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殷都区

殷都区

殷都区是中国河南省安阳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安阳市市区西北部。该区是世界文化遗产殷墟所在地,也是中国最早成熟的文字甲骨文的发现地。京广铁路北京—香港公路纵贯南北,洹河贯穿东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纵贯全区。该区属于北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截至2019年底4月,殷都区下辖10个乡镇、9个街道、298个行政村、46个社区,总面积68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1.52万人。区政府驻梅东路梅园路交叉口。2018年,殷都区地区生产总值332.1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4.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6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25亿元。该区出土了中华民族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后岗三层文化叠压等重要文物。历史上,盘庚迁殷于殷、商王武丁中兴、奴隶傅说升相、中国第一位女将军妇好挂帅、苏秦身佩六国相印、曹操屯粮于柴库等历史故事和传说都发生在这里。2006年,殷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的第33处世界遗产。该区是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历史沿革

约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自奄(今山东曲阜)迁都于殷(今安阳市市殷都区小屯村),安阳遂为商朝首都。公元前11世纪,姬发姬发率诸侯之师,与商纣王战于牧野(今淇县西南),纣王兵败自焚,殷亡。周灭殷后,分内地为、、卫3国,安阳隶属卫。魏文侯七年(前440年),建都于邺,以西门豹为邺令,安阳为都畿之地。春秋时,先属卫,后属晋,称东阳。

战国时,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秦克“宁新中邑”,改“宁新中邑”为安阳,安阳之名始见史册。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行郡县制,始置安阳县,隶属邯郸郡

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先后建都于邺,安阳市均为属地。北周大象二年(580年),杨坚辅政,相州总管尉迟迥不服,发兵讨杨坚兵败自杀,杨坚下令焚毁邺城遗址,并徙相州、魏郡邺县治所及邺民于邺南40里之安阳城,安阳城遂为相州、魏郡、邺县治所。

隋大业元年(605年),废相州,存魏郡,治安阳,领11县。李渊武德元年(618年),复改魏郡为相州,领8县。宋初,相州隶属河北西路,并置彰德军节度。完颜璟明昌三年(1192年),彰德府升为府,领5县。明、清亦称彰德府,领6县1州(磁州)。民国初,沿清制。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0月,国民政府在省下设区,安阳市河南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领11县,直到1949年5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为止。

1949年8月1日,成立平原省,安阳为省辖市。1952年11月30日,撤销平原省,安阳市划为河南省,仍为省辖市。

1972年以前无铁西区建制,铁西区范围曾先后属安阳县、郊区和文峰区。1972年6月,铁西区开始筹建,1974年1月,铁西区正式成立。

2003年2月,撤销铁西区、郊区,设立殷都区、龙安区

2021年9月,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安阳市将安阳县的曲沟镇水冶镇整建制划归殷都区管辖。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殷都区位于安阳市市区西北部,地理坐标在东经113°37´~114°58´,北纬35°12´~36°22´。东与文峰区、北关区为邻,西、北与安阳县接壤,南与龙安区相连。该区地处晋、冀、鲁、豫四省交汇区域,北距邯郸市约70公里,西距长治市约180公里,南距郑州市约200公里,东距聊城市约130公里。

殷都区行政区域东西宽约10公里,南北长约8.5公里,总面积69.5平方公里,占安阳市市区行政辖区面积543.6平方公里的12.8%,占全市总面积7413平方公里的0.9%。

地质

殷都区位于太行山波状复背斜东翼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其地层属华北地台沉积类型,西部是石碳二迭系地层的剥蚀丘陵地貌和剥蚀——堆积丘陵地貌。地层由太行山东去依次出露为:奥陶系(O)、石炭系(C)、二迭系(P)、第三系(R)、第四系(Q)。大多区域为第四系覆盖,主要由亚砂土、亚粘土及砾石组成;其成因类型较复杂,有冲积、洪积、坡积、残积等。厚度变化不大,一般在50~70米,最大厚度近100米。

