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歼-8Ⅱ

歼-8Ⅱ

歼-8Ⅱ是中国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沈飞)基于歼-8战机改进而成的战斗机型。该机采用圆锥形雷达罩和将进气口移至机身两侧座舱稍后的位置,整体性能得到大幅提升,是中国海空军的主力机型之一,有着“空中美男子”的美誉。该机长20.53m,高6.01m,翼展9.34m,机翼面积42.19m²,航程1900km,作战半径800km。

歼-8Ⅱ项目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为适应世界空战发展趋势。1979年,中国空军根据国土防空需求,提出从两侧进气以改进歼-8机载火控雷达性能。1980年9月,总参谋部和国防工办正式批准空军提出的战术技术要求,并将这一改进型号定名为歼-8Ⅱ。该机于1984年6月12日首飞,历时8年方案论证和设计定型阶段,仅用17个月即试制成功。

歼-8Ⅱ采用两侧进气布局,安装空中电子设备空间更大,改进了火控系统航空武器系统、机载电子设备和动力系统。该机装备功率更大的双涡扇-13A发动机,具备优秀的中低空作战和全天候拦截攻击能力,可悬挂多种武器或副油箱,配备雷达制导的中程拦射导弹,装备一门23mm双管炮和可折叠腹鳍。此外,歼-8Ⅱ使用了复合材料,这也是中国首次在自行设计的歼击机上大规模应用该材料。

发展沿革

历史背景

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各国战斗机设计思想出现转变,不再追求“更高、更快”,而是着眼改进飞机的中低空机动性能,完善机载电子设备、武器和火控系统。为了适应这一潮流,部队装备新需要,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公司在歼-8的基础上研制了歼-8Ⅱ飞机。发展重点是武器系统、火控系统机载电子设备和动力装置。

1979年,中国空军根据国土防空的需要,针对歼-8Ⅰ从机头进气的布局限制机载火控雷达性能的缺陷,提出在歼-8Ⅰ型飞机的基础上改成从两侧进气、以提高性能。1980年9月,总参谋部和国防工办正式批准空军提出的战术技术要求,并命名为歼-8Ⅱ。先进歼击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不再追求很高的飞行速度和飞行高度,而是着力于改进飞机的中、低空跨音速机动性,完善电子设备,改进武器和火力控制系统,使之能够在中低空、跨音速时进行目视距离以外的作战。

研发历程

歼-8Ⅱ飞机于1980年9月开始研制,1984年6月12日首飞。该机在歼-8的基础上对部分机体进行了重新设计,该机采用两侧进气,增加了安装航空电子设备的空间,同时改进了火控系统、武器系统、机载电子设备和动力系统,换装了功率更大的WP-13A发动机,使该机具有很好的中低空作战能力和全天候拦射攻击能力。该机除装备中国的空军和海军外,还准备出口。

歼-8是中国在歼-7的基础上独立进行重大改进研制而成的高空高速战斗机,其研制是为满足中国高空作战要求,突出高空高速性能,增大航程,提高爬升率和加强火力。相比歼-7,各项性能指标均有改善。歼-8采取机头进气,大后掠角、小展弦比、薄三角翼飞机、下平尾、双腹鳍的空气动力学布局形式。

歼-8Ⅱ的研制任务由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和沈阳飞机公司承担。根据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张爱萍的要求,飞机研制采用系统工程管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部副部长何文治任型号研制总指挥、顾诵芬任总设计师。在技术上,形成了型号总设计师、系统总设计师、主任设计师、主管设计师四级责任制,分工明确,责任清楚;行政指挥系统有权威,调度指挥畅通,沈阳飞机公司总经理唐乾三、现场总指挥管德与总工程师顾元杰进行有效的组织领导工作;会计师系统实行型号经费包干,使经济杠杆发挥了作用;质量管理贯穿于研制全过程。这些措施,保证了飞机研制的顺利进行。

1983年4月,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发出歼-8全套设计图纸,沈阳飞机公司投入试制。首架飞机于1984年3月总装完毕。同年6月12日,歼-8Ⅱ在曲学仁的驾驶下首飞上天,按照国家批准的试飞大纲,先后共有4架歼8II飞机投入定型试飞,经过严格考核,证明飞机的主要性能指标都达到了设计要求。1988年10月,歼-8Ⅱ设计定型。歼-8Ⅱ从方案论证到设计定型,历时8年。由于飞机的方案论证比较充分,原理性试验工作扎实,仅用17个月,飞机就试制成功。

