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第一大佛
绍兴市新昌县大佛寺 的 石弥勒像佛座高1.91米,佛身高13.74米,头高4.87米,耳长2.8米,口宽1.28米,两膝相距10.6米。佛像秀骨清相,方颐薄唇,两耳垂肩,雕刻精细,线条飘逸流畅,气度娴雅,表达了佛陀沉静、智慧、坚定、超脱的内心世界,仔细观瞻,使人悚心静虑,意境深沉。佛像各部分的比例运用了透视原理,头部特意放大,使观瞻者仰望佛陀面容时能接受启示,进行洗礼,但又要把握好放大的分寸。大佛是当时艺术和宗教上的伟大创造,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工艺最高水平,造像年代与价值可与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相比, 是我国早期石窟造像在南方仅存的伟绩。
地理位置
“江南第一大佛”是大佛寺内人文景观中的精华,镌造于南齐梁年间(486—516),僧护、僧俶、僧佑三代僧人相继雕凿,历时三十年建成。据记载:公元486年,僧护来到石城,见仙髻岩数十丈高的徒削青壁,岩壁下流水叮咚,如闻琴弦之乐,不觉口念弥陀,拜倒在地,立下“原造弥勒佛,敬拟千尺”的宏愿。此后他到处募化,悉心准备,十年后正式开工,但经营一年即劳累不堪,才浅浅凿出一个浮雕式的面部轮廓,就病倒不起,临终时嘱咐徒弟僧俶“吾之所造,本不期一生办成,再生当就吾志”。僧护圆寂后,僧俶继续雕凿,虽“夙夜匪懈”,但因工程艰巨,资金无着,难以为继。到了天监六年(507),才得到了萧衍和建安王萧伟的鼎力资助,并派来了僧佑来设计和指挥施工,僧佑是当时的一代高僧,是一流的建筑和造像大师,资金和人才得到了保证,大佛才得以完工。世称“三生圣迹”。
整修情况
外大殿原建于唐开元年间,唐会昌五年(845)建立楼阁,五代十国重修,名“瑞像寺”、大中祥符元年(1008)赐名为“宝相寺”、至明永乐九年(1411)重建佛阁三层五楹,取名“毗卢阁”,万历九年(1601)建无梁桥,五层五楹为光绪十九年(1893)重建。1981年大修,增塑文殊菩萨、普贤,重塑十八罗汉,主体建筑改为五层七楹,依崖而建,歇山顶,飞檐翘角,逐层退进成塔形,外观雄伟壮丽而又精巧稳重。“逍遥楼遗址”匾额为唐颜真卿手书;“大雄宝殿”为清俞樾书,殿内楹联“理哲家言同源西圣、华严法界现象南明”为蔡元培书。
地位
大佛寺的石窟最早始建于东晋,规模宏大,历史悠久,寺内的一尊石弥勒佛已有1600多年历史,通高16.3米,两膝相距10.6米 ,其掌心可容10余人,是中国南方仅存的早期石窟造像,有“江南第一大佛”之说。这尊大佛雕刻于悬崖绝壁之中,历时约三十年才全部雕成,并与山体连成一体,堪称大佛寺的“镇寺之宝”。
参考资料
江南第一大佛简介.江南第一大佛简介.2024-09-24
江南第一大佛简介.欣欣旅游.2014-03-01
浙江新昌大佛——江南第一大佛.古建中国.2024-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