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吴汉

吴汉

吴汉(?—44年),字子颜,汉族,南阳宛县(今河南省南阳郡市)人,东汉开国名将、军事家,云台二十八将第二位。

吴汉曾任新朝宛县亭长,后在渔阳郡贩马为业。更始元年(公元23年),被任命为安乐令。更始二年(公元24年)春,闻刘秀巡行河北省,百姓归附,乃劝说渔阳知府彭宠发兵助击王郎。亲率渔阳骑兵与上谷骑兵并军南下。诛灭王郎后,以功封建策侯。继为大将军,吴汉斩杀苗曾,夺其军队;与耿弇北发幽州十郡兵,与刘秀会师;又与岑彭袭杀更始政权尚书谢躬,占据邺城(今河北磁县南)。帮助刘秀平定河北,协助刘秀建立东汉。

刘秀称帝后,吴汉任大司马,建武二年(公元26年),吴汉统军平南阳郡、新安等地,封广平侯,而后平定扫灭刘永董宪等割据势力,击败檀乡贼、邺西山贼等诸多农民军。建武八年(公元32年),吴汉参加陇西之战。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吴汉率兵攻蜀,并在岑彭被刺杀后,奉命接替指挥。因兵力配置不当,被蜀军挫败。后按刘秀指令及时调整部署,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与蜀军决战,灭公孙述,帮助刘秀最终一统天下。建武十五年(39年),吴汉率将军马成马武北击匈奴。建武十八年(42年),率刘尚臧宫等众人平蜀郡守将史歆叛乱。建武二十年(公元44年),吴汉病卒,谥号忠侯。

时人对吴汉的能力与功绩多有夸赞,汉光武帝刘秀夸赞吴汉“颇能激发人的斗志,威重堪当一敌国”。大司徒邓禹认为吴汉为人勇敢而又有智谋。在南梁范晔所著的《后汉书》中,评价吴汉他性格朴实而有能力,所以能被刘秀一直信任。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吴汉早年家贫,供职为本县(南阳宛)的亭长。王莽末年,由于太子宾客犯法,就逃到渔阳郡以贩马为业。往来于燕之地,所到之处,所结交的都是豪杰。

刘玄更始元年(公元23年),更始帝刘玄称帝即位,派遣使者韩鸿去河北省招降各州郡。有人向韩鸿推荐吴汉。韩鸿召见他以后,很高兴,就以刘玄的名义任命他为安乐县县令(今北京市顺义区附近)。

归附刘秀

玄汉更始元年(公元23年),军阀王昌诈称刘骜之子,在邯郸市起兵。同时刘秀也在经略河北,吴汉久闻刘秀长者的名声,于是决心归附。就劝说渔阳知府彭宠,集结骑兵,投奔刘秀,并攻击王郎的邯郸。彭宠虽然同意了,但是下面官属都想归附王郎,彭宠不能改变他们的想法。

吴汉于是辞去,在路上见到一个儒生,儒生认为刘秀所过之处,郡县都归心于他。吴汉便造刘秀檄文,称王郎为伪,诈为刘秀亲笔书信,移檄渔阳,让儒生交给彭宠,令他把所听到的话去说服彭宠。彭宠深以为然,于是派吴汉率兵与上谷郡诸将会师南进。吴汉等人所到之处击斩王郎将帅,终于在广阿(今隆尧县)追上了刘秀。刘秀任吴汉为偏将军,使其率骑兵围攻邯郸县,攻克邯郸后,被封为建策侯。

吴汉为人秉性忠厚但少文采,仓促之间不能以言词表达其意。汉将邓禹及诸将了解他的性格,所以多次向刘秀荐举他,等到召见,刘秀就亲信他了。刘秀将发幽州之兵,夜间召邓禹,问谁可充当此任。邓禹力荐吴汉。于是刘秀即拜吴汉为大将军,命他持符节到北面征发十郡的骑兵。

