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华
陈丽华,1953年11月2日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毕业于辽宁大学历史系。曾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
1971年陈丽华进入旅顺博物馆工作,曾任陈列部主任。1986年4月陈丽华调入故宫博物院陈列部工作,先后任陈列部业务秘书,工艺组副组长、组长。1998年任故宫博物院古器物部副主任,2002年4月任故宫博物院宫廷部主任。2007年4月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2014年1月退休。
陈丽华主要从事博物馆文物的陈列展览与研究,主攻方向是漆器、珐琅器的研究与鉴定,发表过专业论文和文章50余篇,出版2部专著,还作为作者或主要撰稿人参与出版了一些文物类图书。工作期间独立主持了中国、国际陈列展览近二十个,其中一个展览获1991年中国第一届文化节优秀奖。
截止至2023年11月任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兼漆器珐琅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故宫文创产品《故宫日历》主编、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兼职教授。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陈丽华1953年11月2日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毕业于辽宁大学历史系。
工作经历
1971年陈丽华进入旅顺博物馆工作,曾任陈列部主任。工作后她主要从事博物馆文物的陈列展览与研究,主攻方向是漆器、珐琅器的研究与鉴定。
1986年4月陈丽华调入故宫博物院陈列部工作,先后任陈列部业务秘书,工艺组副组长、组长,在此期间主持的展览获1991年中国第一届文化节优秀奖。
1998年陈丽华任故宫博物院古器物部副主任。2001年12月3日中国中央电视台《艺术品投资》节目邀请陈丽华分享雕漆作品鉴赏与收藏方面的知识。
2002年4月陈丽华任故宫博物院宫廷部主任。2011年曾有网络舆情指向陈丽华就任宫廷部主任期间,将放置佛像的箱子当作废旧物品处理,后来故宫内部知情人在网络发文透露这一事件中的佛像应为编磬。此事件最终无人承担责任。
2007年4月陈丽华由文化部任命为故宫博物院副院长。2010年10月18日,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专家聚首中国瓷都景德镇合作主办“景德镇明清瓷窑论坛”,交流两岸明清官窑研究成果。陈丽华在论坛上做主题演讲。
2011年1月,故宫博物院2004-2010年藏品清理工作历时七年后结束,并对外公布了藏品数量为1807558件,其中珍贵文物1684490件、一般文物115491件、标本7577件。故宫博物院表示,这是自建院以来在藏品数量上第一个全面而准确的数字。此次公布的藏品数量与原有在账珍贵文物(约94万余件)相比有较大幅度的增加,1月27日陈丽华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解释道,这是由于“对故宫以及其中的藏品的价值有了更加充分的认识,文物保护观念也得到了提升,不仅意识到故宫古建筑、宫廷珍藏文物的重要价值,而且看到了宫廷历史遗存也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在这样的理念下,工作人员将原先不属于文物范畴的清代帝后书画作品、古籍善本、书版、未流通的古钱币等纳入了文物范畴,进行了库存登记。
2011年6月11日,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举办景德镇明代葫芦窑(2011年第2窑)复烧点火仪式,陈丽华出席点火仪式。
2011年故宫博物院发生宋代哥窑瓷器被损事件,陈丽华任事故调查组组长。2011年7月31日,陈丽华等事件负责人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针对网民质疑故宫在此事发生后没有第一时间上报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有瞒报之嫌的情况,陈丽华表示由于需要调查事故是人为因素还是机器故障因素导致的,为了求得一个科学、准确的答案,院里要求她一个月内把事实调查清楚,不存在瞒报问题。
2012年3月28日,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由日本富士美术馆、朝日新闻社主办、北京故宫博物院大力协助的《地上的天宫——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在日本富士美术馆开幕,陈丽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介绍了此次展览的“台前幕后”。同时她表示,正值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希望这次展览能作为展示和传播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一个独特窗口和平台,对促进中日两国间文化的交流,加深两国人民相互的了解、信任和友谊,发挥它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2012年7月21日至8月2日,故宫博物院举办了首届“故宫学”全国高校教师讲习班,陈丽华结合自己的研究专长和故宫学研究体系作了精彩的讲座。在8月2日举行的结业典礼上,陈丽华等四位故宫博物院时任和前任领导分别为学员们颁发了结业证书。
