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刘家琨

刘家琨

刘家琨,1956年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现与重庆大学合并),中国建筑师、作家,现任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其主要作品包括艺术家工作室系列、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鹿野苑石刻博物馆等。

1978年2月,刘家琨入学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建筑系,1982年初毕业,获得建筑学工程学士,并成为转型时期第一批肩负重建国家重任的高校毕业生,后刘家琨被分配到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1984年至1986年,刘家琨自愿短期外派至西藏那曲。1987年到1989年,刘家琨被借调至四川省文学院从事文学创作。1990年到1992年,刘家琨在新疆工作。1999年,刘家琨成立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2001年,刘家琨的作品在德国柏林参加“土木:中国青年建筑师展”。2002年9月,刘家琨出版作品《此时此地》。5·12汶川地震后,刘家琨提出再生砖和胡慧姗纪念馆的设计。在2009年以后的设计中,刘家琨大量使用再生砖。2014年,刘家琨出版著作《明月构想》。2018年,刘家琨担任英国伦敦蛇形美术馆位于北京的首个国际展亭委任项目的设计师。2020年12月5日,刘家琨参加“自然建造·建筑 China Award”颁奖典礼并获得最高奖实践成就奖。2023年8月25日,刘家琨受邀出席亚洲现代性建筑文化论坛。2025年3月7日,刘家琨接受四川在线记者专访。

刘家琨曾获评为2012年中国建筑学会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其设计作品获得2016年WA中国建筑奖城市贡献优胜奖、2017年万姓世界建筑新闻市民建筑奖、2017年第九届远东建筑奖杰出奖等。2025年1月22日,刘家琨获得“第四届中国建造匠心年度人物”奖。同年3月4日,刘家琨获得2025普利兹克奖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56年,刘家琨出生在四川成都,他的父母是当地较有名气的医生,小时候刘家琨喜欢画画。中学毕业后刘家琨下乡来到农村,他以知青为题材写了他的第一篇小说。

1978年2月,入学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建筑系(1977级,现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1982年初毕业,获得建筑学工程学士,并成为转型时期第一批肩负重建国家重任的高校毕业生。

工作经历

职业生涯的初期,刘家琨被分配到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1984年,刘家琨发表小说《高地》,书中的方形印象图案原型运用到何多苓工作室基本构成上。1984年至1986年,刘家琨自愿短期外派至西藏那曲。1987年到1989年,刘家琨被借调至四川省文学院从事文学创作。1990到1992年,刘家琨在新疆工作。

1993年,刘家琨参加大学同窗汤桦在上海美术馆举办的个展,重新燃起对建筑的热情。1994年,刘家琨为画家罗中立设计建造工作室,这成为他第一个真正意义的建筑作品,他放弃写作,成为职业建筑师。1995年,刘家琨为画家何多苓设计工作室,建成后成为“艺术家工作室”系列代表作。1997年,刘家琨在建筑专业杂志上发表文章《叙事话语与低技策略》。1999年,刘家琨成立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正式开始建筑师生涯,主要作品包括艺术家工作室系列、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鹿野苑石刻博物馆等。

2001年,刘家琨的作品在德国柏林参加“土木:中国青年建筑师展”。2002年9月,刘家琨出版《此时此地》;其设计的鹿野苑石刻艺术博物馆建成(中国成都);作品参加“都市营造——2002上海市双年展”(中国上海)。2004年,刘家琨设计的重庆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学楼建成(重庆市)。2005年,刘家琨的作品参加第一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市)。2006年,刘家琨设计的重庆四川美术学院新校区设计系建成(中国重庆)。2007年,刘家琨设计的建川博物馆之钟博物馆建成(中国成都);获得远东建筑奖——杰出奖。5·12汶川地震后,刘家琨提出再生砖和胡慧姗纪念馆的设计。在2009年以后的设计中,刘家琨大量使用再生砖。2010年11月12日,刘家琨受邀出席2010风尚成都市颁奖大典,并作为颁奖嘉宾为获奖品牌颁奖。2012年,刘家琨设计的南京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客房中心建成(中国南京)。同年,刘家琨获评为2012年中国建筑学会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2014年,刘家琨出版著作《明月构想》。2017年,刘家琨获得远东建筑奖——杰出奖。2018年,刘家琨担任英国伦敦蛇形美术馆位于北京的首个国际展亭委任项目的设计师。

2020年12月5日,由英文建筑期刊建筑 China主办的“自然建造·Architecture China Award”颁奖典礼暨学术报告会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行,刘家琨获得最高奖实践成就奖。2021年,刘家琨获得2021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之遗产文脉新设计奖。2023年8月25日,刘家琨受邀出席亚洲现代性建筑文化论坛。2023年11月29日,家琨事务所主持建筑师刘家琨先生将受邀来到中中央美术学院术学院,带来"央美建筑系列讲堂"的第十六次讲座——《刘家琨作品选编》。

