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祖庵街道

祖庵街道

祖庵街道,隶属于西安市邑区。地处区境西部。东、东南与玉蝉街道相连,南、西南和蒋村镇交界,西、西北与周至县接壤,北、东北与甘河街道毗邻。辖区东西最大距离6千米,南北最大距离7千米,总面积31.54平方千米。

截至2020年6月,祖庵街道下辖1个社区、17个行政村。截至2020年11月1日,祖庵镇常住人口为24640人。2011年,祖庵街道农业总产值达到0.87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0.083亿元。

历史沿革

道教全真派祖师王重阳于此结庵修道而得名。

据史料记载,祖庵街道是夏启伐有扈氏“大战于甘”的地方。座落于甘水中上游,上古时称“甘野”。

据文献记载:大禹死后,其子启继王位。这种废“禅位”而父传子的王位继承方式,引起了争夺王位的激烈斗争。同姓邦国有扈氏起兵反对。前2086年,夏王启率领军队西进,越山,滨黄河,经桃林,过华山北麓抵达有扈氏国,双方大战于甘。有扈氏败,沦为“牧竖”(即放牧奴隶)。又《尚书甘誓》云:“甘,地名,有扈氏国之南郊也。启与有扈大战于甘之野”。《周至县志》“甘野图”注:“甘在鄠邑区西南。而户即古扈”。《夏书》大战于甘即此,“甘野在县东50里,即古有扈氏国之南郊。夏启立,有扈不服,大战于甘,召六乡、作甘誓。今邑中甘谷水出处,曰甘河,即其地。”甘峪口望仙坪古有夏王庙。古镇商代为郝国。郝国系商之诸侯国。据《陕西地理沿革》记载:“商帝乙之弟期封于郝,即今之祖庵街道辖之郝村。”今郝村存有一古石桩,刻有“古郝国”字样。又有庙碑记载:“今之郝村即古号为郝国是也”。

晋、唐年间,古镇归户县管辖。

大观元年(1107年),设置终南镇,辖于终南县。

宋大观元年(1107年),设置终南县,辖于终南县。

宋、金时期,祖庵街道境属宋、金、元反复争夺的地区。其间虽战乱频仍,但因有东西甘河之水利,农业、手工业发展较快,形成集市贸易,故改刘蒋村为双溪镇。

金正隆年间,咸阳市王重阳来此,筑穴建庵修道,创立全真教。后全真教得到金、元朝庭的认可与支持而大兴。王重阳被尊为祖师,其弟子马钰丘处机于此重建祖师之庵,(亦称“祖庭”、“祖堂”)四方称为祖庵。双溪镇亦因之改称祖庵镇,已有800余年。

元至元八年(1271年),撤销终南镇建置,划归周至县辖。

1949年后,为周至第七区。

1958年,划归鄠邑区,设祖庵公社,辖6个管理区、75大队。

1961年,调整政区,辖24大队。

1984年,改设祖庵镇。

2021年1月8日,西安市鄠邑区人民政府同意撤销祖庵镇,设立祖庵街道,以原祖庵镇的行政区域为祖庵街道的行政区域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祖庵镇位于户县西部,距县城12.6千米,中心位置约在东经108°30′,北纬34°07′,距西安50千米,东临玉蝉乡,南抵蒋村镇,西至周至县,北接甘河镇,居渭河平原腹地。辖区东西最大距离6千米,南北最大距离7千米,总面积31.5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祖庵镇南高北低,土质松散。土地平坦肥沃。

水文

祖庵镇境域多水,到处泉涌溪流。有“南街透沙水,北街夜潮地”之说 。甘水源出祖庵镇东南,于镇南三里处的“前渠”分流,一支向西绕镇北去,称西甘河;一支向北穿镇而过,称东甘河。两支流又于镇北五、六里处合流折向东北入涝河,汇归渭河

