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朝阳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英文名:Beijing Chaoyang Hospit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简称北京朝阳医院,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北京市医保和新农合定点医院,是首都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所在医院,也是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A类定点医疗机构。现任院长为徐建立。
北京朝阳医院建于1958年,该院1962年7月开始承担首都医科大学(现首都医科大学)的教学任务,1991年6月被确定为首都医学院附属医院,2005年5月成立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西区)。2008年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在北京举办,医院为荷兰大使馆的定点医院。2022年该院又为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及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定点医院之一。
北京朝阳医院拥有院本部、石景山区院区(京西院区)和常营院区(东院区)三个院区。职工近4700余人,开放编制床位2500张,共设59个临床医技科室,年门急诊量约405万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近10万人次,手术4万余例次。医院拥有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重点专科8个,北京市临床重点专科项目10个,特色专科3个。北京市有8个诊疗及临床质控中心和10个研究机构设于北京朝阳医院,包括北京市临床检验中心、北京市高压氧治疗研究中心、北京市职业病与中毒医学中心和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等。
北京朝阳医院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中,综合排名位居全国68位。“2021年度华北区域排行榜”中,位居第17名。“2021年度全国专科综合排行榜”,急诊医学位居全国第5位,呼吸科位居全国第9位。
历史沿革
建立与演变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为了发展首都北京的轻重工业,国家开始在北京东郊建厂,纺织厂、木材厂、重型机械厂等一系列轻重工业厂区陆续建设及生产,为了方便整个工业厂区工人的就医问题,北京朝阳医院于1955年开始兴建,于1958年2月25日开院。建院伊始医院面积22000平米,仅有10个科室、10个专业、病床400张、医务人员250人,全院没有一件10万元以上的设备。
1962年该院开始承担首都医科大学(现首都医科大学)的教学任务,后于1978年成为北京第二医学院医疗三系,1991年6月被确定为首都医学院附属医院。1994年随学校更名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同年被评为三级甲等医院,拥有万元以上大型设备488件,床位500张,卫生技术人员1372人。
建设与发展
21世纪后北京朝阳医院进入了飞速发展期。2004年12月该院合并了原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所属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总医院,随后第二年5月,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石景山区院区)建成并开院,首批开设550张病床,其中重症监护病床32张。2008年医院成为第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荷兰大使馆的定点医院,新建的门诊大楼能同时容纳8000人就诊。2017年5月,医院全面托管北京市怀柔区医院,增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怀柔医院。
2022年北京朝阳医院成为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及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定点医院之一,承担了国家速滑馆医疗保障、定点收治医疗保障、雁栖湖重要医疗保障、国家元首医疗保障、崇礼云顶滑雪公园医疗保障、张家口市兴奋剂医疗保障、开幕式及闭幕式医疗保障、冬奥志愿者服务和张家口人民医院对口帮扶等多项任务。2023年5月29日,北京朝阳医院常营院区正式开诊。
规模条件
整体规模
2023年北京朝阳医院拥有院本部、石景山区院区(京西院区)和常营院区(东院区)三个院区。其中,北京朝阳医院院本部和石景山院区总占地面积10.28万平米、建筑面积21万平米,有职工近4700余人,开放编制床位2500张,共设59个临床、医技科室,年门急诊量约405万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近10万人次,手术4万余例次。常营院区占地面积7.22万平米,建筑面积19.8万平米,编制床位1000张。
院本部
北京朝阳医院院本部地址于朝阳区工人体育场南路8号,开放床位1030张,职工2300余人,临床科室40个,医技科室9个,各类研究所、实验室、中心共10个。有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检验科等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拥有包括1.5T和3.0T磁共振成像系统、PET-CT、超高端双源CT、全数字直线加速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线机、数字化彩色超声波诊断仪、平板数字胃肠造影机、全自动生化流水线等医疗设备。
石景山院区
北京朝阳医院石景山院区即京西院区,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5号,由北京朝阳医院合并了原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所属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总医院后建成,于2005年5月正式开院,首批开设病床550张,其中重症监护病床32张。随着常营院区的开诊,石景山院区会在北京朝阳医院“一院三区”发展格局下,强化急危重症、疑难病例以及公共卫生应急、妇儿疾病诊治能力,补充京西地区缺乏区域医学中心资源的短板,同时打造国家职业病与中毒医学中心,建设成为区域公共卫生应急救治中心和区域妇儿诊疗中心。