殷都区位于汤阴地堑北端的汤西断裂与安阳市断裂的交汇处,汤西断裂(青羊口断裂)南起黄河北岸,经新乡、安阳向邯郸市以北延伸,倾向东,长约90公里。安阳县断裂西起林县姚村,经林县河顺、安阳县许家沟向安阳以东延伸,走向近东西,倾向北,长约55公里,东西横境而过。

地形地貌

殷都区地处太行山东麓,地势西高而向东缓降。境内矿窟山位于区西北隅,其主峰海拔416.1米;九龙山位于区西南,主峰海拔314米;除李珍、水冶两个街道办事处辖区为丘陵地带外,其余为冲积洪积平原。其平原部分系山前洪积扇的一部分,绝对高程80~100米,坡度2~2.81‰,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面积约18平方公里。

气候特征

殷都区属北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气温适中,季风明显,光照充足,雨量集中,冬长春市早;冬季盛行北风及东北风,夏季以南风、东南风为主。

水文

殷都区年均接纳的自然水约为4128.8万立方米,年均经流量为808万立方米。过境水主要有万金渠、胜利渠洹河等客水,过境水总量约为6389万立方米;利用量约1328万立方米。殷都区地下水水层厚度20米-30米,单井出水量可达3000—5000立方米/日。

土壤

殷都区属洪冲积平原。由于北侧受河泛滥之影响,故只具有冲积土一种土壤。土壤质地分布,呈南北土壤质地轻,中间土壤质地重格胃。全区土壤属潮土土类,具有典型的褐土化亚类的特征。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安阳市市辖区和安阳县行政区划的通知》(豫政文〔2003〕5号)要求,2003年1月26日安阳市进行区划调整,2月26日殷都区正式挂牌成立,4月30日殷都区对辖区街道办事处进行调整。经过移交、保留、调整、新增,全区共辖1个乡、9个街道办事处,40个社区居委会,43个行政村。分别是:西郊乡,商城遗址街道、相台街道、铁西路街道、梅园庄街道、清风街街道、电厂街道、纱厂街道、水冶街道和李珍街道。

2016年11月,安阳市对区域管理范围和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安阳县西部9个乡镇划归殷都区。

2018年8月,北关区机场南社区、民航路社区、胜利路社区共3个社区划归殷都区,调整后的殷都区共辖10个乡镇、9个街道,298个行政村、46个社区。

截至2009年底,殷都区下辖1个乡、9个街道,包括39个村和44个社区。

北蒙街道:三家庄村、西司空村、武官村、侯庄村、小营村、秋口村、枯河村、郭王度村、大碾屯村、双塔村、东大性村、西大性村、前皇甫村、后皇甫村、皇甫屯村、杜小屯村

相台街道:铁佛寺村、孝民屯村、梁邵村、段邵村、焦邵村、柴库村

清风街街道:安彩社区、隆昌社区、小花园社区 、鲁园社区、幸福社区

梅园庄街道:梅园社区、钢四区社区、钢五区社区、钢六区社区、福利路社区、钢花路社区、钢四路社区、钢二路社区、果园社区、北辛庄社区、东风社区

铁西路街道:平安社区、星海社区、仁和社区 、世纪名城社区、平原社区、同乐社区 、新兴社区、文源社区、商城社区、任家庄村

电厂路街道:万金社区、电厂社区

纱厂街道:南区社区、北区社区、新村社区 、大司空村

水冶街道:矿务局社区、化社区、王家岭社区、水铁社区、马村社区

李珍街道:铜冶煤矿社区 、红岭煤矿社区、积善社区、李珍社区、岗子窑社区

西郊乡:西梁村、东梁村、王邵村、南流寺村、北流寺村、郭流寺村、史车村、骈家庄村、小屯村、花园庄村、王裕口村、小庄村、四盘磨村、范家庄村、丰安村、北士旺村、芦士旺村、赵常庄村、南士旺村。

