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墩月饼
桥墩月饼是浙江温州苍南地区的传统名小吃。其做法也堪称当地一绝,用料选材相当考究,工艺也相对复杂,主要原料有:精面粉,花生,芝麻,桂圆,白糖,植物油,脊膘肉,瓜子仁,冬瓜糖,红瓜,葱,果脯等优质原料精致而成的本地特色月饼。
历史沿革
桥墩月饼始于1918年间王显南在桥墩卅七街下街创办“王长茂南货店”,每年中秋节临近时以南货店经营的龙眼肉,蜜饯干果等为原料制做芝麻饼售卖,广受消费者喜爱。这就是现在桥墩月饼的“雏形”。上世纪50年代南货店并入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上世纪90年代第四代传承人王世元先生注册了“桥墩”,“桥墩门”商标。在坚守祖业的基础上改良了桥墩月饼的配方。在温州市市区教场头开设桥墩月饼店。2013年创办了“浙江桥墩门食品有限公司”。
发展历程
百年传承,几代深耕
浙江桥墩门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世元五十出头,在王世元的办公桌上堆着一沓厚厚的报纸,仔细一看是温州都市报,即便是在智能手机普及的当下,王世元依旧保持着每天阅读温州都市报的习惯,这让人联想到王世元一直以来深耕桥墩门月饼的那份执念,令人肃然起敬。讲起桥墩门月饼的故事,王世元目光炯炯,“桥墩门月饼始于1918年,当时我的曾祖父王显南在桥墩卅七街下街创办“王长茂南货店”,每年中秋节临近时南货店以经营的博白桂圆肉、蜜饯干果等为原料制做“芝麻饼”售卖,这就是现在桥墩月饼的“雏形””。在当年高中学历吃得香的年代,王世元是县里稀有的大学生,本可以抱定铁饭碗的王世元却挑起传承家业的重担。上世纪90年代末他带着妻儿在温州市市区西城路校场头10号开出了第一家“桥墩月饼店”,“那时候背井离乡在温州市区创业,桥墩月饼知名度还不高,吃住都在店里,空间狭小,那是为生计和理想打拼的岁月。”王世元感慨道。王世元爱好文学又是大学生,王世元在拼生计之余仍会参加书法等培训学习,其间认识了很多文人名家,而“桥墩门”月饼的瓯越文化属性使之成了王世元和众多朋友加深友谊的媒介,有了这一批人士对桥墩月饼口味的肯定,西城路桥墩月饼店声名鹊起,王世元指着墙上挂着的一幅由陈忠康题写的“桥墩月饼”书法作品向记者介绍和许多朋友交游的点滴。
手工制作,古早味浓
如今的浙江桥墩门食品有限公司已发展成占地10来亩年产值几千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王世元还有另一个身份:苍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桥墩月饼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桥墩“月饼世家”的第四代传人。这些年来“桥墩门”月饼拿奖拿到手软,这和王世元坚持手工制作月饼分不开,“哪怕是月饼供不应求也要保证手工制作,接地气”,王世元说。王世元将桥墩门月饼定位为潮式月饼,融合了福建省、广东省、浙南三地风俗及饮食习惯,造型、色泽、口感都展现出地道古早味,“经过改良和创新,桥墩门近年来陆续研发了二十多种不同馅料,并推出了水果素饼、网红蛋黄板栗饼、榴莲饼、抹茶饼等。 “桥墩门”还为产品设计了十六种古典与现代不同视觉感的外包装,受到不同年龄层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的喜爱。”
月饼种类
品名:桥墩传统鲜肉月饼(传统古早味)
配料:浮小麦、脊膘肉、白砂糖、蜜枣(果脯类)冬瓜条、龙眼肉、花生仁、芝麻、鸡肉松腰果仁、杏仁、核桃仁、植物油。
制做方法:
1、用适量开水把糖拌匀,加入猪油和面粉揉团,放边上醒发(盖盖子或保鲜膜以防变干,饼皮的状态很软)
2、需提前一天把肥肉和糖拌匀(肥肉需要切条腌制)中间间隔着搅拌几次,这样腌制出来的肥肉比较脆,像冬瓜糖口感,喜欢油水多一点可以多放点肥肉
3、把所有馅料混合加入白酒,植物油和面粉、糯米粉,馅料里面的粉类要炒熟,炒到微黄没有生味即可
4、把所有馅料,植物油和面粉、糯米粉,馅料里面的粉类搅拌均匀
5、放入烤箱上火230° 下火210° 烤制18-20分钟表皮金黄酥脆即可
口感:饼皮脆薄、饼馅香酥可口,甜味适中,老少皆宜。
参考资料
传统名小吃桥墩月饼.咸宁新闻网.2024-07-05
桥墩月饼酥又圆 门里忙碌门外香.温州都市报.2024-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