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缙
王(?~781年),字夏卿,祖籍祁县,王维之弟,后落户蒲州河中,遂为河东人。自幼能文,文辞清丽,兄弟皆以文学著称。其历仕侍御史、武部员外郎、大理丞、工部侍郎等职,缙工诗文,善书法,《全唐诗》存其诗八首。
人物生平
两任宰相
科举及第后,王缙任侍御史,转兵部员外郎等官。
安史之乱时,王缙任太原少尹,协助李光弼守太原,颇有功绩和谋略,为舆论所推重,升任刑部侍郎,曾两次出任宰相。
谦让任职
王缙历任河南副元帅,加侍中、使持节、都统河南、淮西、山南东道诸节度行营事,东都留守,河东节度使、太原尹、北都留守等军事要职,并以“才微位高”、“无益时事”、不应“无功增秩”等理由自谦,让出高位和兼职。
免官赎罪
安史之乱平息后,王缙的兄长王维因被安禄山俘虏而接受审查时,他诚恳地要求免除自己的官职来为兄长赎罪,使兄长王维得到从宽处理。
大历十二年(777年),元载获罪受诛后,王缙被贬为缙云郡(今浙江丽水市)刺史,后又被召归,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直到去世。
个人作品
王缙的书法作品有《玄宗哀册文》《赠兵部尚书王忠嗣神道碑》等。
人物评价
家族成员
根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王缙出身于河东王氏(隶属于太原王氏祁县支)。
轶事典故
斩首示众
王缙刚兼任太原市府尹时,王无纵、张奉璋等老将仗着自己有功在身,觉得王缙是名儒将,故而轻视他,经常做出一些违反规定的事情。有一天,王缙便将他们全部召集起来斩首了。这件事让其他将校感到十分恐惧,再也不敢轻视王缙。
参考资料
为人傲慢
大历二年时,王缙卸任河东节度使返回朝廷,而后被任命为门下侍郎和中书门下平章事。那时,元载是朝廷的主政大臣,王缙卑微地依附于他,不敢有所违背。但是,王缙自恃有才能和资历,常常表现出傲慢和疏忽的态度,这让元载很不高兴。虽然王缙心里是逢迎元载的,但言语上却常常毫无顾忌地攻击和侮辱他。
当时的京兆尹(京城的行政长官)是黎干,他是戎州人。黎干多次就政事发表意见,而元载因为病重无法前去处理。有一次,黎干向王缙陈述政事,王缙却说:“尹啊,你是南方的君子,怎么会懂得朝廷的礼仪呢!”像这样轻慢且侮辱人的行为,王缙做了很多。
参考资料
信奉佛教
王缙信奉佛教,所以只吃素食,在捐助财物建造寺庙方面也毫不吝啬。王缙的妻子李姓去世后,他将自己在道政里的住宅改建成了寺庙,以此为妻子祈福,这座寺庙被命名为“宝应寺”,有三十名僧人长期在此居住。每当有节度使或观察使入朝时,王缙都会邀请他们到宝应寺,暗示他们捐款帮助修缮寺庙。
起初,李豫喜欢祭祀活动,并没有很重视佛教。王缙和元载、杜鸿渐等人却非常热衷于资助僧人。有一次,代宗询问关于福报的事情,元载等人趁机进言,使代宗开始信仰佛教,并逐渐沉迷其中。
参考资料
史籍记载
王缙在《旧唐书·卷一百一十八·列传第六十八》《新唐书·卷一百五十八·列传第七十》《金石录》《两唐书本传》《述书赋注》等典籍中均有记载。
参考资料
王缙.晋中市政府门户网站.2024-08-13
王缙_历史人物_历史人文_人文晋中_晋中市政府门户网站.www.sxjz.gov.cn.2022-05-23
新出石刻与唐代文学家族研究.微信读书.2024-11-18
旧唐书.微信读书.2024-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