2025年1月22日,刘家琨获得“第四届中国建造匠心年度人物”奖。2025年3月4日,刘家琨获得2025普利兹克奖,成为第54位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也是继王澍之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中国建筑师。2025年3月7日,刘家琨接受四川在线记者专访。同年5月,由刘家琨改造设计的云南曲靖先锋会泽白雾书局会向公众开放。

个人生活

刘家琨童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度过。他的父母是当地有名的医生, 其中,母亲是一名内科医生。另外,他几乎所有的直系亲属都是医务工作者。

在西藏那曲工作及之后的几年里,刘家琨白天从事建筑设计工作,晚上则全神贯注于文学创作。尽管从事建筑设计这么多年,刘家琨依然经常出现在作家、诗人圈子中间。他热衷与成都的艺术家们交朋友,上世纪90年代便和何多苓张晓刚等艺术家、诗人,活跃在玉林的小酒馆和白夜。在白夜举办的诗会或者新书发布活动上,封面新闻记者就多次看到刘家琨的身影。

刘家琨在玉林的工作室里,还养了三只猫咪,每年办公室内都会举办“家琨厨艺大赛”,口号是“成都市做建筑,先要有个香香嘴哦”。

主要作品

建筑作品

展览作品

书籍作品

注:以上仅收录部分出版书籍

创作特点

刘家琨将乌托邦与日常生活、历史与现代、集体主义与个体价值等看似对立的事物编织在一起,设计出支持和彰显普通市民生活方式的建筑。他秉承建筑环境的超越性力量,通过文化、历史、情感和社会等多维度的协调,以建筑凝聚社区,从而激发人文关怀及升华人类精神。

在刘家琨看来,建筑应该揭示一些东西一一它应该概括、凝练和展示地方的内在品质。它有能力塑造人类行为和营造氛围,提供宁静和诗意的感觉,唤起同情心和仁爱,培养休戚与共的社区意识。刘家琨表示,写小说和做建筑设计是完全不同的艺术形式,他并没有刻意将两者结合起来,或许是由于他的双重背景,它们在他的作品中有着内在的联系——比如他在设计中对于叙事性和诗意的追求。

建筑特点

何多苓工作室

1995年刘家琨为画家何多苓设计的工作室在建成之后,成为他的“艺术家工作室”系列中的代表作。在这座建筑里,刘家琨设计的路径都是围绕着天井,人们可以通过天井感受到世纪更迭的变化和不同节气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在刘家琨的设计中最有机峰的是一条坡道串越天井,由此产生了强烈的戏曲性效果和非日常的空间视角,迷宫化的空间和线路,由于观察角度的陡变,而顿时变得清晰。

鹿野苑石刻博物馆

刘家琨充分利用本地资源而获得更高艺术品质的“低技策略”,这在鹿野苑石刻博物馆的建造上体现得较为明显。他让毫无经验的农民施工队用清水混凝土建造出一块冷峻的巨石型建筑,并在墙体上保留建造的痕迹。清水混凝土的使用包含建筑方法、美学及精神品质的问题。刘家琨设计该建筑最具戏剧性的处理是在竹林中升起一条坡道,再从树丛中临空穿越并引向半空的入口。坡道下是一个像片佛教的莲花池,整座建筑在河滩野地上具有一种遗迹的意象。

小说特点

在小说《高地》中,刘家琨描写了一个古碑中神秘的方形印象图案。该图案是对人与自然和世界关系的破解,并且被运用到何多苓工作室的基本构成上。刘家琨有时在小说创作中,会对完整的结构进行刻意地颠覆和破坏。

人物成就

刘家琨的职业生涯四十载,完成了三十多个项目,涵盖学术和文化机构、城市空间、商业建筑和城市规划,遍布全国各地。这些作品摆脱了各种美学或风格上的束缚,对新世界进行了想象和建构,基于每个项目的具体特征和需求,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估,在人口稠密、开阔空间稀缺的城市里创造公共区域,在密度和空间开放性之间建立了积极关联,向人们展示了建筑如何在现实和理想主义之间达到协调,创造了一种语言,来描述一个社会和环境公正的世界。

刘家琨从5·12汶川地震的废墟中回收利用——同时复活了材料和其中所蕴含的精神,并用当地麦秆纤维和水泥进行强化,生产出物理强度和经济效益均高于原生材料的砖块。这种“再生砖”被广泛用于诺华大楼、水井坊博物馆(中国成都,2013年)和成都西村大院等项目(后者是他体量最大的作品)。那场不幸还催生了他迄今为止体量最小的作品——胡慧姗纪念馆(中国成都,2009年),建筑造型是永久性水泥构筑的救灾帐篷,其意义不仅在于纪念在地震中遇难的一名15岁女孩,也铭记了整个国家的集体哀思。

