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投山仙人

投山仙人

投山仙人(天城体:अगस्त्य),也被称为阿嘎斯提亚(Agastya),是印度神话中最有威力的仙人之一,被认为是印度天文学占星术老人星的代表。他在印度教中备受尊崇,被认为是印度次大陆各种语言的杰出隐士和学者。他和妻子洛帕姆德拉是梨俱吠陀中1.165至1.191篇赞歌的著名作者,以及其他吠陀文献。投山仙人被认为是Siddha医学的创始人,出现在许多印度史诗和印度教经典中,如《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他是吠陀文献中最尊敬的七位仙人之一,被尊崇为印度教派别Shaivism的Tamil Siddhar,发明了古坦米尔语的早期语法著作《阿加蒂亚姆》,对坦米尔语的医学和精神文化在古代斯里兰卡和南印度的沙伊派中心发挥了开创性作用。他还被尊崇在Shaktism和Vaishnavism的印度教经典中。他的形象出现在南亚和东南亚的许多印度教寺庙的古代雕塑和浮雕中,如在印度尼西亚爪哇的古代沙伊派寺庙。他是古坦米尔语文本《阿加斯蒂亚帕尔瓦》的主要人物和导师,其11世纪版本保存至今。

人物简介

投山仙人的名字在吠陀里就已出现,他被认为是梨俱吠陀第一卷中许多颂歌的作者。颂歌提到,一次投山仙人向大神帝释天献祭,结果触怒了也想要这批祭品的风神摩录多,引发了摩录多与他们的领袖因陀罗之间的一场争执。值得注意的是在梨俱吠陀中天神的地位高于仙人,仙人也只是向神献祭的凡人;当然,因陀罗也不是后来神话中那种常被嘲弄的对象。在梵书时代,有一些文献如牛道梵书把投山仙人列为七仙人之一。

关于投山仙人的身世,神话如下:大神密多罗与伐楼拿广延天女的美色所迷惑,当着她的面把精液射入一只罐中,从这些精液中生出投山与极裕两位仙人。因此投山仙人是另一位著名大仙极裕仙人的同母兄弟。

相关神话

投山仙人的神话主要有以下4个。

其一是投山仙人之妻残印的故事。投山仙人有一次经过一个洞穴,发现他的许多祖先头朝下悬挂在里面。经过询问,得知是因为自己没有后代,才导致祖先受到这种待遇。这位张大仙遂决定娶妻生子,但又苦于世界上根本没有女人配得上他,最后决定自己造一个。投山仙人用法力造出了一个叫残印的美女,使其降生在一个渴望生育后代的国王家中,待其长大后再去求亲把她娶了回来。残印在婚后提出想要许多珠宝。投山仙人觉得向那些善良的国王索要这些财物毫无道理,决定去向凶狠的大檀那婆伊婆罗要。这个伊婆罗专门设计残杀婆罗门,但投山仙人法力无边,迫使伊婆罗拿出许多钱财。残印非常高兴,就为仙人怀孕整整七年,生了一个儿子叫载薪(据说也是一位大仙)。

其二是投山仙人喝光海水的故事。远古时代,天神与修罗之间发生残酷的大战。天神首领帝释天请工巧大神陀湿多用食乳仙人的骨头做成金刚杵,又使了诈才打败阿修罗的首领弗栗多。残余的阿修罗逃入天神力不能及的大海,躲藏在里面,仍然不时出来作恶。在众神请求下,投山仙人来到海边喝光了整个大海的水,暴露出下面的阿修罗,使他们几乎被天神消灭尽。

其三是投山仙人诅咒友邻王的故事。人间英雄友邻王取代因陀罗当了天帝。但他做了天帝还不满足,又企图霸占因陀罗的神妃舍脂。舍脂提出要友邻王坐着七位张大仙抬的轿子来娶她。结果友邻王在坐轿时与这些仙人因哲学问题争吵起来,最后居然踢了投山仙人一脚。投山仙人大怒,诅咒友邻王变成一条蛇,于是友邻王立刻从天界坠落变成了一条蛇,一万年后才可超生

