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万州格格

万州格格

万州格格是万州区的一种汉族传统小吃,属于川菜渝菜系下河帮菜,味道偏辣。万州格格中的“格格”是万县俗语,意为蒸笼。万州格格与万州杂酱面、万州烤鱼并称为万州美食三绝。

万州格格包括有肥肠排骨和羊肉三种,其制作方法是将预先腌制好的肉类铺设在盛有芋头、阳芋和红薯的圆形竹制蒸笼上,蒸笼层层叠加后,再用蒸煮的方式将其烹熟,万州格格在上桌前通常还会淋上少许香油,撒上葱花、花椒面或芫荽作适当调除味膻。

万州格格是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饮食文化,通常以家族品牌的形式出现,一般以在“格格”前加入姓氏来命名。万州格格具有麻、辣、鲜、香的特点,注重“随性”的用餐氛围,食用过程迅速且高效。顾客吃完后的蒸笼会堆叠起来好几层,呈现出一种市井气息和独特气势。

菜品概述

万州区格格是重庆万州地区的传统汉族小吃,属于川菜渝菜系,下河帮菜,与万州杂酱面、万州烤鱼并称为万州美食三绝。万州格格以羊肉为主料,也可选用肥肠排骨等肉类,搭配阳芋一起蒸制,味道偏辣。制作时,将肉用米粉、豆瓣和酒等佐料腌制后,放入铺有红薯或洋芋的圆形桶状竹器中蒸熟。完成后洒上小磨香油,点缀香菜增添风味。这种“格格”不是指大清公主的称谓,而是一种美食及其特有的蒸制器具,与清朝的“格格”无关。在万州,几乎每条小巷都能看到这种特色格格。格格是用宽竹皮卷成的圆形蒸格,俗称蒸茏,大小如小碗,便于端取。万州格格店门口常有一大炉、一口大锅,里面层层叠放着热气腾腾的格格,香气诱人。上桌前撒上葱花、花椒面,羊肉格格还会加些芫荽以去腥增香。

起源及趣闻

起源故事

夔州古城的居民自古有食羊肉的传统,最初使用砂锅、陶罐和鼎罐炖煮。三国时期(公元221年),蜀汉昭烈帝刘备为关羽报仇,屯兵于古万州天生城准备发动夷陵之战,并亲率13万蜀军出征孙吴。由于蜀军纪律严明,不得扰民,官兵缺少锅具,于是用竹子编制蒸笼,拌上杂粮蒸羊肉以解决食物问题。后来,万州区人广泛采用这种方法烹制羊肉,经过1780余年的改良和发展,形成了今天独具特色的地标菜——万州大格格。

趣闻故事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央某领导在视察重庆市时路过万州,顺便浏览当地的风土人情。有相关官员和记者陪同,当他们看到一招牌上写着“XX格格”几个大字时,领导好奇地询问“格格”的意思。一位川报记者逞能,上前解释说:“格格是蒙古族公主的意思,可能是抗日战争时期流落到万州的蒙古贵族后裔在此居住。”此时,陪同的万县日报记者忍住笑,解释道:“格格其实是万县俗语,意即蒸笼。用蒸笼蒸羊肉就叫羊肉格格,蒸肥肠就叫肥肠格格,蒸排骨就叫排骨格格,这些统称格格,是万州区独有的美食。”

文化特色

万州格格是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饮食文化,通常以家族品牌的形式出现,如“耿格格”“陈格格”等。其中羊肉格格以其浓烈的味道和辣度受到欢迎,适合冬季食用。排骨格格则相对清淡。除了主菜外,格格店还提供各种汤品和小吃,如绿豆汤萝卜汤海带汤蹄花汤以及蛋花和香竹饭等。万州人对格格的喜爱源于其独特的味道——麻、辣、鲜、香,以及其“随性”的用餐氛围。格格体现了市井气息,既不像中餐那样正式,也不如火锅那样热烈。它带有“野性”和“豪放爽朗”的风格。顾客可以大声点菜,如“老板,来两个肥肠,粑点的!”等落座后,服务员会询问需要哪种汤或是否要吃饭。如果吃得不过瘾,还可以继续叫更多的羊肉。食用格格的过程迅速且高效。据当地人介绍,他们每人能连续吃下十几格格,吃完后的蒸笼会堆叠在面前好几层,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气势和壮观景象。

制作方法

制作综述

万州格格主要有肥肠、排骨和羊肉三种。这些食材被放置在特制的圆形竹制容器中,容器底部铺有芋头、阳芋(即土豆)和红薯作为基底。接着,将预先用调料拌匀的肥肠、排骨和羊肉依次铺设在上面,层层叠加。然后通过蒸煮的方式将其烹熟。在食用时,只需淋上少许小磨香油以增添风味,而在品尝羊肉格格时,还会额外加入香菜,以去除羊肉可能带有的膻味。

羊肉格格

制作材料

主料:万州区本地黑山羊肉500克。

辅料:玉米300克,本地芋儿500克,蛋黄炒南瓜500克。

调料:料酒10克,盐5克,酱油10克,味精4克,姜10克,蒜10克,花椒面10克,辣椒面10克,干橘子皮10克。

制作步骤

制作要领

称谓命名

万州格格中的“格格”是万州区俗语,意为蒸笼。因此,蒸羊肉被称为羊肉格格,蒸肥肠被称为肥肠格格,蒸排骨被称为排骨格格,统称为格格。万州格格通常以家族品牌命名,在格格字样前加上姓氏,如“耿格格”、“陈格格”,此外还有“懒格格”、“巷子深格格”等。

参考资料

文猛|万州美食“三绝”之『万州格格』.搜狐网.2024-09-15

假期学道地标菜丨万州大格格.澎湃新闻.2024-09-15

万利高速即将通车 逛吃攻略请拿好.今日头条.2024-09-15

重庆这些区县的代表美食你吃过吗?.今日头条.2024-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