获得荣誉

注:以上仅收录部分荣誉

人物评价

刘家琨的作品以其深刻的连贯性和稳定的素质,摆脱了各种美学或风格上的束缚,对新世界进行了想象和建构。他所首倡的是一项策略而非某种风格,从不依赖于重复的的方法,而是基于每个项目的具体特征和需求,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估。换言之,刘家琨立足当下,因地制宜地对其进行处理,甚至为我们呈现出一个全新的日常生活场景。除了知识和技术之外,他为建筑师的工具箱增添的最强大的工具是常识和智慧。(2025年度普利兹克奖评委会评审 评)

身份的定义既关乎个人,也关乎人们对特定地方的集体归属感。刘家琨重新审视了中国传统,摒弃了怀旧与含糊,而是将其作为通往创新的跳板。他创造的这些全新建筑既是历史记录,也是基础设施;既是景观,也是非凡的公共空间。(2025年度普利兹克奖评委会评审 评)

城市倾向于将不同的功能分区规划,但刘家琨反其道而行之,将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整合在一起,并保持了微妙的平衡。刘家琨从建造过程和建筑功能这两方面来提升精神境界,并培育联结社区的情感纽带。他的建筑蕴含着智慧,哲学地超越表面,揭示了历史、材料和自然是共生的。(评委会主席、2016年普利兹克奖获得者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凯悦基金会主席汤姆士·普利兹克 评)

刘家琨的作品中始终展现对文化、历史和自然的敬畏。在铭刻时代变迁的同时,通过对中国经典建筑学的现代诠释,用熟悉的氛围让居住者得到慰藉。他的建筑以诚实的态度展现了纹理材料和加工工艺的本质,展示了一种随着时间流逝而愈发珍贵的“不完美”。他不喜欢采用成品建材,更青睐于传统工艺,经常使用本地原材料来实现建筑的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做到“为社区而建,由社区来建”。(澎湃新闻评)

参考资料

央美建筑系列讲堂 | 刘家琨——作品选编.中央美术学院.2025-03-05

刘家琨:文坛中小有名气的青年建筑师.中国中央电视台.2025-03-05

刘家琨.西南交通大学教师主页.2025-03-04

刘家琨.家琨建筑.2025-03-09

刘家琨获2025普利兹克建筑奖:建筑应该揭示一些东西.百家号.2025-03-09

普利兹克奖得主刘家琨:说成都话,用成都的方式留下建筑.凤凰网.2025-03-09

重庆大学校友刘家琨获2025年普利兹克建筑奖.重庆大学.2025-03-09

刘家琨获2025普利兹克建筑奖:建筑应该揭示一些东西.澎湃新闻.2025-03-05

此时此地.豆瓣读书.2025-03-05

对刘家琨获奖的思考:建筑正在回归日常空间的理性诉求.百家号.2025-03-09

普利兹克奖得主刘家琨:说成都话,用成都的方式留下建筑.搜狐网.2025-03-09

明月构想.豆瓣读书.2025-03-05

蛇形画廊夏季展亭将首次亮相北京,用弓箭造型表达君子之道.百家号.2025-03-09

2020“自然建造”奖颁发,我校多位教授和校友主持设计的作品获奖.同济大学新闻网.2025-03-09

这位国际级建筑大师设计回顾展开幕,为上海留下两件地标作品堪称经典.百家号.2025-03-09

专访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刘家琨:“和自然共生”,代表了东方人的生存智慧.四川频道.2025-03-10

建筑界全球最高奖得主,重大校友刘家琨!.微信公众号.2025-03-09

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刘家琨当选“第四届中国建造匠心年度人物”.新浪财经.2025-03-05

文化人物|刘家琨:一名热爱文学的建筑师.百家号.2025-03-09

中国建筑师刘家琨获2025普利兹克建筑奖.北京日报客户端.2025-03-04

NOVO夺冠风尚大奖 时尚群雄共分饕餮.凤凰网.2025-03-09

刘家琨在云南曲靖造了一间有诗句的书店,将于五月开放.百家号.2025-03-09

从文学青年到建筑大师 刘家琨摘得建筑界最高奖|封面头条.百家号.2025-03-09

对话建筑界国际最高奖获得者刘家琨:成都文化圈是我的生态土壤.百家号.2025-03-09

刘家琨 建筑师(2).新浪网.2025-03-09

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刘家琨当选“第四届中国建造匠心年度人物”.百家号.2025-03-09

刘家琨的成都,也是建筑师的“香格里拉”.四川网络广播电视台.2025-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