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朱国治

朱国治

朱国治(?—1673年),字平寰,辽东抚顺人,隶属清朝汉军正黄旗。官至江苏巡抚、云南巡抚。

朱国治顺治间由贡生投固安县知县,后升为大理寺卿。顺治十六年,外调江宁(今南京江宁区区)任江苏巡抚。在任期间搜刮无度,人称“朱白地”,制造了两起性质恶劣、情节严重的大案。一起是著名的江南奏销案,另一起是将著名才子金圣叹等斩首的哭庙案康熙帝元年(1662年),朱国治因丁父忧不报告擅自回家守孝,被部议擅离职守之罪革职。康熙帝亲政后,下诏起用朱国治,补云南巡抚。康熙十二年(1673年),朱国治被起兵造反的吴三桂扣押,朱国治不愿投降,痛骂吴三桂是一个降后复叛的乱臣贼子。因而被吴三桂下令“开膛示众”,惨遭杀害。

在平定三藩后,康熙特下谕说:“朱国治当逆贼吴三桂反叛之初,抗不从逆,遂被杀害。捐躯殉难,深为可悯!”并兑现荫其子的承诺。后雍正将朱国治入祀昭忠祠。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顺治四年(1647年),由贡生授固安知县,至大理寺卿。

为官顶峰

江宁巡抚时期

顺治十六年(1659年),朱国治任江苏巡抚。

奏销案

顺治十八年辛丑(1661),六月初三日,江宁巡抚朱国治疏报:苏、松、常、镇、四府属、并漂阳县,未完钱粮文武绅衿共一万三千五百一十七名,应照例议处,得旨:绅衿抗粮殊为可恶,该部照定例严加议处。

此前的2月21日,户部福建清吏司就曾上奏,报告了江南、浙江省江西省赋税积欠的情况,指出这会对军费供应带来困难。六天后,摄政大臣鳌拜就与辅臣们做出了反应,下令吏、户两部将赋税枳欠地区的官吏降职调离。3月16日,朱国治建议按京官考察程序考察外官,朝廷予以批准;两周后,又下令对征集赋税不敷额数的官员实行惩罚。不过,这一系列的惩处似乎并不见效果。辅臣们逐渐认识到其中存在着官吏与地主之间心照不宣的勾结,仅仅惩处官僚还不足以为戒。 “征比难完,率由绅衿藐法抗粮不纳也,地方官循瞻情面,不尽法征比。”赋税难以完成,是因为绅地主无视法律,官吏为了照顾情面,两相勾结,徇私舞弊而已。因此,朱国治的奏疏是直接打击这一现象的。疏上,朝廷准其奏,部察决定:现任官降二级调用,衿士革,衙役照赃治罪。若干被褫革者又发本地枷责。于是惩罚到处,欠税的官员和缙绅纷纷落马,江浙有3000名缙绅地主被指控为逃避赋税,锒铛入狱,受到狱吏和士卒的追查拷打,另有10000名受到牵连,因拖欠赋税,被革去功名。

哭庙案

顺治十八年(1661),二月初一日,顺治帝死亡的哀诏传至苏州市巡抚朱国治按规定率其僚属于次日起在府堂设幕哭灵三天。初四日,诸生倪用宾、丁观生等百余人到府堂跪进揭帖,向巡抚朱国治控告吴县县令任维初典守自盗,私漕粮千石,酷刑逼税,杖毙乡民等罪行,得到众多市民的响应,纷纷要求驱逐任知县。为息事宁人,朱巡抚摘去了任维初的大印,“著本府看守土地祠”,但任维初逢人便说:“是朱抚院向我要银子,我才粜粮的。”朱做贼心虚,怕有牵连,就下令逮捕了5名为首的“闹事者”,不再追究任的责任了。次日,本来就不满清廷统治的金圣叹又带领诸生和群众前去孔子庙祭哭,以示抗议,巡抚便以“惊忧哭灵,意在谋叛”的罪名逮捕了金等13名抗粮哭庙案的首犯,具疏刑部复准。据说,当时江宁府刚审迄金坛区造反案,因此,不及细审,以为同类,18名诸生被叛斩刑,其中8名籍没家产,妻儿充军。抚臣恐怕民心有变,将“案犯”悉数押解南京,本来定于七月十三日未时用刑,结果还提前两个时辰弃市于南京三山街。因为抗议文章《卷堂文》为著名的《水浒传》评点家金圣叹所作,并且在金家刻制,朱国治便给金圣叹安上一个带头闹事的罪名将其杀害,临刑前,圣叹大叹:“断头,至痛也;籍家,至惨也!而圣叹以不意得之,大奇!”当时苏州市有一首民俗音乐唱道:“天呀天!圣叹杀头真是冤。今年圣叹国治杀,他年国治定被国贼歼。”

