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军
张玉军,河北省曲周县人,初中文化,是“三鹿问题奶粉”刑事犯罪案犯。
2007年7月,张玉军以三聚氰胺和麦芽糊精为原料,制作出提高牛奶蛋白质含量的“蛋白粉”(三聚氰胺的混合物)。同年,张玉军开始建设工厂量产。2008年9月,随着“三鹿问题奶粉”事件曝光以后,张玉军以犯罪嫌疑人身份被捕。同年12月,经过司法部门调查,张玉军以案件罪犯被告开始被法院审理。2009年1月21日,张玉军被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死刑。11月24日,张玉军,被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死刑。
截至2008年8月,张玉军累计生产“蛋白粉”770余吨,累计销售600余吨,销售金额683万元。张玉军和很多人为了牟利,向牛奶中加入有害的“蛋白粉”来提高牛奶中蛋白质含量,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危害。
人物经历
张玉军是河北省曲周县的一名普通农民,初中毕业后开始从事农业活动。
2007年,他开始饲养奶牛,并发现奶站收购牛奶时以蛋白质含量作为奶质评判标准。为了提高奶质,制作出提高原奶蛋白质含量的制作出“蛋白粉”。张玉军为不被发现,2007年10月将生产地点转移到山东济南的一个农村,并陆续购进了192.6吨三聚氰胺和583吨麦芽糊精。张玉军雇佣了多名工人,建立了销售网络,售卖“蛋白粉”。
2008年9月,随着“三鹿问题奶粉”事件曝光,张玉军以犯罪嫌疑人身份被捕。2008年12月,经过司法部门调查,张玉军以案件罪犯被告开始被法院审理。2009年1月21日,张玉军被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死刑。宣判后,张玉军提出上诉。同年3月26日,法院驳回了张玉军的上诉请求,维持了原判决,并将案件提交最高人民法院进行核准。同年11月24日,张玉军被执行死刑。
人物事件
事件起因
2007年,张玉军开始饲养奶牛,并发现奶站收购牛奶时以蛋白质含量作为奶质评判标准。为了提高奶质,张玉军开始尝试添加化工原料以增加牛奶中的蛋白质含量。最初,张玉军使用三聚氰胺废料与麦芽糊精混合,但效果不佳。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在明知三聚氰胺是一种对人体有毒的化工原料的情况下,张玉军仍然没有停下手中的试验,研究出了既能提高蛋白质含量又不易挥发、不容易被发现的配方。
事件经过
配方研究出后,张玉军为了大规模生产开始工厂化生产,并在2007年10月,了防止被人发现,将厂搬到了山东济南的一个农村,陆续购进三聚氰胺192.6吨、麦芽糊精583吨,雇佣工人大批量生产含有三聚氰胺的“蛋白粉”。至2008年8月,张玉军累计生产“蛋白粉”770余吨,累计销售600余吨,销售金额683万元。在巨额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张玉军的销售网络不断扩大,很多人为提高牛奶中蛋白质含量牟利向牛奶中加入有害的“蛋白粉。2008年9月,随着多地医院接收到食用三鹿奶粉的婴儿病患。9月9日,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开展调查,并对产品进行抽样检验。9月11日,《东方早报》记者简光洲的一篇报道《甘肃14名婴儿疑喝“三鹿”奶粉致肾病》,曝光了三鹿奶粉添加了可致人结石乃至死亡的三聚氰胺。中国卫生部提醒公众,立即停止使用该品种奶粉,已食用该奶粉的婴幼儿如出现小便困难等异常症状,要及时就诊。同时,卫生部要求各医疗机构及时报告类似病例。同日晚间,三鹿集团发布产品召回声明。称自检发现2008年8月6日前出厂的部分批次“三鹿”婴幼儿奶粉,市场上大约有700吨受到三聚氰胺污染,决定立即全部召回2008年8月6日以前生产的“三鹿”婴幼儿奶粉。,随着“三鹿问题奶粉”事件曝光,张玉军以犯罪嫌疑人身份被捕。
事件结果
2008年12月,经过司法部门调查,张玉军以案件罪犯被告开始被法院审理。2009年1月21日,张玉军被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死刑。宣判后,张玉军提出上诉。2009年3月26日,法院驳回了张玉军的上诉请求,维持了原判决,并将案件提交最高人民法院进行核准。2009年11月24日,张玉军被河北省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执行死刑。
事件影响
健康安全
含有三聚氰胺的婴幼儿奶粉等奶制品流入市场后,给婴幼儿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损害,已有多名婴幼儿因食用含有三聚氰胺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乳粉死亡、众多婴幼儿住院进行手术或治疗,危害结果特别严重。中国奶制品污染事件引发全社会对奶制品问题高度关注,这一事件深深刺激了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食品添加剂问题也成为中国科技界反思社会责任的一个切入点。