性能数据

歼-8参考数据:

技术特点

歼-8Ⅱ为给大口径雷达天线提供空间,采用两侧进气方式,这也是该机与歼-8最大的外观区别。这一改进为歼-8Ⅱ火控系统未来的改进留下了充足的空间。601所为完善飞机总体方案,做了大量试验、研究工作。歼8II两侧进气的气动布局一反中国歼击机的传统结构,对设计所来说是个新课题。为摸清进气道设计参数与调节规律一他们做了全机高、低速风洞试验、进气道高速风洞试验,试验表明歼-8Ⅱ两侧进气道设计是成功的。进气效率在高速时保持歼8型的水平,低速时提高6%。他们还根据歼-8飞机研制增稳系统的经验,采用了电路控制的差动平尾,这在中国是首创,使歼-8Ⅱ飞机亚音速滚转效率比歼-8飞机提高45%。

歼-8Ⅱ雷达采用了208型单脉冲火控雷达,208型是在歼-8使用的204型的基础上研制的,是中国第一种具有拦射能力的雷达,采用单脉冲体制,平面搜索距离为40千米,配备有连续波照射器,理论上可以导引超视距发射的雷达制导空空导弹

歼-8Ⅱ换装了两台涡喷-13A双转子发动机,单台推力6600千克。发动机推力的提高,可提高飞机的中低空机动性,也使起飞着陆性能得到改善;外挂增加至七个,可悬挂多种武器或副油箱,使飞机具有全天候拦射能力并兼有对地攻击能力,并装备了雷达制导的中程拦射导弹。

歼-8Ⅱ前起落架后装一门23mm双管炮。机尾下部安装可折叠腹鳍。歼-8Ⅱ在机体材料方面也有较大突破。625所按计划在飞机垂尾和1至5框段前机身采用复合材料结构,这是中国首次在自行设计的歼击机上大面积使用复合材料。该所还为批生产机种提供制件,使飞机减重近30%,同时配套的防雷击、防静电火焰喷铝技术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衍生型号

歼-8ⅡM

为了提升空军空战能力,歼-8Ⅱ诞生后不久,中国科研人员又很快研制出了性能更为优良的歼-8ⅡM战斗机。歼-8ⅡM战斗机1996年首飞,它不仅飞得高、速度快,而且功能齐全、攻击力强。

歼-8ⅡM改进的核心之一是加装了俄罗斯的“甲虫”型雷达。“甲虫”雷达是一部工作在X波段,具有高、中、低脉冲重复频率的全波形相干多模式机载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它已成功地用于米格-29M型飞机。“甲虫”雷达具有对空和对地两种功能。在空空状态时,其探测范围前半球为70千米,后半球为40千米,可同时跟踪、搜索10个目标,可实施超视距攻击。在空地状态时,能对海面或地面活动目标进行跟踪、,并能制导空地中程弹道导弹,对地面或海面目标实施精确打击。有特色的是“甲虫”雷达的平板缝阵天线上集成了敌我识别系统的天线,在任何复杂气象条件下,雷达均能与敌我识别系统配合工作。

歼-8ⅡM战斗机的设计中,体现出“以我为主,兼容并蓄”的思想。在以中方为主的总体设计框架下,配置了先进的国产惯性,全球卫星定位组合导航系统、多功能显示系统、平视显示系统、火控计算机、传输总线等,形成了高品质的综合火控系统。飞行员在飞行中可以做到双手不离杆发射各种导弹。同时,飞机配有全向告警系统,一旦受到敌方雷达照射,不仅能向飞行员告警,还能自动控制干扰投放器适时投放干扰,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作战生存力。为提高飞机机动性,歼-8ⅡM飞机换装了两台大推力的WP-13B型涡轮喷气发动机,每台发动机的加力推力提高到69千牛。

服役事件

“和平典范”

