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李文忠公全集

李文忠公全集

《李文忠公全集》,共一百六十五卷。由李鸿章撰,吴汝纶编。全书述事起自同治元年(1862)四月至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九月。有清光绪三十一年至三十四年(1905-1908年)金陵刻本、1921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本及台湾《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影印本。

《李文忠公全集》作为近代重要政治人物李鸿章的文集,许多内容直接体现了当时清廷的施政主张和措施,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史料。书中很少空谈理论,反映了作者作为洋务派倡导者务实的经世态度。

内容简介

《李文忠公全集》包括卷首和正文。卷首有上谕、御制碑文、国史本传、各地奏请建专祠的上疏和神道碑铭、墓志铭等。正文包括奏稿八十卷、朋僚函稿、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建筑遗存函稿二十卷、蚕池教堂函稿一卷、海军函稿四卷以及电稿四十卷。

书中大量奏折充分体现了作者兴办洋务、引进西方技术发展本国近代工业的愿望和设想的具体办法。作者认为,中国旧有道德制度是合理的,他先后奏上《筹设织造机房折》《机器局动用经费折》《直境开办矿务折》《请开平泉铜矿片》《议设洋药公司片》《试办织布局折》《商局接办电线折》《推广机器局折》等,对兴办每一种实业的理由、预算、具体主管人选及其他细节问题都详作说明。在兴办实业的过程中,作者进一步提出了“官督商办”形式的企业中官商分权的思想。

书中还提出一系列保障本国工业发展的具体主张,如运用关税、进口管制等诸项经济和行政手段。

书中《筹议海防折》《筹议购船选将折《议购铁甲舰折》等奏折内,作者提出了建立近代新式海军的设想和方案。只有建立新式海军,增强军事力量,同时擢拔实务人才,才能保国御海。

在法制方面,书中对领事裁判权问题有所议论,但又迫于列强压力和国内现状,表现出无可奈何的态度。在处理教案过程中,作者提出“十条禁约”的建议,期望以妥协而务实的态度解决这类涉外纠纷。对“盗犯”等恶性案件,作者主张严厉惩处,绝不姑息。如果照常例反复申解、复奏,拖延日久,恐生变故,而且也不利于安定民心、儆示顽尤。同时,也考虑到区别对待。如果仅是一般抢劫、聚众不多、没有杀人放火等恶性情节,则仍照定例押解、复勘;对迫于饥寒、被人诱胁等情有可原的,还应酌情减轻刑罚。

作者简介

李鸿章

李鸿章(1823-1901年),字子黻、渐甫,号少荃、仪叟,谥文忠。安徽合肥人。晚清军政重臣,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早年受业于曾国藩门下,后在与太平军作战过程中组建淮军,镇压太平天国和各地捻军起义。他认识到西方近代技术的威力,积极主张加以仿效和引进。从同治四年(1865年)起先后创办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厂等多家新式工矿企业,又筹办海防,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建成北洋水师。他曾多次主持对外交涉,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历任江苏巡抚、直隶总督北洋政府大臣等要职。其著述另有《中日议和纪略》《李肃议伯奏议》《江南制造局全案》和《李文忠公尺牍》等单行本。《清史稿》卷四一七有传。

吴汝纶

吴汝纶(1840-1903年)字挚甫,清桐城市(今属安徽)人。同治四年进士,授内阁中书,时曾国藩督两江留佐幕府,后奏荐为深州知州,调冀州。致仕主讲莲池书院,日本人慕其学亦来受业。京师办京师大学堂聘为总教务,派赴日本考。察学制,归国居三月卒。与张裕钊黎庶昌薛福成称“曾门弟子”,为桐城派后期作家。汝纶为学,由训诂以通文辞,自群经子史之书,下逮近世新学,无不博求原委。著《易说》《尚书考》《夏小正私笺》,纂《群书点勘》《深州风土记》《东游丛录》等。又与李鸿章甚密,编有《李文忠公全集》。

相关研究

对《李文忠公全集》的研究,主要与有关李鸿章的研究相结合,如雷禄曾《李文忠公鸿章年谱》窦宗一《李鸿章年(日)谱》等。另有顾廷龙、叶亚廉主编《李鸿章全集》对《李文忠公文集》的全部文稿作了点校,并根据上海图书馆收藏的李鸿章存稿增补未刊稿二百余万字,由上海人民出版社陆续出版。

版本

《李文忠公文集》有清光绪三十一年至三十四年(1905-1908年)金陵刻本、1921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本及台湾《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影印本。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