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法华寺

法华寺

法华寺,始建于唐朝,距今已有1386年历史。位于湖南省湘阴县城东南樟树镇湘江之滨、大鹰鹃湖畔,距县城十五公里。作为湖南现存天台宗最早的古刹,法华寺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寺院历史

法华古寺始建于天宝,位于湘阴县城东南,距县城十五公里。据清嘉庆阎擎主修县志载:“法华寺,县南。唐武德九年建,康熙元年僧又先重修,爱新觉罗·颙琰十八年邑人危屏南等捐银倡修,外众姓共捐香火田九石。”现任住持早国法师。

近代寄禅法师,名释敬安,俗名黄读山,在十八岁时投湘阴法华寺当了和尚。曾任中华佛教会第一任会长,是清末著名的诗僧,别号“八指头陀”。一八七七年敬安七岁之时,在宁波阿育王寺佛舍利塔前燃二指,并剜臂肉燃灯供佛,自此号“八指头陀”。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文史出版社推出了一套《清末民初文人丛书》。丛书的“序”中谈到,“对于生活和写作在清末民初的那一代文人来说,面对危如累卵的国势,他们不得不执著于民族促进与民族文化的独特性,这会影响到他们对人类整体命运更深层的关切”;“那是允许选择,鼓励选择的年代”;“选择,体现着人在历史情境中可能有的主动性。作为社会转型和信仰转捩时期的‘清末民初’已经成为过去,但它向后来的中国文人昭示着对‘人’和‘文’做出不同解释与不同选择的可能性。这样的可能性永远都会存在”。其中关于八指头陀的一册,是章亚昕编著的《八指头陀·评传·作品选》。该《评传》开篇即指出:“释敬安宛若历史风雨中的一枝白梅,为苦难的时代阐释着生命的意义。以出家的苦行来回应社会的巨变,他是最后一位充满传奇性神迹的高僧,又是民国初年中华佛教总会的第一任会长。其人其诗,遂构成了对于文化冲突的一个文化象征”。由此也可见其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历史作用。正因为如此,近年还有人撰写长文——《“中华佛教总会”研究(上)(中)(下)》 等等,显示着他对后世的吸引力,因为原本的历史,具有一次性和不可更改性。八指头陀,只有这一个。

法华古寺历史悠久,法脉渊远流长,名胜繁多。旧时方舆家认为法华寺与佛教名山普陀山海岛、山西五台山、九华山峨眉山、耒阳观音岩、长沙麓山寺、湘阴玉华山山水共脉,佛源同根,前人留下“法界蒙熏,湖泽灵藏古佛;华寺弘威,江水回环绕普陀”古联,民间有“九龙荟萃基地”之说。隋唐时代,天台宗高宗智颐、灌顶等,常在隋朝巴陵郡和唐代岳州传法度僧。湘北天台宗盛极一时,法华寺即建于斯时。寺院依山傍水,桐林环抱,松篁幽,江波荡漾,烟霞际会。

法华古寺鼎盛时期,庙宇规模达上、中、下三进,四厢斋房为木石结构,各殿分别供奉释迦、观世音弥勒佛、四大金刚等佛像。暮鼓晨钟,梵音缭绕,香客前来朝拜者络绎不绝。寺旁建有一座巍峨壮观的七层古塔,四面八方映衬着阳雀湖。寺周古樟经历几朝,七人方能合抱,遮天盖日,远近闻名,风光优美,引无数墨客骚人吟诗作对。民国后寺产为官中所据。解放后,改为完全小学。

法华寺位于湖南省湘阴县城东南,距县城15公里,始建于天宝。据清爱新觉罗·颙琰阎擎烺主修县志载:“法华寺,唐武德九年建,康熙元年僧又先重修,嘉庆十八年邑人危屏南等捐银倡修,外众姓共捐香火田九石。”

参考资料

思和:头陀行、菩萨行——敬安法师人格的完成.中国佛教协会.2019-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