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公园
桂林公园原称“黄家花园”,位于中国上海市徐汇区桂林路128号,是一所四星级公园。公园占地面积3.55万平方米,东靠桂林路,南近漕河泾港,西界上海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食品厂,北邻漕宝路,是一个以桂花为特色的具有中国古典园林风格近代建筑结构的公园。
桂林公园始建于1931年,1934年竣工,原是旧上海法国租界捕房督察长黄金荣的私人花园别墅。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后,上海沦陷,桂林公园一度成为日军的兵营,园内建筑遭到日军的毁坏。上海战役前夕,中国国民党为构筑工事,使得园内树木遭到破坏。上海解放后公园因长期无人管理,变得更加荒芜。1957年,该处由上海市园林管理处进行管理修复。1958年8月1日,修复完成,被开辟为公园正式对外开放,因园内遍植桂花树,故易名为桂林公园。1985年公园向东征地扩建,于1988年10月竣工并对外开放,是上海西南面的一个重要游览点。桂林公园呈长方形,造园艺术采用江南传统布置的造园艺术采用江南传统布置,建筑大多建于一条中轴线上,九曲长廊位于轴线的中段。长廊南面的四面厅(原称四教厅)与北静观庐遥相对称。公园中的每座建筑以旁侧的小品建筑为衬托从而形成一组统一的建筑艺术群。
2022年11月,桂林公园入选2022年度上海市“公园十大特色植物区”名单。2023年2月15日,桂林公园被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公布为上海市四星级公园 。
地理环境
桂林公园位于上海的西南部的徐汇区桂林路128号。原址是黄金荣的家祠,1933年扩充为花园,因园内遍植20多种桂花树,故易名为桂林公园。花园占地60亩,整座公园的造园艺术采用江南传统布置,造园艺术采用江南传统布置,技法,布局精巧别致,园内龙墙花墙环绕,小桥流水,叠山立峰,楼台掩映,整个布局协调,建筑风格明快,哈哈亭、凌云亭、松月亭、八仙台、船若舫,有来自苏州木渎严家花园的湖石、立峰,石公石婆等。园内龙墙花墙回绕,小桥流水、叠山立峰、楼台亭、曲径通幽。
桂林公园占地面积3.55万平方米,始建于1929年,又名黄家花园。1985年又向东侧扩建,1988年10月对外开放。
园中有座“四面厅”面积250平方米,四面广开门、窗88扇,门、窗、、掾、柱、梁饰有隋唐戏浮雕,结构严谨,造型别致为江浙罕见。大厅西北60余米长的九曲长廊,由三个亭子相接,亭顶塑龙头称谓“多角龙头亭”。
公园以桂花为特色,有丹桂、八月桂、紫桂、籽桂、四季桂等20余个品种1030株,分布在各主要景点。另外还种植有牡丹、含笑、松、柏、腊梅树、白玉兰、香桂、女贞等。四教厅东南角有一株百年日本五针松,八仙台前有两株百年黄杨。1990年全园种植树木共3512株,乔木与灌木之比1∶0.59,常绿树与落叶树之比1∶0.51。
历史沿革
桂林公园始建于1929年,出资350万银元,1932年竣工。公园原系旧上海市帮会头目黄金荣私人别墅,又名黄家花园。花园原呈凹形,凹处是张家老坟山。抗战胜利后,黄曾作修,解放前夕又遭中国国民党军队的严重破坏。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上海沦陷,园内关帝庙、内宅、静观庐等建筑被日军毁坏,大批树木遭损。
抗战胜利后,黄曾作修葺,解放前夕又遭国民党军队的严重破坏。
1957年5月29日,根据上海市城市规划建筑管理局批文,该处土地由上海市园林管理处辟为公园。经政府拨款全面整修后,
1958年8月1日开放。园内遍植20多种桂花树,故定名为“桂林公园”。陆续增种丹桂、八月桂、丹桂等数百株,有“桂树之林”之称。全园植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石山桂等二十三个品种1000余株,每逢中秋节佳节,桂花盛开,满园飘香,景色宜人,是市区浏览胜地之一。同年将黄氏墓地改建成小花园。1978年在静观庐废址上建成迎宾厅。
1978年在静观庐废址上建成迎宾厅。
1980年将园外5100平方米的张家老坟山改建成园中园。
1981年将张家坟丘扩建成园中园。
1985年又向东侧扩建。
1986年征用公园东北部1.37万平方米土地,扩建工程由上海市园林设计院柳绿华负责规划及绿化设计,上海市园林工程公司施工,于1988年8月完成。经两次扩建后,公园呈长方形,成为上海市西南面的一个重要游览点。
主要景观
门楼与通道
大门门楼朝南,造型别致,翘角重檐,歇山斗拱,门上方两端装饰龙凤,大门两侧有边门。进大门有一条南北通道,长83米,宽5米,直通园内二道门。通道两旁龙墙蜿蜒,墙上有不同图案的花窗46扇,可透视园内的绿荫花影。
半亭鹿亭
二道门内有条东西向的园路,路北紧靠东厢房的半亭名天香亭,木结构,琉璃瓦结顶。亭西有两块高达10米左右的玲珑太湖石,一块形若老翁,一块神似老太,故有“石公石婆”之称。往北是雕有双龙戏珠的石台,台东北建一只顶上立着陶鹿的亭,称为鹿亭。亭东北角侧有山石楼阁,瀑布流水,动静相宜,构成一幅美丽的图景。
四教厅