截至2020年6月,殷都区辖9个街道、1个乡,  区人民政府驻梅东路96号。 

区划沿革

2003年,铁西区撤销,原铁西区辖铁西路、清风、梅园庄、电厂路、水冶、李珍6个街道;原北关区所辖纱厂路街道;原郊区的西郊乡,原北郊乡的三家庄、司空、西大姓、前皇甫姓、后皇甫、皇甫屯、杜小屯、大碾屯、郭王度、武官、侯庄、小营、秋口、双塔、东大姓、西司空、枯河17个村,原东郊乡的任家庄划归殷都区;

2003年,先后成立了商城遗址街道办事处和相台街道办事处。 

2016年11月,安阳市调整部分区域管理范围和管理体制:殷都区代管安阳县水冶镇(含蒋村镇)、铜冶镇曲沟镇洪河屯乡伦掌镇都里镇磊口乡许家沟乡安丰乡。 

区划详情

截至2019年4月,殷都区辖10个乡镇、9个街道、298个行政村、46个社区。

人口民族

人口

2019年,殷都区总人口71.52万人,常住人口68.49,城镇化率66.45%。全区、满、蒙古、壮、维吾尔等少数民族30余个,共300人,其中回族占90%以上。

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殷都区总人口23.8万人,至2009年底,辖区总人口为24.5万人。

民族

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殷都区共有20个少数民族1478人,占总人口的0.80%,少数民族主要为回族、满族,其中回族人口923人,占总人口的0.53%,满族人口314人,占总人口的0.17%,其他18个少数民族人口191人,占总人口的0.10%。

殷都区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于梅园庄街道、铁西路街道,其中:回族人口181人居住在铁西路街道,其他少数民族的居住地较为分散。

经济

综述

2010年殷都区完成生产总值46.5亿元,年均增长17.4%;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4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3.8:41.4:54.8调整为2010年的2.4:42.4:55.2。 

2013年,殷都区生产总值达到50.2亿元,较2012年同比增长8%;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35.7亿元,较2012年同比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2亿元,较2012年同比增长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2亿元,较2012年同比增长3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1亿元,较2012年同比增长1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6万元,较2012年同比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万元,较2012年同比增长1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3.75亿元,较2012年同比增长10%。 

2017年,殷都区地区生产总值302亿元,增长6.5%;三产增加值113亿元,增长8%;工业增加值202亿元,增长6.2%;固定资产投资393亿元,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5亿元,增长11.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7亿元,增长26%。 

2018年,殷都区地区生产总值332.17亿元,增长7.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4.4亿元,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64亿元,增长9.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25亿元,增长43.65%。 

2018年,殷都区民生支出10.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45.8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14元,增长7.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78元,增长6.5%。 

2020年,殷都区生产总值完成328.5亿元,同比增长2.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0.82亿元,同比增长1.54%。

第一产业

2010年粮食总产量为28628吨,比2005年增长13.7%。农业增加值完成11164万元,年均增长5.6%。

2020年,殷都区完成农田建设1.88万亩,发展谷子、红薯、食用菌、花椒四大产业,都里大红袍花椒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加至638家。

第二产业

殷都区是安阳市的重要工业区,以冶金、电力、煤炭、化工、机械、纺织、轻工等为主导。辖区内有中国500强工业企业之一——安阳钢铁华北电网有限公司骨干企业——大唐安阳电厂。

2006-2010年,殷都区产业集聚区建设形成了钢铁、能源、物流、文化等四个专业园区。钢铁产业形成除焦化外球团、烧结、炼铁、炼钢、轧钢、钢材深加工一系列相对完整的产业链。至2010年殷都区工业增加值实现113762万元,是2005年的2.97倍;五年平均增长28.4%。

2010年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利润分别达到11.4亿元和3388万元,以钢铁深加工和新能源产业为主导工业经济不断壮大。