气候

祖庵镇属典型的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自然资源

2013年,祖庵镇有耕地面积3.4万亩。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祖庵街道辖祖庵1个社区,北街、南街、东街、西街、李朱寨、奉仙堡、东元、西元、南元、北元、大庵、小庵、石佛寺、养老宫、蔡村、庄头、东庄、双南、双北、鲁村、铺尚存、太平庄、梁庄、纸屯、响桥、北市、城道宫、城角村、甘水坊、郝村30个行政村;下设136个村民小组。

2015年,祖庵街道辖祖庵社区1个社区和祖庵北街村、祖庵南街村、祖庵东街村、祖庵西街村、李朱寨、黄堡、奉仙堡、元马店(分为东南西北四村)、大庵、小庵、石佛寺、养老宫、菜村、庄头、东庄、双旗村(分为南北两村)、鲁村、铺尚、太平庄、梁庄、纸屯、响桥、北市、城道宫、城角、甘水坊、郝村31个行政村,136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祖庵街道下辖1个社区、17个行政村。办事处驻北街村。

人口民族

至2011年末,祖庵街道辖区总人口2.93万人。另有流动人口50人。总人口中,男性1.56万人,占53.2%;女性1.37万人,占比46.8%;14岁以下6409人,占21.9%;15—64岁1.75万人,占59.7%;65岁以上5391人,占18.4%。2011年,祖庵街道人口出生率11.5‰,人口死亡率5.7‰,人口自然增长率5.8‰。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158人。

截至2018年末,祖庵街道户籍人口32827人。

2021年6月,鄠邑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祖庵镇常住人口为24640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祖庵镇财政总收入3987420元,其中非税收入200000元,全镇财政总支出3987420元,其中工资性支出3236594元;商品服务支出737266元;对个人家庭补助13560元。 2018年,祖庵街道有工业企业48个;其中,规上企业2个。2018年,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个数40个。

第一产业

2011年,祖庵街道农业总产值达到0.87亿元,比上年增长28%。粮食作物以小麦、玉蜀黍属为主。2011年,祖庵街道粮食生产3.04万吨,人均1043.6千克。其中小麦1.44万吨,玉米1.6万吨: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2011年,祖庵街道蔬菜种植面积3000亩,产量3.3万吨,主要品种有青萝卜、香菇、白菜、菠菜、西红柿、西葫芦等,其中香菇3200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家禽为主。2011年,祖庵街道生猪饲养量6934头;牛饲养量150头;家禽饲养量10万羽。2011年,祖庵街道生产肉类530吨,其中猪肉420吨,牛肉30吨;禽蛋1170吨,牛奶480吨;畜牧业总产值3395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9%。截至截至2011年末,祖庵街道水果种植面积3800亩,产量1.45万吨,主要品种有苹果、猕猴桃、桃、杏等。

2014年,祖庵镇完成农业产值2.33亿元;实现粮食总产量2.6万吨;发展设施农业100亩。

第二产业

工业以铸造、电器、机械加工为主。2011年,祖庵街道工业总产值达到0.083亿元,比上年增长27%。2011年,祖庵街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家,实现工业总产值830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7万元

2014年,祖庵镇完成规上企业目标任务1.2亿,完成中小企业营业总收入9.5亿元,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任务2亿元。

第三产业

截至2011年末,祖庵街道邮政网点1个,乡村通邮率100%;征订报纸577份、期刊465册,业务收入322.4万元。截至2011年末,祖庵街道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2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3万门,固定电话用户647户,比上年减少52户,电话用户普及率80%,比上年减少3个百分点;移动电话用户6570户,比上年增加80户,移动电话普及率98%;光缆线路总长8千米,宽带接入用户91户,比上年增加23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230.7万元。

2015年,祖庵镇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开工项目6项,开工率66.7%,累计完成投资3482万元,完成率35.2%。