常营院区
2023年5月29日,北京朝阳医院常营院区(东院区)正式开诊,该院区总建筑面积19.8万平方米,编制床位1000张,日均门急诊量6000人次。开设包括内、外、妇、小儿科在内的全部学科的门诊、急诊急救以及住院病房,同时配套建设科研及教学。第一批开放门诊科室35个、专业病区4个、病床121张、手术室5间,急诊医学科同步开放,所有配套检验检查项目开放,努力在满足北京东部地区居民对优质医疗资源需求的同时,辐射津冀地区。
科室设置
重点科室
北京朝阳医院有8个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重点专科,10个北京市临床重点专科项目,3个特色专科。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急诊医学科
北京朝阳医院急诊医学科于1986年创建,为全国最先成立独立建制的急诊科之一。是国家卫健委临床重点专科(全国排名第一位)、北京市心肺脑复苏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唯一一家),首都医科大学急诊医学系主任单位(2005年成立),首都医科大学急诊医学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点、博士后流动站,拥有优秀的科研、教学团队,其中,教育部特聘专家1名,博士研究生导师3名,硕士研究生导师5名,教授12名。
科室一院三址,占地面积约2万平米,床位260张(其中抢救室67张、急诊监护病房70张、EICU床位44张,其余是留观床位),具备最为完整救治格局。每年收治患者超过50万,其中心肺脑复苏、脓毒症基础与临床研究及救治水平享誉国内外。
科室在复旦大学临床医学专科排名位居全国第二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医院科技量值急诊医学专业连续5年排名第二位。
心血管内科
北京朝阳医院心血管内科是国内首家以“心脏中心”模式建立的现代心血管病医学中心。临床综合实力及学术影响力位居北京三甲综合医院前列。获批为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及国家心血管临床药理实验研究基地,北京市高血压研究重点实验室,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疾病研究所,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心脏中心共有床位227张,有心内普通病区4个,心外普通病区1个、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监护室(CCU)3个、心外科重症监护室(CSICU)1个及导管室8个(其中2个急诊导管室、2个杂交手术室)。医师117人,其中博士占65%,高级职称占46%。在国内首先建立心肌梗死救治“绿色通道”,率先在国内开展内外科联合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绿色双通道”治疗的新模式。年介入手术、冠脉搭桥手术量均近万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再灌注领域、危急重症冠脉搭桥及微创搭桥、心律失常手术、心血管危急重症救治、合并脏器功能不全的替代治疗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此外,在高血压病因、发病机制等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对国内尤其是北京地区高血压病的研究、诊治与防控做出了重要贡献。
麻醉科
北京朝阳医院麻醉科成立于1985年,是首都医科大学麻醉系系主任所在单位,曾获中华医学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等奖项,2010年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科室有正高职称7人,副高职称25人,博导2人,硕导4人,医师队伍中80%以上获博士、硕士学位,近1/3有国外留学经历。拥有麻醉机、血流动力学监测及神经刺激器、便携超声、困难气道等设备较先进、齐备,可进行麻醉深度,肌松程度等监测,年完成麻醉例数近6万例,在肝、肺、肾移植,心、胸麻醉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疼痛门诊拥有独立诊室、治疗室及病房,门诊实行全日制开放,手术室外开展无痛内镜、无痛分娩等麻醉。
呼吸内科
北京朝阳医院呼吸内科是北京市临床重点专科(卓越项目),也是国家卫健委临床重点专科、北京市呼吸和肺循环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呼吸与危重症诊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科室拥有病床284张,其中RICU40张,教育部特聘专家1人,正高级职称28人、副高级职称28人,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23人。在学科创始人翁心植院士的带领下,几代人励精图治,在国内重大呼吸疾病、突发呼吸道传染病与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攻关、支撑计划、863、国自然重大项目等重大课题。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中华医学科技奖多项。
科室在呼吸危重症救治、胸膜疾病、肺栓塞与动脉性肺动脉高压、呼吸系感染性疾病的诊治与研究水平较高;体外膜肺及呼吸支持、呼吸内镜及介入诊疗、临床呼吸生理与肺功能检测技术颇高;慢性阻塞性肺病与哮喘、间质性肺疾病、睡眠呼吸疾病和烟草依赖诊治在国内亦具特色。专科及学术影响力在国内呼吸病学领域位一直位居前列。
重症医学科
北京朝阳医院重症医学科是是北京市临床重点专科(卓越项目),也是卫健委首批“重症医学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于2021年度中国医学科学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中名列全国第8名。
科室在外科ICU配备床位28张,有医生15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博士学位 5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人,护士53人,其中主管护师5人。科室年收治重症患者约2300例,存活率超过95%,熟练掌握应用杂合式血液净化技术,呼吸、循环等器官系统的监测和支持技术;脓毒症、呼吸衰竭、肝肾衰竭、危重产妇等的救治水平高。先后承担了国自然等多项科研基金,已发表SCI论文二十余篇,在重症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影响力。2018年,重症医学科通过遴选,成为首批重症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之一。