2020年,殷都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68.4亿元,同比增长5%。

2020年,殷都区实施重大工业项目12个,大集团牵头实施的钢铁企业整合重组协议已经签订,新建6.25m大型焦炉项目推进,合金新材料产业园一期厂房和入园道路正在建设,家具、钢铁企业一期等项目建成,无缝管项目正在施工,促进剂、LNG等项目开始建设。

第三产业

2006-2010年,殷都区第三产业在工业主导下,商务贸易、现代物流、房地产等服务业同步发展,形成了楼宇经济、物流经济、地产经济、园区经济等四大经济主体。2010年殷都区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56741万元,较2009年同比增长14.5%,超安阳市定的目标1.5个百分点,居安阳市四区第一。

2020年,殷都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7.4亿元,同比增长4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5.2亿元,同比下降5.2%。

2020年,殷都区完成资本市场直接融资26.16亿元,全区银行业金融机构为该区重点企业提供大额贷款100.67亿元,发放普惠金融贷款55.65亿元。

2020年,殷都区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59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47个,引进省外资金119亿元。实施省、市、区重点项目68个,总投资468.49亿元,年度投资目标92.26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04.35亿元。其中,28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1.35亿元,超额完成年度投资目标的24%。

交通

殷都区地处河南省山西省河北省山东省四省交界区域,京广铁路、107国道纵贯南北,横穿辖区的安李铁路、安林公路直通林州市长治市安阳市长途西客站位于辖区内。

2020年,殷都区的钢一路等4条市政道路完工通车。铁西路等6条道路街区整治工程基本完成。轴线北延、新S301工程东段已完工,安姚路拓宽工程正在施工,中轴线下穿“两桥”工程建成通车。

社会

社会保障

2013年,殷都区民生支出达到2.4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64%。新增就业岗位9700余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3500余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新型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率100%;城乡低保补助发放保障金2400余万元;实施医疗救助420余人次,发放救助金160余万元;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5.2%;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发放补助资金477万元;为742名农民工追讨欠薪270余万元。

2018年,殷都区城镇新增就业2.1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18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9%以下。

2020年,殷都区完成了剩余380户799人脱贫任务,老旧小区提升改造扎实进行。完成钢五社区等110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受益居民1.6万户、5万余人。建成街头绿地游园15个。

2020年,殷都区整治乡村建设用地1700亩,户厕改造率达到85%。

教育

2003年,殷都区投资1400余万元,建成了安阳市外国语小学,使3所小学教育资源整合。2003年,区划调整后,殷都区新增农村中小学29所。2004年以来,殷都区把接收的29所农村中小学调整合并为5所学校,新增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整体工程投资总额7500余万元。

2004年,殷都区启动名师工程,对首批20名名师,50名学科带头人,80名骨干教师进行了认定,并给予重奖。2007年初,安阳市第三批“名师工程”评选揭晓,殷都区7名优秀教师被评为市级名师,27名优秀教师被评为市级学科带头人,获评教师总数居安阳市各县(市)区前列。

2007年7月,中国教育学会批准殷都区为全国教育改革实验区、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基地。截至2010年,殷都区有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小学12所,区直幼儿园1所。

2013年,殷都区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首批均衡义务教育验收,连续两年学生质量检测安阳市第一。

2018年,殷都区殷都高中主体工程完工。建设91个项目,60个项目完工。新增6所学校、1.11万个学位。投资2.4亿元,新建乡村学校教学楼、食堂等教育基础设施项目42个。

2020年,殷都区39个中小学幼儿园改扩建工程,34个已完工,其他5个主体完工,新招聘教师91名。曲沟镇二中等14所中小学被确定为特色学校,投资引进上海爱立诚教育集团对外国语中学、荔园外国语小学进行托管运营。

文化事业

2006-2010年,殷都区完成了殷墟考古博物馆一期建设,建立文物交易、工艺品研发制造和销售提供平台,完成了《汉字霓裳》、《梦回殷商》等剧目创作,并成功演出。

2013年,殷都区组织开展群众才艺展示、“我要上殷都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等文化活动30余场。