位于园中央,为四面厅建筑样式,所以又称四面厅,面积约250平方米。厅面南,五开间,砖木结构,呈十字形。厅四周的门、窗、梁、柱、檐刻有“文、行、忠、信”的历史故事浮雕,刀法高超,图案精美。厅中央吊着3只大铜灯。厅外四周环以2米多宽?廊,整个建筑相当雄伟。大厅前面原有石景平台,台上的汉白玉石雕“八仙过海”群像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后于原处叠“福、禄、寿”一组太湖石。
长廊
位于四教厅西北,木结构,九曲,长60余米,两侧为扶王靠故称“九曲长廊”。廊南北两端和中间有三只小亭。两端的小亭结构相同,高约5米,六角,亭角用斗拱挑出,亭顶置以石质莲花座,座上有葫芦状承露盘。廊中间的腰亭为八角形,高10米左右,亭顶雕有四个龙头,称为“多角龙头亭”。亭四面开门,南北两门与长廊连接,东西两门通园内通道,是上海市地区亭榭建筑艺术佳作之一。
石舫、双桥、观音阁
长廊东有石舫,舫身用花岗石砌成,长18米,首尾宽2.2米,中间宽2.5米。舫首西尾东,两层重檐,歇山篷顶,舫首与南侧是荷花池,东、北面靠路。荷花池中间建有两座东西相连的小石桥,又称“双虹卧波”。池东叠石为山,山上建构杰阁,原供观音,称观音阁。舫、桥、阁周围遍植花木。
颐亭
长廊北部之西有颐亭,建在300平方米左右的长方形水池中间,池南、北岸有水泥平桥与亭相接,故又称湖心亭。亭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两层建筑,脊顶为卷棚式,面积约60平方米。亭底层北面有雕花长门,墙面系耐火砖,清水壁面,白色嵌线,红白相间,层次分明;楼上三面环凉台,台边置铁栏杆。
大假山、双鹤亭、元宝池
长廊西南角大假山,占地60.9平方米,高10米,宽15米。假山下面山洞曲折,能直通山顶平台。山东西两端各有一只木结构亭子,遥相呼应。二亭顶篷均用马口铁结顶,顶尖上都有一只仙鹤,故合称双鹤亭。山南有小池形似元宝,称为元宝池。池中央有一座弯曲的水泥小平桥,南端通小花园草坪,北端通大假山。
飞香厅、飞香水榭、荷花池
位于园东中部。飞香厅为木结构,重檐。厅南联飞香水榭,有平台挑出荷花池畔。荷花池东南端有方亭,隔池与飞香厅、飞香水榭相望。
馨泉厅菱渚
公园东北花墙的月洞门外有馨泉厅,其北面附近有菱渚,相隔可仰山。水从石舫附近小溪越墙间水洞蜿蜒流出,往东北伸引到山洞石桥处隐没。隔渚丘陵地带山石峥嵘,满山遍种红花槭、丹桂。
建筑特色
大门塑以龙头,两旁龙墙蜿蜒,长达83米,墙上制作如留园那样的花窗46扇,独具匠心。园内小桥流水,叠山立峰,楼台掩映,亭榭参差,曲径通幽,花木扶疏。
建筑风格明快,布局协调。假山楼阁,瀑布流水,动静相宜。园中“四教厅”右边的六角亭上刻有蒋介石特意为黄手书的“文行忠信”四个字。
该公园造园艺术采用江南古典传统布景技法,布局精巧别致,园内龙墙、花墙回绕、小桥流水、叠山立峰、楼台掩映、亭榭参差、曲径通幽、花木葱茂、布局协调,建筑风格明快。
哈哈亭、凌云亭、松月亭、颐亭、八仙台、观音阁、四教厅、迎宾厅、桂花厅、飞香厅、九曲长廊、般若舫、"双虹卧波"、拱桥等建筑物在怪石嶙峋,清池小轩,苍松翠柏掩映下,构成完美统一的艺术建筑群。
全园遍植丹桂、八月桂、丹桂、四季桂、石山桂等二十三个品种共1000余株。每逢中秋节佳节,桂花盛开,满园飘香,沁人肺腑。园中还设有茶室,餐厅,售品部,园容整洁,环境优美,景色宜人。
服务设施
园内服务设施有餐厅、茶室、售品部等,在春游高潮和桂花盛开期间增添服务网点,供应传统特色的桂花茶、桂花赤豆汤、桂花糖芋艿等。从1991年开始,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每年桂花盛开季节举办一年一度的“上海桂花节”,形成一个融赏月、赏桂、购物、娱乐于一体的游园活动。为此于1992年上半年新建120平方米的鸳鸯厅,既增添了园内景色,又增加了服务设施。
全园植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等23个品种、1000余株。每逢中秋节佳节,桂花盛开,满园飘香,沁人肺腑。以前桂林公园及桂林路上还有桂花节,如同庙会一般,很热闹.每年都会有保留的节目,比如中秋赏桂等。
旅游信息
交通
43,92,131,224,732,830,909,946,沪莘线,沪松线,上佘线,上朱线,上嘉线,规划中上海地铁12号线。
门票
免费
最佳季节
九月份
开放时间
6:00-18:00
地理位置
参考资料
桂林公园.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上海林业局.2024-01-28
上海园林志.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2024-01-28
徐汇之最.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2024-01-28
2022年度上海市“公园十大特色植物区”名单出炉.百家号.2024-01-28
关于发布星级公园名录的通知.上海市林业局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2024-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