检验科
北京朝阳医院检验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北京市临床重点专科(卓越项目)、是北京市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北京市临床检验中心、国际IFCC糖化血红蛋白参考实验室、美国CAP-北京朝阳医院培训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检验医学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系主委单位及硕士及博士生培养点,是国家级检验住院医师和北京市首批检验住院医、技师基地。
科室具有高级职称人员20名,博士、硕士学位人员53名。科室通过了ISO15189、CAP实验室认可和ISO/IEC17043认可,实验室检测能力和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牵头实施并实现了京津冀鲁区域检验结果互认。近10年来共计获批科研课题近60项,经费共计2300余万,发表文章130余篇,其中SCI 文章60余篇,专家共识6部,标准3部,专利15项,荣获2021年度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职业病科
北京朝阳医院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始建于2004年底,2005年4月通过北京市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资质认证办公室的评审,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级化学中毒救治基地临床部、北京市职业病与中毒医学中心、北京市职业病诊断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朝阳区化学中毒绿色通道组长单位,是北京朝阳医院的特色重点学科。具有九类119项国家法定职业病诊断资质,设有门诊、急诊、病房、抢救室和专业化的毒物化学分析实验室;正高级职称4名,副高级职称8名;高层次公共卫生人才学科带头人1名,博士研究生导师2名。职业病科医护技团队在各类职业病、职业环境相关性呼吸疾病、急慢性化学品中毒,以及间质性肺疾病的预防、诊治、抢救与研究方面不断迈向高水平。毒物化学分析检测数量和质量居国内较领先地位。
科室特色为职业病、环境职业相关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间质性肺疾病,以及急慢性化学品中毒。
护理学科
北京朝阳医院护理学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全国护理质量联盟单位、全国首批护理学规范化培训基地、全国中西医结合循证护理发展联盟单位、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硕士培养点、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硕士培养点。具有高级职称人员58名,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人员38名。
护理学科有中华护理学会/北京护理学会认证的急诊、重症、血液净化等18个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已构建危重症、糖尿病、静疗护理等五个专业委员会,培养联络护士200余人,年均院内会诊300余例次,对危重患者的管理提供有效支持。开设16个护理专科门诊,涉及高血压咨询、肺栓塞抗凝治疗、造口护理、房颤抗凝治疗、疼痛护理等多个专业领域,年门诊量超3万例次。先后承担北京市科委、北京市教委、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中华护理学会、院校级等多项护理科研项目,注重学术产出,临床专科影响力在护理学领域中位居前列。
北京市临床重点专科项目
肿瘤科
北京朝阳医院肿瘤内科成立于1997年,是北京地区较早成立的肿瘤专科,2012年肿瘤内科和放疗科组成为新肿瘤科,每年收治住院患者超过两千人,年门诊量近3万人次。科室有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6名,主治医师9名,擅长于各种恶性肿瘤的内科治疗。科室承担了多项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二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科技部支撑计划和北京市科委和教委课题,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
临床心理科
北京朝阳医院临床心理科,于2007年4月1日正式成立,是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协同研究网络单位、首都十大疾病支撑体系精神疾病领域成员单位、全国抑郁症及睡眠障碍健康促进项目教育基地,2018年12月获批北京市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在编医师9名,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2人,月均门诊量约3000人次、月均联络会诊约100人次,在北京市综合医院中处于较领先水平。
科室主要以精神心理疾病的诊断、药物治疗为主,尤其以抑郁症、焦虑症、失眠、心身疾病、心理咨询/治疗等为临床专业特色。
特色专科
高压氧科
北京朝阳医院高压氧科(北京市高压氧医学治疗研究中心)于1975年6月正式成立,拥有三舱七门高压空气舱群,建设规模和技术性能一直处于国内高压氧医学界比较领先水平,是亚太潜水与高气压医学会名誉主席单位,国内完善的高压氧医学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机构。四十多年来,治疗病人100余万人次,治疗疾病谱广泛。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自1995年开始设在该科,载人压力容器分技术委员会在2000年9月经全国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批准载也设在该科,2016年5月由医院牵头成立“京津冀高压氧医学合作中心”。
科室有医、护、技人员32人,其中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5人,工程师2人,中青年医师均为博士。配备病床38张,设有门诊、急诊、常压氧治疗中心和三舱七门高压空气舱群、婴儿舱,备有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成像仪PIM3、毛细血管电泳仪、液压撞击仪、立体定位仪等。科室重点治疗和研究项为有害气体中毒,特别是一氧化碳中毒及中毒及迟发脑病的预防与治疗等;高压氧治疗缺血缺氧性病;组织损伤的修复与再生的高压氧综合治疗,如脑、脊髓外伤;皮瓣移植等。
