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乌克兰语

乌克兰语

乌克兰语(英语:Ukrainian language,乌克兰语:Українська мова)是乌克兰唯一的官方语言,属于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东斯拉夫语支。截止2023年,乌克兰语在乌克兰使用人口超过3100万,世界各地的使用人口总计可达3800万左右,在斯拉夫诸语言中仅次于俄语和波兰语。

14-15世纪,乌克兰语在基辅罗斯书面语基础上,融汇当地方言特征,逐渐形成标准语。17-18世纪,用大众口语写的文学作品相继出现,至19世纪初在标准语中取得巩固地位。作家I.P.科特里亚列夫斯基、T.H.塔拉斯·谢甫琴柯等人的创作为现代规范的乌克兰语奠定了基础。1989年10月,乌克兰宣布乌克兰语为国家官方语言。1996年,乌克兰的宪法重申了1989年语言法内容,再次确认乌克兰语的国语地位。

乌克兰语以基里尔字母为基础,共有33个字母,共有38个音位,其中6个元音,32个辅音乌克兰语在语音、语法和词汇方面与俄语白俄罗斯语有近亲关系。从词汇角度来看,与乌克兰语最为接近的是白俄罗斯语(有84%共同词汇)。语序为主-动-宾型。

使用主体

乌克兰语是乌克兰唯一的官方语言。乌克兰是使用乌克兰语人口最多的国家。

形成历史

起源

乌克兰语属东斯拉夫语,与白俄罗斯语言、俄语为近亲同源语言,三种语言共用基里尔文字。988年罗斯洗礼接受基督教后,东斯拉夫方言在不同区域根据不同语言上的一些差异对语言进行了规范和统一,而这些语言间的差异则决定了当今社会乌克兰语、俄语和白俄罗斯语的形成。

发展

14-15世纪,乌克兰语在基辅罗斯书面语基础上,融汇当地方言特征,逐渐形成标准语。17-18世纪,用大众乌克兰口语写的文学作品相继出现,至19世纪初在乌克兰标准语中取得巩固地位。作家I.P.科特里亚列夫斯基(1769~1838)、T.H.谢甫琴科(1814~1861)等人的创作为现代规范的乌克兰语奠定了基础。1989年10月,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宣布乌克兰语为共和国官方语言,并着手实施在所有乌克兰公共机构实现使用乌克兰语目标的计划。苏联解体后,乌克兰于1991年8月24日宣布独立,成为一个单一制国家(而非联邦制国家)。乌克兰1996年的宪法重申了1989年语言法内容,再次确认乌克兰语的国语地位,2012年的《国家语言政策基本法》依然声称乌克兰语是唯一的国语。

青年在乌克兰语的口语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角色。随着乌克兰向西方国家打开大门,年青的一代积极地使用西方大众文化。同时,英语教学在很多大型国家得到了普及,而学习这种语言的代表则是乌克兰年青的一代。因此,乌克兰语也出现了很多来源于英、美国家的新词。在当今的乌克兰,英语正快速地作为一种国际交往语言而取代俄语

政治事件的影响

乌克兰语在形成过程中,不仅仅是语言的变化,几次大的政治事件对其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首先是蒙古-鞑的梏。鞑靼在1240年对其的侵略,直接结果就是造成了国家分裂,各个小公国的形成导致语言发展不断地被破坏。然而鞑靼的统治对于地方语言的发展并没有起到长时间的影响,塔塔尔语没有达到普及,鞑靼文化也没有得到传播。

其次是波兰立陶宛联邦统治。基辅罗斯推翻蒙古-鞑靼政权的桎梏后出现了无政府状态,15世纪波兰-立陶宛政府乘此机会占领了这个地方。这个时期乌克兰语的历史发展与鞑靼时期不同,因为波兰语成为了乌克兰领土上真正的地中海混合语,波兰文化深入到当地的日常生活中,波兰语获得了普及。此次政治事件对乌克兰语发展的影响在是很显著的,因为乌克兰语词汇的大部分来源于波兰语。

