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土家十三寨

土家十三寨

土家十三寨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重庆市黔江区小南海镇新建村,东邻小南海地震遗址公园,南邻八面山自然风景区,西过茨竹溪连接武陵仙山,北接渝鄂胜景鸡公山,距黔江主城区约30公里,景区面积为6.5平方千米,有13个典型的土家院落,这里集居生活着200多户近1000名土家族人。

土家十三寨,由十三个寨子组成的,分散坐落在绵延而去的山谷里,山谷名为女儿谷。土家十三寨,也被叫做女儿谷十三寨。这里以女人为尊,崇拜巴清娘娘。

土家十三寨沿板夹溪两岸分布,每座寨子,都由土家族吊脚楼构成,分全包围型四合院和半包围型品字形样式。土家族十三寨,分为上下两段,上段六寨是学堂寨、熊家寨、瓦房寨、女儿寨、摆手寨、何家寨,下段七寨是老熊寨、张家寨、龙须寨、周家寨、大湾寨、向家寨、谈家寨。

2014年,土家十三寨被国家民委列入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17年,土家十三寨成功创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历史沿革

十三寨的由来,要追溯到先秦巴楚战争时期。相传因为战乱,一些巴人流亡到黔江区地带,匿进山林中。为了抵抗自然灾害、应对危机四伏的山地环境,流亡至此的巴人以姓氏为单位进行群居生活。群居生活可以抵御外敌、防止野兽侵害,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在复杂的山地环境中发展农耕文明。

慢慢地,在这里,一个姓氏开始有了一个寨子,紧接着是第二个姓氏有了第二个寨子,最后,十三个寨子的规模渐渐形成,有谈家寨、何家寨、摆手寨、女儿寨等。从此,这个从前并无地名,也没有人类居住、活动过的板夹溪山沟,就被人们称为“十三寨”。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重庆市黔江区小南海镇新建村村口的学堂寨出发,沿着板夹溪顺流而上,沿途串起了13个土家山寨,便是黔江区的土家十三寨。土家十三寨沿板夹溪两岸分布,或处平坝或据坡地,错落有致,形态各异。

地质

土家十三寨的地质结构主要以山地丘陵为主,海拔在600至1200米之间。

气候

土家十三寨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生物多样性

土家十三寨植被丰富,有红豆杉侧柏、紫柏、楠木、银杏等珍贵树种,这些树木不仅美化了环境,还为当地提供了丰富的木材资源。此外,还有各种野生花卉和药用植物,如百合属、中草药等,具有较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

土家十三寨区域内终年四季有锦鸡、白鹤、山羊、猴群等野生动物栖息出入其间。这些动物不仅丰富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也成为了吸引游客的自然景观之一。

自然环境

土家十三寨沿板夹溪分布,两岸群山高耸,森林茂盛,溪水潺潺。这种山水相依的自然景观为游客提供了绝佳的休闲和观光场所。区域内还拥有阿蓬江神龟峡等峡谷景观,这些峡谷地形险峻,景色秀美,是徒步探险和摄影爱好者的天堂。土家十三寨的生态环境保持得相对完好,空气清新,水质优良。

建筑特色

十三寨沿板夹溪两岸分布,每座寨子,都由土家族吊脚楼构成,分全包围型四合院和半包围型品字形样式。这里随处可见百年民居建筑。所谓寨子也可能是一个院落,比如摆手寨民居,就是一幢由木屋围成的四合院。

吊脚楼为十三寨的主要特色。吊脚楼为“干栏式”全木结构,楼上住人,底楼作畜舍或搁置生活设施,四周铺设走廊。土家人喜居吊脚楼,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密不可分,因武陵山区地势陡峭,其次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使这里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动植物繁多,而建吊脚楼有利于疏导雨水、隔潮防湿、避免虫蛇野兽的侵袭。

吊脚楼为全木结构,瓦屋顶均饰有花屋脊和翘角,四周设置栏杆走廊,以及雕栏花窗。门户外侧,安装着半截木栏,防止小孩顽皮跑出或野兽拱入。吊脚楼有三层,楼下常用做猪羊牛栏圈、厕所、堆放翅果油树,外墙悬挂农具,中层是几间卧室,楼上储存杂物和粮食。这里还完整保留着土家人犁耕锄挖、肩挑背扛,石磨推浆、石臼舂米的生产生活方式。吊脚楼下,堆满了小山一样的柴禾,两根木柱间拴根细长的绳子,晾晒一些衣物和玉米。

相关文化

民俗

在土家十三寨,有一种特别的习俗“土家哭嫁”,土家姑娘出嫁前,为了表达对父母抚养之恩以及亲朋好友关爱的感激之情,就用唱的音调哭述家人、亲戚。土家婚姻既有自由恋爱色彩,同时也包含了媒人求婚,讨庚、送期、哭嫁、娶亲等庄重的传统习惯,婚恋流程一环扣一环,既朴素又不失庄重。

