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冀亨
廖冀亨(1660-1711),字瀛海,福建永定人,清代官吏。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举人,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任江苏吴县知县。廖冀亨以清廉著称,但在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被人诬陷夺职。隔年,受到召回原职,但因病未赴。廖冀亨去世后,吴县民众将其牌位祭祀于百花书院。他的《求可堂家训》和诗文传世,《清史稿》也有关于他的记载。
简介
值岁旱,留漕赈饥,不足,自贷金易米以济。士人感其诚,相率捐助,赈以无乏。吴中赋额甲天下,县尤重,冀亨减火耗,用滚单,民皆称便。知收漕弊多,拘不法者重治之,凡留难、勒索、蹋、淋尖、高扬、重筛诸害,埽除一清。太湖中有芦洲,或垦成田,或种莲养鱼,官吏辄假清丈增粮名以自利。冀亨曰:“湖荡偶尔成田,未可久持,今增其赋,朝廷所得几何,而民累无尽期。”一无所问。初,冀亨莅任时,有吴人语之曰:“吴俗健讼,然其人两粥一饭,肢体薄弱,凡讼宜少准、速决,更加二字曰‘从宽’。”冀亨悚然受之。收词不立定期,民隐悉达。尝自谓讼贵听,听之明,乃能速决而无冤抑。在吴三年,非奸盗巨猾,行杖无过二十,盖守此六字箴也。
有生授徒盐商家,自刎死,勘得实。或有谤其受贿者,冀亨无所避,卒释盐商勿罪。东山巡检报乡人弑父屠嫂,未遂,自尽。冀亨方秉二烛阅其词,烛无风齐灭,知有冤。克日渡湖往验,大风,舟几覆,从者色变。冀亨曰:“县官伸冤理枉而来,神必佑之,何惧!”须臾抵岸。讯得父故杀状,巡检得贿诬报,俱论如律。
冀亨既有声於吴,他县疑狱,往往令推治。会有宜兴市知县诬揭典史故勘平民为盗,刑夹致死,冀亨奉檄按验。知县者总督噶礼之私人也,或告宜少假借,冀亨不为动。检骨无伤,原揭皆诬。狱上,噶礼屡驳诘。再三审,卒如冀亨议,以是总督。时巡抚张伯行以清廉著,深契冀亨,布政使陈鹏年尤重之;而噶礼不於伯行,尤恶鹏年。
四十九年,鹏年被劾,并及冀亨,以亏帑夺职。逾年,噶礼败,冀亨始复原官,以病不赴选。及卒,吴人祀之百花书院。冀亨殁后,家留於吴,入籍嘉定。曾孙文锦,嘉庆十六年进士,由翰林出为卫辉市知府,有惠政,祀名宦。文锦子惟勋,爱新觉罗·旻宁十三年进士,亦由翰林为贵州镇远知府,抚苗有法,终贵阳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