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唇鸢尾兰
全唇鸢尾兰(拉丁学名:Oberonia integerrima Guill.)是兰科鸢尾兰属的一种植物,为附生植物。花期9月,果期次年4月。
形态特征
植株较粗壮,具短茎。叶近基生,5-8枚,二列套叠,两侧压扁,肥厚,剑形,有时稍镰曲,长(6-)12-21cm,宽(0.8-)1.1-2.2cm,先端渐尖,下部内侧具干膜质边缘,脉略可见,基部有关节。花葶从叶丛中央抽出,长13-28cm,扁圆柱形,二侧具狭翅,连翅宽5-6mm,在花序下方不具或具数枚不育苞片;总状花序长6.5-11cm,直径5-8mm,极密集地生有数百朵小花。
花序轴粗壮,粗达4-5mm;花苞片近宽长圆形或圆形,长1.5-2mm,宽约1.5mm,先端近截形,边缘具啮蚀状细缺刻;花梗和子房长约0.8mm,明显短于花苞片;萼片宽卵形,长1-1.2mm,宽约1mm,先端钝;侧萼片略斜歪;花瓣卵形,略短于中萼片,宽约0.5mm,先端渐尖,边缘稍波状或有不明显的啮蚀状细缺刻;唇瓣近扁圆形,不裂,长1.2-1.5mm,宽1.4-1.6mm,边缘略呈不规则的浅波状;蕊柱粗短,直立。蒴果近椭圆形,长5-6mm,宽3-3.5mm,具很短的果梗。
分布范围
全唇鸢尾兰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至南部(腾冲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景洪市、勐腊县)。越南、老挝也有分布。
生长环境
全唇鸢尾兰生长于海拔1000-1600米的石灰山林中树上。
保护等级
全唇鸢尾兰被列入CITES附录 Ⅱ ,并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近危(NT)。
栽培
全唇鸢尾兰的基质可选用水苔、碎树皮块、兰石等栽培,也适合于树干及蛇木板上绑扎栽培。在光照较强的季节需遮荫50%- 70%,冬季可全光照。生产期需保持基质湿润,并喷雾保湿,半个月施1次2000倍的复合肥。分株繁殖。