疝和腹壁外科
北京朝阳医院疝和腹壁外科是国内最早成立的疝和腹壁外科专业独立的一级科室,是首都医科大学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点,科室共有医生35名,床位近百张。在亚太疝协会主席陈杰教授带领下,科室专业团队不断发展,已获得中华医学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华夏医学科技奖及北京市总工会创新工作室、石景山区重点专科等荣誉。
科室从1998年至2022年6月,共开展各种无张力疝修补手术8万余例,其中腹股沟疝5.5万余例,食管裂孔疝、腹壁切口疝、造口旁疝、盆底疝、腹直肌分离等腹壁疝2.5万余例。经过20余年的努力,科室开创了“局麻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手术”与“腹外疝个体化治疗”的品牌,也广泛开展了先进的微创腹腔镜疝修补手术,积累了数万台各种复杂、疑难的疝和腹壁疾病的治疗经验。
全部科室
医学成就
医学贡献
研究睡眠、基因与左心室结构之间的关联
2018年由《The Lancet》和《细胞》联合支持的开源期刊《EBioMedicine》在线刊载了北京朝阳医院西院内分泌科主任高珊协同北京协和医院黎明教授课题组的最新研究结果“Loss of Cardio-Protective Effects at the CDH13 Locus Due to Gene-Sleep”,该研究发现了睡眠、基因与左心室结构之间的重要关联,研究结果为心血管疾病的个体化精准干预提供了重要线索。
抗血小板和抗ICAM-1治疗可以用来阻止HCC不完全RFA后肿瘤的进展
2021年1月4日,北京朝阳医院西院肝胆胰脾外科孙文兵教授团队和北京大学郑乐民教授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首次报道肝癌不完全射频消融后肿瘤相关内皮细胞ICAM-1激活血小板并通过抑制VE-钙黏素增加肿瘤血管通透性促进肿瘤转移,为治疗肝癌不完全射频消融后肿瘤进展提供新的靶点。
眼底新生血管靶向协同治疗研究
2021年北京朝阳医院眼科陶勇教授团队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魏炜研究员团队、昆士兰大学T细胞免疫机制及监控实验室余迪教授团队合作,在眼底新生血管靶向协同治疗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Original Article”形式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上在线发表。
研究发现新白血病类型
2023年北京朝阳医院血液科主鸿鹄教授牵头进行了国际多中心合作研究,定义新的白血病类型:RARG基因重排急性髓系白血病(RARG-AML),实现该领域的新突破。
医学实践
国内首次成功实施新型男性经闭孔尿道球部悬吊术
2013年3月28日,两例因前列腺增生手术术后并发症导致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来到我院泌尿外科,接受了新型男性经闭孔尿道球部悬吊术,并取得了成功,这是国内首次成功实施新型男性经闭孔尿道球部悬吊术。
教育科研
教育
教育培训
北京朝阳医院作为首都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承担着首都医科大学、卫健委等上级单位的本专科教学、研究生教育、住院医师规培、专科医师等各类教学任务。医院挂靠有首都医科大学5个学系,包括急诊医学系、麻醉学系、临床检验诊断学系、骨科学系、血液病学系。
北京朝阳医院拥有国家重点学科2个(呼吸病学科和心血管病学科),重点学科6个,包括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胸外科、心脏中心、泌尿外科、急诊医学科、妇产科。有27个博士培养点、33个硕士培养点,教育部特聘专家2人,博士生导师76人,硕士生导师199人。
医院作为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北京市认定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十佳示范基地”,拥有占地面积约1544平方米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心设备齐全,培训信息系统完善,有开放的图书馆、网络资源和信息检索系统。有国家级和北京市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18个,其中国家重点专业培训基地2个(急诊科专业和全科医学科专业培训基地),承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多项教学任务。国家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培训基地5个(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科、心血管病学专科、内科危重症医学专科、普通外科学专科、外科危重症医学专科)。获国家级、市级、区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200余项。
关联院校
首都医科大学是国家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现有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和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已建立了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生物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护理学和中西医结合等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依托学校的优势学科,建立了多层次的高水平学科平台,目前学校有10个国家重点学科(含培育学科),60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含中医),1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培育)学科; 6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4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0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北京实验室,1个北京人脑保护高精尖中心。
国家重点学科
呼吸病学科