2013年11月10日故宫讲坛从北京市东城区第一图书馆移至故宫学院后的第一讲由陈丽华主讲“清代皇帝一天的生活”。她首先介绍了明清两代皇宫的沿革,紫禁城蕴含的政治文化意义,以及“皇权至上”的伦理思想。从规划设计,在附会封建宗法礼制的基础上,继承了传统的宫城、内城、外城的三重城制度,居都城中央,“前朝后寝”,“左祖右社”,“五门三朝”,体现了儒家的理想和封建礼制。其次,陈丽华简要梳理了居住在紫禁城皇宫里的清朝12位皇帝的生平,详细地讲述了皇帝一天的生活。皇帝每天的生活都有严格的规定,必须符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要求。最后,陈丽华通过引用历史文献,参照清宫留存的宫殿建筑以及部分生活用品的影像,生动而具体地还原了清代皇帝当年的生活情景。讲座结束后,不少听众踊跃提问,陈丽华逐一进行了耐心解答。大家普遍反映讲座内容知识性强,语言生动幽默,如同上了一堂深入了解清代皇家生活文化的重要一课。
2014年1月陈丽华被免去副院长职务,办理退休手续。
退休后
退休后,陈丽华担任故宫文创产品《故宫日历》的主编,该产品连续多年销量超过100万册。此外,她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如学术讲座、专家品鉴会、调研、学术研讨会、专家学者交流、文化论坛、艺术研讨会等。
主要作品
专业论文和文章
陈丽华先后在《文物》《故宫博物院院刊》、台北市《故宫文物月刊》等专业刊物上发表过专业论文和文章50余篇,主要有:《明代雕漆之断代与辨伪》《中国古代漆器款识风格的演变及其对辨伪的重要意义》《景泰款掐丝珐琅器辨识》《明清剔彩漆器鉴定述略》《明嘉靖剔彩漆器与乾隆仿品》《螺钿漆器与衬色螺钿漆器》《中国金属胎珐琅工艺》《故宫博物院新入藏的湖北出土的战国、西汉漆器》《戗金漆工艺源流》《由故宫藏永乐宣德漆器看明早期漆工艺的成就》等。
出版书籍
陈丽华出版了《古漆器鉴赏与收藏》《漆器鉴识》这两部专著,出版的其他书籍还有《中国文物鉴赏大系:中国工艺品鉴赏图典——漆器篇》《文物名家大讲堂——中国工艺.漆器》。此外,陈丽华还作为主要撰稿人参加了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物定级图典》一级品上卷、一级品下卷、二级品卷、三级品卷共四部的编撰,并任工艺篇主编;参加了中宣部组织出版的《中国漆器分类全集》明代卷和清代卷;《中国美术全集》中国金属胎珐琅器卷的编撰,为主要撰稿人之一;参加了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文物珍品全集》漆器元明卷、清代卷和珐琅卷的编撰,任副主编,并为主要撰稿人之一。
主持展览
陈丽华工作期间独立主持了中国、国际陈列展览近二十个,其中中国陈列展览中较有影响的有全国重要考古新发现展览、第一届中国文物精华展、中国金属胎珐琅器展等。此外,陈丽华还为中国文物赴国际展览编制陈列大纲、制作目录,例如赴美国芝加哥富地博物馆的《乾隆皇帝展》,赴巴西的《来自东方的至尊—紫禁城帝后生活文物展》,赴冲绳县的《故宫博物院藏日本琉球文物展》,赴丹麦的《中国之梦展》等,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社会活动
苏州博物馆讲座
2014年9月28日,由于苏州漆器制作历史悠久,在清代是宫廷漆器生产最重要的产地之一,不仅漆器制作量大,工艺品种齐全,与宫廷的关系也最为密切,苏州博物馆邀请陈丽华做《清宫藏漆器与苏州的关系》讲座。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术讲座
2015年9月22日,陈丽华受邀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学生开展题为《清代皇帝一天的生活》的学术讲座。讲座中,陈丽华对明清两代故宫的构建及其中的几位重要帝王进行了简要介绍。继而从学习、用膳、常朝、娱乐、宗教活动、就寝等六个方面对清代皇帝一天中的日常生活做了详细讲述;并从登极、大祀、大婚三个方面讲解皇帝特殊的一天。
《福寿康宁·皇家瓷宴》首发式暨专家品鉴会
2016年3月13日,《福寿康宁·皇家瓷宴》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紫禁书院举行了首发式暨专家品鉴会。陈丽华在首发式环节致辞,她表示《福寿康宁·皇家瓷宴》是一套艺术性和实用性结合得较完美的产品。
龙港夹纻漆器展示馆调研
2016年12月,陈丽华与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张丽、浙江博物馆漆器研中心主任范佩玲一行到龙港调研,先后考察了位于龙港林陈村的漆器生产基地、苍南夹漆器博物馆和将落成的温州夹纻漆器博物馆。陈丽华对温州夹苎漆器博物馆馆长何必阔精湛的技艺和对保护和复兴传统工艺所做的贡献表示肯定和赞赏,并鼓励何必阔继续坚守“匠心”,为振兴和传承传统漆器工艺做出更大贡献。
百年金氏宫廷景泰蓝学术研讨会
2018年6月7日,“百年金氏宫廷景泰蓝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故宫举行,陈丽华出席并作学术主持,她表示来自工艺美术界的专家领导、景泰蓝方面的重量级大师聚集在故宫,共同梳理“金氏宫廷景泰蓝”取得的成就和发展脉络,对当代景泰蓝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019年《故宫日历》发布会
2018年9月10日,由故宫出版社主办的2019年《故宫日历》发布会在故宫建福宫花园举行。陈丽华作为主编出席发布会,她详细阐述了《故宫日历》选材编撰的故事,把故宫文化以专题的形式呈现到读者面前,加强了传统文化和古代艺术的宣传普及,实现了文博工作者传播文化的使命。
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学者交流活动