山歌

秦朝著名的巴国女富商巴清,还有着一段与十三寨山歌相关的传说。相传秦惠文王巴郡时,龙须寨后山的龙沟山出生了一个女孩,女孩啼哭如歌,歌声清亮如泉,故名巴清。巴清成年后嫁入荆竹盖上的覃家,成为黔江区一带极具名气的“山歌之王”。她的山歌在当年盛极一时,因避乱躲进十三寨的巴人不知外间世事变化,将她的山歌带到山里,长长久久争相传唱,形成了悠久的历史传承。这就是人们将十三寨称为“山歌发源地”的原因。

民族歌舞似海洋。土家族人好客是出了名的。在土家十三寨,随时都能听到村民唱山歌。十三寨的村民能歌善舞,这里的山歌还被列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山歌已经成为十三寨寨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里流行着一句俗语:“板夹溪里二面坡,男女老少会唱歌。”在这里,人人都会唱山歌。生活中无论是婚丧嫁娶还是节日庆典,人们都习惯用山歌来表达情绪与心声。青年男女也有对山歌的习俗,若是二人看对了眼,在对歌的时候故意输给对方也是常有的事。

由于来自民间,山歌的创作规则十分简单。山歌的曲调变化不大,同样一种旋律,可以套用不同的歌词。歌词大多为即兴创作,或歌颂爱情、敬畏自然,或见物起兴、见景抒情。现编现唱的歌词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必须押韵,否则就没法唱下去。据资料记载,仅十三寨的后坝老街一地,就有上百首山歌记录在册,其中多为土家礼仪歌谣、农耕文化歌谣、土家习俗歌谣等。

近年来,土家十三寨修建了重庆市首座土家山歌对唱廊亭,为山歌传习提供场所,同时也为游客欣赏民俗文化搭建平台;组建了三十人的山歌表演队,开展土家山歌常态化演出。

舞蹈

土家十三寨传统舞蹈为摆手舞。“摆手迎吉祥,摆手舞主要从土家族群众传统劳动、生活中汲取艺术灵感,像犁地、插秧、推磨、洗衣这样的日常生活场景,都能被改编为摆手舞的舞蹈动作。

民间工艺

土家织锦、蜡染、竹编、刺绣、挑花、剪纸、木雕、石雕等民间工艺,在土家十三寨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与沿袭。

在土家十三寨,西兰卡普、绣花鞋垫、民族服装等土家手工商品琳琅满目。土家妇女都有手工制作鞋垫、布鞋的刺绣手艺,而这些手艺是土家族几千年流传下来的。

相关著作

科普文化定三寨。在寨子里的摆手堂,存有当地名人吕哉先生转抄的《身世金箴》《祭文范本》《安安送米》和《三孝记》等。在《身世金箴》里有“劝戒洋烟赋”,文中论述举例证明吸洋烟之害处。还有《种花》《种竹》《种瓜》和《鸡公山》《小南海》等自作文章,记载了数百年的耕作技术及百科知识,为十三寨之百科全书。

影视作品

土家十三寨是荣获电视金鹰奖荣誉提名奖的连续剧《侯天明的梦》的主要外景地之一。2015年,《侯天明的梦》在央视八套播出。2017年,该剧获得了重庆市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2021年3月29日,讲述脱贫致富和乡村旅游振兴的电影——《幺妹住在十三寨》在土家十三寨景区开机拍摄。

获得荣誉

2014年,土家十三寨被列入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土家十三寨还曾入选全国第二批“宜居村庄”,被评为“重庆十大避暑纳凉目的地”。

著名人物

历史上,土家十三寨这里还出了不少女中豪杰。学堂寨的王克明是黔江庚戍起义的副将,他被杀害后,妻子杨氏组织起义军于1911年1月再次攻占黔江城,成立了临时军政府,迎来了辛亥革命胜利,被称为土家花木兰。

后坝老街上进士府的原主人王文经,饱读诗书,英年早逝,其妻周氏誓不改嫁,孝老爱幼,育子成人,奉旨旌表所立节孝碑至今仍在。

参考资料

黔江“土家十三寨”:传承保护增底色 融合发展焕新颜.中国新闻网重庆.2024-09-11

十三寨里故事多 土家幺妹唱情歌.m.toutiao.com.2022-06-23

夜雨丨刘运勇:跑寨 ​.m.toutiao.com.2022-06-23

新重庆·老地名丨黔江——十三寨.重庆市民政局.2024-09-11

土家明珠十三寨文旅融合促发展.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2024-09-11

夜雨丨刘运勇:跑寨 ​.今日头条.2024-09-11

中国峡谷城•武陵会客厅|黔江十三寨.搜狐网.2024-09-11

夜雨丨刘运勇:跑寨 ​.m.toutiao.com.2022-06-23

重庆这些清幽古寨 你不见得去过.m.toutiao.com.2022-06-23

重庆土家十三寨:摆手舞中跳出脱贫新生活.www.xinhuanet.com.2022-06-23

夜雨丨刘运勇:跑寨 ​.m.toutiao.com.2022-06-23

土家十三寨.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2024-09-11

探秘土家文化 电影《幺妹住在十三寨》在黔江开机.光明网.2024-09-11

十三寨里故事多 土家幺妹唱情歌.今日头条.2024-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