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厌氧菌

厌氧菌

厌氧菌(anaerobic bacteria),又称厌氧生物,是指一种不需要氧气生长的生物。它们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种,即专性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及耐氧厌氧菌。厌氧菌是人体正常菌群的组成部分,广泛存在于人体皮肤和腔道的深部黏膜表面。厌氧菌感染多为混合感染,即厌氧菌和需氧菌掺杂,两种细菌互相促进生长。厌氧菌还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如土壤、海洋等。

分类

根据对O₂的耐受程度,可将厌氧菌分为三大类:

(1)对氧极端敏感的厌氧菌:代表菌种为月形单胞菌,这类细菌对厌氧条件要求很高,在空气中暴露10min即死亡,临床上很难分离出。

(2)中度厌氧菌:代表菌种为脆弱类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等临床分离常见的厌氧菌。它们在空气中暴露60~90min或在脓汁抽出72h后仍然能分离出来。

(3)耐氧厌氧菌:代表菌种为溶组织梭状芽孢杆菌。这类细菌不能利用氧,在无氧条件下生长好,而在有氧条件下生长不佳。

厌氧菌感染

普遍存在

厌氧菌是人体正常菌群的组成部分,广泛存在于人体皮肤和腔道的深部黏膜表面,在组织缺血、坏死,或者需氧菌感染的情况下,导致局部组织的氧浓度降低,才发生厌氧菌感染。

抗厌氧菌类药物主要为硝基咪唑类,包括甲硝唑替硝唑等。因为便宜,副作用小,不易产生细菌耐药,所以应用广泛,其中甲硝唑使用最多,但细菌对甲硝唑的耐药性也在不断增加。

多为混合感染

由于甲硝唑被还原的中间产物对氧十分敏感,所以在有氧环境下容易失活,故只对厌氧菌发挥作用。但厌氧菌感染多为混合感染,即厌氧菌和需氧菌掺杂,两种细菌互相促进生长,因此在治疗厌氧菌感染时,须采用分别对需氧菌和厌氧菌敏感的药物,一般与头孢类药物合用,提高疗效。

由于厌氧菌培养需要一定的条件和时间,所以常在获得实验结果以前,医生已作出抗厌氧菌治疗的决定。因为感染的常见部位为口腔、腹腔、肠道及盆腔等,所以当这些部位发生感染性疾病时,治疗上一般会使用抗厌氧菌类药物。此外,当脓液或渗出液有腐败性臭味或甜味时,提示厌氧菌感染的可能性大。

牙周炎致病菌

“口腔部位腔隙较多,利于细菌生长。”北京朝阳医院口腔科主任陈世璋说,研究显示,成年人牙周炎时,革兰氏阴性厌氧菌所占的比例,约为75%。

在口腔科炎症的治疗中,抗厌氧菌类药物应用比较普遍。主要用在以下方面:慢性成人牙周炎,口服甲硝唑替硝唑,一周后停药,药效可以维持1―2周;慢性牙周炎急性发作,或由厌氧菌造成的严重感染性疾病,如颌面部的间隙厌氧菌感染、上颌窦炎等,需要与其他抗生素联合用药,静脉点滴3―5天。

胃肠道致病菌

胃肠道组织,几乎处在半封闭状态,氧气供应不好,所以厌氧菌容易生长,肠蠕动使绝大多数细菌被送入下段肠道,因此,末端回肠及放射性肠炎细菌含量高,且99.9%为厌氧菌。做直肠、结肠手术时,容易发生肠管破裂,或者需要手术切断,所以其内的厌氧菌可以进入腹腔。为了防止感染,此类手术前一般口服一天甲硝唑类药物预防感染,手术后还要继续静点三天。对于已被污染的手术操作,例如各种肠管破裂的急诊手术,肠管内的厌氧菌感染腹腔的可能性极大,因此在手术中,可以将甲硝唑液体倒入腹腔,进行浸泡和冲洗。

妇科疾病致病菌

甲硝唑最早用于妇科阴道毛滴虫的治疗,所以又叫灭滴灵,后来发现,这个药还具有很好的抗厌氧菌作用。因为盆腔组织临近直肠、肛门,容易感染到厌氧菌;盆腔解剖位置比较深,环境相对封闭、无氧,厌氧菌容易繁殖,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几乎大多数女性生殖道感染均不除外厌氧菌感染,所以抗厌氧菌类药物在妇科抗感染治疗中应用非常广泛,包括盆腔感染和阴道炎。阴道炎治疗时,一般采用口服配合局部用药,7天为一个疗程;骨盆腔发炎多与其他类抗生素联合静点,7―10天为一个疗程。

甲硝唑可能会导致胎儿畸形,怀孕前三个月和哺乳期最好不用,但阴道栓剂相对安全。

发酵

厌氧生物有多种的发酵作用路径,其中最常见的是DL-乳酸发酵路径:

C6H12O6 + 25'-二磷酸腺苷(ADP) + 2磷酸盐→ 2乳酸 + 2三磷酸腺苷(ATP)

此反应每摩尔所释放的能量约为150kJ,并保存在ATP中。在无氧呼吸中每一个单糖分子所释出的能量只有有氧呼吸的5%。

氧气有所限制时,植物及真菌一般都是使用乙醇发酵:

C6H12O6 + 2二磷酸腺苷 + 2磷酸盐→ 2 C2H5OH + 2CO2 + 2三磷酸腺苷

所释放而保存在ATP中的能量约为每摩尔180kJ。

厌氧细菌及古菌会使用其他的发酵路径,如丙酸发酵丁酸发酵、溶剂发酵、混合酸发酵、丁四醇发酵、氨基酸发酵、冰醋生成或甲烷生成。有些厌氧细菌会生成危害较高等次生物(包括人类)的毒素,如破伤风毒素或肉毒杆菌素。

公布时间

厌氧细菌(anaerobic bacteria)是1995年公布的化学工程名词,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发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