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蝽
硕(学名:Eurostus validus)是荔蝽科硕蝽属下的一个种,属于半翅目昆虫。分布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及越南、缅甸等地。硕蝽是一种重要的果树害虫,宿主包括板栗、白栎、苦槠、麻栎、梨树、梧桐、油桐、乌桕等。若虫和成虫刺吸新萌发的嫩芽,造成顶梢枯死,严重影响果树的开花结果。
形态特征
硕蝽成虫体长23~33mm,棕褐色,具亮绿色金属光泽,密了布细刻点。头小,三角形。触角基部3节深红褐色,第4节除基部外均为橘黄色。
前胸背板前缘及小盾片侧缘亮绿色。足与体色相近。腹部背面紫红色,侧缘亮绿色。卵球形,直径2~ 3mm,灰绿色。若虫共5龄,各龄体色变异大。
末龄若虫体长20~ 25mm,初蜕皮时红黄色,具红斑,后逐渐变成黄绿色至淡绿色,红斑消失。
分布区域
硕蝽分布在中国的山东省(崂山区、昆嵛山国家森林公园、泰山、蒙山)、内蒙古自治区、河南省、安徽、河北省(北戴河区)、陕西省(周至县)、浙江省(浙江天目山、舟山市、杭州市、温州市)、福建省(邵武市、建阳区、福州市)、广东省、贵州省(丹寨县)、云南(墨江、镇雄)、江西(庐山)、广西(龙城、罗成)、四川(雅安、峨眉山、金佛山)、湖南(长沙),湖北(竹溪、崇阳、麻城),台湾;以及越南、缅甸。
生长繁殖
翌年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越冬若虫开始活动,5月中下旬至6月下旬羽化。
6月中旬至7月下旬产卵,卵期10~15天。
多产在叶背面,每次10余粒。6月下旬至7月底为孵化期。
初孵若虫一般在卵壳旁静伏2~3日后才爬行至嫩梢叶背处刺吸为害,2龄后分散为害,若虫期约40天。10月下旬5龄若虫陆续下树越冬。
危害
硕蝽的成虫和若虫吸食嫩梢和叶片汁液,使梢凋萎,终致焦枯,使叶片失绿发白。其对板栗苗期的生长影响较大。
防治
硕蝽的防治主要包括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农业防治主要是冬、春季清除园内落叶及园内外其他植物近地面脚叶;生长季节清除园内外禾本科杂草。
药剂防治主要是在4月若虫活动期和卵孵化前后,喷洒10%吡虫啉乳油或2.5%功夫乳油2000倍液,40%辛硫磷乳油或50%杀虫脒王乳油1000倍液、15%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