攻略河北

幽州牧苗曾听说此事以后,暗中部署兵力,命令诸郡不要应调发兵。于是吴汉率领二十骑前往苗曾的驻地无终(今河北蓟县)。苗曾以为吴汉无防备,所以在半路迎接吴汉,吴汉则出其不意,指挥骑兵将其斩杀,而后夺取收编苗曾的军马。北州震动惊骇,各城邑望风而降,没有不服从的。而后吴汉征调兵马,引兵向南,与刘秀会师清阳(今河北省清河县东南)。诸将望见吴汉回来,士马甚为强盛,都怀疑吴汉是否会把士卒分给别人。等到吴汉到了将帅治事之所,呈上军士的名簿之后,诸将又请求把士卒调拨麾下。结果遭到了刘秀的讽刺,诸将听后皆惭愧不已。

刘秀与更始尚书令谢躬多次对立冲突,于是趁其外出时,令吴汉与岑彭袭击邺城遗址。吴汉派出辩士劝说留守的魏郡太守陈康投降,陈康被说服了。等到谢躬回城之时,不知陈康已反,就与数百骑轻装入城。吴汉率伏兵将他擒获,并亲手击杀谢躬,剩余他的部众全部投降。

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刘秀北上击群贼,吴汉常常率领突击骑兵为前锋,数次先登破阵。等到河北省平定,吴汉与诸将捧着地图与书籍,敬上皇帝尊号,同诸将一起劝刘秀进帝位。刘秀即位后,根据谶语任命孙咸为大司马,导致群臣反对。于是刘秀让群臣推举,群臣都推选吴汉与汉将景丹。刘秀认为吴汉有建策之勋,又有诛苗曾、谢躬的功劳,所以封其为大司马。

扫荡关东

刘秀建武二年(公元26年),刘秀派遣吴汉率领王梁等九位将军,于邺城东面的漳水河畔大败檀乡贼,十余万人全部投降。吴汉又率领诸将攻击邺西山贼黎伯卿等人,追到了河内修武,攻破贼兵所有屯聚。刘秀亲自赶来抚问慰劳诸将与军队。刘秀又复遣吴汉进兵南阳郡,攻破宛、穰东镇(今河南南阳市西南)、郦(今南阳市北)、穰(今河南邓县)新野县各城,引兵南下,与秦丰战于黄邮水上,大破敌军。吴汉御下不严,汉兵所过之处,多有侵暴行为。破虏将军邓奉请求回新野省亲,他见到吴汉掠夺他的家乡,十分愤怒,于是叛变,击溃吴汉的军队,屯聚阳,与董䜣等人联合。直到第二年夏天,汉军才得以击破叛军。吴汉与偏将军冯异攻击昌城五楼贼张文等人,又进攻铜马、五幡,全部都取得了胜利。

汉光武帝建武三年(公元27年)春,吴汉率领耿弇盖延进攻并且降服了县(今河南济源市南)地区的青犊军。而后,吴汉又率领杜茂、陈俊等南下攻打梁王刘永,将其大将苏茂围困在广乐(今虞城县北),刘永将领周建招聚收集得十余万人,救援广乐。吴汉率领轻骑迎与之战,作战不利,从马上坠落下来伤了膝部,只得回营,周建于是带兵进城。诸将认为主将受伤休战,属下们会感到惶恐害怕。于是吴汉就裹好膝部创伤而起,杀牛使士卒们饱餐,激励士卒,于是军心大振。第二日,吴汉率精兵突骑,一齐鼓噪而进。周建军大溃,反身奔回城中。吴汉长驱追击,大破敌军。破城后,吴汉留杜茂、陈俊等守广乐,自己率领大军协助盖延围刘永于睢阳区。七月,睢阳城中食尽,刘永被部将所杀,二城全部投降。