革职罢官

爱新觉罗·玄烨元年(1662年),朱国治因丁父忧不报告擅自回家守孝,被部议擅离职守之罪革职。

云南巡抚时期

康熙十年(1671年),朱国治补任云南巡抚。康熙十二年(1673年),爱新觉罗·玄烨念吴三桂久握重兵,恐滋蔓生变,遣侍郎哲勒肯、学士傅达礼云南省经理其事,钦差会同吴三桂及云贵总督、云南巡抚等议商布置官兵防地、撤兵起行等事务,约定:十一月二十四日正式移藩北上。朱国治对吴三桂的配合很满意,于是请示皇帝在驿道上增设驿堡,调拨人员马匹,准备送走吴三桂。

惨遭杀害

康熙帝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折尔肯等钦差会同云南巡抚朱国治前去拜会吴三桂,吴三桂按照惯例摆了一桌丰盛的酒席,却闭口不提搬迁之事。彼此找不到话题,席间颇有些尴尬。朱国治终于忍不住了,试探地问: “这三位大人等候很久了,如果大王没有回去的意愿,就请他们回城赴命吧!”吴三桂听后勃然大怒,他手指着朱国治大骂道:“这云南是我自己用鲜血换回来的,现在你们这些小奴,竟不容我住了?”吴三桂积蓄很久的怨气终于爆发了。自此,他和撤藩钦差的关系十分紧张,水火不相容。

吴三桂反叛之心暴露无遗,折尔肯与傅达礼商量,决定由傅达礼回京复命,折尔肯暂时留守云南,静观事态的变化。但傅达礼走了还不到一百里,就被守城的官吏阻止,只得返回。形势一天比一天紧迫,吴三桂谋反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

康熙帝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凌晨,吴三桂各部将领聚集在他的平西王府之中。云南巡抚朱国治率领所属官吏不久也闻讯而来。吴三桂看了一眼匆匆赶来的朱国治,慢条斯理地说:“今天,我要反清复明了,你可跟从于我?”朱国治了解吴三桂会谋反,却未想到会如此之迅速,他当即拒绝,并大骂叛贼。顿时,大殿两侧的武士将朱国治用乱刀杀害了。

逝后追悼

康熙二十年(1681年),三藩之乱平定,康熙帝命驿站送朱国治棺材及家属回京。爱新觉罗·玄烨二十一年(1682年),谕曰:朱国治当逆贼吴三桂反叛之初,抗不从逆,遂被杀害,捐躯殉难,深为可悯,其从优议恤。乃加赠户部右侍郎,予祭葬如典礼,荫一子入国子监

雍正七年,雍正帝考虑到朱国治忠勇,特下令朱国治入祀昭忠祠,从其后世子孙中选出一户, “出包衣,归于正黄旗汉军公中佐领”。

模式口村是王公贵族、名人雅士们丧葬首选之地,朱国治墓则位于此村。

人物评价

民间评价

朱国治任江苏巡抚时,苏州市百姓称之为“朱白地”,意即凡朱所到之处,万物灭绝,只留下白茫茫大地一片。

朱国治任云南巡抚时,滇人言之无不切齿。滇中亦有“贪恶巡抚”之称号,及一旦莅滇,人尽喘惧,诚恐祸及己身。

史籍评价

李慈铭日记》中称朱国治为清代第一酷吏,即顺治辛丑为苏抚杀倪用宾、薛尔张、金圣叹诸人者。

清史稿》中将朱国治列入“忠义传”中。

轶事典故

修建书院

清顺治十年(1653年),知府朱国治、知县金渐重修国士书院,又于大门前建考棚78间。

上书弹劾

起因

吴三桂七姑奶奶,骄奢淫逸,不受羁勒,嗔奴叱婢,诟时闻,丈夫王永宁因爱而畏,事事遵从。平时车马喧,招摇过市,横冲直撞,小儿女都被铁蹄碾着,或伤或死,只博得几两疗治费、埋葬费。一日经过阊门外卧桥,竞将两栏折断,溺水者奚翅百十,内中十余人,早与波臣为伍。姑奶奶略不一顾,反觉扬鞭自得,加倍疾驰。这被难的家属,虽然不敢与姑奶奶为难,知道王永宁是懦弱无能的,便合词在县衙控诉他纵妻出游,酿毙多命。这是有凭有据的事,知县不敢怠慢,将王永宁拿禁。王永宁上下打点,抚恤尸属,将此事马虎了解。然而七姑奶奶却依然故我,并不曾到庭一。

弹劾

清朝的定制,妇女有罪,均坐夫男,县令不能轻传妇女对质。即妇女果犯情实,亦许折赎。况且姑奶奶是平西郡主,议亲议贵,知县落得做了顺水人情,却恼了江苏巡抚朱国治,说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苏州市省会之地,让这一女子纵欲败度,还有什么礼教,什么法律呢?”便着着实实参了一本。这班应声虫的御史,也便交章奏劾。

艺术形象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方志江苏|“江南三大案”:哭来的死罪.腾讯网.2024-03-05

忠烈与酷吏:两面巡抚朱国治.华西新闻.2024-01-25

康熙微服私访记1 的全部演职员.豆瓣电影.2024-03-05

猫眼验证中心.猫眼电影.2024-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