最后是俄罗斯统治时期。波兰霸权持续到17世纪,在此之后,乌克兰的大部分地区进入了俄罗斯沙皇统治范畴。在1917年十月革命后短暂的独立之后,乌克兰成为了原苏联的一分子。这个阶段对于乌克兰语的发展影响与波兰统治时期不尽相同,并且,此时出现了双语现象,在乌克兰语中随处可见俄语词汇,政治生活和教育领域也充斥了各种俄语音调,毫无疑问,在政府、政治和国家印刷机构中俄语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大。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91年原苏联解体而结束。波兰语、俄语的词汇自古与乌克兰语是相互影响的,而这种影响对现代乌克兰语的发展、变迁一直是形影相随的。

地理分布

截至2023年,乌克兰语在乌克兰使用人口超过3100万,此外在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波兰、斯洛伐克罗马尼亚、摩尔达维亚、匈牙利塞尔维亚以及加拿大美国等地还有600多万使用者,总计可达3800万左右。

地域方言

乌克兰语现分西北方言、西南方言、东南方言及喀尔巴阡方言四种。

语言特点

乌克兰语以基里尔字母为基础,共有33个字母。硬音符号以撇号(′)代替,没有俄语中的ы、э、ё、ъ,比俄语多4个字母:і、ї、ґ、є。乌克兰语共有38个音位,其中6个元音,32个辅音

乌克兰语在语音、语法和词汇方面与俄语白俄罗斯语有近亲关系。语音特征主要有:古代元音Ы、и合并为и,发音在两者之间;元音i由古斯拉夫语元音ь演变而来,元音e在非重读音节中读作и;字母Γ表示浊擦音ɦ;B在词末尾或另一辅音前表示短ў;清音在浊音前浊化,但浊音在清音前或词尾不清化。

语法方面,乌克兰语的名词、形容词的性、数、格和动词的体、时、人称等跟俄语都很相近,阳性、阴性名词除6个格外,还有呼格,名词同数词“二、三、四”连用时,用复数一格。动词不定式词尾是-ти,过去时单数阳性的后缀是-B(读作ў),其它形式是-ла、-ло、-ли。词汇的基础是原始斯拉夫语词,此外,还有许多乌克兰语特有的词和借自波兰语等其他斯拉夫语言的词汇。

从词汇角度来看,与乌克兰语最为接近的是白俄罗斯语(有84%共同词汇),然后依亲疏关系依次为波兰语(70%)、塞尔维亚语(68%)和俄语(62%)。语序为主-动-宾型。

近亲语言

斯拉夫与日耳曼、拉丁并称为欧洲三大族群,其内部又分为东、西、南三支。俄罗斯、乌克兰与白俄罗斯同属东斯拉夫国家。这三国所用的俄语、乌克兰语与白俄罗斯语都是东斯拉夫语的分支,系同根而生的近亲。在文字使用上,这三种语言都以源于希腊字母的西里尔字母(又名基里尔字母)为基础; 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三种语言都很相似;书面语基本可以互通。不同点在于个别字母略有差异;口语互通性较低。另外,乌克兰语和白俄罗斯语由于都吸收了不少波兰语借词,整体上更接近。

语言保护

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共同组成了苏联 ( 简称苏联 ),俄语在乌克兰开始得到大力推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一跃成为可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这使得俄语成为炙手可热的语言,迅速在社会主义阵营中流行。后来,在赫鲁晓夫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更是在各加盟共和国中强制推行俄语。由于前苏联长期推广俄语,乌克兰的俄语普及率相当高,乌克兰人一般能听懂俄语。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俄语失去吸引力。各加盟国对于象征国家和民族独立的语言格外重视,力图复兴本民族语言,消除俄语的影响。

乌克兰便是语言“乌克兰化”最为坚决的国家之一。比如,政府先是颁布法律,要求所有公职人员必须掌握乌克兰语,结果造成该国的俄罗斯族人口迅速减少。进入21世纪后,乌克兰加速推广国语,要求各级学校都使用乌克兰语教学,限制广播电视中俄语节目的播出,要求外国影视作品只能用乌克兰语来翻译、配音或添加字幕。政府还经常教育民众,乌克兰语与乌克兰的政治、宗教、民族认同有紧密联系,是一门独立的语言,并非俄语的方言。然而实际效果证明此语言政策的实施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历史原因,东乌克兰(指第聂伯河以东区域)特别是顿巴斯地区(包括已宣布“独立”的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两个州)拥有大量俄语人口,想要在全国范围内彻底“去俄罗斯化”绝非易事。

参考资料

乌克兰语.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4-06

2022我们相约上外丨乌克兰语专业:黑土之乡,欧洲粮仓.微信公众平台.2024-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