在中美关系的蜜月期间,中国希望能引进美国先进技术改进歼8II。1986年与美国政府达成协议,委托前格鲁门帮助改进歼8II,这就是内部代号“八二工程”且对外名为“和平典范”的合作计划。该计划的主要内容是:使用基于F-16A/B的AN/APG-66改进的雷达和机载电子设备,但保留国产的敌我识别装置和塔康导航系统;新的惯性导航系统、HUD、任务大气资料计算机;并修改飞机的机体结构,加装翼前缘襟翼以提高转弯角速度,使用结构化油箱以增大飞机航程,改进后的飞机能挂载意大利“阿斯派德”多用途的导弹空空导弹。双方还就采用F404涡轮风扇发动机装备歼8II展开谈判。美方声称,经过美国先进技术整合后的歼8II,其基本性能与F-16/79相当。

在歼-8Ⅱ于1989年运付美国改进时,歼-8Ⅱ刚刚完成设计定型,还未装备部队。美国方面对运送到该国的2架歼-8Ⅱ进行研究,显这种飞机的制造工艺存在严重缺陷,结构也很不合理。用美制机载电子设备对飞机进行的整合工作并不顺利,尤其是飞机部件的相容性较低,使许多工作无法顺利进行。1990年3月美方提出增加2亿美元的发展经费,用于补充不断增加的额外成本,这使“和平典范”计划的全部发展费用由原先的5.5亿美元上涨至7.5亿,使中国方面无法接受。1990年6月中国决定从苏联引进高性能的苏-27战斗机,并在同年7月正式通知美方中止“和平典范”计划。

中美撞机

2001年4月1日上午,王伟驾驶的歼-8在和美国军队EP-3E侦察机发生相撞事故,跟王伟同时监视美机的另一位飞行员赵宇介绍说,当时王伟飞机的尾部被美机螺旋桨刮得“像纸片一样”飞散开了。

当时的情形是:王伟驾驶的歼-8Ⅱ战斗机在EP-3侦察机附近进行正常飞行,而EP-3突然冲向王伟的战机,EP-3侦察机的螺旋桨击中了王伟战机的尾部,造成其尾部的严重受损。然后,EP-3整个撞向了王伟的战机,将其撞毁。而在撞击中受损的美军EP-3侦察机未经中方允许,擅自进入中国领空,降落中方军用机场上。

美国军用侦察机在中国近海上空违规飞行,造成中方飞机机毁人亡,事发后,美国编织种种理由进行辩解,迟迟不对其肇事飞机违法行为造成的严重后果表示道歉,竭力挑避应承担的责任,激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和强烈抗议。可是美方对其肇事机组竟然慰勉有加,由时任美国国防部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希尔顿亲自出马,向机组全体人员颁发所谓“奖章”。

尽管王伟的牺牲是因为美军机的主动撞击所致,但王伟驾驶的歼-8低速性能并不理想也很可能是王伟没能躲开撞击的原因之一。歼-8Ⅱ战斗机是中国研发的一款高空高速的第二代战斗机,其高空高速性能优越,但低空低速时的性能就要差一些。而在撞机事件发生后,王伟所在部队也加强了歼-8Ⅱ低空飞行训练。

美国虽然在中国家门口撞毁中国的飞机,但其态度十分强硬妄图先声夺人,不惜使用强盗逻辑,强词夺理。美方还要“严厉质问中国为什么拦截美国的飞机,并陈述美方要求归还EP-3的立场。”但最终在2001年4月11日下午5时30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美国政府处理美国军用侦察机撞毁中国军用飞机事件的全权代表、美国驻华大使普理赫向中国外交部部长唐家璇递交了关于美国军用侦察机撞毁中国军用飞机的致歉信。

相关评价

歼-8Ⅱ飞机具有良好的综合作战能力,可遂行多种作战任务,具有在昼间、夜间复杂气象条件下的空中格斗、空中拦截和对地攻击能力。(中国军网评)

歼-8Ⅱ一改传统进气设计,可以搭载先进的雷达和航空武器系统,性能有了质的飞跃。(中青网评)

参考资料

歼-8战斗机.全民国防教育网.2024-04-02

Shenyang(AVIC)J-8/J-8 II(Finback).Military Factory.2024-10-12

【军事百科】它是我国首款全天候高空高速战机.中国军网.2025-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