北京朝阳医院呼吸病学科为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同时也是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呼吸病学科于1985年成立,创始人是著名内科学、呼吸病学专家翁心植院士。经过几代人的发展和建设,呼吸病学科亚专业设置齐全、发展均衡、综合实力强。并在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呼吸衰竭与呼吸支持技术、呼吸系感染与新发呼吸道传染病、临床戒烟干预及慢性阻塞性肺病、胸膜纵膈疾病诊治及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等多方面形成有全国影响力的专科特色。
心血管病学科
北京朝阳医院心血管病学科也是该院的心脏中心,北京朝阳医院心血管内科是国内首家以“心脏中心”模式建立的现代心血管病医学中心。临床综合实力及学术影响力位居北京三甲综合医院前列。获批为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及国家心血管临床药理实验研究基地,北京市高血压研究重点实验室,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疾病研究所,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科研
科研平台
设于北京朝阳医院的研究机构有8个,包括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北京市呼吸和肺循环疾病重点实验室、北京市高血压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呼吸与危重症诊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心肺脑复苏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妇产科疾病免疫学转化研究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疾病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
北京市高血压研究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高血压病研究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13年,依托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和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汇聚了北京市在高血压病研究包括病因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分子诊断、药物治疗等各个方面的国内知名专家和学者。实验室是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病专业硕士、博士、博士后培养点,是国家心血管临床药理学试验研究基地。实验室面积接近2000平米,主要科研仪器设备价值1500万,下设实验动物中心、遗传学与表观遗传学机制研究平台、电生理功能学实验室、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室、放射免疫测定平台、流行病研究室及高血压临床实验研究室,为一个具有较大规模、医疗和科研设备较先进的市属高血压专业机构。实验室主要围绕高血压病的基础与应用基础领域的关键问题,探讨高血压病的流行病学、靶器官损害机制、遗传学与表观遗传学发病新机制及高血压治疗新手段。实验室承担省部级和国家级项目60余项,在Circulation、Advanced Materials、Circ Res、Hypertension等国际杂志发表SCI收录论文200余篇。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及北京市科技进步奖等科技奖励10余项。
心肺脑复苏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朝阳医院心肺脑复苏实验室于2015年5月被认定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现有科研用房1600㎡,拥有动物实验室、动物术后监护室、仪器设备准备室及储藏室、分子生物学研究室、细胞分子生物室、病理实验室、新技术应用临床观察及监护室、研究资料数据库室和临床转化医学室。配有影像设备包括MRI、CT、同位素、DSA及心脏超声等仪器设备总价值3300余万元,是国内急诊医学领域比较有影响的大型科研实验室。实验室目的旨在对心肺脑复苏进行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探讨其机制以及流行病学研究,并将研究成果指导临床实践或转化为复苏产品,为广大病患服务。实验室自成立以来,主持并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北京市自然基金课题、北京市科委课题的工作,在CPR基础研究单元、PCAS研究单元、流行病学研究单元、基础-临床应用单元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曾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并建立了大型CRP数据库,申请了发明专利“胸外按压深度的判断方法及具有按压能量计算和快速充电的全自动体外除颤器”,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主编或参编专著10余部,协助40余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完成其科研论文,为国家培养了600余名急诊医学专业人才。
科研成果
北京朝阳医院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和北京市“新冠专项”、卫生部等各级科研项目及课题,年获得及投入各类科研经费过亿元,年发表SCI论文近600篇。十年间,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奖项共计40余项,在NEW ENGL J MED, LANCET, BMJ, NATURE, CIRCULATION, CHEST等国际医学权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杂志期刊
北京朝阳医院承办有《中国病案》《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心血管微创医学杂志》等核心期刊。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承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疝和腹壁外科实用性专业电子学术期刊,是以多媒体光盘附纸质导读本发行的“中华医学会电子版医学系列杂志”之一。
