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发展性辅导
《学校发展性辅导》内容简介: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学会调适,二是寻求发展。以寻求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就是发展性辅导。发展性辅导是学校心理辅导的发展趋势。《学校发展性辅导》围绕发展性辅导这一主题来谋篇布局,主题突出,论述全面,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可供中小学心理辅导老师学习、参考。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学校发展性辅导》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刘宣文,1964年出生,浙江义乌人。1986年毕业于杭州大学心理学系,现任浙江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系主任。代表性著作有《学生学习学》《小学生发展性辅导的理论与实践》等。在《教育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课程·教材·教法》等杂志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先后主持省部级课题多项,并多次荣获优秀科研成果奖及教学成果奖。
图书目录
第一编 发展性辅导的基本理论
第一章 发展性辅导概论
第一节 发展性辅导的提出
第二节 发展性辅导的内涵与界定
第三节 发展性辅导的基本内容与目标
第二章 发展性辅导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第二节 哈维格斯特的综合适应发展理论
第三节 其他儿童发展理论:
第四节 人格结构五因素模型
第五节 人本主义潜髓论
第六节 学习理论
第三章 发展性辅导的实施
第一节 辅导员的素质
第二节 发展性辅导的策略与技巧
第三节 发展性辅导的基本模式
第二编 发展性辅导的三太领域
第四章 学习辅导
第一节 学习辅导概述
第二节 学习辅导的内容与途径_
第三节 学习辅导发展的三条新思路
第五章 人格辅导
第一节 人格辅导概述
第二节 自我意识辅导
第三节 情绪辅导
第四节 人际交往辅导
第五节 价值澄清辅导
第六节 作决定与问题解决辅导
第六章 生涯辅导
第一节 生涯辅导概述
第二节 生涯辅导理论的演变
第三节 生涯辅导的基本思路与基本内容
第三编 发展性辅导的基本途径
第七章 发展性辅导途径之一:心理辅导活动课程
第一节 心理辅导活动课程概述
第二节 心理辅导活动课程的设计
第三节 心理辅导活动课程的有效性评价-:
第八章 发展性辅导途径之二:团体辅导
第一节 团体辅导概述
第二节 团体的组成
第三节 团体的运动过程
第四节 团体辅导的领导
第五节 团体辅导的方法与效果评估
第九章 发展性辅导途径之三:个别辅导
第一节 个别辅导的一般过程
第二节 个别辅导的一般技术
第三节 基于发展性观点的焦点解决短期咨询
第十章 发展性辅导途径之四:支持保障系统
第一节 学校辅导行政
第二节 心理档案与辅导室
第四编 发展性辅导的实验研究
第十一章 小学生发展性辅导的实验研究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构思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程序
第五节 干预措施
第六节 结果与讨论
第七节 结论与建议
第十二章 初中生理性情绪教育的实验研究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构思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程序
第四节 结果与思考
第十三章 高中生人格教育的实验研究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文献探讨
第二节 研究设计
第三节 结果讨论与启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文摘
插图:
一、发展性辅导的内涵
(一)发展性辅导的主要对象
发展性观点应用于辅导是基于一种前提——所有个体或学生在其一生各阶段皆需要辅导。发展性辅导是针对一般常态心理者而言的,其辅导对象心理基本健康,无明显的心理冲突,能基本适应环境。因此,发展性辅导也就基于这样一个基本信念:辅导为所有学生所有,辅导目标在于促进个体最大的发展。
发展性辅导承认,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冲突。为协助学生成功地解决这些冲突,学校必须在其发展的关键阶段,主动提供学生与其阶段性有关的职业、社会、情感、人格等各种学习经验,以使学生学习并达成该阶段的发展任务,使学生熟练运用已习得的经验、技巧去解决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二)发展性辅导的性质与特征
发展性辅导虽然强调辅导的发展性和教育性,但也不忽视矫治性和预防性工作。平时学校向学生提供与本阶段发展任务有关的各种辅导,一旦学生出现问题,以发展为取向的辅导除了做好矫治工作外,同时还设法消除引发问题的各种因素及设法增进学生相应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性辅导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针对学生在不同韵发展阶段所面临的任务、矛盾和个别差异,开展相应的辅导活动,从而使个体具备与阶段相适应的经验和问题解决能力。
后记
从1990年在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系开设“心理卫生学”课程,开始涉足心理健康领域以来,倏忽已过了十三个年头。这其间,一直没有间断心理健康的研究、实践和教学工作。实践方面,一直坚持在第一线开展心理咨询工作,从小学生到大学生,从家长到教师,已数不清跟他们有过多少次晤谈与对话!在科研上,坚持走理论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路线,一方面,加强学习,注意吸收国内外心理健康研究领域的前沿性知识,与此同时结合我国心理辅导研究现状,思考、探索适合我国学校实际的心理辅导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在中小学第一线开展发展性辅导基本模式构建的系列课题研究,先后完成了浙江省研究课题五项。教学上,先后给本科生和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研究生开设了“心理卫生学”“学校心理咨询”“学校心理辅导”“‘行为改变技术”“人格心理辅导专题”“心理咨询实务”“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研究”等课程,并应邀在省内不同类型的班上进行讲座或开设此类课程,帮助培养了一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
从1985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恢复后开展起来的我国学校心理辅导,从无到有、从点到面、从研究到实践已走过了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模式呈现以下几个趋势:(1)从医学模式转变到教育模式;(2)从个别模式转变到团体模式;(3)从单一模式转变到网络模式;(4)从矫治模式转变到发展模式。在这些转变中尤以发展性辅导的提出最为根本。发展性辅导已成为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
序言
生存和发展是人生的两大课题。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期,越来越多的人们更加关注自己的精神生活,关注自身潜能的充分发挥,关注实现成功的人生。在我国的心理辅导领域,其工作重心也有新的变化,即从重障碍、重治疗的矫治模式转向重发展、重预防的辅导模式,由服务于少数人转向服务于多数人,由少数专业人员从事的工作发展为经过培训后,众多教育、心理、医务、社会工作者可以参与的活动,由以障碍性内容为主转向以发展性内容为主,由消除心理障碍为目的转向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从而形成了一个崭新的领域一发展性辅导的理论与实践。
个人的毕生发展可划分以下几个阶段:出生前(从受精卵到出生)、婴儿期(足月出生到大约18个月)、儿童早期(从大约18个月到大约6岁)、儿童晚期(从大约6岁到大约13岁)、青春期(从大约13岁到大约20岁)、成人早期(从大约20岁到大约30岁)、成人中期(从大约30岁到大约65岁)、成人后期(从大约65岁以后)。发展性辅导关注的是人从受孕到死亡这一生中发生的生理和心理机能的变化,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促进其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潜能的充分发挥和健全人格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