建武四年(公元28年),此时,吴汉又率领陈俊和王梁前将军,击溃临平的五校贼,追杀至东郡箕山,大败敌军。又北上平定清河长直和平原五里的贼寇。当时鬲县五姓联合驱逐了县令,占据城池反叛。诸将都想进攻,吴汉不同意,认为罪在魁首,于是上书告知郡守,让他们逮捕县令,并派人向城内表示感激。五姓大喜,纷纷率众投降。诸将都佩服吴汉不费一兵一卒就使全城投降。冬天,吴汉率领建威大将军耿弇、汉忠将军王常等,击破并降服了平原的富平、获索。

刘秀建武五年(公元29年)贼军趁夜偷袭汉军营寨,军中一片混乱,吴汉却镇定自若,不久就恢复了秩序。他随即带领精兵突出营寨,发动突然袭击,大败敌军。他继续追击剩余的贼党,一直打到无盐县,又平定了勃海。

汉光武帝建武六年(公元30年),吴汉随刘秀围困并攻破朐城,斩杀董宪。山东省自此完全平定。

讨伐陇右

汉光武帝建武六年(公元30年),关东平定以后,陇右的隗嚣复叛,刘秀命吴汉率军镇守长安。建武八年(32年),吴汉随刘秀西征隗嚣,与岑彭合力围困隗嚣于西城,又调集渭河平原诸郡的兵马增援。刘秀东归时,嘱咐吴汉应尽快遣散多余部队,若有逃散必使士气低落。吴汉与诸将因自恃兵多势强,不愿放弃诸郡兵的辅助,遂不从命。后来果然粮食不足,士卒逃亡。十一月,岑彭壅谷水灌西城,水还没淹没城池一丈高,隗嚣将领行巡、周宗就已带着蜀地公孙述的援军前来,于是岑彭殿后,吴汉等将领全军撤回。

平定蜀地

汉光武帝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春,吴汉率领征南大将军岑彭等人出征公孙述。岑彭攻破荆门后,直取江关,吴汉则驻扎在夷陵,建造短船,以运送南阳郡兵和招募的三万名刑徒顺江而上。正巧岑彭被暗杀,吴汉便接管了他的军队,兼领其军。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春天,吴汉与公孙述的将领魏党、公孙永在鱼涪津交战,大败敌军,围攻武阳。公孙述派其子婿史兴率领五千人救援。吴汉攻击史兴,全歼其众,又攻下广都。

刘秀训戒吴汉敌军兵多,不可轻敌,待其疲惫无力,再发起攻击。吴汉则不听诏令,率步骑二万余人逼近成都市,离城十余里,留副将刘尚率万余人屯守江南,相距二十余里,在江岸修筑浮桥作为联络。刘秀得知以后大惊,并下诏责备吴汉。诏书未至,公孙述果使其将谢丰、袁吉率众十多万,分为二十多营,同时出击吴汉。又派别将率万余人袭刘尚,使两处不能相援。

吴汉与蜀军激战一日,兵败退入营中,被谢丰等围困。吴汉召集激励诸将,让士卒和马匹饱食一顿,关闭营门三日不出,并多竖旗帜、生烟火以示正常。乘夜悄悄引兵与刘尚会合。次日吴汉率全军迎战,大破蜀军,斩谢丰、袁吉,并获首级五千多颗。而后引军回广都,并留刘尚防守公孙述,并上书报告刘秀,并深自责过失。从此以后吴汉与公孙述在广都、成都市之间交战,八战八胜,最后进军围攻外城。公孙述亲自率军数万人出城迎战,吴汉令护军高午、唐邯率精兵突入敌阵,刺中公孙述,公孙述伤重身亡。次日晨,公孙述大将延岑开城出降,然而吴汉仍然族灭了公孙氏、延岑一族。然后放兵大肆抢劫,屠掠成都,还烧毁了公孙述的宫殿。光武帝听说后很生气,责备了吴汉。

晚年生活

建武十三年(37年)正月,吴汉领兵顺江而下,路过宛城区时,光武帝刘秀诏令吴汉回家祭祖。汉光武帝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吴汉再率扬武将军马成、捕虏将军马武北击匈奴,把雁门、代郡上谷郡官吏人民六万余口,迁徙安置到居庸关、常山关以东。