该刊反映中国疝和腹壁外科领域临床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中国及国际疝和腹壁外科医学学术交流,主要刊登疝和腹壁外科领域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治经验、学术研究、技术改进以及对疝和腹壁外科临床工作,尤其对初、中级临床工作者有指导作用的实用性的专家评论、学术会议专家讲座、手术过程录像等。
《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
该期刊主要借助讲座、综述、论著、病例报告等形式全面介绍中国中国及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领域的新进展、新技术和最新科研成果。其主要栏目包括:述评、专题笔谈、争鸣与讨论、观察与思考、专家共识、指南解读、临床研究、基础研究、流行病学与人群防治、综述、病例报告、临床病例讨论、发表在国际的优秀论文简介、他山之石、论文写作与发表、文献计量学、会议纪要、读者来信、好书荐读等。
《中国病案》
《中国病案》(月刊)创刊于2000年,是中国医学病案学与病案信息管理学科的专业学术期刊。《中国病案》主要任务是贯彻中国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进行学术交流,传播病案信息管理经验,普及与提高病案信息科学知识,介绍国际卫生信息管理的新进展,交流促进国际疾病分类(ICD-10)在医院病案统计工作中应用的经验,促进医院病案信息管理的现代化,发展病案信息管理科学,为卫生改革与发展服务。
声誉与排名
2020年9月5日,北京朝阳医院入选2020全国智慧医院建设优秀案例名单。
在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医院/中国医学院校科技量值(STEM)报告中,北京朝阳医院科技量值综合排名第55位,27个学科进入前一百,其中,急诊医学位居第2位,呼吸病学位居第8位。
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中,北京朝阳医院综合排名位居全国68位。“2021年度华北区域排行榜”中,该医院位居第17名。“2021年度全国专科综合排行榜”,该院急诊医学位居全国第5位,呼吸科位居全国第9位。
2022年4月19日,北京朝阳医院荣获“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先进集体”殊荣。
院内专家
徐建立
北京朝阳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中国共产党员,卫生管理硕士,主任医师、教授。出生于1963年,曾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院长。博士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是一位资深的医学专家和管理者。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医师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医院协会VTE防控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先后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专著2部。曾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从事临床工作,并在心血管内科专业取得了博士学位。
童朝晖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学者。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北京市呼吸与危重症诊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新冠肺炎中央指导组专家、国家卫健委医疗救治专家;国家卫健委医疗机构感染防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常委、呼吸病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体外生命支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会长、中国控烟协会呼吸病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理事、北京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Respiratory Research、Intelligent Medicine、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等杂志编委。
童朝晖教授作为负责人承担科技部专项、国家自然基金等课题30余项;在中国及国际发表文章260余篇,其中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文章100余篇,包括 Lancet Planetary Health、AJRCCM、ICM、CHEST、AJRCMB等杂志。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壹、贰等奖各一项、中华医学科技奖贰等奖一项。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2021年度最美医生、全国“国际劳动节”劳动奖章、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第十、十二届中国医师奖,2021年度北京榜样年榜人物、第八届首都十大健康卫士。
杨新春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理事、心脏中心主任、心内科主任、内科教研室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病学系副主任。获1999年塞克勒中国医师年度奖,2004年起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2年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