其四是投山仙人阻止文底耶山毁灭地球的故事。文底耶山不满于太阳只围绕弥卢山旋转,和太阳怄气,开始不断升高,想把太阳和月亮运行的轨道给堵住。这样做会扰乱整个世界,为了阻止此事,众神去求投山仙人帮忙。投山仙人就携家带口往南印度走去,对文底耶山宣称要到南方办事。文底耶山一见这位令人起敬的大仙到来,立刻低头鞠躬,并且和仙人约定,只要仙人还没从南方回来,就保持这个鞠躬的姿势不再升高。从此投山仙人再未从南方返回,于是文底耶山俯首至今。

人物传记

投山仙人是《梨俱吠陀》的几首赞美诗的作者。这些赞美诗并没有提供他的传记。投山仙人的起源是梨俱吠陀七贤之一普拉斯提亚(Pulastya)是他的父亲。他的神奇重生是由于天神瓦鲁纳和米特拉进行的牺牲仪式,天上舞女乌尔瓦希出现。他们被她非凡的性感所震撼,射精。他们的精液落入一个泥罐中,这个泥罐就是投山仙人胎儿的子宫。他和他的孪生圣贤瓦什蒂斯塔在一些神话中一起出生。这个神话使他得到了“昆巴约尼”的名字,字面意思是“他的子宫是一个泥罐”。

投山仙人是一位泰米尔婆罗门(马赖亚尔),过着苦行的生活,自学成才,成为一位备受尊敬的圣人。他未知的起源导致了一些推测,认为吠陀时代的投山仙人可能是一位移民,他的思想影响了南方。根据普兰尼和史诗中不一致的传说,苦行圣人投山仙人向洛帕穆德拉求婚,她是出生在维达尔巴王国的公主。她的父母不愿意祝福这段婚事,担心她无法适应投山仙人在森林中的苦行生活。然而,传说中洛帕穆德拉接受了他作为丈夫,说投山仙人拥有苦行生活的财富,她自己的青春将随着季节而逝去,而他的美德使他成为合适的人。因此,洛帕穆德拉成为了投山仙人的妻子。在其他版本中,洛帕穆德拉嫁给了投山仙人,但婚后,她要求投山仙人在他们成婚前为她提供基本的舒适条件,这个要求最终迫使投山仙人回到社会去赚取财富。

投山仙人和洛帕穆德拉有一个儿子,名叫德尔达修(Drdhasyu),有时被称为伊德玛瓦哈(Idhmavaha)。他在《摩诃婆罗多》中被描述为一个在母亲的子宫中听父母教导吠陀经典的男孩,并且在出生时背诵赞美诗。

阿嘎斯提亚的修道院

投山仙人有一个修道院(阿什拉姆),但古代和中世纪印度文献对这个修道院的故事和位置提供了不一致的描述。两个传说将其放在马哈拉施特拉邦西北部的果达瓦里河畔,靠近纳西克的小镇阿嘎斯提亚普里和阿科勒。北印度和东印度的其他传说提到的地点包括乌塔尔·普拉德甘邦桑利附近的阿因瓦迪(阿嘎斯提亚纳加尔)村(马哈拉施特拉邦的西高止山),或者在北方邦的坎努吉,或者在北阿坎德邦鲁德拉普拉亚格附近的阿嘎斯提亚穆尼村,或者在萨特普拉山脉中央邦)。在南方的文献和北印度的《德维-巴加瓦塔·普兰尼》中,他的修道院位于泰米尔纳德邦,各种传说将其放在蒂鲁内韦利、波蒂亚尔山或坦贾武尔。他在卡尼亚库马里的一块岩石上苦行,这发生在卡利纪元开始后不久。人们认为他的最终安息之地在特里凡得琅的阿嘎斯提亚库达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