建武十八年(公元42年),蜀郡守史歆成都市造反,自称大司马,围攻知府张穆。张穆逃出城墙,奔向广都。史遂檄令郡县,得到宕渠杨伟、朐月忍徐容等人的响应,各率数千兵马。刘秀知史歆曾为岑彭护军,精通兵法,遂派吴汉领刘尚臧宫等万余人讨之。吴汉至武都,发广汉市、巴、蜀三郡兵围成都,百余日后攻破城池,斩史歆等。吴汉乘筏顺江而下巴郡,杨伟、徐容等惊慌溃散,吴汉斩其渠帅二百余人,迁其党与百家于南郡长沙市

建武二十年(公元44年),吴汉病危。刘秀亲临看望,问吴汉有什么话交代。吴汉回答说:“臣愚昧无知,只愿皇帝慎重不要轻易赦免罪犯而已。”等到去世,赐谥号忠侯。发北军五校、兵车、甲士为其送葬,形制礼仪如同西汉大将军霍光的丧礼一样。

人物评价

南梁史学家范晔所著的《后汉书》评价道:论曰:“吴汉从刘秀建立东汉开始,一直担任最高的将领职务,刘秀始终信任他,因为他性格朴实而有能力。孔子说过:‘刚强坚毅而不善言辞的人,接近仁德’,这难道不是吴汉的特点吗?从前陈平太聪明了,反而引起怀疑,周勃则因为朴素忠诚而得到信任。如果仁义不足以相互理解,那么聪明的人就会因为过于聪明而被疑,而朴实的人就会因为不够聪明而受到信赖。”

东汉名将、大司徒邓禹:“吴汉其人勇敢而有智谋,其他将领很少有能比得上他的。”

蜀汉丞相诸葛亮:“治理天下要靠大的道德,不要靠小的恩惠,所以匡衡和吴汉都不愿意轻易赦免囚犯。”

北宋名臣司马光资治通鉴》:“吴汉是一个朴实厚道但不善言辞的人,有时候不能用话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他沉着勇敢,有智慧和谋略,所以能够担任最高的将领职务,一直受到刘秀的信任和宠爱。”

南宋大儒朱熹:“古代的名将能够建立功名,都是因为他们谨慎周密,才能成功。比如吴汉、朱然,他们每天都很谨慎,总是像面对上级一样。他们之所以能够战胜敌人,不仅仅是因为勇敢有力。”

轶事典故

差强人意

差强人意语出《后汉书卷十八·吴盖陈臧列传第八》。指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形容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后汉书》中如此记载:往常诸将见战阵不利,有的人惶恐畏惧,失去了常度。而吴汉意气如常,正整治器械,激励士吏。刘秀时常派人去看看大司马在干什么,回报说他正在修理器具,刘秀叹道:“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每当出师,早晨接受了命令,日落前就上路,连办理行装的时间都没有。所以能够常任要职,以功名终其一生。

范晔以下,人们使用“差强人意”这一语典时,多理解为“还算令人满意”。但其在《后汉书》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有特定的含义。“差强人意”之“意”,是理解此成语的关键。按此“意”字实为避讳字,本字作“志”。汉刘志名刘志,故汉人避“志”为“意”。《册府元龟·帝王部·名讳》曰:“桓帝讳,志之字曰意。”所谓“志之字曰意”,是说当用“志”字之处,用“意”字代替。而范所著的《后汉书》又主要依据《东观汉记》而成。所以,“差强人意”即“差强人志”当释为“颇能激发人的斗志”。当诸将见战事不利,心怀恐惧,容止失常,吴汉独意气自若,整治器械,激扬士吏,准备大战,其言行足可激励人的斗志,故刘秀盛赞之。