文化

位于祖庵镇中心的大重阳万寿宫是道教全真派祖师王重阳修道和遗蜕之所,享有“天下祖庭”、“全真圣地”之尊称。重阳宫,是为全真教祖师王重阳的开山祖庭,北京白云观、永乐宫虽也号称“祖庭”,其实不过是王重阳弟子所建。王重阳节(1112—1170年),名哲,字知明,号重阳。收弟子7人,后世称全真教七真人。十年携弟子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4人返归渭河平原,卒于途中。葬于终南刘蒋村故庵(今鄠邑区祖庵镇)。元代时,重阳宫殿堂建筑共计约5048间,东至东甘河,西达西甘河,南抵终南山,北近渭河全真道徒往往云集于此,最盛时近万人。重阳宫保存的40余通“祖庵碑林”碑石,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具有历史、人文、语言、文字、书法、气功等方面极高的史料价值。

重阳节宫,自王重阳于金大定三年(1163)弃南时(今城道官)“活死人墓”迁刘蒋村(今祖庵镇)结茅庵传道始,经大定十一年(1171)重阳弟子马钰丘处机等祖庵(亦谓之“祖庵”、“祖堂”)弘道,到承安二年,曾为周至县“二衙(因距周至县城较远,此为衙门分衙)(1197)吕道安、毕知常兴建祖庵,朝庭敕名“灵虚观”,是为全真道最早的一处正规道观。1236年,改灵虚观为重阳宫。从“庵”到“观”到“宫”迎来重阳宫的鼎盛时期。1251年,重阳宫增修筠溪道院、遇仙宫等建筑。此时的重阳宫已成为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殿堂楼阁多达5000余间,东至东甘河,西至西甘河,南抵终南,北近渭河,住道士近万名。孛儿只斤·忽必烈至元二年(1265),重阳宫奉敕,更名为“敕赐大重阳万寿宫”。

甘河桥遇仙悟道

金正隆四年(1159)重阳节48岁,传说此年六月十五日,王重阳在终南甘河镇桥头酒肆首遇二仙道,(“八仙”中之钟离权与吕洞宾)与之皆出世语,并授以口诀,飘然而逝。自此,其悟道出家。今陕西省户县甘河镇甘河村“遇仙桥”仍在。

南时村修炼得道

甘河桥遇仙的第二年,即金大定元年(1161)王重阳择古镇东北3里之南时村(今祖庵镇辖之成道宫),自凿一墓穴,深丈余,筑冢数尺,内设“王害风灵位”,自曰“活死人墓”。其独居穴中,修炼三年。他离绝尘世,感悟“活中得死”与“死中求活”。这种“活”,不是主要靠五谷等物质生活,而是修真养性,炼丹服药,修炼而成道家的内、外丹。“存神养浩全真性”(王重阳诗句)是全真教丹法的要领。其主要在于炼内功“全真性”来延长寿命,获得特异功能,即成道。他在“活死人墓”中自埋“四假”,苦修苦炼了三年的成道(即所谓神仙)。他又在墓穴四角各植海棠花一株,意在使四海教风为一家耳。他的这个远大理想,虽然没有自己亲眼看着实现,但经他的高徒马钰丘处机等的努力,使全真教成为道教的一个独立派系,吸引了众多的士大夫和民众,在北方风靡近一个世纪;迎来来极其辉煌的重阳宫

刘蒋村结庵传道

王重阳在“活死人墓”修炼成道后,于金大定三年(1163),填了墓坑,迁居刘蒋村(即改名后之祖庵镇),结茅而居。在居刘蒋期间,四处奔走,广交朋友,劝道传教。被周边民众视为高人。时有秦州甘泉今陕西甘泉县)人和玉蟾(名德瑾),京兆终南(今周至终南镇)人李灵阳等幕名于大定三年来刘蒋,与重阳节同庵而居,早出晚归,传播教义。后又有乾州礼泉人史处厚,自幼慕道,前来结盟,遂受允纳,训号洞阳子;京兆栎阳(今临潼区)人严处常投刘蒋拜重阳为师。他们志同道合,辛苦奔忙,在重阳的指点下,自修以全“真性”,外修以全“真行”,广传教义,在渭河平原交往了许多人,在社会上颇有影响,初步奠定了“全真教”的根基。