2020年,殷都区的安阳市殷墟博物馆项目完成拆迁已开工建设,殷墟宫庙区环境整治一期工程基本完工,文旅新城项目前期工作推进。安阳高陵本体保护与展示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文物展陈施工进行,景观整治工程设计方案已上报上级文物部门。马氏庄园保4A争5A提质创建正在全面开展。3A级工业旅游景区对外开放。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殷都区有区直卫生机构7个,分别是: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卫生监督所、区红十字会办公室、区新农合管理办公室、区妇幼保健所、区健康教育所、区直门诊所;有乡卫生院1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家、企业职工医院6家(其中安钢集团职工总医院二级甲等医院),民营医院1家、农村卫生所4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2家、个体医疗机构200余家。

2018年,殷都区安阳县人民医院新院正式运营。

2020年,殷都区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统筹推进,11家乡镇卫生院、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远程医疗系统与区级医疗机构实现信息共享,医保基金实现结余。

环境保护

2020年,殷都区PM10、PM2.5、优良天数实现“两降一增”,空气质量持续好转。认真落实“河长制”,水污染防治扎实开展,五道沟截流等6个黑臭水体整治工程全部完成。西部矿山生态修复深入实施,7个标段的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项目已基本完工,累计完成治理面积4800亩。新国控站点建成启用,全省示范区建设现场观摩会举行,4.3m焦炉关停淘汰、无组织排放深度治理、工业炉窑专项治理、企业“退城进园”等工作开展,对全区611家企业制定了差异化管控措施,实现了涉气企业全覆盖。

2020年,殷都区以G341等4条廊道和北岭森林公园、新型化工园区为重点,完成绿化造林1.35万亩。

旅游

殷墟

殷墟遗址,位于殷都区小屯一带,横跨洹河两岸。古称“北蒙”,又名“殷虚”,甲骨卜辞中称为“商朝”、“天邑商”、“商邑”,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首都,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

1961年3月,殷墟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3月,殷墟在由国内48家文物考古机构组织的评选活动中,被高票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首。2006年7月13日,在第30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殷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的第33项世界遗产。2010年10月9日,殷墟被国家文物局列入我国首批国家遗址公园名单。2010年12月10日,殷墟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韩琦墓

北宋三朝宰相韩琦墓地,位于殷都区皇甫屯村西,其墓志是中国发现的宋代最大的墓志。

广益纱厂旧址

工业遗产——安阳广益纱厂旧址,位于辖区豫北棉纺织有限公司内,为广东巡抚马丕瑶之子马吉森1901年投资兴建,是当时国内建厂较早、规模较大、设备较新的大型纺织工业企业之一。

此外,殷都区还有以现代高效农业果园为核心的北蒙林果生态观光园、无公害蔬菜基地和武官森林公园,以安钢集团、大唐电厂等以先进工艺为代表的工业旅游资源,以具有民国建筑风格的影视拍摄基地为代表的民居旅游资源。

文化

地名由来

因商王盘庚从奄(今山东曲阜)迁都于今安阳市区西北的北蒙,称殷,故2002年区划调整时命名为殷都区。

获得荣誉

2019年8月,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2019年12月6日,入选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2024年11月19日,殷都区入选“2024中国中部地区综合竞争力百强区”,排名第90位。

参考资料

2023年殷都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安阳市殷都区人民政府.2024-09-05

殷都概况.殷都区人民政府.2024-09-05

省政府同意开封市、安阳市、南阳市部分行政区域界线变更_河南省民政厅.河南省民政厅.2021-09-17

关于印发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省和试点县名单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府网站.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21-05-27

水利部关于公布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的公告.这个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21-05-27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方案的批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1-05-27

《中国县域发展监测报告2024》在京发布.央广网.2025-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