分田宅

吴汉出征以后,妻子在家购置了田业。吴汉回来后,责备妻子道:“军师在外,官吏士卒供养不足,何必多买田宅?”于是将田业尽数分给昆弟们和外家。

家族成员

研究书目

《后汉书·吴盖陈臧列传》

《东观汉记·传四·岑彭》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艺术形象

民间形象

云台二十八将为东汉开国功臣,上应二十八星宿。吴汉对应星宿为亢金龙。亢金龙为东方第二宿,正应吴汉在二十八将中的排名。

戏剧形象

《吴汉杀妻》(又名《斩经堂》)是京剧的经典剧目,同时在徽剧、秦腔、河北梆子等诸多传统戏曲中都有该曲目,讲述吴汉为王莽驸马,其母劝其杀妻跟随刘秀,其妻碰巧听见后自杀而死。

连阔如版的评书《东汉演义》中,吴汉同样身为潼关县守将、王莽驸马,而后杀妻降汉,加入二十八将,为重造大汉立下功劳。然而,由于评书的演义性质,再加上《东汉演义》只到刘秀称帝,所以《东汉演义》中的吴汉不如正史中那样重要。主要回目有“吴汉杀妻降汉”,“困信都吴汉搬兵”等。

影视形象

电视剧《秀丽江山之长歌行》中,蔡珩饰演吴汉。

后世纪念

官方纪念

刘庄永平三年(公元60年),汉明帝追思他父亲光武帝刘秀的诸位功臣,就命人绘二十八功臣像,挂于南宫云台,其中吴汉名列第二。史称云台二十八将。范晔在后汉书中对其进行了高度评价:“中兴二十八将,前世以为上应二十八宿,未之详也。然咸能感会风云。奋其智勇,称为佐命,亦各志能之士也。”对刘秀对待功臣们的政策,范晔也给出了高度评价。刘秀与功臣们君臣相知,各得其所,让功臣们得以善终。

李适建中三年(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其中括“大司马广平侯吴汉”。

宋宣宗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朝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吴汉。

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吴汉亦位列其中。

墓葬

卧龙区龙兴乡吴老庄村是东汉大司马吴汉故里和吴汉墓所在地。据吴汉墓前碑文记载:吴汉,字子颜,吴老庄人,姬泰孔子的弟子)第三十八世孙,东汉的开国元勋。当年,刘秀派人出使河北省,拜吴汉为大将军。刘秀称帝后,吴汉遂为军马大元帅,官至大司马。吴汉本性淳厚,耿直而善良,仁德兼备,智勇双全。他平定中原、收复陇西县、平巴蜀之乱、讨伐匈奴,为中兴汉室立下不世之功,是光武帝可以托生死、寄国命的社稷之臣。吴汉去世后,光武帝谥曰忠侯,送归故里吴老庄安葬。吴汉墓背靠伏牛山余脉、五朵山北顶,有将军河环绕作带,龙虎岭群峰相抱,山清水秀,岗岭起伏。在对吴汉故里的保护、重修中,卧龙区委、区政府要求龙兴乡及相关部门与北京地亚公司在该乡的投资开发计划相结合,把墓区开发与墓区所在地经济开发紧密结合,搞出一个整体开发规划。墓区旅游开发规划将分为三期工程,分十年投资修建。一期工程主要是墓地修复,规划占地50亩。二期工程主要包括吴家老宅的修复,占地66亩。三期工程主要是展区和修建工程,占地70亩。展区前面拟建一条宽30米的道路,道路前虎头崖下沿修建拦河坝,形成将军河处候爷湖的格局。另外,还有停车场和其他配套服务设施,餐饮、文化娱乐、度假旅游等配套建设。

参考资料

后汉书·吴盖陈臧列传.ctext.org.2024-05-06

东观汉记·传四·岑彭.ctext.org.2024-05-06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ctext.org.2024-05-06

二十八宿.汉典.2023-10-13

斩经堂(1937).豆瓣.2023-10-05

东汉演义(全本).豆瓣读书.2023-10-13

秀丽江山之长歌行 (2016).豆瓣电影.2023-10-05

东汉大司马吴汉故里——卧龙区龙兴乡.印象河南.2024-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