丹阳祖庵弘道

王重阳为实现其“使四海教风为一家”的远大理想,决定前往山东蓬莱收徒立教。于是于金大定七年(1167)四月,自焚其庵,人们不解其故,他笑而答曰:“三年之后,别有人修”。四月二十六日,他辞别了和王蟾、严处常等,又告别刘蒋村众乡亲,途经咸阳市,与家人话别后,开始了长途跋涉前往山东省的传教收徒活动。重阳节离开刘蒋后,和玉蟾、李灵阳等遨游终南,继续传教,而全真教的创立与发展遂东移矣。

王重阳在山东半岛宁海等地,宣传教义,创建教团,发展道徒,发现培养道会骨干“全真七子”,并在马钰为其安排的住宅题额“全真庵”。由此,全真教正式创立。

金大定十年(1170),王重阳携弟子马丹阳、丘处机等“四真”,从山东掖县起程西归,途径卞京羽化。临终时曰:“丹阳已得道,长春市已知道,吾无虑也。”又嘱丹阳:“可赴终南刘蒋之故居。”言毕而逝,享年58岁。第二年,丹阳等在刘蒋村结庵,为其师制葬所,于大定十二年,率众赴卞梁迁重阳节遗蜕归葬故居。守幕三年后,丹阳构筑一广庭,书额曰:“祖庭心死”,以表其承师弘道之志。

丹阳在祖庵环居期间,足迹遍及周、户及渭河平原陇西县等地,传道收徒。许多官僚士庶,诚心向道者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祖庵。拜丹阳为师,归依祖庭。不少人经过丹阳传授道妙,长期修持,成为全真教的中坚力量。如后来的重阳宫主持,一代宗师吕道安、毕知常等皆是丹阳弟子。全真教的兴起,实乃重阳创立之,丹阳恢弘之,长春市光大之,一代又一代宗师承继之,他们在古镇这个地方,为全真道教的创立与发展奉献了毕生精力,做出了贡献。

重阳宫西安碑林博物馆

被列入国家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的“祖庵碑林”,是民族之瑰宝。

很久以来,祖庵民间留传着重阳宫有七十二个蛟龙碑。为啥这些碑石到处有,是因为碑石会走,当驮碑子的神龟眼红了,就会驮着碑子走。其实,兴盛时期的重阳宫范围很大,加之周围属重阳宫管辖的宫、观的石碑,更显其分布范围之大。根据“石碑分布示意图”,原所立碑石均有一定的位置。到新中国成立初期,重阳宫碑石散置于近十里范围内的田间、坟头、宫、观遗址,遭风雨浸蚀与人为破坏,面临灭失的境遇。引起了宗教界与政府的关注与重视,1956年,“祖庵石刻”列为陕西省名胜古迹重点保护单位;1962年,省政府拨专款,集中碑石,立于原玉皇殿旧址;1973年建碑房11间,建成祖庵重阳宫西安碑林博物馆。1986年11月,迁移位于马村的清阳宫、元马店、位于奉仙堡村南的“仙蜕园”、祖庵镇等地的石刻17件,集中重阳宫保护;1991年,于碑林前,建成东西石刻廊房12间。碑厅现保存石碑31通,其中有金、元代蒙古文对照碑石5通。这些碑石具有元代石碑,形体高大,气势雄伟,龙首铜像龟座,形象逼真的显著特征。若按民间留传的“七十二通蛟龙碑”,尚有差数,推想可能是已被损毁或尚未发现。

祖庵重阳宫碑林,现共保存碑石48通(件)(其中碑厅耸立巨碑31通),共刻文33篇,诗词6组(首),画像二幅、题字两帧、图一面。这些金石文字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献价值。包括社会学历史学宗教学、语言文字与书法艺术、养生与人体科学诸多方面。通过碑石记载的文字,可以窥见金、元社会的民族矛盾与阶级关系;道教渊源与全真教的创立、发展;全真教与金、元统治者的相互关系,记录了重阳宫兴衰的历史。