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中秋节期间,中国文物学会组织部分专家学者畅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的体会,作为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的陈丽华参加此次活动,并表示中国特色的考古学不仅仅是一项重要的学科研究,更重要的是其对于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探索和构建,对于中华文明成就与贡献的阐释和展现,对于传承文化基因,延伸历史轴线,增强历史信度,丰富历史内涵,活化历史场景,以及增进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泉州日报采访
2022年2月18日,陈丽华第五次因工作到泉州,泉州日报记者许文龙对她进行了采访。陈丽华建议泉州德化县应该利用好互联网,利用好不断发展的科技,积极拓宽宣传渠道,让更多人知道德化,知道这里生产的白瓷。
第二届中国(莆田)国际黄金珠宝文化论坛
2023年4月7日,由中国黄金协会、莆田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二届中国(莆田)国际黄金珠宝文化论坛在福建莆田举行,陈丽华发表了主旨演讲。在谈到故宫文创时她表示,故宫秉承着“把故宫的文化带回家”的理念,研发出了一些有更多、更高文化附加值的,能够代表故宫文化的文创产品。
杭州亚运相关产品发布活动
杭州亚运徽宝发布活动
2023年6月杭州亚运会倒计时100天举行《杭州亚运徽宝》发布活动,陈丽华出席了发布会并致辞,高度评价了《杭州亚运徽宝》的历史纪念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表示《杭州亚运徽宝》是经官方授权,承载六大核心元素、五千年文明的大师巅峰之作、封山之作,符合收藏属性,未来一定可以成为永铭亚运历史的文化遗产。
亚运莲花尊发布活动
2023年6月20日杭州亚运会特许文创作品《亚运莲花尊》全球首发暨捐赠仪式在杭州举行,陈丽华参加了发布仪式并发表致辞,她表示《亚运莲花尊》的发布对于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亚运莲花尊》既展示了中国青瓷和杭州朱府铜艺的卓越技艺,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的结合。
珐琅辉彩——宫廷珐琅彩传承人王辉作品展暨冰瓷珐琅彩艺术研讨会
2023年9月8日,“珐琅辉彩——宫廷珐琅彩传承人王辉作品展暨冰瓷珐琅彩艺术研讨会”在上海中心珐琅厅正式开幕,陈丽华介绍了珐琅彩瓷的烧造历史和特点,并对王辉大师的冰瓷珐琅彩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肯定。
参考资料
陈丽华.故宫博物院.2023-11-29
牢记使命 接续奋斗 再创辉煌.河北新闻网.2023-11-29
2023年中国文物学会漆器珐琅器专业委员会学术活动在温州举行.中国文物学会.2023-11-30
【预告】 守正·创新 ▏北京国际当代珐琅艺术学术论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23-11-30
《故宫日历》的前生今世.百家号.2023-11-29
雕漆的鉴赏(2001年12月3日).央视网.2023-12-14
知情人再揭故宫瞒报 称清宫旧藏屏风遭浸泡(图).中国经济网.2023-12-14
两岸故宫专家聚首景德镇 交流明清官窑研究成果.中国台湾网.2023-12-27
故宫藏品180万件 大量宫廷用品首次登记造册.中国新闻网.2023-12-27
两岸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相聚景德镇明代葫芦窑.中国台湾网.2023-12-27
故宫博物院有关负责人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中国日报网.2023-12-15
故宫博物院有关负责人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中国日报网.2023-12-15
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在日本东京富士美术馆开幕.中国新闻网.2023-12-15
吴卫国主任和刘强主任助理参加故宫博物院“故宫学”高校教师讲习班.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2023-12-27
故宫讲坛第二十六讲“清代皇帝一天的生活”.故宫博物院.2023-12-14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陈丽华受邀来我院讲座.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2023-12-13
故宫原副院长陈丽华评“金氏宫廷景泰蓝”艺术.新浪收藏.2023-11-29
陈丽华谈故宫文创:文化遗产"活"起来 需要传承和创新.中国经济网.2023-11-29
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陈丽华到龙港夹纻漆器展示馆调研.微信公众平台.2023-12-14
福寿康宁皇家瓷宴13日故宫首发.新浪收藏.2023-12-14
宫廷珐琅彩传承人王辉作品展今在上海中心珐琅厅开幕,冰瓷珐琅彩震撼问世.百家号.2023-12-14
【讲座】清宫藏漆器与苏州的关系.苏州博物馆.2023-12-14
2019年《故宫日历》发布会在故宫博物院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3-12-27
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陈丽华:让古老瓷艺焕发新活力.泉州网.2023-12-14
倒计时一百天,三大价值载体2022《杭州亚运徽宝》盛大首发.中国网.2023-11-29
与亚洲 共未来 杭州亚运会特许商品《亚运莲花尊》在杭州发布.中国日报中文网.2023-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