉演义》对于古典文学爱好者来说,是一部精彩的演义小说;对于评书爱好者来说,更是一部难得的评书教材。
参考资料
连阔如评书《东汉演义》说本原貌出版.凤凰财经.2023-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