西安碑林博物馆现存有5通元代圣旨碑,为蒙汉文对照合刻。是孛儿只斤·忽必烈时期,以藏文字母为基础,创造的“八思巴”蒙文,是研究语言文字的重要资料。碑石文墨又多出于名家手笔。《孙真人道行碑》、《大元敕藏御服碑》皆为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手迹。如《无梦会》、《全真教祖碑》、《马真人道行碑》等,则为王重阳尹志平李道谦等高道之墨宝,均具有极高的书法艺术价值。

交通

祖庵街道境内有县乡(镇)公路总长22.3千米。镇区公路站为祖庵汽车站,日发送53辆客车,日客运量1500人次。客运汽车53辆、1219座位。截至2011年末,祖庵街道镇区道路总长度12.5千米;道路铺装面积12500平方米;镇区桥梁3座,总长度45米。截至2011年末,祖庵街道镇区开通公交汽车线路2条,运营总里程达24千米,公交运营车辆16辆,其中汽车16辆,年客运量105.12万人次;出租车30辆。

社会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祖庵街道文化站1个

教育

截至2015年,祖庵镇共有7所中小学:祖庵镇中心学校,户县响桥小学,户县郝村小学,户县元马店小学,城道宫信善小学,甘水坊小学,户县北寺小学。 截至2011年末,祖庵街道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1210人,专任教师75人;小学7所,在校生1249人,专任教师119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800人,专任教师103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均达100%,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99%;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1454人,专任教师92人。2011年,祖庵街道教育经费达275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27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7%、15%。

医疗

截至2015年,祖庵镇共有4所医疗机构,祖庵镇东元村卫生室,祖庵镇南元村卫生室,祖庵镇元马店村卫生室,祖庵中心卫生院。截至2011年末,祖庵街道各级各类卫生医疗机构32个、村医疗卫生室31个,卫生院1个;病床25张,专业卫生人员19人,其中执业医师10人,执业助理医师6人,注册护士3人。2011年,祖庵街道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2万人次,出院病人582人次。2011年,祖庵街道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9.8%,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5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62万人,参合率9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1‰、1‰、2%。

体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祖庵街道70%的城市社区和32%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50%。

基础建设

2011年,31个行政村村内街道水泥硬化基本完成、出村路已全部硬化。

2014年,祖庵镇有设施大棚300余亩,31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出村路全部水泥硬化,18个村实施了村内街道硬化,完成了12个村的人畜饮水工程,对7600多亩耕地进行了农业综合开发,新建沼气池2000多座。2008年以来,投资1200多万元实施镇区建设改造工程。公路总里程22.3千米。1998年以来,先后拓宽改造了南北二号路、重阳路(南北一号路)和户祖路。

截至2011年末,祖庵街道镇区居民自来水普及率100%;排水管道2千米。

截至2011年末,祖庵街道年售电量累计完成0.11亿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99.9%,供电可靠率99.97%。

截至2011年末,祖庵街道镇区公园1个,公园面积4.89公顷,绿化覆盖率20%。

社会保障

2011年,全镇春荒和冬令救济共发放面粉340袋,棉衣60套,棉被100床,救济款10.06万元;特困户无偿建房32户,发放补助款35.5万元;大病救助33人11.55万元;发放民政优抚金39178元,所有救济款项公开透明,全部落实到位。全镇落实低保户340户,五保户13人,达到了应保尽保的工作要求。 2011年,祖庵街道城有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1户,人数52人;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52人次;城市生有着人员救助5人次,支出300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06户,人数1423人,月支出11.38万元,比上年增长2.8%,月人均80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5人,支出4500元,月人均300元,比上年增长0.87%;农村医疗救助61人次,支出1.22万元;农村临时救济431人,支出15万元。自然灾害受灾2100人,紧急转移安置2000人,农作物受灾500亩,倒塌房屋92间,直接经济损失77.5万元,救灾支出85万元,比上年增长14.7%。社区服务中心1个。

参考资料

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祖庵镇地名介绍.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祖庵镇地名介绍.2021-06-16

常住人口459417人!鄠邑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出炉.网易.2021-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