三鹿奶粉事件以后,人们对母婴产品的安全性越来越重视,由此也催生了母婴用品商店在多地创立发展。基于人们的信任,一些母婴用品商店虚假宣传,高价销售不合格商品的现象日益突出,直接威胁到婴幼儿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河北省省纪委、省监察厅在通报中指出,三鹿牌婴幼儿奶粉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教训十分深刻。各级各部门党员领导干部,要以“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认真总结、汲取教训,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强化责任意识,积极履行职责,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中国奶制品污染事件暴露了食品监管问题,《中国经济周刊》总结了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四大不足:1.食品安全监管涉及多部门、多环节、多层面,缺乏统一协调,责任不清,很容易出现监管和执法的空隙。2.食品的标准不完善、不统一、不科学,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多种标准时有重叠和冲突。3.没有完善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制,没有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发布渠道。当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消费者往往不能及时听到权威的解答。4.缺乏有效的机制规范引导食品生产经营者重质量、重安全,对违法企业和行为处罚力度不够。
信任危机
三鹿品牌作为国家免检产品、“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中国500个最具价值品牌之一”却含有三聚氰胺,使民众对“国家免检产品”产生信任危机,政府的公信力收到影响。“中国奶制品污染事件”的本质不仅仅是不法企业的诚信丧失、谋财害命,还带来了恶劣的政治影响,中国国内外消费者对中国的食品安全产生信任危机,政府的公信力受到极大损害,石家庄市的形象、河北省的形象乃至中国国家的形象受到严重损害。
奶业振兴
三鹿问题奶粉事件使得石家庄以至河北奶业遭受沉重打击。为尽快恢复奶业生产规模,河北将以振兴奶业为重点,新扩建一批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力争奶牛规模养殖比重达到80%以上。鼓励乳制品加工企业通过收购、入股、委托开办等形式经营管理奶站,争取年内全部实现企业直管;实施饲料安全工程,强化生产经营和使用环节的监管。不仅对河北奶业产生影响,“中国奶制品污染事件”对中国奶制品行业造成了恶劣的后果,严重影响了中国奶制品行业的健康发展。2008年9月20日,卫生部向世界卫生组织通报了“三鹿奶粉”的工作进展,并加强食品安全合作;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韩卓升表示愿意提供技术协助。
在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遭受重创的中国奶制品销量逐渐回升,“三鹿奶粉事件”造成的恶劣影响逐渐回落,中国奶制品的质量信誉状况逐渐改善。
截止2015年03月,中国奶牛的数量已经超过了中国奶制品污染事件之前的数量,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已经达到了40%以上。《中国奶业质量报告(2018)》显示,2017年中国生鲜奶抽检合格率99.8%,三聚氰胺等重点监控违禁添加物抽检合格率连续9年保持100%,乳制品抽检合格率99.2%,婴幼儿配方乳粉抽检合格率99.5%。2017年中国乳业市场的总销售额为3753亿元,是2007年的3.7倍。奶粉之外的乳制品,市场份额排在前十位的乳品企业大多是中国企业;中国的婴幼儿配方奶粉销售额是十年前的5.3倍。尽管如此,但中国消费者对于中国国内生产的奶制品尤其是婴幼儿奶粉的信心还未完全恢复,不少消费者依旧更加信任国外的婴幼儿奶粉,婴幼儿奶粉市场份额排名前十的企业中,中国乳品制造企业所占份额和外资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差距依然是巨大的。
参考资料
第一现场:“三鹿”问题奶粉案庭审纪实.央视网.2024-07-27
“三鹿”刑事犯罪案犯张玉军耿金平被执行死刑.中国政府网.2024-07-27
2008年9月中国三聚氰胺污染事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4-07-27
[法治在线]第一现场:“三鹿”问题奶粉案庭审纪实.央视网.2024-07-27
销售添加三聚氰胺张玉军耿金平被执行死刑.新浪网.2024-07-27
三鹿刑案二审全案维持原判 24名责任人被处理.中国经济网.2024-07-27
三聚氰胺10周年:国产乳业大洗牌,三鹿奶粉原董事长8年后出狱.视界观察.2023-07-28
卫生部提醒立即停用三鹿奶粉 有关部门展开调查.卫生部网站.2023-07-28
石家庄对三鹿奶粉案2名主犯执行死刑.中国新闻网.2023-07-28
08年国内十大新闻 三鹿奶粉引发对食品安全关注.人民日报.2023-07-28
“三鹿奶粉”、“神七”入选下半年十大科普事件.中国新闻网.2023-07-28
“大头娃娃”事件,公开调查才有公正结果.法制日报.2023-07-28
河北省处理三鹿奶粉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有关责任人.新华社.2023-07-28
三鹿奶粉喝出多少监管问题 食品监管暴露四软肋.北京晚报.2023-07-28
三鹿奶粉如何成为国家免检产品?.新华网.2023-07-28
法制日报:“著名商标”是政府在为企业背书 .法制日报.2023-07-28
三鹿奶粉事件是政府公信力的试金石.红网.2023-07-28
石家庄市委书记剖析三鹿奶粉事件“病根”.长城在线.2023-07-28
河北两会反思“三鹿奶粉事件”尽快重振奶业发展.新华网.2023-07-28
环球时报:民族奶业仍未走出“三鹿阴影”.环球时报.2023-07-28
奶业协会:我国生鲜乳抽检合格率99.8%.新华社.2023-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