杨新春教授深入研究介入心脏病学领域,擅长在心房扑动、房颤和室性心动过速的导管消融及药物治疗。开展在心肌梗死急诊介入中使用药物涂层支架的研究和使用IIb/IIIa拮抗剂的研究,其结果被欧洲心肌缺血介入治疗指南引用。在高血压领域,发现人巨细胞病毒与高血压病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Circulation杂志上。培养硕士研究生55名,博士研究生16名,博士后4人。曾去100多家医院推广普及心脏介入技术,培养进修医生600余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五” “十二·五”子课题各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北京市教委重点项目1项;作为PI参与多项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4篇文章,其中SCI论文12篇,影响因子累计86分。主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现代心血管药物与临床》等多部著作。
侯生才
主任医师,肺小结节特需专家,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胸外科主任、胸外科教研室主任、医疗副院长、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副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副会长、中国健康协会医院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院协会门急诊专业委员会常委、国际华人胸腔外科学会常委、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胸外科分会常委、北京医师协会外科专家委员会常委、北京胸外科医师协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胸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器官移植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医学会,北京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
侯生才教授从事胸外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三十余年,擅长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擅长在肺癌、食管癌,肺移植、肺减容等手术技术方面。任《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中国临床医生》《中国肺癌》等杂志编委,曾在国家医学核心期刊等杂志发表医学论文四十余篇。作为主编、副主编及编者,编写全国高等学校规划教材、研究生教材及医学专著8部,并主持参与国家级、北京市多项科研课题,荣获省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三项。
封国生
中国共产党员,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理事会理事长、党委书记、法人,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副所长、法人。兼任北京医保协会副会长,北京医学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外科分会理事,中国抗癌协会理事,《中国癌症康复与临床》副主编,《中国药物与临床》《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等杂志编委。
封国生教授从事临床和管理工作近30年,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肿瘤外科学》《肝癌防治新观念》和《临床肿瘤理论与实践》3部专著,参编著作5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先后获中国医院协会“抗击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优秀医院管理工作者”“全国优秀医院院长”和中国医院协会职工医院管理分会“全国优秀职工医院院长”等称号。2011年获卫生部医管司和健康报社组织的全国360家医院评选的“医院改革创新奖”。
钟久昌
钟久昌教授现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行政副主任、高血压学科主任;北京市高血压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市高血压创新工作室主任; 医学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兼高血压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2010年-2017年任职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室主任、曾兼任国家转化医学中心领导小组成员、上海瑞金医院人力资源处副处长。北京市自然科学类高级职称评审专家组组长、首都医科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专家。国际SCI杂志《Front Cardiovasc Med》期刊副主编; 《中华高血压杂志》《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Eur Heart J》中文版等期刊编委。
钟久昌教授主要从事高血压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20余项科研立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面上及重大研究计划8项;先后培养博士后、博士生及硕士生20余名,所指导的研究生中多人次获得国家研究生奖学金、国家教育部宝钢奖及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毕业生奖。在Circulation、Circ Res、Hypertension、Free Radic Biol Med等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SCI 总IF 450余分,单篇SCI IF最高为39.908;成果被著名国际医学期刊N Engl J Med等引用。主编和参编高血压著作8部。参编中国专家共识与指南等10余部。
资质认定
1994年北京朝阳医院被评为三级甲等医院。
2008年北京朝阳医院被认定为第二十九届奥运会荷兰大使馆的定点医院。
2022年北京朝阳医院被认定为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及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定点医院。
相关事件
