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主义
社群主义(英语:communitarianism),又译作社区主义、共同体主义、合作主义等,是20世纪80年代后产生的当代最有影响的西方政治思潮之一。社群主义的哲学基础是新集体主义,强调个人与群体之间的联系,认为个人及其自我最终是他或她所在的社群决定的。因此,社群是政治分析的基本变量,而认为个人及其自我最终由他或他所在的社群决定。用公益政治学代替权利政治学是社群主义的根本主张。社群主义是在批评新自由主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强调国家、家庭和社区的价值,倡导爱国主义。价值观为集体权利优先的原则。 主要代表有桑德尔、麦金太尔和沃尔策等。
发展历程
社群主义可以上溯到约翰·杜威,正式出现源自对1970年代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一书的背后自由主义理论的批判。社群主义一定程度上反对自由主义的基本价值,认为自由主义忽略社群意识对个人认同、政治和共同文化传统的重要性,理论建构前后有其限制。依此,社群论者麦克尔·桑德尔、麦金泰尔、查尔斯·泰勒和迈克尔·沃尔泽等人从不同角度批判自由主义的理论,并重新思考社群的意义,企图恢复濒临垂危边缘的社群意识。社群主义对于社群和群己关系的重视是承袭公民共和主义的传统而来,其可溯源自柏拉图《理想国》,以及亚里士多德对人类是社会性动物的强调。社群主义旨在恢复社群价值的重要性,而非想取代自由主义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仅是希望修正自由主义对个人和社群的错误假设,并重申社群对个人的重要性。
在1980年代,社群主义是西方政治哲学的两大主流之一。其中有罗伯特·贝拉、查尔斯·泰勒、麦克尔·桑德尔和迈克尔·沃尔泽等人对古典自由主义理论过分个人主义化的倾向、隆纳•威尔森•雷根时代的美国政府以及玛格丽特·撒切尔时代的女王陛下政府提出批判。
在1990年代,阿米太·爱兹安尼、菲力蒲·塞尔尼克和威廉·加尔森等人,不仅强调在个人权利问题上,责任与社会利益相平衡的重要性,而且还强调确保强大的社群不会压迫个人的需要。
含义
一种有关社会组织的哲学观点,强调社群参与者的互动,这些人为共同的目标而聚在一起,并同意那些支配着社群秩序的规则。此种观点的支持者相信,和谐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于对社群政策(法规)的认同,且该认同乃出自于合理的需求,而不是被任意强加的。社群(邻里、城市或国家)的成员接受达成共同目标的责任。这种看法在20世纪九十年代A.伊欧尼及其他美国学者的著作中有所发挥。
评论
桑德尔以批评约翰·罗尔斯的《正义论》而闻名于世,其批评的观点如下:
第一,社群主义与自由主义的根本分歧在于如何对待罗尔斯所说的“权利优先于善”。在《正义论》的语境中,“权利”即是人们拥有基本的自由、机会、财富、收入和自尊的基础。自由主义者大都赞成并坚持罗尔斯关于“权利”的描述,而这些正是桑德尔等社群主义者坚决反对的命题。社群主义者始终将自由主义与个人主义的的暧昧视为一种邪恶和谬误,在“正当与好”(或理解为“行为的善”和“至善-社会的基本好”)的价值判断中,社群主义毅然地选择了历史的维度,将整个人类的幸福(至善)融入了自己信仰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