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维鸡鸠
塔维鸡鸠(学名:Gallicolumba menagei)是鸠鸽科鸡鸠属的一种鸽子,胸部正中央有一簇很突出的红色羽毛。它们是菲律宾的特有种,分布于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
命名与分类
塔维鸡鸠的学名Gallicolumba menagei由Bourns \u0026 Worcester于1894年命名。它属于脊索动物门、鸟纲、鸽形目、鸠鸽科、鸡鸠属。英文名称为Sulu Bleeding-heart, Tawitawi Bleeding-heart。
形态特征
塔维鸡鸠是一种中型鸽子,尾巴短。明亮的金属绿色羽毛从前额和头冠一直延伸到外套膜和胸部两侧。肩羽毛呈深栗色,边缘有虹彩,在不同光线下可呈现紫色、绿色或淡紫色。翼覆羽也是深棕色的,一些羽毛的尖端呈灰灰色,形成一个轻微的翼条。主要和较大的隐羽以及次要羽毛呈黄褐色,边缘呈红褐色,而主要羽毛呈深棕色,最长的羽毛尖端呈黑色。流血之心的翅膀下是栗色的。背部至尾巴上部呈红棕色,边缘呈金属绿色或紫色。尾巴的中心是深棕色的,而边缘是灰灰色的,末端有一条宽阔的黑色带子;尾下覆羽为橙色,尾下羽为灰灰色。鸟的眼睛周围是黑色,略带光泽的绿色,下巴、喉咙和胸部是纯白色的。上胸部周围有大片金属绿色羽毛,其颜色与外套膜相同,在胸部中央形成不完整的胸带。在这些斑块之间是一个大的淡橙色乳房斑点,边缘弥漫。腹部呈灰灰色。雄性和雌性外貌相似,幼鸟的羽毛未知。虹膜呈浅银灰色。喙黑色,尖端灰色,足红色。流血的心脏长 25 至 27 厘米(9.8 至 10.6 英寸),重量未知。
分布范围
塔维鸡鸠分布于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
栖息环境
塔维鸡鸠在具有封闭树冠的原始森林和次生森林中。在较小的岛屿上,它生活在海滩森林中。
生活习性
塔维鸡鸠与其他血心鸟一样,苏鲁血心鸟主要是一种久坐的鸟类,以森林地面为食,仅飞行短距离。它栖息在树上只是为了栖息或交配。当受到惊吓时,流血之心会迅速跑进附近的灌木丛中。它在森林栖息地中非常难以捉摸,人们对它的行为一无所知。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塔维鸡鸠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 (IUCN)列为极度濒危物种。塔维鸡鸠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稀有鸟类,该物种仅捕获过两个标本,均为雄性。这些标本于 1891 年 10 月在塔坦小岛上采集,这是人们最后一次看到活生生的苏禄流血心脏。1971年12月对“流血的心”进行了22天的搜寻,并于1991年9月进行了短暂的搜寻,但没有成功。到1994年8月,塔威塔威的大部分森林已被砍伐,塔维鸡鸠很可能在大陆上被消灭。然而,1995 年的一项民族生物学调查报告称,塔维鸡鸠心脏仍然存活下来,并且经常出现在附近的坦杜巴图 (Tandubatu)、邓丹甘 (Dundangan) 和巴伦甘 (Baliungan) 岛上。据报道,该物种直到 20 世纪 70 年代才相当普遍。尽管如此,2009年的一次探险未能发现该物种的任何迹象,也未能发现该物种继续存在的新报告。据报道,它赖以生存的小岛也可能太小,无法支持一个可生存的种群。任何幸存的塔维鸡鸠数量可能都很小,数量可能不到 50 只,并且将受到持续的栖息地破坏和不受控制的狩猎的威胁。由于棉兰老岛和吕宋岛的血心鸟是流行的笼鸟,因此在塔威塔威发现的任何血心鸟也可能是逃亡的塔维鸡鸠,而不是本土的塔维鸡鸠。塔维鸡鸠群岛没有保护区,除了 20 世纪 90 年代的两项环境教育举措外,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保护任何幸存的人口。伦敦动物学会已将这种鸟列为亚当·科普兰 物种。
保护级别
塔维鸡鸠的数量相信已很稀少,故此被列为濒危。它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10年鸟类红色名录——极危(CR)。塔维鸡鸠的两个标本是于1891年在苏禄群岛采集,之后就未有确定的纪录。于1995年,有几个当地的发现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