2024年2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相关情况。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夏林茂介绍,大运河津冀段全线62公里旅游通航,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东六环入地改造全面提速,城市副中心对非首都功能的承载力稳步增强。通州区与北三县跨界道路已经有10条,厂通路今年年底也将建成通车,轨道交通北京地铁22号线全面建设,在三河市设5座车站。北京实验学校和北三县一起合作办学,朝阳医院对口支持燕达医院成为三甲综合医院。
参考资料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简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23-06-08
徐建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23-06-08
教育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23-06-07
奥运医事—— 医院怎样才能被“定点”? 硬件、软件、服务半径等都考虑.首都医科大学新闻网.2023-06-07
我校多个集体和个人获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表彰.首都医科大学新闻网.2023-06-07
2021年医院综合排行榜.复旦大学排行榜.2023-05-13
2021年医院华北区综合排行榜.复旦大学排行榜.2023-05-13
2021年医院专科排行榜.复旦大学排行榜.2023-05-13
【建党百年征文选登】百年征程中的朝阳使命.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2023-06-09
北京卫生志.万方数据.2023-06-07
历史沿革.首都医科大学.2023-06-07
北京市朝阳区志.万方数据.2023-06-07
儿科(西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23-06-13
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丁香园.2023-06-13
北京朝阳医院医疗合作项目公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23-06-07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常营院区今日开诊.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2023-06-07
中铁建总院并入朝阳医院.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2023-06-13
手麻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23-06-08
外科ICU.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23-06-08
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23-06-08
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23-06-08
医院新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23-06-13
临床心理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23-06-13
高压氧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23-06-08
疝和腹壁外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23-06-08
科室列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23-06-08
【科研成果】高珊课题组研究成果在《EBioMedicine》发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23-06-08
西院孙文兵教授团队报道内皮细胞ICAM-1与血小板相互作用促进肿瘤转移新机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23-06-08
陶勇团队等研究成果在NATURE子刊发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23-06-08
主鸿鹄教授发现新的白血病类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23-06-08
国内首次成功实施新型男性经闭孔尿道球部悬吊术.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2023-06-21
心脏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23-06-13
重点学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23-06-08
培训基地简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2023-06-08
学科建设简介.首都医科大学.2023-06-21
高血压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23-06-08
心肺脑复苏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23-06-08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公务员期刊网.2023-05-13
《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 - 官方网站.2023-05-13
《中国病案》.中国病案杂志.2023-05-13
2020年全国智慧医院.人民网.2023-05-13
朝阳医院中国医院科技量值2020年度排名第55位.北京朝阳医院.2023-05-13
童朝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23-06-08
杨新春.医生简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23-06-08
侯生才.医生简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23-06-08
封国生.医生简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23-06-08
钟久昌.北京朝阳医院.2023-06-08
北京地铁将直通河北.今日头条.2024-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