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菰属
野属(学名:Aeginetia L.)为列当科全寄生的寄生植物,一年生草本,全世界有4种,主要分布于热带亚洲及亚热带亚洲。中国有3种,产华东、华南和西南各省区。无叶草本,寄生于其它植物的根上;花茎夏季抽出,单生或丛生。野菰属的模式种为野菰(Aeginetia indica L.)。
形态特征
寄生草本。茎极短,分枝或不分枝。叶退化成鳞片状,生于茎的近基部。花大,单生茎端或数朵簇生于茎端成缩短的总状花序;无小苞片;花梗很长,直立。
花萼佛焰苞状,一侧开裂至近基部,顶端急尖或钝圆。花冠筒状或钟状,稍弯曲,不明显地二唇形,上唇2裂,下唇3裂,全部裂片近圆形。雄蕊4枚,2强,内藏花丝着生于花冠筒的近基部,花药成对粘合,仅1室发育,下方一对雄蕊的药隔基部延长成距或距状物。雌蕊由2合生心皮组成,子房通常1室,偶见在子房下部因胎座联合而形成中轴胎座,而子房不完全2室,侧膜胎座2或4,横切面有极多分枝,花柱稍粗壮,上部稍弯曲,柱头肉质,盾状。
蒴果2瓣开裂。种子多数,甚小,种皮网状。
分布范围
野菰属植物主要分布于热带亚洲及亚热带亚洲,包括印度、斯里兰卡、柬埔寨、缅甸、泰国、越南、中国、日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
物种命名
野菰属及野菰是卡尔?冯?林奈1753年于《植物种志》第二卷发表。根据其记录,源自于韩德瑞克·冯·瑞德(H. A. Rheede tot Draakestein)的《马拉巴尔植物》 (Hort. Malab.)。
所有物种
短梗野菰
种中文名:短梗野菰。
种拉丁名:Aeginetia acaulis (威廉·罗克斯堡) Walp.。
科中文名:列当科。
科拉丁名:Orobanchaceae。
国外分布:喜马拉雅山脉、印度、缅甸、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及菲律宾也有分布。
海 拔:900-1200。
《中国植物志》:69:078。
《《英文植物志》》:18:240
野菰
种中文名:野菰。
种拉丁名:Aeginetia indica LINN。
种别名:蛇箭草、桔梗。
科中文名:列当科。
科拉丁名:Orobanchaceae。
国内分布:产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台湾、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
国外分布:印度、斯里兰卡、缅甸、越南、菲律宾、马来西来和日本也有分布。
最低海拔:300。
最高海拔:650。
生 境:低山,丘陵地区。
是否栽培:野生。
湖北分布:京山市,咸宁市,通山县,崇阳县,阳新县,蕲春,黄梅县。
中国野菰
种中文名:中国野菰。
种拉丁名:Aeginetia sinensis G. Beck。
种别名:横杯草(安徽)。
科中文名:列当科。
科拉丁名:Orobanchaceae。
海 拔:800-900。
命名来源:《中国植物图鉴》[engler, pflanzenr. Iv. 261: 18. 1930]。
英文植物志:18: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